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去世了,网上有很多介绍她到我国来访的事迹,其中都提到她在1986年访华时归还了一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掠走的鎏金狮子。
网上视频都提到这对归还的鎏金狮子现在摆放在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门前,但却没有实物图片。我就很好奇,狮子雕塑我也见多了,这鎏金狮子什么来历,竟值得英女王郑重归还。
经过一番努力,我找到了这对狮子的一些照片,先一起来欣赏下:
这对狮子原先是在圆明园内摆放作装饰用,后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掠走,至今算来也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沧桑历史了。
先说这对狮子的工艺,历经百年,狮子身上多有斑驳脱落,但仍然难掩当年金光闪闪的雄姿,这是因为它们采用了鎏金的工艺。鎏金是纯金吗?当然不是了,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先用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再涂刷到铜狮子外表便可形成鎏金。虽然不是纯金,但含金量其实是不低的,据我查到的资料上说,这种鎏金需要反复刷涂五遍。参考故宫乾清门前同样鎏金的狮子,据内务府记录需用黄金330多两,按今天的黄金价折算,那鎏的金也价值四五百万。
再说造型,一般作为守护瑞兽的铜狮通常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才会吉祥,并且左右顺序都不能放错。通常来讲摆放都是左雄右雌,雄狮通常是脚踏绣球,雌狮通常脚下为幼狮,且雄狮闭口雌狮张口。
那我们现在来看下钓鱼馆前摆放的鎏金狮子。
这是摆在大门右边的狮子,脚下正是一只幼狮,所以这只应该是雌狮,俗称“少师”
狮子雕塑上的毛发也是有讲究的,那头上一个一个的疙瘩称为螺髻,这个螺髻数目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有严格讲究的。一般官居一品,门前石狮子可以雕十三个螺髻,称为“十三太保”。按等级,每降一级,减少一个。咱再来看看这对狮子的发髻,满头的都是疙瘩,这等级得顶天了呀!果然是皇家御用的物品,尽显皇家气派。
与普通狮子雕塑相比这对狮子前腿被设计成铠甲状,这种纹路称为铠甲纹,也是皇家才可以用的纹路。
铠甲纹
这对狮子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它们的耳朵竟然是像哈巴狗一样耷拉着。要知道一般守护的狮子都是竖起耳朵雄视前方,这才威严嘛!比如像故宫养心门前的狮子:
我查了许多资料,终于找到了说法。故宫乾清门前两只鎏金狮子也是这般耳朵耷拉的模样,据说是皇家为了禁止后宫干政,故做成耳朵耷拉状,是为警示后宫嫔妃对于朝上的政事少打听、少议论,不该听的别打听,不该问的别瞎问。联系到这对鎏金狮子是出自圆明园,而圆明园是皇帝的私人花园,园内也多为后宫之人,所以推断这对鎏金狮子耳朵耷拉也该是同样的含义。
那这对鎏金狮子是什么年代铸造的?猜测应该是清乾隆年间所造,因为同样造型的鎏金狮子在紫禁城还有几对,也都是乾隆年间铸造。圆明园是康熙四十八年建造,后赐予皇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帝。到了乾隆朝,清朝国库充盈,也有财力打造这些鎏金铜狮,所以猜测的年代当属可信。
最后说一说这对鎏金狮子价值高吗?有人说这对狮子是圆明园镇圆之宝,那不至于,这也只是圆明园中的一个摆件而已。要以金钱价值论,这个属于文物,就上面的鎏金也值个百来万,称得上不菲二字。但要从历史价值论,这对狮子见证了我们从被人欺凌到站起来的百年历史,当属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