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联蒙灭金”唇亡齿寒 这已经是南宋最佳选择

南宋“联蒙灭金”唇亡齿寒 这已经是南宋最佳选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58 更新时间:2023/12/21 15:36:37

“唇亡齿寒”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成语。它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最早就是形容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关系。

假途灭虢

在后来的历史上,“唇亡齿寒”的故事,又不止一次的发生过。仅在宋朝时期,就发生过至少两次:一次是北宋的“联金灭辽”,导致北宋也在随后被金所灭;另外一次则是南宋的“联蒙灭金”,结果金亡后,南宋也重蹈了北宋的覆辙。

但是,如果我们还原宋金战争最后20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南宋的选择其实与北宋有本质区别,看似违背“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明智的。

一、宋朝历史上的两次“唇亡齿寒”

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军攻破,徽钦二帝被俘,一个曾经锦绣繁华的王朝就此终结,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之所以被金国轻松所灭,除了其自身腐朽没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外部原因,那就是宋徽宗不顾“唇亡齿寒”的道理,选择了“联金灭辽”的昏招。

宋辽对峙时期

在此以前,宋辽之间已近百年无战事,维持着和平友好关系,然而宋徽宗好大喜功,竟想通过金国的力量消灭辽国,以重金买收中原故土“燕云十六州”。

对金国来说,一个外强中干的辽国倒下了,暴露在他们眼前的却是更加臃肿无力的宋国。

丛林法则讲究弱肉强食,此时金国不撕毁合约南下攻宋,更待何时?

宋徽宗

而反之,如果宋徽宗当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支持辽国抵御金国,或许不一定能阻止两国相继覆灭的悲剧发生,但起码能延缓整个历史进程。

历史没有假如,但却可以重演。在将近一百年后,作为北宋延续的南宋,一样面临着这样一个生死抉择:

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以后,开始了南下灭金战争,并且如当年的女真人一样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蒙金宋对峙时期

南宋既可以选择“联蒙灭金”,也可以选择“联金抗蒙”。

对于第一种选择,有“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金国一旦灭亡,蒙古的下一步动作肯定是灭宋;如果“联金抗蒙”,或许两国还有生存的可能。

而南宋的最终选择,仍然是“联蒙灭金”。历史的走向也与上次几乎完全一样,在金国灭亡后,蒙古撕毁合约,南侵攻灭南宋。

虽然从结果上看,北宋和南宋的选择,都造成了“唇亡齿寒”的局面,也最终演变出相似的历史结局。但从过程中看,北宋和南宋的选择,又是大不相同的。与北宋的昏招迭出相比,南宋的选择是明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回溯宋金战争的最后20年,并详细分析之。

金灭北宋前夕

二、金国的“国土补偿”战略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以后,就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发起南下灭金的战争了。

而此时的中原,宋金之间也刚刚经历了一番血战的洗礼。

公元1206年,南宋发起了“开禧北伐”,从四川、荆襄和江淮三路对金国发起了全面进攻。

结果,金国采取避其锋芒、后发制人的战略,在宋军进攻不利之时,发起了全线反攻。

最终,“开禧北伐”以南宋的失败而告终,宋金之间签订和议:

应该说,这个时期的金国占据中原已近百年,女真族汉化程度也非常之高,他们的铁骑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但在战力方面,金军依然能保持对宋军的优势。

金与南宋对峙时期

但这也造成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金国人一直将南宋视为自己的大敌,而对蒙军掉以轻心、疏于防范,导致了“后院起火”。

当蒙古人真正大举南下后,女真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路溃败。

公元1211年,蒙古人在野狐岭、会河川大败金军,数十万女真精锐部队付之一炬,金国因此丧失了与蒙军野战争锋的能力。

慑于蒙古人的强大战力,金宣宗不得不迁都开封,放弃了金中都以及北方大片土地。

而随着蒙军进一步南下,原来金国占据的两河、山东等地也相继丢失。

女真人

到了1216年,金国皇帝的实际控制区仅剩下了河南一隅之地。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南宋也趁金国势微,中断了“岁币”,金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此时,金国内部就如何处理与南宋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结果,主战派一方战胜了主和派,而他们的主张是:被蒙古人夺走的土地,要从南宋身上抢回来,以此来增加金国的战略纵深。

金国不思抵御蒙古人,收复失地,反而整军备武,南下侵宋。不得不说,正因为几十年以来南宋备受金国欺负,金国人才会有这种“神逻辑”。

公元1217年,金国以南宋断绝了岁币为由,大举进攻南宋荆襄地区。

南宋军人时刻

他们的用意也非常明显:攻取荆襄,一方面可以化解南宋对开封的威胁,另一方面则割裂南宋川蜀、两淮战区之间的联系,方便下一步逐个击破。

可是,自认为南宋软弱可欺的金国人,这回碰到了一个硬钉子,他就是负责荆襄战区防务的京湖制置使赵方

赵方一方面根据荆襄地区的地理特点,依山恃水,打造了具有战略纵深的立体防御体系;另一方面,他还提拔重用了扈再兴、孟宗政、孟珙等将领,他们在随后的抗金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孟珙,这位被誉为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的军事家,其功绩可与岳飞比肩,不仅亲手攻灭金国,还在后来以一己之力独抗蒙古,是为南宋续命几十年的擎天一柱。

岳飞雕塑

在赵方等人的积极防御下,金军两次侵宋均告失败。而与此同时,蒙军也在多路南下,开封岌岌可危。

在此情况下,金国决定与南宋议和,专心于蒙古的战事。

然而,南宋在经历了两次胜利后,决定与金国斗争到底,史载:“开封治中吕子羽等以国书议和于宋,宋人不受。”(《金史》)

一直将南宋视为附庸的金宣宗大怒,于是再次下诏攻宋。公元1219年,20万金军再次南下,进攻荆襄地区。而南宋凭借着赵方、扈再兴、孟宗政等人出色发挥,再次战而胜之。

眼看荆襄这块“硬骨头”实在难以下咽,公元1220年,金军又进攻淮西,结果在多路宋军的围攻下,又以败北收场。

金国本来想把被蒙古人夺走的土地,从南宋人手里抢回来,没想到却多次损兵折将,一无所得。

蒙古灭金路线

三、金国的“借道入蜀”战略

金军不断在南宋折戟沉沙的同时,蒙古人也在北方不断深入金国腹地,金宣宗采取的策略是:将所有精锐主力集中于河南地区,依靠着一些关隘、天险作为屏障,做困兽之斗。

这个时期的蒙军,虽然野战水平一流,却缺乏攻坚能力。于是,铁木真在去世以前,就制定出了从南宋“借道”,迂回包抄开封的策略:

铁木真想利用宋金之间的世仇,从南宋借道,攻取唐州、邓州等地,然后直捣开封。如此,金国就会从潼关撤离主力去防守开封,因而顾此失彼,人马疲惫,则金军可破。

铁木真

不过,铁木真显然是低估了南宋的气节,南宋对此提议断然拒绝。然而,这并不能阻止蒙军强行借道,他们攻占南宋在川北的重镇沔州,顺利东进,成功绕过了金军重兵把手的潼关,进入河南地区。

在随后的“三峰山之战”中,蒙军将前来迎战的金军主力全歼。

眼看大势已去的金哀宗,不得不遣使向南宋求救:

金哀宗这段话说得十分清楚:蒙古灭国40,攻灭西夏以后再攻金国,而如果金国亡了,下一个就是宋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们南宋还不明白?

宋理宗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

然而,这个时候的情势,与北宋末年已大不相同:

于是,南宋断然拒绝了金哀宗的请求。

公元1232年,蒙军围攻开封。第二年,金哀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弃城逃往最后的根据地蔡州。

蔡州乃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为了不坐以待毙,金哀宗又想出了另一个版本的“国土补偿”战略,即攻取南宋的川蜀地区,依托当地的天险,继续抵抗蒙古。

因为目标在川蜀,这也叫“借道入蜀”战略,而金哀宗所倚重的,是金将武仙七拼八揍起来的十余万残兵败将。

宋蒙灭金

结果,孟珙率军将武仙击溃,金军还没踏入川蜀就已经全军覆没。

金哀宗“借道入蜀”战略的失败,不仅标志着金国再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野战力量,只能选择在蔡州坐以待毙,而且,宋蒙两家也开始联手,合力攻击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

公元1233年十月,孟珙率兵两万,与蒙军合围蔡州。公元1234年正月,在宋蒙联军围城三个月之后,蔡州陷落。金哀宗自尽,其遗骨被宋蒙两家平分,金国灭亡。

南宋参与了灭金最后一战,洗刷了百年“靖康之耻”,也实现了南宋历代君王灭金的夙愿。

然而,取代金国的,是更具威胁的蒙古人。宋蒙之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结语:南宋选择拒绝“联金抗蒙”,是在金国首先发动不义战争的情况下做出的正义选择。

而且,当时金国灭亡已成定局,南宋选择“联蒙灭金”,还能瓜分一部分胜利果实,为接下来的宋蒙之战拓宽战略纵深。

另外,从情感上讲,南宋坚决选择灭金,也是抱国耻家仇,提升国内士气的需要。

所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南宋这个不顾“唇亡齿寒”而做出的选择,是明智的。对南宋来说,与蒙古结盟并非多么高明的举动,只不过是送走一只暮年的狼,却迎来一只壮年的虎罢了。但在当时的情势下,朝廷上下报仇心切,而金朝也不能调整政策,自己打破与南宋的和平关系,再加上蒙古势力确实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所能做的,也就是与蒙古结盟消灭金朝了。

标签: 联蒙灭金唇亡齿寒南宋

更多文章

  • 日本投降后,为何要在芷江和南京举行两次受降仪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日本投降,芷江受降仪式,南京受降仪式,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从此开始了侵略中华的序幕,一时间,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紧接着,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武汉大轰炸、重庆大轰炸、细菌战、“三光”扫荡……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一系列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 1840年鸦片战争那年,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10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全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10个国家,领土面积,最大的十个国家

    184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大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从此开始了中国百年的磨难,那么在这段时间左右,当时的世界各国面积有多大呢?做一个排行,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次排行各国的殖民地也算在其中,只统计1840年前后时间段,所以曾经面积很大的国家如葡萄牙等就无法上榜。丹麦面积由于格陵兰比较特殊,没有算

  • 康熙熟悉西学只是为了嘚瑟 就说明他有多自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皇帝,康熙,西方科学,清朝皇帝

    许多爱国人士在眼看着祖国一步一个脚印“超英赶美”时,难免要对充满遗憾的一段历史作出一番感慨:要是当年满清不是那么愚昧无知,但凡对西方科技有那么一点了解,那么中国也就不至于在一百年后,还需花费那么大精力追赶强国的步伐了。紧接着,人们会痛心疾首,把矛头指向带头海禁的康熙。可是,康

  • 当代文字狱:台湾“诽谤韩愈”奇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诽谤韩愈案,韩愈,当代文字狱

    1976年10月,台湾《潮州文献》杂志上,赫然登出文章《韩文公苏东坡给与潮州后人的观感》。作者郭寿华提及:“韩愈为人尚不脱古文人风流才子的怪习气,妻妾之外,不免消磨于风花雪月,曾在潮州染风流病,以致体力过度消耗,及后误信方士硫磺下补剂。离潮州不久,果卒于硫磺中毒。”回眸历史,

  • “辫帅”张勋不仅是复辟怪人,而且还是炒房狂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勋,辫子军

    1917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个身着纱袍褂、黑红脸、浓眉毛、胖乎乎的花甲男子,来到毓庆宫,叩拜正在等候老师上课的溥仪。半个月后的7月1日早晨,这位仍然留着花白色辫子的男子,又来到紫禁城,在养心殿对溥仪说了一通“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的话语,接着对外宣布溥

  • 科举不仅仅只有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流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科举,状元,榜眼,探花

    不仅仅状元榜眼探花?记住科举考试流程关于科举考试,你是不是只知道状元、榜眼、探花?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你是不是还傻傻分不清?下面一个清新脱俗、毫不做作的沙雕小故事带你走进明清时期的科举世界。考试流程我叫孙大壮,奶奶说贱名好养活。今年18岁,暴发户,相貌堂堂,传说中的高富帅。

  • 秦始皇“千古一帝”说法提出者:朱元璋才是“千万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千古一帝,朱元璋,千万古一帝,皇帝

    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盖棺定论指的是一个人死后,人们便会对他的是非功过做出结论,但有些人可能始终无法盖棺定论的。比如说秦始皇,从一个人的角度来说,他无疑已经是名垂青史。但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呢?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朝虽短命二世而亡,秦朝制度

  • 诗词小讲堂 | 林升《题临安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题临安邸,林升,南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它在历代朝代中也算是个比较有特色的朝代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本只是宋州归德军的节度使后来因兵变被拥上帝位因为自己就是靠兵变上位的赵匡胤生怕以后也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把他拉下马也为了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的再次出现于

  • 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孙朱瞻基:他爷爷因他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瞻基,明宣宗,皇太孙

    你敢想象吗?漫漫历史长河中,作为国之储君之一的皇太孙,只正式册封了十位。而这些皇储中,或废或杀,真正继承大统的也政绩平平。但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太孙却被后人口口歌颂,他就是明朝永乐帝的皇太孙朱瞻基。朱瞻基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是当时燕王朱棣的长子长孙。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曾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皇帝朱

  • 景泰帝都当了八年皇帝了 囚禁南宫的朱祁镇为何能复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夺门之变,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镇,明英宗,复辟

    正统十四年,朝中重臣“三杨”都相继离世,宦官王振开始兴风作浪。这一年蒙古瓦剌部大举率军侵占明朝境内,在王振的煽动下,朱祁镇御驾亲征,最终却在土木堡不幸被俘。朱祁镇被俘后,皇帝做了俘虏,这也算是奇耻大辱了。明朝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臣于谦拥立他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朱祁镇在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