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实力不如魏国的蜀国,为何还会频频北伐呢?

实力不如魏国的蜀国,为何还会频频北伐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05 更新时间:2024/1/23 10:44:27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而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同年秋天,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也即其没有实现匡扶汉室,消灭曹魏的目标。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和平定南中地区后,诸葛亮几乎一直在和强大的曹魏相较量,而没有进攻明显弱于曹魏的东吴。那么,问题来了,曹魏实力强于东吴,为何诸葛亮一直攻打曹魏,而不是东吴呢?

首先,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在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后,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疆域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蜀汉的人口约为94万人,兵力约为10万人,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东吴的人口约为240万人,兵力约为23万人。与此相对应的是,曹魏人口约为443万人,兵力约为50万人。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蜀汉的兵马,约为曹魏的五分之一,也即蜀汉和曹魏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当然,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差距,则相对较小了。可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直北伐魏国,而不是攻打实力相对较弱的吴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笔者看来,鉴于蜀汉的实力,如果要和东吴交手的话,自然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兼顾曹魏。但是,一旦蜀汉停止进攻曹魏,无疑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危机。

进一步来说,对于刘备建立的蜀汉,实际上国号不是“蜀”,而是“汉”,也即刘备将自己所在的势力,视为汉朝的延续。也正是因为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刘备得以拒绝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忠于汉室的力量。现在,魏文帝曹丕已经篡汉自立,这无疑和蜀汉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一旦蜀汉放弃北伐曹魏,很可能会失去忠于汉室力量的支持,削弱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甚至导致蜀汉内部分崩离析,从而提前蜀汉的灭亡时间。

从这一角度来看,不管曹魏的实力有多强大,或者说消灭曹魏的胜算有多小,诸葛亮乃至于之后的姜维,都必须打出北伐曹魏的旗号,以此聚拢人心,保持蜀汉内部的团结。由此,尽管东吴的实力要弱于曹魏,将主力用来讨伐东吴,确实可以增加自己的胜算,可是,一旦这么做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权衡利弊之下,诸葛亮不仅没有讨伐东吴,反而恢复了蜀吴联盟。

白帝城托孤后,在北有曹魏大兵压境、东有孙权荆州大军威胁,南有三郡叛乱的困难形势下,诸葛亮采取了“北抗曹魏、东和孙权”的战略,于公元223年10月派邓芝到东吴进行修好,从而促使蜀汉和东吴恢复了之前的联盟,以此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另一方面,从客观上来看,蜀汉不具备讨伐东吴的条件。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失去了荆州之地,在此基础上,蜀汉想要进攻东吴,必须要有一支精锐的水师,以此沿着长江水陆并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师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营。但是,在夷陵之战中,蜀汉的水师可谓损失殆尽。而更早之前,在襄樊之战中,吕蒙偷袭荆州,不仅斩杀了关羽,更夺取了关羽精心打造的荆州水师。在此基础上,诸葛亮手中自然没有一支可以和东吴相抗衡的水面力量了。

最后,对于蜀汉来说,如果想要进攻东吴,就必须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建造船只,这对于本就弱小的蜀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更为关键的是,即便蜀汉真的打造了一支水师,但是,这对于防御曹魏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在和曹魏的作战中,因为是在汉中等山川之地,所以并不需要水师。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东吴要比曹魏弱小,可是,蜀汉想要进攻东吴,很可能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反之,继续北伐曹魏的话,主要还是步兵、骑兵之间的较量,还可以发挥巴蜀之地的山川之险,也即投入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看,无疑是讨伐曹魏更加划算了。

除此之外,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蜀汉和东吴的实力都要弱于曹魏,二者之间更容易抱团取暖。但是,如果蜀汉进攻东吴的话,曹魏很可能不会帮助蜀汉,而是会趁机偷袭蜀汉,这让本就弱小的蜀国更加困难,一旦蜀国陷入到两线作战的危险之中,很可能就要迅速走向灭亡了。换而言之,蜀国打魏国,吴国也许还能一起去打,毕竟魏国实力削弱对吴国也有好处,就算不一起打魏国,吴国出于隔岸观火的需要,也不会趁机对蜀国下手背后插一刀,这就是诸葛亮的大局观。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源乾曜:北魏太尉源贺之后,刑部尚书源直心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源乾曜,唐朝,历史解密

    唐玄宗开元初年,唐玄宗因为邠王李守礼属下官吏犯法,想寻求一位能干的官员为邠王府长史。玄宗的近臣太常卿姜皎推荐了一人:梁州(大约在今汉中)都督源乾曜。神龙政变复唐后,源乾曜任殿中侍御史,黜陟(巡察全国各地,考查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江东道,摄右台侍御史,有能名。唐睿宗景云年间,累迁谏议大夫,

  • 汉武帝身边最受宠的两位妃子,为何一见面就掉头离开?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尹婕妤,汉朝,野史秘闻

    李白的《效古二首》里有这样一句诗: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尹婕妤与邢夫人都是汉武帝晚年非常得宠的妃嫔。两个女人既然能够入汉武帝的眼,说明都是绝色美人。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皇帝只有一个,后宫嫔妃们为了争夺他的宠爱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很奇怪的是,尹婕妤与邢夫人两人虽然都得宠,同居一宫的两人却很少见面。互相

  • 齐宣王为什么不听孟子的劝诫?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齐宣王,战国,风云人物

    齐宣王叫做田辟疆,此时的齐国已经是田氏代齐后的齐国了。但历史证明,不论是“姜齐”还是“田齐”,齐国一直都是一个东方的超级大国,更何况齐宣王本人并不算是一个昏庸的君主,相反,他还颇有一番作为。众所周知,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在地理位置上与齐国算是邻居。但当时可没有“睦邻、友邻、惠邻”这种外交政策

  • 纵观两宋王朝,为何说只有宋太祖和宋孝宗值得赞颂?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如果让你挑一个最羸弱的中原王朝,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两宋王朝,因为跟其他汉人王朝相比,两宋活的实在太憋屈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个是由后周武将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王朝,一个是由落魄皇子赵构建立的南宋王朝。从历史角度客观地看,赵匡胤是为后世子孙背了锅,一个贴着耻辱和

  • 王翦是怎么灭楚的?“以逸待劳”一词便是出自这里!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秦朝,王翦,战史风云

    秦始皇二十一年,即前226年,秦王任命王贲为大将军,攻打楚国。很快,楚国的十几座城池就被攻下。秦王想一举消灭楚国。于是,秦王询问将军李信:“我想攻取楚国,将军估计需要多少兵马?李信说:“二十万人就足够了。”秦王又去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要六十万人的军队不可。”秦王说:“王将军看来老了吧,怎么这样胆

  • 古代妃子是一人一个宫殿的吗?那得要多少宫殿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宫殿,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这种封建社会里,日子过得最舒服的当属皇帝,而皇帝的后宫更是让人好奇,特别是皇帝的后宫里那么多宫殿,每个宫殿里住了多少个妃子呢?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要对古代紫禁城里面的制度有所了解。在古时候,皇帝一般都是有三宫六院的,这我们一般都称之为内廷。故宫的建筑风格是中轴对称、前朝后寝,这

  • 努尔哈赤的父祖真的是明朝忠心拥护者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努尔哈赤,清朝,野史秘闻

    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正月,努尔哈赤昭告天地,在老城赫图阿拉对建州女真各族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当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在这篇相当于战略总动员的“七大恨”檄文中,后六条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明朝对叶赫部的协助与偏袒而展开,主要是凑字数而为之,内容

  • 鲍承先为什么投降满清?他为清朝做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鲍承先,清朝,风云人物

    鲍承先,本是明朝时期副将,后成为清初时期大臣。虽然在开疆拓土方面的功劳不可与吴三桂等人相比,但是他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后金凭借几万的八旗兵最终却击败数倍于己的大明。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毋庸置疑,其中还有很多背叛了大明的叛兵降将,为这一切都立下了大功。

  • 当安庆公主为驸马求情时,朱元璋又是怎么回答她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贪官,对待贪官那可是毫不留情了,之所以如此的痛恨贪官,可能跟朱元璋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我们都知道小时候他的父母饱受当地贪官的毒害,粮食被抢走,在流离失所的时候更是看到了无数的平民百姓被贪官迫害,所以他成为皇帝之后贪官是他的眼中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根据明朝的

  • 唐平吐谷浑之战是怎么回事?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唐击吐谷浑之战是发生在唐太宗贞观九年的一次唐朝对外战争。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六月,唐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军反击,伏允携众远遁,唐军追至青海湖后班师。十一月十九日,吐谷浑再次寇扰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唐太宗李世民下决心大举征伐吐谷浑。十二月初三,起用已致仕的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