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美国为何与伊朗结仇?为何发生冲突?

美国为何与伊朗结仇?为何发生冲突?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45 更新时间:2024/2/23 13:02:01

2020年新年刚过,美国跟伊朗之间的关系优势剑拔弩的状态了。美国刺杀了伊朗名将苏莱曼尼,伊朗誓言要进行报复行动,并随即美国驻守在伊拉克的军营发射了导弹。很多人都以为,美伊之间的战争即将打响,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特朗普随即放话,释放出缓意味。但美伊仇恨并没有解开。

很多人不明白,美国和伊朗究竟有多大仇恨,为什么40年还未解开。今天我们通过史料来分析一下伊美两国之间仇恨。在伊朗与美国紧张之时,我们注意到特朗普提到了“52”数字,而且伊朗总统鲁哈尼也提到了“290”数字,那么这两个数字与美伊矛盾有多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52来历

对于伊朗发出报复誓言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指出,美国将挑选伊朗52处打击目标。

那么为挑52处目标呢?

原来52是指1979年德黑兰人质事件中52名美国人质。事件都过去了40年了,美国还耿耿于怀。

美国精心挑选了“52”处打击目标,只为呼应数十年前伊朗劫持了52名美国使馆人质。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前,伊朗与美国还处于“蜜月”期,美国虽然与巴列维朝关系很好,但美国去给伊朗民众留下好印象。

早在王朝建立初期,1951年,巴列维曾有一个很厉害首相,此人就是与波斯王室有渊源的摩萨台,他致力于伊朗石油国有化。此举不仅让美国损失了利益,也使英国多年在伊朗的石油利益受损。于是1953年8月,美国中央情报局与英国情报部门,策划了推翻摩萨台的行动。

摩萨台是当时巴列维王朝的民选首相,此人改革受到伊朗民众欢迎。但美国把一个民选首相赶下台,就让伊朗民众对美国产生了仇恨。

不过摩萨台被赶下台后,伊朗与美国也进入新一轮的友好,巴列维王朝也成为美国在中东关系最好的盟友。

正是由于伊朗与美国的友好,美国才决定帮助伊朗发展核技术,上世纪五十年代,伊朗开始原子弹研制计划。

主导伊核计划的是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他建议让巴基斯坦、以色列、伊朗一起分享核计划。此项计划为后来以色列核技术奠定了基础,也为伊朗此后的核开发打下基础。

1957年后,美国向伊朗提供首个核反应堆和核燃料。10年后,又为伊朗建立了一个5兆瓦的核反应堆,以及武器级浓缩铀的燃料。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伊朗凭借全球石油猛涨的优势,迅速积累了财富,并实现了国力大增。有钱了就可以购买武器,美国不断卖给伊朗大量武器装备。

由于伊朗向美国购买武器,伊朗军力在中东最强,甚至军力在国际上都能排上号。

但巴列维把钱花在军事上,也就没钱搞建设,影响了民众的福利,为他后来下台埋下隐患。

巴列维王朝时,伊朗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度,无论政治还是社会,更像一个西方国家,从那时相片我们能看出。

但伊朗的内部矛盾,后来被霍梅尼所掌握。霍梅尼正是借助民众对美国的不满,开始反对巴列维王朝。虽然霍梅尼流亡国外,但已经为伊斯兰革命奠定基础。

伊斯兰革命成功,伊朗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此时美国与伊朗还没有断交。但矛盾很深,终于引发了伊朗绑架美国人质事件。

这起事件为伊美仇恨增加了一层。后来卡特派特种兵到伊朗营救人质,但没有成功。直到里根上台后,被绑架的人质才被释放。但伊美矛盾并没有缓和,反而更深了。

1979年,巴列维流亡到美国后,伊朗让美国把巴列维送还伊朗,并向伊朗道歉,但美国却以治病为由不予理睬。

伊朗学生不愿意了,他们占领了伊朗大使馆,并绑架了美国外交人员。

谁都知道一个国家大使馆就是一个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如果侵占了,就会视为侵略。

伊朗做法让美国很上火。因此美国想出最危险的一招:派特种部队营救人质,但8名特种兵死亡,行动未全部开始,就宣告停止。这就是历史上失败的“蓝光行动”。

“蓝光行动”让伊朗民众对美国的仇恨再深一层。

但美国人质被绑架444天后,卡特于1980年4月宣布与伊朗断交,至此伊朗与美国再没有建交。同年,卡特竞选连任失败,而巴列维也死了。

1980年,伊拉克向伊朗发起进攻,两伊战争随即爆发,不过却救了美国人质。伊朗不可能两线作战,因此,里根上台后的就职典礼那天,美国的52名人质被释放。

所以这就是特朗普嘴里所说的“52”处设施的来历。虽然52个人质没有死亡,但美国认为是屈辱,一直念念不忘。

两伊战争是伊朗受到重创的一次战争,因为美国支持伊拉克,而且把伊朗列入“支恐国家”。美国的制裁和战争消耗,让伊朗政权险些崩溃。

两伊战争打了8年,如果再接着打,伊朗能否坚持下去都是未知数。

但在两伊战争中,伊朗民众仇美更深了。美国则把伊朗定为“发动恐怖袭击的国家”,比如对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袭击等事件。

二、290数字来历

伊朗与美国的关系中,虽然40多年来都是仇恨,不过里根执政时,也曾出现一件戏剧性的事件,那就是“伊朗门”事件。

1985年,美国为了让伊朗放出驻黎巴嫩大使馆一等秘书、中央情报局贝鲁特站站长巴克利等7名人质,里根批准秘密与伊朗联络,然后偷偷通过以色列向伊朗卖武器,以此换回人质。

虽然此事件缓和美伊矛盾,但却成了里根任内的丑闻,类似于“通俄门”。

但里根不可能公开美国与伊朗秘密交往,于是两伊战争中,有一件事使伊朗民众遭受了重创。此事就是两伊战争中,两伊围绕油轮互相破坏。

当时海湾原油贸易下降了1/4,由于霍尔木兹海峡易被伊朗控制,现在伊朗就动不动拿控制海峡要挟美国。

海湾国家的原油贸易受到威胁后,美国为科威特油轮进行护航。甚至在海峡发起了更大规模的护航行动。

1988年4月14日,正在波斯湾护航的美国导弹护卫舰,碰触了伊朗的一颗鱼雷,当时军舰就报废,于是里根就决定对伊朗进行报复。

美国采取的这一行动,被称为“祈祷螳螂”行动。但就在这一年,伊朗的无辜民众成为美国人的炮灰。1988年7月3日,美国海军木斯军舰击落了一架伊朗航空公司的空客3200客机,机上有290名朝圣的人遇难。美国则称是误炸,他们以为是F-14战机。这显然是说谎。

此事件就是290数字的由来,从此美伊矛盾缓和停滞,而且仇恨更大。后来美国几届总统都没有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

上世纪90年代后,克林顿上台后扩大伊朗制裁,断绝一切投资和贸易。到2000年,美国曾试图与伊朗开展部分贸易,但伊朗没回应。

小布什上台后,再次打压制裁伊朗,把伊朗列入“邪恶轴心国”,这一标签很大,实际上美伊已经到了战争边缘。只不过美国还忌惮伊朗实力。

但此后伊朗被怀疑研究核武器。当然核武器在中东传闻的国家很多,还有一个国家是以色列。

伊朗与以色列不同,因此伊朗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注和指责。

奥巴马执政时,试图与伊朗对话。但前提必须是放弃研制核武器,于是就有了伊核协议。

此时伊朗总统是强势的内贾德,伊美还没有缓和势头。到了2013年,伊朗温和派总统鲁哈尼上台,他希望改善与世界的关系。

鲁哈尼上任一个月,就与奥巴马通了电话,据说这是美国与伊朗30多年来第一次两国元首通话。

直到2015年,伊朗与6国签署了伊朗核协议,商定了有关条件,美国等西方国家也逐步取消对伊朗的制裁。

2018年,特朗普上台不久,一切又变了。美国宣布全面退出伊核协议,继续以前对伊朗的制裁。

美国的变脸,也使美伊又回到以前交恶的时代。2019年4月,美国还把伊斯兰革命卫队定为“恐怖组织”。

美国放弃伊核协议一周年后,伊朗也放松了协议的限制宣布核能研究。

据外媒资料报道,伊朗甚至在波斯湾地区,对沙特石油设施进行了打击。

在美国全面制裁下,伊朗受到了严重影响,据说伊朗经济在2019年缩减近10%。

据资料显示,2019年末,美国驻伊拉克的设施突遭到打击,美国认为这是伊朗什叶派武装所为,因此对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进行了还击。

但随后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也遭受了围攻。

特朗普迅速做出反应,要求伊朗对这些事件负责,而且放出话来,伊朗将付出大的代价。这或许为苏莱曼尼被定点清除埋下伏笔。

美伊恩怨已经40多年了,这里面有很多让人不理解的地方。沙特作为伊斯兰教国家,美国可以认可,为何不认同伊朗呢?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两伊战争中国赚了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战争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很多国家都在惊叹中国所创造的伟大成就。如今中国已经像世界展示了很多非常先进的军工武器,不得不说让国人真是新潮澎湃,所有人都在为中国的军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而感到自豪,但是你知道中国军工曾经的艰难岁月吗?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军工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正值改

  • 两伊战争是哪两个国家?谁赢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两伊战争,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但对于两伊战争的结果却是颇为争议的。两伊战争的参战双方分别是伊拉克与伊朗,最终这场战争在联合国的调解下介绍了长达8年的持久战。但是这场战争的结局谁都没有认输,反而双方都认为赢得了这场战争。而且伊朗方面还专门每年庆祝两伊战争的胜利,搞大型阅兵。伊朗和伊拉克从地理位置

  • 红衣大炮什么时候出现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红衣大炮,其实指的就是17实际欧洲国家所制造的前装式滑膛炮,我国最初称之为“红夷大炮”,这个“夷”其实是指当时我国人对于外族的一种蔑称,当时将穿着红色军服的荷兰军队称之为“红夷”,这类火炮也就被称作“红夷大炮&r

  • 法国龙骑兵是什么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战争

    自古以来,骑兵是战争中一种重要的战斗力量,以人员马屁、武器装备、战术可以由"轻"到"重"分为许多类型,具体划分又在不同时代有所演变和差异。相信法国历史上拿破仑时代的龙骑兵应该是给不少军迷和历史爱好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讲解一下拿破仑时代的龙骑兵。龙骑兵起源于17世纪,其得名起源有许多

  • 罗马军团vs马其顿方阵,罗马军团凭什么吊打马其顿方阵?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战争

    在欧洲古代地中海沿岸地区出现了两种非常著名的方阵,第一就是马其顿方阵,第二就是罗马军团方阵。不太了解的朋友们可能会将其混淆一谈,但是这纯粹是两种文明的产物。不过这两者之间确实有着一些很相似的地方,但同时也拥有了很多根本性的不同。那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到底孰优孰劣?马其顿方阵与罗马方阵都脱胎于古典的

  • 纳尼爱惨案是怎么回事?一起发生在立陶宛的“卡廷惨案”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波罗地沿海国家立陶宛,知道2017年的时候人口也没有超过300万,孤悬在几个野心极大的大国之间似乎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在1941年6月25入波兰的卡廷惨案之后的一年一个月,立陶宛境内也发生了类似卡廷惨案的屠杀事件。不过这起屠杀事件并没有像卡廷惨案那么的集中,而是分布在了全国的各个地区,遇难人数

  • 奥尔沙会战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战争

    说道奥尔沙会战,这是在1514年9月立陶宛与波兰联合军在立陶宛大公奥斯特罗格斯基的指挥下率领着不到3万兵力的军队与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派出的数万罗斯军为了争夺基辅地区以及白俄罗斯的控制权而展架的一些列战斗。其战争的结局是立陶宛波兰联军大胜,莫斯科军主帅伊凡被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的前前

  • 罗兰之歌是哪国的英雄史诗?解密龙塞斯瓦耶斯隘口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战争

    在公元8世纪后期,法兰克帝国的实力在查理曼大帝的治理下是蒸蒸日上,越来越强大。由于握有西欧地区的大部分优质耕地,又屡屡在外战中获得胜利,终于靠俘获罗马教廷的芳心而荣升为帝国。但在边境的许多边区,他们的实际统治并不稳固,被迫容忍许多有二心的潜伏者。中世纪手抄本上的《罗兰之歌》插图这些潜藏的矛盾,最终在

  • 刀儿匠是怎么阉割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刀儿匠,这是清朝时期官方阉割处。清朝时期的刀儿匠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阉割犯人的,叫“阉流刽役”属于刑部,一类是阉割太监的,叫“阉役”,属于内务府。清代规定,内务府“阉役”同时有四名,这些是“官”的

  • 苏联是如何在阿富汗陷入泥沼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阿富汗境内的地形崎岖凶险,再加上阿富汗本身复杂的社会结构,使得阿富汗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到了恶性循环当中。正是因为如此,也就不难明白争执鼎盛时期的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赤色帝国苏联会在这里折戟沉沙,而且这次苏阿战争的溃退也让苏联从次走上了自己的毁灭之路,苏联在这里的溃败可以说完全复制了之前所有在帝国坟场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