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中间虽然因为王莽篡汉导致汉朝被中断过一段时间,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但是由于王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太过激进,使得民怨四起,统治基础分崩离析,导致各地叛乱不断,最终号称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的刘秀平定了天下,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用了短短3年时间完成了从农民到帝王身份的转变,又用来几年时间平定了各地的叛乱,最终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东汉王朝,使得汉朝江山得以延续。之后刘秀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改革官制,在经济上休养生息,为汉朝迎来了“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者汉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就连汉献帝在被逼退位时也承认自己是刘邦后裔(帝闻奏大惊,半晌无言,觑百官而哭曰:“朕想吾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百官再从公计议。)因此可以这么说从汉高祖刘邦到汉献帝刘协,惶惶四百年时间整个古中国都是由一个血脉未曾断绝的家族在统治天下。
不过虽然是由同一个家族在统治,但由于东汉的创建者刘秀与西汉末帝刘婴关系早已出五服,在正统性与合法性上刘秀作为皇族后裔并不占优,不过这并难不倒刘秀,为了掌握舆论的主动性,刘秀在建立新王朝后是怎么做的呢?
刘秀东汉王朝的缔造者与蜀汉建立者刘备不同的是刘秀是货真价实的皇族后裔,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不过由于汉武帝所推行的推恩令的缘由,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能混到县令这样低级别的小官员。(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根据史书的记载,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是汉景帝刘启的后裔。在汉景帝的儿子中,有两个人比较出名,一个是汉武帝刘彻,另一个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有一百多个子嗣,后裔中还出现了刘备这样的人物。而汉景帝刘启生有十四子,有个不得宠的第八子被封为长沙王的刘发,此人就是刘秀这一脉的祖先。汉武帝刘彻排行第十。可以说明,刘秀不是汉武帝刘彻的后代。刘秀和刘秀只算得上同为刘邦后裔的关系。
不能说明,但可以确定一件事实刘秀出身不高。虽然刘秀是汉室宗亲,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中兴。但毕竟是庶出。经过推恩令,到刘钦这脉已经没有爵位,刘钦最大的官职不过县令。
在考察刘发的时候,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刘发是刘启意外生下的。整个事件被称作“程姬之疾”。程姬是刘启的宠妾,某天,刘启喝醉了酒。便来找程姬。恰巧程姬不方便,月事来了。因此,让侍女唐氏打扮打扮,浑水摸鱼。刘启误当做是程姬。唐姬怀孕。没办法,刘启只好认栽。取名都很随意,叫刘发。
刘启随意取名,可见他对刘发的喜爱程度,更不必谈皇位继承人了。
刘恒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
根据汉武帝的推恩令,在长沙王刘发之后,他的长子刘庸继承王位,其余的儿子都被封为列侯,其中有一个名叫刘买的被封为舂陵侯。刘买死后,舂陵侯的爵位由他的儿子刘熊渠,其他儿子则失去了爵位,其中有一个名叫刘外的,他做过郁林太守。刘外之子名叫刘回,而刘回的一个儿子名叫刘钦,刘秀就是刘钦的第三子。
刘秀的父亲官员级别虽然很低,但有史可查的族谱为刘秀后来的发迹奠定基础,当然这只是后话。
后来随着王莽的倒行逆施,天下纷纷起兵反抗,刘秀也不甘人后,他与自己的哥哥刘演也愤而起兵,最终刘秀击败众多竞争者建立新的王朝。虽然在建立新的王朝过程中刘秀犹如白手创业般那样艰辛,但聪明的刘秀并没有另起炉灶,相反对于西汉的先帝们,刘秀不止一次地予以祭拜,比如二年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大司徒邓禹入长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三年二月己未,祠高庙,受传国玺等等。史书的这些记载无不表明刘秀对西汉王朝的认同。
刘秀对西汉王朝的认同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确实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传到长沙定王刘发后自己的祖上有些没落,但自己祖上毕竟是天潢贵胄,这份曾经的荣耀值得刘秀去认领,另一方面人心思汉,刘秀虽然建立新的王朝,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经过王莽篡汉的动乱,原本就是西汉之民的老百姓经过对比民心自然向汉,为了获取百姓的支持,也为了团结其他刘姓皇族后裔,刘秀自然而然的在言语和行动上表达对西汉的认同。
不过认同归认同,在正统性与合法性上,刘秀还是有些欠缺,不过这些并难不倒刘秀,为了使自己的皇位在政治继承上具有合法性与正统性,刘秀给自己换了一个父亲。前文我们讲到刘秀的父亲刘钦因为推恩令的缘由只混到一个小小的县令,当然县令不是关键,关键是刘钦在西汉宗族中经过几代的传承只能算是小宗中的小宗,如此一来相比于大宗,刘秀以小宗中的小宗的身份继位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建武二年,刘秀下旨在洛阳建立宗庙,来供奉西汉的那些皇帝。第二年,刘秀再次下旨,在洛阳设立亲庙,供奉“南顿君(指刘钦)以上至舂陵节侯(刘买)”。也就是说,刘秀既尊奉西汉的皇帝,又尊奉自己的先祖。一般来说儿子称帝后都会给父亲也追封个皇帝的名分,但是刘秀没有这样做,而且还是用的候的名分。
可是刘秀的行为,遭到了儒家官员们的反对,因为他们看来这是不符合礼制,不过当时天下尚未统一,所以没有时间讨论这个问题。
到了建武十九年,天下的战事已经结束,所以五官中郎将张纯、太仆朱浮首先向光武帝提议除去亲庙。在这些官员们看来,光武帝“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意思是说,刘秀虽然实际上是开基创业,但名义上却举着“中兴汉室”的旗号,所以要尊奉西汉的皇帝,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意”。
为什么这么说?刘秀兴继祖宗,中兴汉朝。继承的是大宗,也就是嫡系,大宗是君。如今,反而在宗庙将小宗供奉,小宗没当皇帝,是臣。君臣并列,以卑厕尊。这不合礼意。
这简直就是明朝版的“大礼议“,可是刘秀没有嘉靖帝那样独断专行,而是将问题交给朝臣们讨论。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融最后提出了一个方案,他们认为“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由于刘秀与汉成帝是平辈,所以他要尊奉汉元帝为父,也就是说刘秀自己把自己过继给了汉元帝,并且亲自祭拜,至于汉成帝后来的皇帝,则由有司负责。刘秀的父亲的庙就由大臣们来祭拜,这样就能保住刘秀父亲的庙。
为了照顾刘秀的感情,戴涉、窦融提出“别为南顿君(指刘钦)立皇考庙,其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意思是说,同时为刘秀的父亲设立皇考庙,同时祭祀那些没有做过皇帝的先祖们,由群臣们来祭拜。刘秀毕竟是在太学学习过的,对于儒家的礼制还是能够遵循的,所以他最后采纳了这个方案。
史载: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
既然刘秀尊汉元帝为父,以大宗正统自居,那么刘钦就不能追封为皇帝。加上刘钦担任过南顿县令。所以称呼时,尊称为南顿君。
这样算来,刘秀的确是汉武帝的后人,还是五世孙。但那也是有难言之隐,情非得已。
也许有人会说过继之子有什么用,毕竟不是亲子,虽然话是这样说,但在古代有这样的认知过继嗣子与亲子相等。刘秀尊奉汉元帝为皇考相当于刘秀成了汉元帝的“亲儿子”,有了这层关系刘秀的继位问题在正统性上变得有理有据。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王莽篡汉不久就被推翻,人们心中还是非常认可汉朝的统治的,其次在古代讲究受命于天,讲究血统的纯正性,只有找一个血统纯正的父亲才能够堵住悠悠众口,所以这个时候汉元帝就成为了刘秀的首要选择,只有认为父才能证明皇位的合法性。
刘秀之所以选择了汉元帝,而不是汉宣帝等是因为根据族谱推断,汉元帝正好是刘秀的父辈,光武帝刘秀是汉景帝的七世孙。而汉元帝是汉景帝的六世孙。这样从理论上来说是说得过去的,所以只能选择汉元帝。
东汉建武十九年,也就是公元43年,光武帝刘秀下旨,尊奉西汉的汉宣帝为祖父,汉元帝为父亲,并且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要亲自祭拜。
解决了自己继位的正统性问题后,为了便于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对西汉先帝们的祭祀,刘秀对于西汉先帝们的庙号也进行重新的确认,最终经过他的确认西汉只有四位皇帝被保留庙号,他们分别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中国历史上出皇帝最多的姓氏刘
中国历史上,出皇帝最多的无疑是刘姓,他们缔造了N个政权,东汉只是其一。借着这个话题,我把所有刘姓王朝都给大家罗列出来,供大家收藏参考,也领略一下刘氏王朝的宏大。
光武帝刘秀与刘邦的关系
刘秀是汉景帝刘启的六世孙,所以,他是货真价实的刘邦后人。有没有可能出现“掺假”现象?不可能!
刘秀的身世非常明确,他是西汉舂陵侯世系,也就是长沙王刘发的后人。
刘发是汉景帝的第六子,生母唐姬。唐姬原是程姬的侍女,有一天汉景帝临幸程姬,结果正好赶上程姬“不方便的日子”,只好让唐姬代替,于是生下刘发。
刘发比他爹汉景帝还能生,汉景帝生了十四个儿子,刘发生了十六个。其中第十三子刘买,被封为舂陵侯,他就是刘秀的高祖。
刘买的嫡长子刘熊渠继承舂陵侯,刘秀的曾祖刘外不是嫡长子,所以没了爵位。不过,宗室子弟总会有特殊待遇,刘外因此做了郁林太守。
刘秀的曾祖刘回,则又降了一格,做了巨鹿都尉。到刘秀的父亲刘钦,再将一格,当了个济阳县令。
刘秀哥仨,大哥刘縯,二哥刘仲,刘秀是老三,这哥仨都没做过官。刘秀在王莽的新朝上过太学,回乡后帮助舂陵侯刘敞做“职业经理人”。
刘秀与舂陵侯嫡系关系很近,他与哥哥刘縯起兵时,家底就是整个舂陵侯家族。刘秀称帝后,还册封了刘敞的儿子刘祉为城阳王。
另外,刘秀的第一任皇后郭圣通,其实跟他也算是“沾亲带故”。郭圣通的舅舅刘杨,是汉景帝的第十四子长沙王刘舜的后人,按辈分,刘杨比刘秀低一辈。
后来刘杨谋反,制造了一个图谶赤九之后,瘿杨为主。瘿,就是大脖子病,刘杨有大脖子病,所以瘿杨就是指他自己。赤九,就是指刘家第九代,汉朝天命“火”,尚红色。刘家第九代谁是皇帝呢?刘秀。所以这句谶语意思是:刘秀该歇歇了,轮到刘杨坐龙椅了。
刘秀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其实跟他宗室子弟的身份有很大关系。因为当时流行“汉室复兴”的说法,很多有野心的人,不惜篡改身份,也要往刘邦身上贴。
假如刘秀身份也是假的,他不可能编造这么清晰的世系,太容易揭穿了。所以,刘秀是刘邦的后代,没有任何争议。只是,刘秀不是西汉皇室嫡系,所以登基后,刘秀认汉元帝为父,“夹塞”进了嫡系。
可以确认世系的刘家六大王朝
首先强调一点,我们称刘邦建立的朝代叫西汉(或前汉),称刘秀建立的叫东汉(或后汉),事实上当时并没有这个叫法,人家一律叫“汉”,东汉、西汉,以及后来的“某汉”,都是我们后人的称呼。
从刘邦开始,中国至少有六个世系明确、有年号、有影响力的政权。
1.西汉政权
西汉历经10世14帝(含三位废帝),合计210年。公元八年,王莽受禅登基,改国号“新”。
2.东汉政权
东汉由光武帝刘秀建立,历经8世14帝(含两位少帝),合计196年。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曹魏建立。
3.玄汉政权
玄汉政权只有一位皇帝刘玄,历时2年。刘玄也出自舂陵侯系,与刘秀是族兄弟。刘玄与刘秀同为反莽义军“绿林军”的一员,公元23年,刘玄被推举为皇帝,并于当年推翻了新朝。
公元25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投降被杀,玄汉政权灭亡。
4.建世政权
建世政权就是赤眉军建立的政权,皇帝叫刘盆子。刘盆子是西汉城阳王刘章的八世孙,齐王刘肥(刘邦庶长子)的九世孙,按辈分他比刘秀低两辈。
刘盆子的这个皇位来得很打脸,他被赤眉军强行俘虏的,在军中当了一个放牛娃。赤眉军学绿林军,也要建立政权,按照“汉室复兴”的舆论,想拥立一个宗室子弟。于是在军中找到三个候选人,让他们抓阄,刘盆子的皇位就是抓阄抓来的。
不过,刘盆子的建世政权也仅仅存在了2年,就败于刘秀之手。
5.蜀汉政权
蜀汉政权是昭烈皇帝刘备建立的政权,虽然一直以来人们对刘备的身世有质疑,按主流观点,刘备是汉景帝第八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十六世孙。
蜀汉政权历时43年,两位皇帝,被司马氏所灭。
6.刘宋政权
刘宋政权很特殊,皇帝虽然也姓刘,却没有用“汉”这个国号。大概因为他们不是刘邦后人,没必要凑热闹。不过,刘宋政权与“汉”政权也是同根同祖,他们是刘邦的幼弟楚王刘交的后人,都是刘太公的后人。
刘宋的创始人刘裕,是刘交的二十一世孙。刘宋王朝历经4世9帝47年,被南齐取代。
其他刘姓王朝
除了以上六个刘家王朝,历史上至少还有以下几个,号称高祖血脉的子孙,所建立的“汉”王朝。
1.赵汉政权
刘秀当年在河北的对一个对手,就是赵汉政权的皇帝“刘子舆”。这位刘子舆号称是汉成帝的遗孤,其实真名叫王郎,或王昌,一位江湖算命先生。他编造了一段自己的离奇身世,得到河北豪强势力认同,居然被拥立为帝。因为都城在邯郸,所以后人称其为“赵汉”。
赵汉政权仅仅存在了半年时间,就被刘秀消灭,王郎被杀。也有非主流观点认为,王郎就是汉成帝的遗孤。
2.卢芳政权
相对于王郎,这位卢芳更无耻,他也声称自己是皇室后裔,名叫“刘文伯”,其曾祖母是匈奴浑邪王的姐姐,嫁给汉武帝做了皇后(笑死我了)。玄汉政权灭亡后,卢芳靠这个故事,骗得匈奴和北方豪强的支持,在五原郡登基称帝。
由于刘秀四面征战,根本没时间对付偏远的卢芳,这伙计居然当了十年皇帝。建武十二年,在汉军的政治攻势面前,北方豪强集团分裂,走投无路的卢芳逃亡匈奴。
3.刘婴政权
刘婴(孺子婴)是西汉最后一位太子,汉宣帝的玄孙。王莽改朝换代后,将自己的孙女嫁给刘婴,封“安定公”。王莽被杀后,刘婴受到一个叫方望的人蛊惑,跑到甘肃临泾,在那里登基称帝。
不过,这个政权短得让人不好意思提,仅仅一个月就被玄汉政权灭了。
4.刘永政权
刘永是西汉梁王刘武的后人,刘玄称帝后,复封他为梁王。刘玄死后,刘永在梁地称帝。刘秀在消灭建世政权,和邓奉叛乱后,目标就对准了刘永。
刘永在刘秀的持续打击下,也仅仅存在了两年,在逃亡途中被部下当作投名状,献给了刘秀。
5.汉赵政权
这个汉政权比较有意思,创始人叫刘渊,匈奴人。刘渊号称,当年高祖刘邦派公主与匈奴和亲,他就是公主的后人。其实很扯淡,西汉跟匈奴和亲的公主,都是“冒牌货”。刘渊的“汉”后来被他的侄子改为“赵”,所以史称“汉赵政权”。
刘渊同族的后人中,还有一个牛人叫“刘勃勃”,后来改姓“赫连”,即大名鼎鼎的“赫连勃勃”,他创建了大夏国。
“汉赵政权”和“大夏政权”,也都各自存在了二十多年。
6.后汉、北汉和南汉
这三个“汉”政权,跟刘邦没有一毛钱关系,纯粹蹭热度。
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是沙陀人,他所创建的汉政权仅仅传了两代4年时间,就被后周取代。
后汉灭亡后,刘知远的堂弟刘崇,在太原称帝,沿用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投靠契丹人,与北周、北宋对抗多年,著名的杨继业,最早就是北汉的将领。28年后,宋太宗亲征,攻克太原,北汉灭亡。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岭南地区的一个割据政权,第一任皇帝叫刘。南汉这个刘氏,有人说是中原人士,也有说是阿拉伯移民,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跟刘邦有血缘关系。
南汉和北齐,恐怕是中国历史上“一对奇葩”王朝,对自家兄弟凶残得让人怀疑,他们的基因是不是被牲口窜了。南汉历时3代4帝54年,被北宋灭亡。
参考资料:《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
《后汉书·孝献帝纪第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