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大久野岛恐怖在哪里

大久野岛恐怖在哪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731 更新时间:2024/2/23 5:59:16

在日本群岛之间有着一条下场的濑户内海,这座岛联结者日本本土三大岛屿,是东亚以及西方国家交往的还上重要枢纽。在濑户内海中段,广岛南面海域,有一座宛如落叶的岛屿,面积约70公顷,这个岛屿被称为大久野岛。但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近30年,这个岛屿突然从地图上神秘地消失了。

而在这期间,正是日本人在中国东北活动猖獗的时候,他们酝酿着如挑起中日的争端,以达到侵吞中国领土的野心。那么,大久野岛的消失日本的阴谋侵华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其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阴谋呢?

濑户内海位置图

大久野岛

忠海兵器制造所

1929年,日本军部开始在无人居住的大久野岛上秘密建设毒剂生产基地。为掩盖真相,工厂被命名为陆军兵工厂、火药工厂,忠海兵器制造所。

这里制造了各种高危险性的化学武器,大久野岛也就被建成了当时世界第一大规模的化学武器生产基地。日本军方隐藏大久野岛就是为了秘密生产“毒气瓦斯”这种化学武器。

毒气制造厂

化学武器是一种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大规模毁灭性杀伤武器的总称,包括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枪榴弹、地雷、航空布撒器和毒剂气体发生器等。因为这些有毒化学物质多在转化为气态后产生危害,所以又被俗称为“毒气武器”,也就是俗称的毒瓦斯。

毒气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让人体的皮肤腐烂,内脏和中枢神经受损,不仅给人的身体带来永久性的伤害,还会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

我们都知道,被称为魔鬼部队的731细菌部队,他们主要是生产细菌武器,这些细菌被生产出来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会逐渐消亡。但是化学武器却不同,它一经生产出来,除非被人为的销毁,否则就永远不会自然消失。

弗里兹·哈伯

化学武器的发明者,德国科学家弗里兹·哈伯,因为合成氨而闻名于世,曾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也是最具争议的诺贝尔奖得主。

因为这位化学家曾经积极为德国研制毒气弹,还提出大规模的使用毒气弹及“化学战”的设想。他的想法被德国统帅部采纳。

哈伯曾说,毒气是一种更高级的杀人形式,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战争,军事家们就不会对毒气置之不理。

日军的毒气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德都使用化学武器,有大约100万人受到了化学武器的伤害而死亡。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了与其作战的法国军队约15000人中毒,5000人死亡,首次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化学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因为化学武器的使用而改变战局,但是英美等国却看到了毒气所产生的巨大的杀伤力。

一战时士兵和军犬都上了防毒面罩

1929年以后,大久野岛上的毒气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据统计,1933年岛上的毒气月产量不过2吨。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岛上的毒气产量剧增,1942年达到了月产量450吨。

在大久野岛上,高峰时曾有近7000人在工作,如此大的工作量使他们连十四五岁的孩子都应招进来做工,大久野岛自此被人们称为“毒气岛”。

在大久野岛的毒气工厂内,各种毒剂生产设备一应俱全,装备日本军队的所有化学毒剂都可以在这里生产。

桶里装的全是芥子气

被称为“毒气之”的芥子气和“死亡之露”的路易士气是主要的生产对象,另外还可以生产窒息性毒气、喷嚏毒气和催泪毒气等。

有人曾这样形容:大久野岛是全世界最致命的岛屿。为了应对战争,大久野岛上的毒气工厂24小时不停地运转,而此时为了使毒气武器能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日本海军也没有闲着。

从1923年开始,日本海军也成为了化学武器研究的重要力量,它们相对独立地进行化学武器的研究和生产,这项任务由设在神奈川县的相模海军兵工厂和海军技术研究所化学部负责。

路易士气生产车间

据统计,在侵华战争期间,相模海军兵工厂共生产毒气炮弹约7万发。在侵华战争正式发动前,日军的化学武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作战能力。

1937年,日本军方在福冈县建立了日本陆军曾根兵器制造所,负责把大久野岛生产的毒剂装填炮弹或炸弹,直接用于战争。

为了保密和掩盖毒气弹的性质,他们把不同种类的毒气装入不同颜色的炮弹中,用颜色来区分炮弹的性质。

侵华日军在搬运毒气弹

1933年8月,日军在千叶县津田町成立了陆军习志野学校,专门负责培训化学战的军官和军士,被称为练习队。

这些学员在学习的时候都要经历法西斯式的特殊训练,不仅通过教材了解毒气的外形特点、化学性质以及气味和味道等,还要亲身体验毒气。

陆军习志野学校专门培养化学战军官和士兵,学期3至6个月,战争中增开学期1至2个月的短期培训班,设立教导联队,10000多名在这里接受化学战训练的军官和士兵成为化学战的急先锋。

日本陆军习志野学校学员毕业照

从1933年到1945年,12年的时间,习志野学校培养了将近3400名化学战专家,但是这些人在战时大多都不知所踪,那么这些掌握了毒气战的高级学员都去了哪里呢?

1933年,日军陆军军械部第六技术研究所和陆军习志野学校开始秘密行动,这支部队随后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火车站东4公里处安营扎寨,它就是侵华日军关东军陆军化学研究所,代号“516”。

516部队虽然从属关东军,但是它的地位却远比其它化学部和化学实验部重要,因为实际上它是日本陆军化学战研究训练机构在中国的支部。

日本关东军516部队

就这样,习志野学校培养的这些3400名高级毒气战学员都被分配到了516部队,一群杀人恶魔就这样被培养了出来。

日本关东军第516部队辖区面积有10平方公里,设有生活区、制造车间、实验区、靶场、迫击炮部队五大区域。

516部队旧址

制造车间主要生产各种供试验用的玻璃器皿和加工装填所用的设备,以及实验完成的样品武器。

实验室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大楼,设有地下实验室。在实验室的南部1公里处,是进行各种化学武器性能测试的试验场。

日本关东军516部队

可以说,日本政府对化学部队516的掩盖是非成功的,因为在抗战胜利后,很少有人知道516化学部队,但是它其实与德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日军的731细菌部队一样,灭绝人道。如果731细菌部队是恶魔的左手,那么,516化学部队就是恶魔的右手。

日军731部队活体实验

和细菌实验一样,化学实验有时候也需要活体。516部队在使用了小鸟、猪、鸡、狗实验之后,觉得这些实验效果都没有在活人身上实验来得直接。

就在516部队为他们的活体实验发愁时,他们的好兄弟魔鬼731部队找上门来,因为这种稀缺的活人,恰恰在731细菌部队大量存在。于是,这两个魔鬼一拍即合,他们联手做起了令人发指的生化试验。

731部队活体实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正式打响,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在实战中使用他们威力强大的化学武器。

1938年10月30日的《新华日报》专门对日军在晋察冀边区使用毒气情况进行了报道:“敌机肆扰晋察冀边区,飞晋北滥施毒气扫射五台。”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在山西共实施化学战301次。抗日军队受毒气迫害,死伤无数,连无辜的百姓也被他们纳入了毒害的范围。

释放毒气的日军

河北省定州市北疃村的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1000多名北疃惨案的受害者。1942年5月27日,侵华日军在这里使用了化学武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北疃惨案。

北疃惨案的制造者上板胜,侵华日军第110师团步兵163联队长。正是他率领2000多日伪军包抄了有定南抗日根据地中心之称的北疃村,并下令地道中的无辜百姓释放毒气,受毒气致死的人数达到1000多人。

在北疃村至今还有一口血肉井,在当时忍受不住毒气侵害的百姓从地道中跑出来后,被日军残忍杀害,投入井中。因为杀害的人实在太多,最后以至于填满了整个深井。

北疃惨案遇害者遗体

北疃惨案造成了大量的平民死亡,当年的《晋察冀日报》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暴行,但是日军占领中国的野心并没有停止,他们在更大规模的战役中使用大量的毒气弹。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宜昌,这个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成为日军进攻和占领的主要目标。1940年4月30日,日军发动了“宜昌作战”,5月至6月间,日军强攻汉水,直逼重庆。

在化学战《例证集》中,对宜昌战场中使用毒气的情况有这样一段描述:“在战斗中,和红弹一起使用了一千颗黄弹,也就是芥子气弹。”在宜昌攻防战中,日军发射毒气弹的毒性是最剧烈的,杀伤中国军民人数也是历次化学战中最多的。

宜昌攻防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化学战也随之结束。为了掩盖在侵华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证,逃脱战后国际法庭的审判,日军将大量化学武器进行了紧急处理,并对研究使用化学武器的资料进行了销毁,妄图消灭在华使用毒气的证据。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9年到1945年,日本在大久野岛和相模海军兵工厂共生产了约7000吨毒剂,700多万发毒气弹,其中大多数被运到了中国。

近年来,根据各方面的资料重新进行的统计显示,日军在中国使用化学武器的次数超过2000次,造成了近10万人的直接伤亡。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战争给中国的军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日本为了实现其军国主义的野心和幻想,不惜采取非人道的侵略手段,使用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

长期以来,日本的毒气战和细菌战并没有在国际法庭上受到审判,这样的情况导致日本的某些势力拒不承认用毒气杀害过中国军民,甚至否认整个侵华战争,那么,日本军队践踏国际法,肆意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又是怎样被掩盖的呢?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曼不群,古不帅,莫不攻,隆不在分别是什么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战争

    在我国的网络历史圈当中,关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的那些名将很多都少不了一个“不”字辈的外号。就比如说“曼不群”、“古不帅”、“莫不攻”、“隆不在”等等。那么这个“曼不群、

  • 古德里安为什么能无罪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之所以能给迅速的占领大半个欧洲,闪击战术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作为闪击战的创始人古德里安,本应该在战后受到严重的审判才对,但是最终却是无罪释放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只因他做到坚守底线,没有虐待战俘和屠杀平民。古德里安父亲是一名军官,希望儿子也能做军人,于是让其升学军官学校。

  • 隆美尔为何受到敌人尊重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的战犯屠杀了大量的平民,可说每一个都是臭名昭著的。不过有一个人确是个例外,他就是“沙漠之狐”隆美尔。隆美尔是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之一,他所率领的德军钢铁洪流一度将北非战场的英军逼入绝境。然而,他不仅是德国人的偶像,也赢得了盟军的尊重,这到底是为何呢?其

  • 隆美尔为什么没去苏德战场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隆美尔,相信了解二战历史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了。说起他的经历,隆美尔似乎没有在总参谋部学习任职的经历,不得不说他在战术上有很多令人称道的位置,但是在大的战略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就比如说他对马耳他的定位,隆美尔就远不如凯塞林。如果按照凯塞林的计划,拿下马耳他以后再继续北非的战役,光是意大利的

  • 详解白沙瓦之战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战争

    在公元10世纪左右,在中亚地区的腹地,已经大面积的突厥化,突厥化的浪潮已经无法逆转。各处来源不同的族群纷纷都出于自己的原因归属到了新的阵营门下,并且加入到了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的大家庭当中。这些人也立刻替代衰落的阿拉伯和波斯势力,对近在咫尺的北印度发起连续袭击。突厥对东西方世界的扩散路线尽管期间的波折

  • 印度什么时候打到北京的?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中国和印度,身为邻邦国,自古以来就渊源深远,两个都是历史非常深远的国度,但同时也有着非常多的纠葛。而伴随着各自国度的历史进程,两国之间的关系更显得有些扑朔迷离。如今的很多印度人声称他们的先祖曾两次攻占过中国首都,历史专家也表示认可,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才会发现:曾经看似强悍的印度也不过是强权政

  • 克拉克计划是什么计划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战争

    朝鲜战争,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多少都能说出一二来。但是关于这场战争,很多人都会很质疑,那就是为何美军不进行两次侧后登录呢?像1950年仁川登陆一样,抄断志愿军的后路,从而再次上演大逆转。其实1952至1953年,美军一直试图实行这项计划。但由于志愿军防御得当,这项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胎死腹中了。一、

  • 苏联传奇狙击手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人类的灾难,当年苏联为了抗击躲过纳粹分子的侵略,展现出了钢铁意志,与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苏德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规模最为庞大,交锋最为猛烈,伤亡最为严重的战争。为了驱逐外敌、保卫祖国和人民,在苏联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英雄的人物。看过电影

  • 罗赫里之战经过,象征着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8世纪,阿拉伯帝国已经进入到了盛世的结尾阶段,尽管无数次的击溃东罗马、突厥、波斯以及日耳曼等一系列强劲的对手,但是却很难再将自己的领土向外扩张。不仅难以逾越北方的高加索山脉,还在西方的比利牛斯山脉与东方的天山山脉遭遇挫败。但真正预示其军事巅峰结束的区域,却是很容易为后人所忽略的南亚次大陆。哪怕阿拉伯

  • 波兰国内军在敌后活跃多年,为何还会败给衰落的德军?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争

    若要说去敌后游击战,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多少都懂得一些。游击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景象。先不说中国战场和法国抵抗组织,南斯拉夫有铁托游击队,苏联也有大把大把的游击队,意大利的游击队干脆绞死了墨索里尼。可以说,敌后游击作战是反法西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之前说的那几个,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