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兵种田又交税 明朝卫所与军户制度有多黑暗?

当兵种田又交税 明朝卫所与军户制度有多黑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4 更新时间:2023/12/30 10:52:16

提起明朝的卫所制度,历来都是批评大于肯定。因为它腐朽的管理模式使得明朝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变,更是将卫所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迫使明朝不得不走向军事改革之路。

卫所制度的产生

明朝建立初期,元朝残余势力退居北方草原。他们积蓄实力,随时准备东山再起,夺回中原土地。

此外,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盛行。他们不断骚扰当地沿海居民生活,给当地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与此同时,由于连年战争,国库空虚,明朝的财政状况难以支付庞大的军队开支。

面对内忧外患,朱元璋设立卫所制度。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世袭制,另一个是自给制。

被编入卫所的士兵,他们的后代都属于卫籍,世世代代都无法脱离这个身份。卫籍随时补充损耗的兵员,有利于保障军队的数量。

卫所的士兵们在作战之余,耕作土地,所得粮食除了一部分需要上缴朝廷,其余的作为充军粮饷,自给自足,不从国家税收拨款。

明朝初期,卫所制度的确起到积极作用。它不仅击溃了元朝军队余孽,打退沿海倭寇的侵扰,还解决了经济匮乏困局。

它的优点是,在明初既能保障兵员数量,又能保障军队开支。

但随着时间推移,卫所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那就是屯田士兵多于作战士兵。虽然各个卫所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有的甚至还有盈余,但在这样的制度下,军人又要作战又要屯田,无法保证专业性的训练,不利于建立军人荣誉感。重文轻武使得军员社会地位低下,军队素质不佳。

再加上军官大多世袭,上升空间窄小,导致士兵战斗积极性不高,作战能力低下。其武力值只能维护地方治安,根本无法应付大型战争。

明朝中后期国家生产力逐步发展,生产人口日益增多,卫所制度逐渐失去原本的作用。军队实行屯田制,是举家搬迁到卫所所在地,这就决定这些军队无法东征西调,只能死守一个地区,缺乏灵活性。屯田士兵待遇极低,又被长官长期压榨,因此每年士兵逃亡数量居高不下。

神奇的是,面对士兵逃亡数量逐年增加,长官就是不上报,因为士兵一走,他们就可以得到士兵的土地。结局就是,一遇到战争无兵可用。因此军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战火催生了募兵制

土木堡之变,明朝吃了有史以来最屈辱的一场败仗。皇帝被虏,军队损失殆尽,各地边防陷入危机,随后又有蒙古部落趁机入侵北京,卫所军队面对敌军根本不堪一击。在这危机关头,明朝派御史前往内地征兵。

随后募兵制应运而生。它作为卫所制度的一种补充。

募兵制与卫所制度存在诸多不同:首先,卫所是一种低成本征兵制度,追求的是士兵自己种田养活自己;而募兵制有军饷可拿,士兵的薪水工资和伤残补贴需要国家支付。募兵制士兵的薪水收入远高于卫所制度的军户。

其次,卫所除了军事职能,还有行政职能。卫所士兵既要打战又要屯田,在和平的日子里,他们无战可打,渐渐成为佃农,而军官们从早期旧制度中受益变成了地主;募兵制的士兵则完全职业化,无需在承担屯田和劳役等非军事任务。这使得募兵制招来的士兵武力值更强。

最后,卫所军户采用的是世袭制,士兵无论立了多少战功,能够上升的空间很小;而募兵制论功行赏,极大提高士兵战斗的积极性。

募兵制实施以后,明军的战斗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不管是打退东南沿海的倭寇,还是抗击少数民族入侵,募兵制都作出巨大贡献。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

募兵制的隐患同样不少。

首当其冲的就是边防军队的私有化问题。招募的精兵或者家丁,都属于将领的私人武装。这群人大多来自同一个地方。将领们领着国家的钱,养着自己的兵,无疑是件稳赚不赔的买卖。久而久之,军队成了私军,将领成了军阀,容易形成拥兵自重的局面。

其次,募兵制削弱了明朝中央正规军的实力。中央军队实力的强弱,是一个王朝能否稳定存续的关键。当年的大唐风雨飘摇,如果不是神策军给力,早已土崩瓦解。

可明朝的卫所制度早已糜烂不堪,几乎没有战斗力。每次需要大规模作战的时候,都需要从边军中抽调精锐,组成联合军。大名鼎鼎的戚家军、辽东李家军都是边军的典范。

最后,募兵的增长大大增加国家财政的压力。明朝初年,国库宽裕,募兵的军饷规模并不庞大,尚且养得起。但到了明后期,募兵成为主流,费用每年攀升,国家的财政日益吃紧,日趋崩溃。

到了崇祯年间,财政状况每况愈下,然而士兵的年俸有增无减。在军饷不足的情况下,士兵的忠诚度和士气值有所下降。

国家只好加收百姓税务以补充军费。此举加重百姓负担,后期还引发全国起义,极大影响国力。

明朝的军事改革为何失败

任何国家制度的改革,无非是“富国”和“强兵”两个方面。

明朝军事改革失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本身以及制度的建立。

明朝中后期,火器开始受到重视,从徐光戚继光袁崇焕,都大力推行火器技术,提倡火器国产化规模生产。军队开始往精锐部队发展。

但是军队实现战略转型,触犯了卫所军官阶层的利益。卫所军官们通过土地兼并,早已成为地主,一旦火器在募兵之间推广,将打乱他们的经营,降低他们的收入。因此他们成为军事改革的强大阻力。

其次,明朝国家财政体制无法供养新军。

募兵制度建立后,士兵的薪酬都由国家供给。火器的推广,再加上新式武器制造成本高,士兵的报酬也比以前大幅提高。新式的军队对官兵的素质要求大为提高,这部分人才更需要高薪。

当时徐光启就提出,军饷最低要比原有标准提高50%以上,才能招募到“自足训练且可亦久”的士兵。明末名将袁崇焕,他的辽东军人均军费开支更是比过去提高了数倍。

但是明朝落后的财政制度,根本无法供养这样一头吞金兽。因此明朝的新军无法大规模发展,极大限制军队的战斗力。

军队本就数量不够,还养不起,遇到组织度更高,战斗力更强的军队时,能打胜仗就怪了。这也是为何明朝后期打不过满清的缘故。

最后,统治者为了防止募兵制下将领独大,中央派文官分去武官的权力。因为文官较武官素质更高,更能忠于朝廷。但由于文官的权力过大,有些文官不懂战争,却干涉部队打仗,造成很多次战争的失败,这对明末的败亡政局产生深远影响。

明朝军事改革对现代的启示

一是军队要有统一的思想做保障。

明初,大家的目标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军队思想统一,团结力量大,战斗指数强劲。

随后国家承平日久,朝廷逐渐重文轻武,军人没有威望,更不受人尊重。卫所制度实施后,军人又要打仗,又要种地,还要面临劳役剥削。久而久之,军心涣散。这样的军队有何战斗力可言。

二是军人职业需要专业化的组织制度。

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军人的任务就是训练作战能力。卫所制度的缺陷就是赋予军队太多非军事的使命,使得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虽然卫所制度的设置是根据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策略,也收到成效,但它并未根据历史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而是被动应付,缺乏整体性,以致军队涣散。部队与部队间缺乏配合,调度迟缓,以致经常吃败仗。

三是军队武器装备体系要及时升级。

在军事史上,明朝的武器装备应该说是很先进的。这些或多或少弥补了卫所的战斗力,也为募兵们在边境抵御侵略者产生极大作用。

只是因为当时体制问题,以及人为因素,致使军事改革不彻底。火器的使用反而被北方满族学了去,最后反过来打败明朝,不得不说是个讽刺。

四是军队改革需要强劲的国力作为坚实后盾。

明朝中期,募兵们的待遇并不差,不仅每月有俸禄,还包吃包住,提供日用物资,而且伤残还有补贴。

但是到了后期,由于天灾人祸等因素,国家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此时国家还要养着一群兵,国力逐渐不济。随着募兵扩大,国家财政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最后无以为继。

明朝虽然灭亡了,但它鼎盛时期的军事实力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这得益于当时符合其国情的军事制度。虽然后期军事改革不够彻底,但它的军事制度和改革方式依然值得后世借鉴。

更多文章

  • 唐朝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唐朝

    唐朝简介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

  • 北宋名臣包拯:不只是清官,是能臣更是个铮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包拯,包青天,北宋

    在古往今来的官员里,他的知名度最高。山野小民,不知道宋朝有几个皇帝的大有人在,没听说过他名号的人,寥寥无几。他的故事被编成小说、戏剧、评书,电视剧,电影,广为流传。1993年,台湾拍摄的电视剧《包青天》在中港台都掀起收视狂潮。电视剧的开头,胡瓜用他那破锣一样的嗓子吼道:“开封有个包青天,

  • 晋朝宋朝都都被外族入侵分两半 哪个最弱最怂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朝,西晋,东晋,宋朝,北宋,南宋

    晋比宋强多了,没有可比性。西晋VS比宋:西晋是大一统王朝,绝对完整的统一了天下,在法理上没有任何瑕疵。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处于绝对的服从状态。天下没有能和晋抗衡的政权。而且这是挑好听的说,说直白点,当时的少数民族,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都处于被征服、被奴役的状态。很多少数民族都是奴隶,

  • 为什么文官集团坐视明朝灭亡?不过是打工换个老板有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文官集团,明朝

    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城门,崇祯皇帝在无尽的遗恨中,走完自己十七年的天子生涯。崇祯皇帝的一生,太难了。绝非亡国之君,却行亡国之运,祖宗作孽报应在他身上。虽是亡国皇帝,但历史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在封建社会四百多位帝王中,能够做到君王死社稷的,只有后唐末帝李从珂和明朝崇祯朱由检。大明王

  • 魏得风骨而晋得风度,晋朝人只有风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晋南北朝,南北朝

    后世对魏晋士林的印象基本限定于“风度”与“风骨”这两个词,主流观点以为,细致区分的话,则魏得风骨而晋得风度。自竹林七贤以降,率性、放诞、疏简、厚自奉养,逐渐占据晋朝士林风气的主流,即使西晋开国元勋中最具德望才器的羊祜,其在镇守荆州与东吴对阵的前线,也是

  • 龟缩三百年的明朝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堪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疆域,明朝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为不堪入目的朝代是哪个?相信很多人会说清朝和晋朝。但是相比明朝,清朝和晋朝无疑要优秀太多。以清朝为例,清朝靠着辽河流域巴掌大地盘,扫平明朝的两京十三省,而且还在之后百余年时间里,收青藏,复西域,在内外蒙古确立统治。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都前无古人毕竟唐朝没能在青藏建立统治,元朝版图没有

  • 13岁金城公主和亲7岁吐蕃赞普 割让九曲之地成大唐噩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金城公主,吐蕃,赞普,黄河九曲,黄河河西九曲之地

    710年2月21日中宗颁布的婚姻诏令中也直接称金城公主(本名李奴奴)为“朕之少女”,将对金城公主的喜爱用诏令的形式反映了出来。公元709年12月或710年1月,吐蕃派了一个使节团到唐朝迎亲;710年3月2日--6日,中宗皇帝亲排銮驾一直陪送她到达长安西部的始平县。中宗皇帝在这

  • 士族门阀“五姓七望”,连古代皇族都没资格高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贵族,五姓七望,士族,门阀

    在隋唐时期,全国最尊贵的几个大族被总结为“五姓七望”,所谓“五姓”自然是指五个大的、有影响力的姓氏;而“七望”则是指七个最有影响力的郡望,因为古时候经常以郡望指代某个地方很著名的大姓。为什么“五姓”会有&

  • 薛绍:《大明宫词》污蔑我有前妻 我和太平公主是真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平公主,薛绍

    很多人对太平公主和薛绍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大明宫词》中,由周迅扮演的太平公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电视剧中的情节毕竟是经过改编的,太平公主与薛绍这对唐初最著名的金童玉女,他们的感情经历比《大明宫词》中更加坎坷,也更富有戏剧性,也是古代皇室婚姻的一个缩影。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年幼的太平公主在

  • 搜山检海捉赵构:宋高宗登基头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构,逃跑皇帝,南宋,搜山检海捉赵构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风云际会之间,发生的历史事件非常多,由此流传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当历史的钟声敲到了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一路南下入侵北宋京城东京汴梁,在此次战斗中,金军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宋军打的大败,同时俘走了徽钦二帝和皇室宗亲及文官大臣,自此北宋灭亡。当第一次金军包围汴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