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盘点古代各省天选之“福将”

盘点古代各省天选之“福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8 更新时间:2024/1/16 23:25:01

所谓福将,就是功成名就,生有爵,死有谥,善始令终,福寿齐全之名将,亦所谓天选之人。以下各省第一福将,览其功业福寿,皆无愧天选之谓、福将之名。

1.陕西第一福将:郭子仪(唐朝)

郭子仪

郭子仪是陕西渭南人,自朔方起兵勤王,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退回纥,击吐蕃,四朝靖乱,功高一世。官至太尉兼中书令,封汾阳郡王。富贵寿考,子孙繁衍,哀荣始终,可谓古往今来人臣之最。享年八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2.山东第一福将:程知节(唐朝)

程知节原名咬金,山东东阿人。少骁勇,善用马槊。奋起草莽,知几识变,佐命开国,官至左卫大将军、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封卢国公。享年七十七,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襄。

3.甘肃第一福将:李晟(唐朝)

李晟是甘肃临潭人,为世虎臣,万人之敌。击吐蕃,讨河朔,平朱泚,复京师,为中兴三大名将之首。官至太尉兼中书令,封西平郡王。享年六十七,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4.河南第一福将:刘仁轨(唐朝)

刘仁轨是河南尉氏人,开定四夷。于白江口之战,大破日本、百济联军,一战成名,名震天下。官至西京留守,封乐城郡公。享年八十四,累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太尉,谥号文献。

5.河北第一福将:曹彬(北宋)

曹彬

曹彬是河北灵寿人,为将持军严整,秋毫无犯。平后蜀,灭南唐,伐二国血不血刃,可谓善战者无勇功,称为宋代良将第一。官至枢密使,封鲁国公。作善余庆,子孙享荣名福禄于当世,与国同休戚。享年六十九,累赠中书令、济阳郡王、尚书令、太师、鲁王,谥号武惠。

6.山西第一福将:杨存中(南宋)

杨存中是山西代县人,藕塘摧刘猊、柘皋破兀术。出入宿卫四十年,典兵最久,贵宠独隆,颇能知几,不阽祸败。官至太傅,封同安郡王。享年六十五,追封和王,谥号武恭。

7.辽宁第一福将:慕容恪(前燕)

慕容恪是辽宁义县人,征战四方,摛杀冉闵,威震邻国。出将入相,拜太宰,封太原王,行周公事。去世后谥号桓。

8.安徽第一福将:徐达(明朝)

徐达

徐达是安徽凤阳人,征讨四方,佐命开国。持重有谋,功高不伐,允为元勋之冠。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享年五十四,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庆流后裔,一门二国公,荣名与国相始终。

9.江苏第一福将:曹参(西汉)

曹参是江苏沛县人,佐命开国,大小百战,出将入相。官至相国,封平阳侯。萧规曹随,天下称美。去世后谥号懿。

10.内蒙古第一福将:伯颜(元朝)

伯颜统兵伐宋,兵不逾时,靖外安内,出将入相,官至中书右丞相、太傅、录军国重事。享年六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淮王,谥号忠武。

11.宁夏第一福将:浑瑊(唐朝)

浑瑊是宁夏青铜峡人,勇冠诸军。击吐蕃,守奉天,复咸阳,镇河中,出入将相,功高位重而猜间不入。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封咸宁郡王。时人比之西汉金日磾,享荣年六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12.湖南第一福将:左宗棠(清朝)

左宗棠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东平闽浙、西靖陕甘,收复新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享年七十四,追赠太傅,谥号文襄。

13.吉林第一福将:费英东(清朝)

费英东是吉林双阳人,位列后金五大臣。战必胜,攻必取,一生戎马三十余年,为开创佐命第一功臣。享年五十七,追赠一等信勇公,谥号直义。

14.黑龙江第一福将:完颜宗翰(金国)

完颜宗翰内能谋国,外能谋敌,决策制胜,取燕下汴,算无遗策。官至都元帅、太保、尚书令,领三省事,封晋国王。享年五十八,累赠宋国王、金源郡王,谥号桓忠。

15.福建第一福将:俞大猷(明朝)

俞大猷是福建泉州人,为将先计后战,平定倭寇,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官至福建总兵官。享年七十七,追赠左军都督,谥号武襄。

16.四川第一福将:杨遇春(清朝)

杨遇春是四川崇州人,一生戎马,大小百战,未尝负伤,号为福将,时人比之唐代郭子仪。官至陕甘总督,封一等昭勇侯。享年七十八,追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号忠武。

17.湖北第一福将:廖化(三国)

廖化是湖北襄阳人,以果烈称。前后从诸葛亮姜维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一生见证蜀汉兴衰存亡,与国同休。

18.浙江第一福建将:朱然(三国)

朱然是浙江安吉人,以勇烈着闻。袭荆州、战夷陵、守江陵,名震敌国。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封永安侯。为孙权亲重,诸将莫比,享年六十八。

19.江西第一福将:陶侃(东晋)

陶侃是江西鄱阳人,在军四十一年,平苏峻、斩郭默,握强兵,据上流,忠顺勤劳。望重分陕,官至侍中、太尉,都督七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享年七十六,追赠大司马,谥号桓。

20.广东第一福将:骆秉章(清朝)

骆秉章是广东花貝人,历官湖南巡抚、四川总督。入湘镇蜀,治军平乱,与曾国藩并称。官至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享年七十一,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

21.广西第一福将:冯子材(清朝)

冯子材是广西钦州人,奋起卒伍,大小百战,官至总兵,拜广西提督。中法之役,率军出国参战,克镇南、复谅山,摧强敌,扬国光,其功甚大。加太子少保衔、三等轻车都尉。一生戎马,治军四十余年,亨年八十六,谥号勇毅。

22.贵州第一福将:杨芳(清朝)

杨芳是贵州松桃人,以伍卒至大将,一生戎马,称一时名将之冠,官至广西、湖南提督,封一等果勇侯,加太子少傅为贵州封侯第一人。享年七十七,谥号勤勇。

以上例举22省之第一福将,至于云南、新疆、青海、海南、西藏、台湾等因名将寥寥无几,无从下笔,省略不提。

标签: 福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各省四大名将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名将

    历朝历代名将,不可胜数,在古代,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八省。以下录入各省四大名将,览其功业,可谓实至名归。1.陕西李靖(唐朝):南平荆扬,北清沙漠,一代楷模。白起(秦国):南破郢都,北摧长平,声威天下。郭子仪(唐朝):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退回纥,击吐蕃。郭子仪韦

  • 大汉朝四大名将(陈汤、耿恭、窦宪、段熲),立功塞外,为何后世莫称其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汤,耿恭,窦宪,段熲,名将

    自古谈论名将开疆拓土,首推卫、霍。谈论摧锋斩将,万人之敌,必提关、张。大汉前后四百年,其中有四大名将,陈汤斩郅支之首,耿恭守疏勒孤城,窦宪燕然勒功,段熲百战灭羌。此四大名将才超关、张,功同卫、霍,然而在历史上波澜不惊,寂然无名。陈汤“卒用困穷”,耿恭“终添牢户&r

  • 三国之中,平蜀十将之结局,令人唏嘘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平蜀,名将

    《容斋随笔》有“取蜀将帅不利”之言,纵观历朝历代,如岑彭、来歙、朱龄石、尉迟迥、李继岌、郭崇韬、康延孝、傅友德、廖永忠、豪格、张广泗等,皆立功于川蜀,然而,似乎为某种神秘力量左右,又仿佛历史魔咒一般,俱不克全终。单说三国,刘备取蜀,军师庞统中箭阵亡,而曹魏伐蜀,主将、监军、及

  • 三国之中,生不逢时的8位猛将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猛将,猛将

    三国之中,徐荣、胡轸、鞠义、颜良、文丑、高顺、张任七位名将,可谓明珠暗投,咸以凶终。而以下8位猛将,皆武艺壮猛,或误入岐途,或投身失所,或出自蛮夷,空有一身本领,生不逢时,死有余辜。1.武安国武安国是北海太守孔融部将,使长柄铁锤,重五十斤。虎牢关之战,吕布骑赤免马、持方天戟,前后数回合,击杀河内名将

  • 三国之中,曹魏一朝58位良臣名将之谥号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谥号,良臣名将,名将

    谥号为古代对王侯将相等历史重要人物去世之后,按其平生事迹概括性评定,或褒或贬,评价一个人是非功过,给予盖棺定论。三国之中,曹魏一朝,共有58人生有爵、死有谥,明细如下。1.谥号忠之功臣“忠”释义为危身奉上。忠?有夏侯惇、曹仁二人,皆为曹操亲旧,左右勋业。夏侯惇为曹魏首任大将军

  • 杀降名将:杀降不祥,阴害贻祸,且看10位历史人物之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杀降,杀降名将,名将

    兵危战凶,自古皆然。“祸莫大于杀已降”,此言并非危言耸听,且看历史上杀降之人,阴害贻祸,报应之势,各所类至,是以结局凄惨。以下盘点上自战国,下至清朝十位历史人物,以为佐证。1.白起白起是陕西眉县人,一生为将三十余年,料敌合变,出奇无穷,攻城七十余座,威震天下。长平之战,赵国主

  • 豫湘桂的大溃败间接引发了朝鲜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豫湘桂,朝鲜战争

    由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不得不需要从海外进行补给,而二战后期,随着防御岛链的一个个丢失,海上补给线被美军切断,不得不考虑陆上交通线欧洲战场德国战线的不断收缩以及太平洋战场日本的溃败,使国内形成了共识:小日子是秋后的蚂蚱,快玩完了。在此共识上,国军上下弥漫着避战的情绪:抗战胜利后可得好好享受成果,夺取更

  • 抗美援朝:鲜为人知的10个细节!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抗美援朝

    01,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曾6次计划动用核武器!第一次:1950年7月11日,在驻英的美军基地中,美国部署了一架携带核弹头的B29轰炸机。一旦苏联出兵朝鲜,就先下手为强给苏军一通炸。但一直到朝战结束,苏联都没有出兵。第二次:1950年7月,当时美军防线被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全面冲垮,恼羞成怒的麦克阿瑟申

  • 大小金川之战:清朝用20万兵力惨胜,但对中国的意义远超你想象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小金川之战,清朝历史

    乾隆一生的褒贬很难定,但还是有一些功绩在身上的,就比如著名的“十全武功”中的大小金川之战。清朝为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好在效果巨大,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那这个战争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战争背景这就得追溯到明末清初之际,那个时候天下未定,各路英雄纷争不断。金川部落

  • 为何古代中国打仗靠战术,外国却靠正面硬刚?其实道理很简单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中国,打仗,战术

    不知道大家再观看一些历史纪录片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古代中国的战争,两军对垒,拼的更多的是主帅的智慧以及军队的执行能力。反观国外尤其是欧洲,他们对个人战力的要求极高,更擅长正面直接对决。一边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另一边则是双方互相冲锋,残肢断首满天飞。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