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薛仁贵为什么会被吐蕃击溃?

薛仁贵为什么会被吐蕃击溃?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1 更新时间:2024/2/2 9:58:58

说到薛仁贵其实给人的印象就是战神,战无不胜,从来没有败绩,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种形象却在打吐蕃的战役中竟然败了,而且当时薛仁贵可是有精兵五万的,薛仁贵直接被打得溃不成军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其实是吐蕃太强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的背后的原因大多数还是在唐朝内部!那么具体要怎么说呢?下面跟随小编来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

公元670年,在大唐历史上,是转折性的一年。大唐自贞观以来战无不胜的军事神话,将在这一年被吐蕃终结。唐与吐蕃的全面对抗,也由是年拉开大幕。

这一年,吐蕃对大唐发动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闪击战。从四月始,连续攻陷西域十八个州(羁縻州),然后会同于阗国奔袭龟兹,并一举攻陷重镇拔换城。塔里木盆地几乎全部落入吐蕃之手,大唐在西域最重要据点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全部被吐蕃占领。

大唐朝廷迅速作出反应,将最精锐的兵团悉数调往西线。帝国名将、右卫大将军薛仁贵被任命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同时也是西征兵团的总司令,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两人为副大总管,下辖十万人马。

这次西征的作战任务,其一是讨伐吐蕃,其二是帮助吐谷浑复国。唐朝廷要夺回青海湖及其南面的大非川,重建吐谷浑汗国,作为抵挡吐蕃的前缘防线,同时保护河西走廊的安全。

但是唐军最大的问题,是高级将领之间的不和。

军团副司令郭待封看不起总司令薛仁贵。郭待封的父亲郭孝恪是前任安西都护,在西域立下赫赫功勋,但是在龟兹之役中,郭孝恪与儿子郭待诏(郭待封的哥哥)一起战死,所以郭待封乃是烈士之后,出身好,看不起平民出身的薛仁贵;在征高丽时,郭待封与薛仁贵的官秩是相同的,但是薛仁贵很快升任右卫大将军,而郭待封只是左卫将军,军阶比薛仁贵要低,这使他感到愤愤不平。

其实郭待封的本领很是平,却自视甚高。在西征途中,他每每与薛仁贵唱对台戏,对这位名将之后,薛仁贵也没有办法节制。

这些矛盾为唐军的大败埋下伏笔。

西征兵团沿着河湟谷地青海湖挺进。吐蕃大将论钦陵深知薛仁贵勇猛善战,不敢轻敌,引军后撤,以避唐军的锋芒。

薛仁贵兵团抵达青海湖后,折向南下,进入大非川。他的战略,是率领主力部队挺进到大非川以南的乌海,寻机与吐蕃大军决战,并夺取黄河上游地带。为此他制订一个作战计划,西征军将兵分两路,一路由薛仁贵率领,以轻装骑兵为主,作为先锋兵团,突进到乌海一带;另一路由郭待封率领,作为后续兵团,与薛仁贵在乌海实现会师。

在高原上作战,必须速战速决,决不可拖拖拉拉贻误战机。为了保持行军速度与机动性,薛仁贵强调,不能把行动迟缓的辎重车队编入进攻队伍中。

临行前,薛仁贵嘱咐郭待封:“到乌海道路艰险遥远,车辆很难通行,而且这一带瘴气很重,这就军事上所称的‘危道’,不可久留,只可速战速决。如果携带庞大而行动迟缓的辎重车队,将失去速战速决的机会,所以应当要留下两万大军,在大非岭构筑两道栅栏防线,将辎重屯放在防线内。我先亲自率轻装骑兵,快速前进,趁吐蕃未备之时,必可大破敌军。”

薛仁贵出发了,他带着数万精兵,携数日口粮,以急行军的速度直奔乌海。在乌海以东的积石河口处,遭遇到吐蕃的军队,吐蕃将领没有料到薛仁贵兵团进兵如此神速,根本没有做好战斗准备,情急之下,草草上阵,被薛仁贵兵团打得大败。这一战,吐蕃伤亡伤亡颇大,唐军缴获牛羊一万余头。

取得河口大捷之后,薛仁贵抵达预定的地点:乌海,只等着郭待封后续兵团南下会师。

可是就在这时,郭待封兵团出了问题。

郭待封一与薛仁贵唱对台戏,主帅要求他留下两万人马防守大非岭,看管辎重,其他部队火速向乌海进军。但郭待封偏偏不干,他把辎重部队一起带上路,这样一来,便严重影响行军速度。正当他慢吞吞、悠悠哉哉地穿越大非川时,吐蕃的侦骑发现了唐军兵团的行踪,马上报告给统帅论钦陵。

论钦陵即刻意识到,一个难得的战机来了。

为了对付天下无敌的唐军,论钦陵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吐蕃军队几乎倾巢而出。郭待封兵团还未到达乌海,便陷入吐蕃二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

郭待封兵团最多也不超过六、七万人,而且还有一部分是运输部队,战斗力并不强,人数远远少于吐蕃。吐蕃军队占有压倒性优势,几路大军包抄过来,黑压压的一片,郭待封平日也很牛、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只是庸将一个,顿时间魂飞魄散,这仗怎么打呢?

有一点他估计是没有想到,自贞观以来,唐军在一次战斗中遭遇二十万敌军,是非常罕见的,可是这次让他遇着了。战斗的结果没有悬念的,唐兵团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郭待封只得下令后撤,在吐蕃大军的掩杀下,唐军伤亡惨重,辎重车队全部落入吐蕃之手。

薛仁贵听到郭待封惨败的消息后,大吃一惊,半晌说不出话来。辎重被夺,后路被截,这数万大军是绝对无法持久作战,不行,必须马上撤退。

可是迟了。

吐蕃已经集结了四十万大军。

吐蕃名将论钦陵展示出其军事上的极高天赋,这一战,他几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吐蕃所有军事力量全部调往前线。在世界屋脊上展开前无古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集结如此庞大的军队,足见论钦陵无与伦比的组织能力。

这是吐蕃兴衰的关键一战。

重创郭待封兵团后,吐蕃二十万大军已经威胁薛仁贵的后方,而论钦陵则统率另外二十万人马正面压迫薛仁贵兵团。

论钦陵心里十分明白这场战事的艰巨。虽然吐蕃在数十年间不断地向外扩外,但是从来没有遇到一支势均力敌的劲旅,而现在面对薛仁贵,不仅是唐军中数一数二的战将,其部队也是精锐中的精锐。胆大心细的论钦陵要创造历史,他要以优势兵力打破唐军无敌的神话。

薛仁贵此时处境极为艰难。其一,郭待封被击败,他已没有后援兵团了;其二,粮食辎重被夺走,他必须要尽快撤退。薛仁贵退往乌海以北的大非川,但是熟悉地形的吐蕃军队已经大举反击。

一场血战,在高原上的大非川打响。

史书上没有记载薛仁贵兵团的人数,笔者估计应该是在五万人左右,最多不超过八万人,而论钦陵投入的军队则是四十万!

无论是在军队数量、适应高原战斗的能力上,还是对地形的熟悉上,吐蕃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吐蕃统师绝非泛泛之辈,而是军事天才论钦陵。面对吐蕃人如此明显的优势,即便是唐军第一勇将薛仁贵,也回天乏力了。

这场爆发于青藏高原大非川上的大血战,以吐蕃的完胜而告终。大唐精锐之师在吐蕃绝对优势的打击下,数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薛仁贵、阿史那道真率少数人马突出重围,与郭待封的残部会合。就剩下一丁点儿兵力了,怎么办,三人凑在一起讨论后,决定与吐蕃统帅论钦陵议和。

论钦陵不仅是一位大将,更是一位政治家,他并不想与大唐帝国断绝关系,于是同意议和。这样薛仁贵、郭待封与阿史那道真等人才得以死里逃生。

这一战,是唐朝贞观以来,唐军的第一次惨败。

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三人被朝廷逮捕下狱,免去一切官职,不过仍然赦免其死罪。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曹操是如何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袁绍惨败不仅仅因为轻敌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战争

    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东汉末年最重要的一场战役,特别是对于曹操来说。如果曹操此番输给了袁绍,或许整个三国的局面就不会形成了,可能又会回到战国时期的局面。所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算是促成三国非常重要的战役。但在开战以前,袁绍的兵力多于曹操几倍,曹操是如何完成逆袭以少胜多击败袁绍的呢?其实在古

  • 什么叫做天炉战法?揭秘真正的天炉战法意思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天炉战法”其实应该还是没多少人认识和指导的,但是这个战法其实还挺厉害的,因为他能在战场上面做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个天炉战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不妨跟随小编继续分析看看吧!首先,我们先看看战神自己的解释。作为天炉战法的发明人,薛岳本人的解释是:&

  • 一个连史书都不愿提起的“世纪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战争

    说起种族同化这个问题,大家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没有汉朝,现在中国会是个什么情况呢?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中华民族有着极其强烈的包容性,即便历史上有好多次在军事上不及外邦敌手,但是在文化方面,很多外邦确接受了汉文化的洗礼。蒙元和满清就是最有利的证据。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文明被

  • 石亭之战是如何帮助孙权称帝的?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其实在三国时期,东吴多次靠着诈降击败曹魏,这一招基本算是屡试不爽。赤壁之战大家肯定都很熟悉,石亭之战同样也是因为周鲂诈降诱敌成功,而且石亭之战的胜利也让孙权能够顺利建立吴国登上皇位。所以对于孙权来说,石亭之战的胜利格外重要,甚至是整个东吴的重要转折点的,当时孙权就是因为占不到称帝的理由,才晚了曹丕还

  • 辽国高丽战争和辽宋战争性质一样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辽国其实他在中国的历史上也还是真的有很长的一段历史的,话说他也和高丽国发生过战争,和宋朝也发生过战争,那么这两场战争的性质是不是一样的呢?还有辽国为什么不选择吞并高丽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分析看看吧!公元918年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王朝建立后在领土扩张上采取积极北进的战略,大肆拓展领土

  • 织田信长麾下的六大军团到底有多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织田信长其实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人给人感觉就是他真的很强啊,话说他真的是无敌一般的存在,说到他想到的就是这个人手拿武器,身披盔甲无敌一般的存在了,其实他个人厉害不算厉害的,要说他厉害其实他麾下的六大军团才是厉害,所以织田信长也被誉为是六天魔王了,所以这个六大军团又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

  • 中国历史上南北之战有哪些特点?东西之战为什么少于南北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中国历史上南北之战一般都是北方胜的多,南方胜的少,由北向南完成统一的几率会高出很多。但我们好像很少提及东西战争,那东西战争的战况一般又是如何呢?东西之战的确比较好,因为一般都是从上之下就囊括了东西,不过有些战役也是从东西开始打起,结果可能会比较出人意料。古代打仗北方的士兵还是要比南方士兵战斗力会强一

  • 中国古代10大以少胜多战役,第一名以2万兵力战胜70万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战争

    其实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不是很多,毕竟当时双方在装备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基本上只要人数占优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以少胜多的战役才会显得格外珍贵。像在我们比较熟悉的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但这次介绍的10大以少胜多战役过程更加艰难,有些是运气成了主因。不过实力和运气从来都是密

  • 教科书式的奇袭“李愬雪夜下蔡州”事件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李愬雪夜下蔡州”这件事情其实很多人也还是知道的真的是有点厉害啊,把人看得大呼过瘾啊,其实这场战役真的非常的著名知名了,而且这场战役被誉为是教科书式的奇袭,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为什么这样说,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时大风雪,旌旗

  • 大唐怎么做到不费一兵一卒灭古印度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战争

    说到我们的大唐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繁荣昌盛,王国来朝啊,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其实在大唐时期大唐和古印度之间发生了一场战役,战役的内容就是直接是大唐不费一兵一卒把古印度灭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兵戈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