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割据政权

割据政权

割据政权

割据并不等同于分裂,正如集权并不等同于统一,我们可以说先秦时期的夏商与西周的是统一的王朝虽然这三个王朝都不是集权社会,同理,我们也可以说北宋初年虽然有吴越王国的割据,但却并没有分裂。因为,凡属割据政权,其宿命就是重新融入原有或者新生中央政权的有效管辖之下。跨越五代,从唐末延续至宋初的吴越王国,最终“纳土归宋”,因此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割据政权,它符合了可以被称为割据政权的三个要件。反观与吴越王国同时代的越南丁朝,由于最终脱离中国而独立,因此被视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真独立的王朝而非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割据政权 。

有关“割据政权”的历史故事

  • 梁师都:隋末割据政权领袖,他最后被谁所杀?-趣历史网

    梁师都(570~628年),本名梁玄莫,字师都,夏州朔方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据政权领袖,刑部尚书梁毗从子。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陇西豪右,拜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617年),杀死郡丞唐世宗,自称大丞相。联兵突厥反叛隋朝,割据雕阴(今陕西绥德县)、弘化(今甘肃庆

  • 为何古代四川有很多割据政权却没有统一天下?(四川历代割据政权)

    我们知道,在古四川,历史上很多割据政权都在这里建都,比如公孙述、刘备等。很多人在这里建立割据政权,但实际上除了刘邦,几乎没有人成功完成统一大业。为什么?为什么四川这边频频出现割据政权,却很难出现一个能统一全国的政权?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1,分裂圣地,瞬间暴毙。中国历史上四川建立的割据政权数不胜数。几

  • 元朝末年蜀地地方割据政权明氏政权兴衰史

    元朝末年,曾经有这样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在群雄混战之际,保住了四川百姓的平安,造福了四川百姓,为他们创造了短暂的幸福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也许刘邦把四川的天地灵气都用光了,明氏政权最终也没能跨越过蜀道,入主中原。明氏家族的发迹始于明玉珍。明玉珍生于河南行省随县梅丘村(今湖北随县柳林),与其他农民起义的

  • 王世充——割据政权雄霸一方

    在隋末诸雄中,王世充既不同于窦建德等自拉的武装,也不同于李渊从隋末内部分化出来的政权,更不同于宇文化及用政变方式营建的集团,其是在忠于隋朝和背叛隋朝的边线上走出的军事力量。王世充,字行满,家庭背景很是复杂,父亲王收官至怀、汴二州长史。他一头卷发,声音颇尖,有城府,多权谋,读了不少儒家经典,特别喜欢研

  • 中国历史上从夏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有哪些割据政权?

    还是从秦朝开始吧,因为秦朝之前是分封制,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被分为很多小势力,比如东周的春秋时期,竟然有一百多个诸侯。秦朝后实行君主立宪制,把国家统一,之后分裂的叫做政权割据。实际政权割据非常好区分,像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等都是后世的称呼,他们自己都认为是同个朝代的,不分东西,南北的。像“

  • 古代南方割据政权都以淮河为界,而不是以长江为界吗?为什么?

    秦岭淮河防线水土不服我们经常听见“守江必先守淮”的军事用语,很明显这是将南方政权视为弱势一方,因此用了一个守字。其实中国古代南北对峙中,南方政权越过淮河北上的案例比比皆是,当然放弃淮河一线退守长江的更是不胜枚举。所以淮河并不能单纯理解为南方割据政权的底线,它其实就是南北划分最直观的对立中轴线,北方政

  • 西凉北凉这些小的割据政权为什么能轻易占领西域,而汉唐却费那么大劲...

    西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被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该地对东西方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转站的重要作用。从历史来观看,可以看出西凉、北凉所建立的政权属于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中

  • 为何古代四川有很多割据政权,却没有统一天下?

    我们知道,在古代四川地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次的割据政权在这里建都,比如公孙述、刘备等等,很多人都在这里建立了割据政权,但其实除了刘邦之外,其他人几乎都没有成功完成统一大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何四川这里频繁出现割据政权,却很难出现一个能够统一全国的政权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割据

  • 梁师都:隋末割据政权领袖,他最后被谁所杀?

    梁师都(570~628年),本名梁玄莫,字师都,夏州朔方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据政权领袖,刑部尚书梁毗从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陇西豪右,拜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617年),杀死郡丞唐世宗,自称大丞相。联兵突厥反叛隋朝,割据雕阴(今陕西绥德县)、弘化(今甘

  • 五代十国的演变:各割据政权为什么如此频繁更替?

    上文《朱温篡唐》已对朱温的后梁做了专门阐述,本文从后唐开始。1、后唐公元923年,李存勖登基,国号唐,历史上称后唐。李存勖就是唐庄宗。李存勖打仗不愧是战场上的英雄。但战争结束以后,他认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享乐,他的认知观就是不享乐打天下干嘛!因此他变着花样儿的玩。李存勖喜欢穿上戏装,上台演戏。他还给自

  • 隋末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实力不算强,唐朝却迟迟拿不下

    梁师都长大后,成了隋朝的一名鹰扬府郎将(即骠骑将军,相当于今天的团长一级)。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梁师都被免官撵会了家。回到老家后的梁师都没有别的事儿做,于是纠集起了一伙人干起了打家劫舍的买卖。到了617年这一年,隋朝的天下已是摇摇欲坠,就差最后一步的跌落了。所以在这种形式下,梁师都于是带着他的盗贼

  • 南燕:雄踞山东半岛,从后燕分出的割据政权,为何最后被东晋消灭

    南燕是十六国时的一个割据政权,从后燕脱离而来,雄踞山东半岛,最后为东晋消灭。那么南燕是如何建立与灭亡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后燕兴衰慕容德慕容德是前燕君主慕容皝之子,自幼就喜欢读书,多才多艺。建熙十年(369年),东晋桓温伐燕,慕容德随哥哥慕容垂击败晋军,使得前燕转危为安。建熙十一年(370年)

  • 为何南宋会被后世公认为正统王朝,而南明却被认为割据政权?

    这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晋、唐、宋、清这几个王朝做到了重新控制首都,或重新组建首都并延续王朝统治。南宋和北宋是一个王朝,和西汉、东汉以及西晋、东晋类似。理由很简单,因为南宋建立在北宋灭亡之后。尽管“伪楚”夹在南宋和北宋之间,但张邦昌从未实控过局面,显然和夹在西汉东汉之间的王莽新朝不可同

  • 高句丽为中国割据政权,不断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故隋唐大加挞伐

    高句丽的来历无论是中国的史书还是半岛的史书,对于高句丽的来历都说得是很清楚的。高句丽是位于吉林地区的扶余国王子朱蒙因为和其它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之后建立的国家。而扶余国则曾经长期是汉朝的属国。而高句丽建国之后,就不断与中原王朝发生各种冲突,多次对汉朝的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地区发动攻势,汉朝末年的辽东

  • 蜀汉在宋代地位的变化,从割据政权到汉室正统,只为对抗金国

    不管魏晋怎么得国不正,有多少龌蹉事,走的终究是传统政权交接的方式——禅让。从历代官修的史书中也可见一斑,有《魏书》而无《蜀书》,司马光修的《资治通鉴》更是将蜀吴一起放到了《魏纪》里。直到南宋的朱熹率先提出了“无统”的理论,认为魏蜀吴都没能统一天下, 不能以任何一家为正统。然后再缓缓图之,以自己的主观

  • 后唐建立后,地方割据政权对唐政治的认同

    一、吴越政权后梁龙德三年(923年)二月,此时后唐政权尚未开国,后梁仍是得到多数地方政权承认的中国之主。梁主遣使者册命钱镠进封吴越国王,吴越政权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命,自此建国。论实力,吴越并非南方诸政权中最强,西部与北部南唐与吴对吴越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在割伐混战之时,吴越明确定位,奉中原政权正朔,倚靠

  • 不被纳入十国的割据政权:二世而亡,因残暴不仁而被冠以“桀”字

    五代十国,顾名思义,指的是五代和十国共十五个割据政权,但还有很多政权没有算进去,像刘仁恭父子建立的燕国就是这个时期的,却没有划入五代十国内。燕国这个政权很奇葩,因为它能建立完全是机缘巧合,不论是奠基人还是那唯一的皇帝,都不是什么很有能力的人,相反,一个淫荡好色,一个残暴嗜杀,真是一对父子。燕国的奠基

  • 东汉末年,除了魏蜀吴之外,还有其他割据政权吗?

    先来说说辽东的公孙氏政权。这个政权是由辽东太守公孙度创立的。公孙度发现了汉末乱世之势,群雄并起。于是趁着中原地区被董卓隔开,各地军阀无暇东顾,自立为辽东侯。与其他割据势力不同,公孙度深知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与中原抗衡。于是,他东攻高句丽,西攻乌桓,南攻辽东半岛,隔海攻打胶东半岛北部的东莱诸郡,最大限度地

  • 东晋十六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五个国号为“凉”的割据政权?

    [var1]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任西晋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西晋大乱之后,凉州刺史张轨的地方独立性越来越大,但张轨本人一直忠于西晋。西晋灭亡的前几年,张轨去世,将官位传给儿子张茂。“永嘉之乱”后,张茂一方面继续向西晋称臣,一面逐渐发展成为了割据政权。[var1]西晋灭亡后,张茂之子张寔名义上向

  • 东晋十六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国号为“秦”的割据政权?

    [var1]东汉末年,氐族和羌族迁居到了关中。西晋时期,关中氐族的领袖家族是蒲家(后改姓苻),关中羌族的领袖家族是姚家。咸和八年(333年),后赵之主石虎将以蒲家和姚家为代表的十几万氐羌户迁到了后赵都城邺城,蒲家宗主蒲洪和姚家宗主姚弋仲也在后赵为官。[var1]蒲洪和姚弋仲在后赵深受石虎的重用,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