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电视剧里的“我孝庄”虽然离谱 但是又可以理解

电视剧里的“我孝庄”虽然离谱 但是又可以理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14 更新时间:2023/12/15 11:57:29

康熙王朝》这部剧,剧情主要讲述的是顺治皇帝由于鄂爱妃的离逝,大受打击,从此看破红尘,遁入空门。顺治毫无留念地将担子甩给了老母亲和他还不到8岁的儿子,之后便穿着一身僧衣,离宫而去……

顺治落幕,孝庄太后扶持了8岁的孙儿玄烨上位,属于康熙的时代来临,可是此时的玄烨年仅8岁,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又怎么能掌管得了这偌大的天下呢?别怕,人家可有着一个厉害的奶奶呢!

孝庄太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辅佐了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康熙皇帝能名垂千古,在这背后有孝庄太后一份不朽的功劳,她以顶天立地的形象给孙儿玄烨树立了一个正面的形象,给予了他勇气、信心和力量,从而孵化出了一代了不起的帝王.

《康熙王朝》在情节上气势磅礴,在人物形象上刻画深刻,有狼烟四起的战场,如平三藩、战葛尔丹、收复台湾;有深闱莫测的宫廷,如吴良辅之辈;有勾心斗角的官场,如索尼、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辅佐之臣是各怀鬼胎;也有真情意切的情感生活,如康熙与容妃、蓝齐儿与葛尔丹。

《康熙帝国》让人以为康熙真是开创了“康乾盛世”的一代雄主,但是笔者看了个开头,就知道这电视剧信不得,因为那里面的“孝庄太皇太后”太厉害了,居然未卜先知地知道自己百十年后的谥号,并且一口一个“我孝庄”,连他那孝顺的孙子和忠诚的大臣和奴才们,居然也不表示反对。即使是现在,“八旗子弟的后裔”也没有表示反对。为什么不反对呢?因为他们只继承了喝茶看戏养大黄狗,对自己不管真假的“老祖宗”的事情,似乎并不大关心,甚至连《清史稿》都没看过。

其实《清史稿》写得明明白白:世祖亲政,上太后徽号,国有庆,必加上。至圣祖以云南平,奏捷,定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初奉安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圣文皇后。

也就是说,在顺治时期,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孝庄本名)的称号是圣母皇太后,她的亲姑姑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皇太极的正妻)也是皇太后,她的亲姐姐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已经去世了,没当上皇太后。直到顺治八年,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才有了自己的专属徽号,叫做昭圣皇太后。直到康熙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这才定了“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这个称号,那时候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倒是还活着,但是要用尊敬的简称,也只能是“昭圣太皇太后”或者“昭庄太皇太后”。

但是我们看那些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电视剧,把孝庄描写成一个聪明睿智博古通今的慈祥老人,而事实上,1613出生的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在康熙1661年继位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这位蒙古族女子,一句汉语也不会说,至于会不会说满语,没有考证过,所以他老人家要是接见汉臣,旁边是要站一个翻译的,而这个翻译,很可能就是康熙皇帝本人。

毋庸置疑,孝庄太皇太后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曾教导康熙:“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断。”“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而望,必深思得众则得国之道,使四海之内咸登康阜,绵历数于无疆惟休。”

但是也有人说:“其实康熙跟孝庄太皇太后关系并不那么融洽,历史上的孝庄其实是清初守旧派的代表,是康熙改革的最大障碍。顺治去世后,孝庄是帝国实际的执政者,那时清朝政府开启了历史倒车,顺治帝的汉化政策出现了倒退。而且鳌拜背后的后台也是孝庄,康熙除鳌拜就是一次向孝庄的摊牌。”

这种说法咱们暂且存疑,那是请史学家要考证的问题,他们要不要去认真考证,不关咱们的事情。不过要是康熙真听了“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那句训导,倒是找到了清军不用火枪而用弓箭的源头。

孝庄太皇太后身边还有个叫苏麻喇姑的漂亮小姑娘,长大成人的康熙皇帝还有些要纳为后妃的意思。但是看了历史就很为康熙大帝惋惜了:1612年出生的苏麻喇姑比您的太皇太后还大一岁,可是整整比您大了四十二岁呀。而且在历史记录中,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她的这两个特殊的生活习惯,康熙皇帝是很清楚的。

笔者这样说,完全没有贬低孝庄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的意思,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很值得尊重的。笔者写这篇文章,只是要还原一个真相,并且要告诉某些人:不要再对康熙和苏麻喇姑的“爱情”津津乐道了,因为那样不但显示了某些人的无知,对大家所尊敬甚至崇拜的康熙大帝,也是一种侮辱……

孝庄这个称呼是她死后康熙皇上给追尊的谥号,只有后世的人们能以“孝庄”去称呼她,自称显然不合乎情礼,难道“孝庄”太后还有穿越到未来的本领么?她都能知道自己死后的谥号是什么吗?或许这不是在演戏?简直就是带着死去的记忆又复活了.

并且存在这么大的漏洞,编剧、导演、还有那么多的演员,他们难道都没有发现吗?又为何没有纠正这个错误呢?之所以没有人纠正,可能是他们为这一称呼找到了一个合理性的解释。因为“孝庄”这二字,对后世人来说,这的确是响当当的存在。

而在剧情当中,为了把这种人物关系梳理得更清楚,“孝庄”用来自称,在读者和观众们的面前人物所指就很清楚了,“孝庄”说“我孝庄”大家就立刻很清楚的知道了,这个老婆婆就是孝庄太后了。

并且孝庄太后不仅在剧情中以谥号自称,连儿媳的谥号她也称过,儿媳就是康熙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她点明了儿媳的谥号观众和读者就又把康熙母亲的这个人物给理清楚了。

所以在剧情之中,为了方便给大家点清人物的关系,就以谥号自称,也以谥号称人了,为了在观众和读者心中达到这一效果,以谥号自称这一错处也就给忽略掉,如果能给观众和读者来更好的体验或许他们也认为这一点错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还可以分析一下,假如在电视剧中,孝庄太后不以“教庄”自称,那她又可以用什么称呼来称自己呢?其实你别说,还真不太好自称,一口一句“我博尔济吉特如何如何”,或者“我布木布泰怎么怎么样”有点拗口。

在很多宫廷剧中,太后一般是自称“哀家”,可孝庄如果以一个我“哀家怎么的”自称,这显然失了霸气,再者在清朝的所有太后都可以自称“哀家”,带给观众的体验感也是模棱两可,这个“哀家”到底是历史上的是哪一个太后呢?而“孝庄”二字就直抒胸臆地告诉你了。

所以在《康熙王朝》中,这一错处,不是大家不知道,知道肯定是知道的,为什么知错还不改呢?有错处并不代表没有用处,也正是它的“用处”为错处打了掩护,导演瞧着吧,有点用,错就错吧,演员也只能遵旨照办。这应该也是在导演仔细斟酌之下所做的选择。当然错即是错,这不可否认,这种错误出现在电视剧中也会让很多的观众无法理解和接受,因为这错虽不算大,却错得离谱,人家拍穿越剧也需要按照合理的章程啊,何况这还是历史剧呢!

《康熙王朝》是一部“戏说”题材的连续剧,面向的是广大人民大众,大家的关注点是剧中的故事情节,至于严格的称呼、服饰、规矩,倒也用不着一一去考究。

您想想,如果要严格较真的话,又有多少部剧作能做到完全没有瑕疵?

像《还珠格格》一类疯疯颠颠的神剧,里面的槽点可不更多?

您要去论理和考究,估计会直接崩溃掉。

再看周星驰主演的以清朝为背景的《九口芝麻官》、《审死官》、《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等影片,连个头都不舍得剃,直接用发胶固定发型,尽量把发际线露出来,就算是清朝的发型了。由黄元申主演的《大侠霍元甲》更加离谱,连发胶都不舍得用,直接大包头亮相!您往哪说理去?

所以,影视剧,就一文艺作品,就图一乐。

还有,大家也别忙着嘲笑人家编剧,或者嘲笑原著作者二月河先生,人家未必不知谥号是人死后才加的东西,但出现这样的自称,不也是为了照顾普通观众嘛?真没必要把问题搞得太过复杂。

不说现代影视作品,就拿古代的戏曲来说,古代戏曲作家难道也不知道谥号是什么东西吗?

但是,元代大戏曲家睢景臣作套曲《哨遍高祖还乡》,讲的是汉高祖称帝后衣锦还乡的故事。

在剧中,曾经借钱给他的乡亲不知他当了皇帝,只管他叫刘三,催他还钱,骂他:“你白(凭)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看到了吧?

刘邦在剧中就被称为了“汉高祖”!您怎么不去嘲笑睢景臣没有历史常识呢?

话说回来,如果说《康熙王朝》中孝庄自称“我孝庄”不对,那在《走向共和》等剧中,慈禧太后自称“我慈禧”,那又对不对?

估计有人会懵逼。

这样说吧,张之洞参加科举,中了“探花郎”。当时,慈禧给他出了一上联,让他对。慈禧的上联是:洛水灵龟献寿,天数五,地数五,五五还归二十五,数数定元始天尊,一诚有感。

张之洞张口就来,从容对答出下联:丹山彩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总成三十六,声声祝慈禧太后,万寿无疆。

看到了吧?张之洞在金殿上直呼“慈禧太后”,有问题吗?

可见,慈禧生前自称“我慈禧”是完全可以的。

究其原因,“慈禧太后”是徽号不是谥号。

慈禧的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

那大家为什么只称她的徽号不称她的谥号?

因为她的徽号名气太大,叫习惯了。

那为什么人们对孝庄只称谥号不称徽号?孝庄的徽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即在《康熙王朝》剧中,孝庄应该自称“我昭圣”才对但这么一来,观众肯定会晕头转向不是?

所以,《康熙王朝》里孝庄自称“我孝庄”的说法不对,但可以理解。

标签: 我孝庄孝庄太后谥号

更多文章

  • 乾隆共娶了41个妃子 但一生都在思念富察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富察皇后,乾隆皇帝,乾隆

    乾隆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他的后宫妃嫔也很多,一生共娶了41个妃子。但是,乾隆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风流皇帝,相反,乾隆一生都在思念富察皇后。富察皇后离世后,乾隆一个活在无尽的思念中,世间再无一个女子能如此牵动他的心。我们很诧异,虽然历史上有过一夫一妻的皇帝夫妇(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只娶了一个女人的皇帝?)

  • 乾隆有17个儿子,平庸的嘉庆为何脱颖而出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乾隆儿子,嘉庆,清朝继承制

    乾隆有17个儿子,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嘉庆(永琰)?实属无奈之举乾隆一生有十七个儿子,但是最后继承他皇位的嘉庆(永琰)却在历史上没有太大作为,除了杀掉大贪官和珅之外,嘉庆(永琰)留给后人的感觉就是墨守成规,遵循乾隆的制度和政策,执政方面没有亮点,这就显得嘉庆(永琰)有些平庸,那么历史上的乾隆为何会把皇位

  • 盘点宋朝皇帝绰号:杀伤力最大是完颜九妹完颜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皇帝绰号,宋朝皇帝,完颜九妹,完颜构,赵构

    前言:宋朝是一个热度非常高的朝代,有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喜欢看宋朝的历史。严肃之余,很多年轻的宋史爱好者还会根据宋朝皇帝的生平事迹取一些亲昵、搞笑、戏谑的绰号。你都知道哪些呢?01、赵大黑胖子坊间网友将宋太祖赵匡胤称为“赵大”,意思就是赵匡胤排行老大,因此称之为赵大,同理宋太宗赵

  • 大唐氏族排行榜 皇室李家不是第一李世民怒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士族,五姓七望

    崔民干又名崔干,若不是墓志铭出土,和李世民的一次刻意打压,估计他在历史上连个水波纹都留不下。崔民干的履历很简单,他在隋朝时任礼泉县令,李渊攻入长安后,他主动献款,被提拔为黄门侍郎。黄门侍郎是皇帝的近侍,相当于行政秘书,中唐之后改为门下侍郎,地位大幅提高,初唐时期也就是个中低级别的官员。崔民干在这个不

  • 王朝覆灭后重建 苟延残喘的维持半壁江山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朝,西晋,东晋,宋朝,北宋,南宋,司马睿,赵构

    临危受命,苟延残喘的维持半壁江山面对异族入侵,中原王朝覆灭,都得以偏安江南重建,一个是东晋司马睿,一个是南宋赵构,这是两个注定会绑在一起讨论的人。他们不能算开国皇帝,都是国家面临外族入侵,一路南逃后临危受命,苟延残喘的维持半壁江山的皇帝。宋分南北,晋分东西是后人定义的,对于当时人而言,他们只是南渡偏

  • 中国历史上最凶残的皇帝 将15个兄弟诛杀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汉,刘晟

    “无情最是帝王家”。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宫内兄弟相残的恶剧屡屡上演。不顾手足之情,无情杀戮,为的就是皇位权力的争夺。中国历史上为了皇位兄弟相残的故事不在少数,不管是唐朝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还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九子夺嫡”,这些皇

  • 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到底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岳飞,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抗金,民族英雄

    岳飞抗金的故事从小听到大,都说在岳飞即将胜利之时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造成了让人惋惜的一幕,到底这件事是真实的还是人们的传说演绎,可以简单进行一下探讨。先说一下这个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故事,在1140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势如破竹的取得了郾城和颖昌,当他们一路抵达开封南部的朱仙镇时

  • 清军入关是浩劫:扬州十日屠杀了80万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房价下跌,广州楼市,政府救市

    中华王朝的每一次更迭,都是在发动战争的基础上完成。每次的战争都给华夏百姓带来深重的苦难。每次王朝更替,受苦受罪的都是底层百姓,这句话而今的人们听来看似轻飘飘,谁能想到背后有多少血与泪。霸占、强取、烧杀、抢掠……史书上对于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往往不会深入展开,要么简单的一段话

  • 明朝亡于穷死 一切源于朱乞丐无知的财政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财政制度,朱元璋,明朝,白银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或许会知道这样一件事情。明朝末期,崇祯帝之所以会焦头烂额,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手里没有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朝的灭亡,正是因为明朝财政的入不敷出,导致财政制度彻底崩溃,继而毁灭了国家。没钱的皇帝,连兵都使唤不动。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龙袍都打补丁了,而东南的官

  • 刘邦分封的八位异姓王:六人被杀,仅两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分封异姓王,刘邦,汉朝,分封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屡屡被项羽击败,刘邦为了打败项羽,听从张良、陈平等人的建议,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赵王张敖。这七个王,他们都有各自的军功,尤其是韩信、彭越、英布,没有他们刘邦根本打不过项羽。但是他们又是不得不封的,并不是刘邦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