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四保临江:肖劲光大将指挥的经典之战

四保临江:肖劲光大将指挥的经典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76 更新时间:2024/1/10 2:25:36

1946年冬至1947年春,长白山下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城,成为国共两党争夺较量的焦点,它就是临江。

七道江会议

1946年11月,东北局新任命的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和政治委员陈云,风尘仆仆地到了临江。

东北局根据敌“先南后北”的战略部署,决定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方针,加强南满根据地的领导,坚持南满,巩固北满。这次,肖劲光和陈云是奉东北局之命来坚持南满的。

但目前南满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国民党为实现其占领全东北的战略意图,实施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方针,调集8个师10万余人,向我临江为中心的南满根据地全力进攻,企图将立足未稳的我军赶进长白山冻死、饿死、困死,然后转兵北上,歼灭北满我军。此时,南满敌军压境,步步紧逼,辽东军区已被迫放弃了安东、通化、辑安等重要城镇,主力军三、四纵队不足4万人,被压缩在长白山脚下的临江、长白、蒙江、抚松4个小县境内,饥寒交迫,三面受敌。这本来就很困难了,再加上土匪特务、伪警察、地主武装到处活动,不少干部被杀害,地方武装哗变,群众尚不完全了解我们,不敢与我们接近。还有天寒地冻,衣食困难等等,使我军的处境更加困难。

更严重的是我们自己还没形成有力的拳头,不少人对坚持南满信心不足。为了统一全体干部的思想,改变南满形势,肖劲光决定在七道江村召开师以上干部的军事会议。

七道江会议上,肖劲光首先把以军事反“清剿”为主,积极防御,跳出敌人包围圈,深入敌后,以有力的外线作战伺机消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公之于众。他说:“南满一定要坚持,但要有拉锯的思想准备,要准备像武松打虎一样,来它几个回合。”

副司令程世才是个直筒子,他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南满不能坚持了,再这样坚持下去,就要到鸭绿江去喝水,到朝鲜去留洋了。我们应当保存实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肖华发了言。他也同意先撤退一下,保存实力然后再反攻打回来,因为环境太险恶了,应该考虑必要的退却。

这些是有代表性的意见,而且这种意见占了多数,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对整个形势的认识有片面性。也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同意肖劲光司令员的意见,主张长期打算,坚持南满,以战争改变形势。

讨论和争论持续了近两天,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此时,作战科长送来了敌情通报:“敌先头部队已到梅河口。”时不我待,肖劲光立即命令三、四纵队的师长们马上返回部队,做好迎敌作战的准备,政治委员留下,带回决议。

形势逼人,必须从速决断。12月11日,还在重病中躺在担架上的陈云来到七道江,他作了非常关键且比喻很形象的讲话,他说:“东北的敌人好比是一头牛,牛头牛身于是向着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下了一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会进退两难;假如我们松了牛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会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因此,抓牛尾巴是个关键。只要我们守住南满,就不会失去犄角之势,就可以牵制敌人的大批部队,使他们不能集中力量去打北满。根据敌人在南满的兵力部署,我们坚持南满,死死抓住牛尾巴是完全可能的。”

陈云的话虽不多,但利落干脆,掷地有声。一番话后,肖华立即表示:赞成坚持南满的决定。在他的带动下,大多领导也纷纷同意,会议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会议还确定了坚持南满的战略方针,决定:四纵打出去牵制敌人,三纵负责内线作战保卫根据地。

在斗争的关键时刻,陈云一锤定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从此一场威武雄壮的四保临江的活剧鸣锣开场。

这场壮烈剧目的导演就是肖劲光。

一保临江

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集结了一九五、一八二、九十一三个师的兵力向临江进犯。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郑洞国亲临指挥,前方指挥所设在通化。南满战局的帷幕骤然拉开。敌人重兵从三面以绝对的优势向我军包围过来,而我军一步解围的妙棋已如期开始运行。

肖劲光亲自到准备出击敌后的四纵队作战前动员。

“同志们,你们担负着围魏救赵的任务。目前局势是严重的,敌人气焰很嚣张,我们要避开敌人的锋芒,就要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外线去打敌人的屁股,在他的身后闹个鸡犬不宁,让敌人不得不分兵,从而给内线作战创造条件。这就是内线中的外线作战,防御中的进攻作战,矛盾的统一。同志们,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一步走成功了,南满这盘棋就活了。”

决策不管怎样天衣无缝,而成功与否还要看执行者。12月18日,这支前不久前在新开岭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精锐,号称“千里驹”的第25师8900余人的第四纵队再次发挥出它灵活顽强的战斗作风。其第十、十一、十二3个师分别组成3个挺进纵队,分3路越过梅(河)辑(安)铁路和公路,向西、北两个方向跃进,跳出内线,插入敌后,向国民党后方守备重点宽甸、桓仁、凤城、赛马等地及安沈铁路两侧进行远程奔袭。四纵队不负众望,跳出敌包围圈10天,连连出击告捷。

这一步棋出其不意,乱了敌人的方寸,敌人不得不分兵两个师调过头来应付四纵队。此时,北满我军又一下南满作战,逼敌人又调出一师北上。这样一来,南满正面敌人的压力便大大减轻了。

肖劲光亲自指挥着留在临江地区的三纵队进行内线作战。他虽身经百战,指挥过于军万马,但此次作战他却感到有些紧张。因为他刚到南满,敌我情况还不十分了解,特别是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各级指挥员的素质、部队的作战特点等心中还没有数,他只有在战斗中去熟悉了解情况,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他将三纵队战斗力最强的七师部署于四道江、五道沟、下四平、旱葱沟,作为第一道防线,节节抗击,杀伤敌人,在三岔子作最后抵抗;将八师主力集结于红土崖三道阳子一线,阻敌主力东进,并配合七师作战;同时将九师部署于凉水河子、金川、老岭一线进行运动防御,保证主力侧后安全。第一期作战完全实现了预期作战目的,部队进一步集结于热水河子、杨木桥子、热闹街、头道崴子一线。

1月19日,通化国民党195师一个团孤军深入青沟子地区的小荒沟。三纵队七师再次抓住战机,向敌人发起猛攻。战斗从当日黄昏打到次日拂晓,敌军抵挡不住,企图趁天未明之际,向北逃窜。七师全面展开,对小荒沟形成封锁和包围,与敌人展开了激战。战斗又从拂晓到中午,双方呈胶合状态,仗打得十分艰苦。战至13日,195师逃回通化方向。

此时,临江周围的国民党部队仍然蠢蠢欲动的只剩辑安城中的52军2师,见195师撤退,2师决定单独推进,并于1月16日攻入临江地区。

不想,深入敌后的四纵正等着它出动呢。2师刚出辑安,胡奇才便乘虚而至,吓得2师立即退出临江,缩回老巢。临江的三纵则紧跟其后,一路追击。

敌2师再也不敢出来了,临江解除了被围之险。这就是历时一个多月的一保临江战役。一保临江首战告捷。

二保临江

未等部队休整补充装备和兵员,1947年1月30日,国民党军第二次向临江进犯。

辽东军区司令部指挥所里,作战科长送来了敌情通报:“敌五十二军一九五师由通化先期出动,企图由北迂回六道江,配合二师、新二十二师向临江进攻;二○七师驰援一九五师;暂二十一师向金川、蒙江地区扫荡。”

“195师与侧后援军已经拉开了大约一两天行程的距离。”肖劲光看着地图上的标记对肖华说道:“我们可以出动三纵主力和四纵的10师,先打掉这个贪功冒进的195师。”肖华表示赞同。

战斗按照预定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四纵队十一师再次插入敌后,向宽甸、桓仁、辑安三角地带挺进,以迷惑和牵制国民党军。十师则积极向通化之国民党新二十二师压缩,做佯攻通化之势,于六道沟门、铁厂子、四道江、五道江一线构筑工事,阻击敌二师北援,配合正面作战的三纵队行动。

积雪没膝,寒风呼啸。三纵立即投入战斗,他们沿着山沟迅速靠近195师。2月5日拂晓,三纵队各部将孤军深入的敌一九五师包围于高丽城子,并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此一战,195师遭到沉重打击,我军共计毙、伤、俘敌3000余人,缴获汽车13辆,马车50台。最后,仍然让师长陈达林带着残存的1000多人侥幸逃掉了。

2月6日,协助敌195师作战的国民党新六军207师一个独立团由新宾孤军进入三源浦,肖劲光司令员随即命令三纵队歼灭该部,命令四纵队十师向通化压缩,围城打援,保证三纵队背后安全。此一战斗进行了14个小时,毙、伤、俘敌1600人。担负围城打援的四纵队也获得了重大胜利,仅东北流通券就缴获了4500余万元。

二保临江,又获全胜。

三保临江

杜聿明本以为乘南满的民主联军缺少补给、难耐寒冬,可一举将其消灭于长白山附近。不想,二打临江比一打临江败得更惨,自是心中不服,于是,他再次调集兵力,于1947年2月16日,发起了第三次对临江的进攻。

这一次,杜聿明出动了5个师,兵分四路,71军的91师为中路主力;52军2师为右翼;新6军22师与附近的60军暂21师共同作为左翼,配合91师进攻。杜聿明亲自出马,坐镇通化指挥所。

敌人来势汹汹,以七十一军九十一师为进犯主力,企图进占高丽城子后,向八道江实施主要突击。第六十军暂二十一师为左翼,企图占领柳河县大通沟、鹿尾林后,向八道江迂回。五十二军二师为右翼。另以一九五师守备通化,新二十二师机动。

针对敌人进攻意图,肖劲光司令员下达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以全歼敌暂二十一师一个加强团为第一步作战目的;以歼灭敌九十一师为第二步作战计划;此后伺机扩大战果。

2月18日凌晨3时,我三纵队七、九两师对大通沟、鹿尾林的敌二十一师发起突然袭击,全歼其加强团,圆满实现了第一步作战目的。随即,七、九两师转兵南进,会同八师在高丽城子聚歼敌九十一师主力。此时,担任阻击和打援的四纵队十师主力在通化东北也向三纵队靠拢。这一仗打得十分艰苦。四纵十师一度被分割,处于敌人两面夹击之中,师长社光华在指挥战斗中光荣牺牲。但十师的顽强阻击为内线作战的三纵队赢得了有利的作战态势。在连续八个昼夜的战斗中,南满我军共毙伤国民党军1500余人,俘敌498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00余门,各种机枪、冲锋枪、步枪近2000枝,汽车21辆,满载军火的弹药大车350余台,胜利完成了第二步作战计划。

此间,北满我军“二下江南”作战,有力配合了南满三保临江的作战。

敌人第三次进攻临江的锐气已被彻底摧毁,而辽东我军又在肖劲光司令员的指挥下转入第三步作战计划,捕捉战机,不断扩大战果。在这一阶段实施的整个28天中,辽东我军连续收复了辑安、金川、柳河、辉南、桓仁5座县城和重要据点50余处,总计歼灭国民党军14000余人,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南满的军事斗争形势已由敌攻我守、敌我拉踞向敌退我进转变,部队装备、兵员、给养都得到很好的补充,地方政府陆续转回原地,随军工作团进入新收复地区,开始恢复人民政权。

杜聿明大惊失色,三次攻打临江,居然一次败得比一次惨。

四保临江

1947年3月27日,杜聿明调集了11个师、20个团的兵力,向临江地区发动了空前未有的大规模的第四次进犯。

这次虽然从兵力上看,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但在肖劲光司令员的指挥下,我军以高昂的斗志,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争取了先机:先敌展开,先敌占领阵地,先敌进攻。首先集中了七、八、十等三个主力师的优势兵力,打红石镇的八十九师。在兵力部署上,采取以七师一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以八师主力和十师一起,由东向西进攻敌八十九师;九师则控制湾头镇阻击敌暂二十二师增援,保证正面部队作战。结果八十九师被我军全歼,俘敌2000余人。蛇头被打掉,敌军便乱了阵脚,在我军分头出击下,敌各路人马一触即溃,加上北满“三下江南”的宏伟气势,四保临江再传捷报。这一仗,从我部署兵力到战斗结束只用了3天时间。共歼国民党军14000人,而我军付出的代价却极小极小。

一保临江,敌我伤亡之比是3:1;二保临江为4:1;三保临江为9:1;四保临江则为14:1,从而彻底粉碎了东北国民党军“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进犯方针,结束了敌进我退的被动局面。

四保临江这一著名战役,是肖劲光将军军事生涯的浓重一笔,也是其军事指挥艺术的代表之作。这一战役的胜利,将敌南满这只虎,死死地拖住,使之欲罢不能,欲去不得,而只能渐渐被拖瘦、拖垮,为东北战略势态的转变起了关键的作用,从而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一个战略转折点。而肖劲光将军的指挥艺术,也与四保临江战役一起,永远彪炳于我军的史册。

标签: 四保临江肖劲光

更多文章

  • 三国之中,曹魏十大猛将,文聘、臧霸榜上无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猛将,文聘,臧霸

    汉末三国,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鞭笞中原,麾下猛将如云。如八虎骑、五子良将,文聘、臧霸、李典等等。以下根据《三国演义》,选出曹营十大猛将,王双、徐质、文鸯、王基皆出自三国后期,故此不在话下。1.许褚许褚是安徽亳州人,容貌雄毅,勇力绝人,使一口大刀,号为虎痴。濮阳城外,出马大战吕布,交锋二十回

  • 盘点古代各省天选之“福将”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福将

    所谓福将,就是功成名就,生有爵,死有谥,善始令终,福寿齐全之名将,亦所谓天选之人。以下各省第一福将,览其功业福寿,皆无愧天选之谓、福将之名。1.陕西第一福将:郭子仪(唐朝)郭子仪郭子仪是陕西渭南人,自朔方起兵勤王,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退回纥,击吐蕃,四朝靖乱,功高一世。官至太尉兼中书令,封汾阳郡

  • 中国古代各省四大名将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名将

    历朝历代名将,不可胜数,在古代,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八省。以下录入各省四大名将,览其功业,可谓实至名归。1.陕西李靖(唐朝):南平荆扬,北清沙漠,一代楷模。白起(秦国):南破郢都,北摧长平,声威天下。郭子仪(唐朝):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退回纥,击吐蕃。郭子仪韦

  • 大汉朝四大名将(陈汤、耿恭、窦宪、段熲),立功塞外,为何后世莫称其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汤,耿恭,窦宪,段熲,名将

    自古谈论名将开疆拓土,首推卫、霍。谈论摧锋斩将,万人之敌,必提关、张。大汉前后四百年,其中有四大名将,陈汤斩郅支之首,耿恭守疏勒孤城,窦宪燕然勒功,段熲百战灭羌。此四大名将才超关、张,功同卫、霍,然而在历史上波澜不惊,寂然无名。陈汤“卒用困穷”,耿恭“终添牢户&r

  • 三国之中,平蜀十将之结局,令人唏嘘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平蜀,名将

    《容斋随笔》有“取蜀将帅不利”之言,纵观历朝历代,如岑彭、来歙、朱龄石、尉迟迥、李继岌、郭崇韬、康延孝、傅友德、廖永忠、豪格、张广泗等,皆立功于川蜀,然而,似乎为某种神秘力量左右,又仿佛历史魔咒一般,俱不克全终。单说三国,刘备取蜀,军师庞统中箭阵亡,而曹魏伐蜀,主将、监军、及

  • 三国之中,生不逢时的8位猛将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猛将,猛将

    三国之中,徐荣、胡轸、鞠义、颜良、文丑、高顺、张任七位名将,可谓明珠暗投,咸以凶终。而以下8位猛将,皆武艺壮猛,或误入岐途,或投身失所,或出自蛮夷,空有一身本领,生不逢时,死有余辜。1.武安国武安国是北海太守孔融部将,使长柄铁锤,重五十斤。虎牢关之战,吕布骑赤免马、持方天戟,前后数回合,击杀河内名将

  • 三国之中,曹魏一朝58位良臣名将之谥号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谥号,良臣名将,名将

    谥号为古代对王侯将相等历史重要人物去世之后,按其平生事迹概括性评定,或褒或贬,评价一个人是非功过,给予盖棺定论。三国之中,曹魏一朝,共有58人生有爵、死有谥,明细如下。1.谥号忠之功臣“忠”释义为危身奉上。忠?有夏侯惇、曹仁二人,皆为曹操亲旧,左右勋业。夏侯惇为曹魏首任大将军

  • 杀降名将:杀降不祥,阴害贻祸,且看10位历史人物之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杀降,杀降名将,名将

    兵危战凶,自古皆然。“祸莫大于杀已降”,此言并非危言耸听,且看历史上杀降之人,阴害贻祸,报应之势,各所类至,是以结局凄惨。以下盘点上自战国,下至清朝十位历史人物,以为佐证。1.白起白起是陕西眉县人,一生为将三十余年,料敌合变,出奇无穷,攻城七十余座,威震天下。长平之战,赵国主

  • 豫湘桂的大溃败间接引发了朝鲜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豫湘桂,朝鲜战争

    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不得不需要从海外进行补给,而二战后期,随着防御岛链的一个个丢失,海上补给线被美军切断,不得不考虑陆上交通线欧洲战场德国战线的不断收缩以及太平洋战场日本的溃败,使国内形成了共识:小日子是秋后的蚂蚱,快玩完了。在此共识上,国军上下弥漫着避战的情绪:抗战胜利后可得好好享受成果,夺取更

  • 抗美援朝:鲜为人知的10个细节!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抗美援朝

    01,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曾6次计划动用核武器!第一次:1950年7月11日,在驻英的美军基地中,美国部署了一架携带核弹头的B29轰炸机。一旦苏联出兵朝鲜,就先下手为强给苏军一通炸。但一直到朝战结束,苏联都没有出兵。第二次:1950年7月,当时美军防线被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全面冲垮,恼羞成怒的麦克阿瑟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