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做炮灰:历朝历代韭菜如何逃避兵役?

不做炮灰:历朝历代韭菜如何逃避兵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92 更新时间:2023/12/14 13:40:58

虽然各国都有自己的战争文学和战狼吴京,将军难免阵前亡,上战场,就有死亡的可能,“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慷慨豪迈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期中的悲愤与无奈。但是实际上,列国人民的本性依旧是爱好和平,不愿意打仗。那么为了逃避兵役和可怕的战争,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呢?古人是如何逃避战争的?

严格意义上讲,在古代中国,老百姓不止躲兵役,还要躲徭役,这两个役耗费时间长不说,还不包吃住,老百姓要自带干粮自负盈亏,另外这俩工作危险系数还极大,一不小心就得把命丢了。

特别是兵役,古代冷兵器打仗,被刀枪扎到了不死也得重伤,而且那时候医疗条件落后,基本上受伤了这个人就废了,因此老百姓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躲兵役。其中代价最小的办法就是出家,佛教徒出家,是看破红尘,与世俗无关,僧人一般不交捐纳税,不服兵役也不出劳役,寺庙成了无数个国中之国。所以,有些人为了逃避兵役,就逃入寺庙,遁入空门,削发为僧。当上和尚道士以后除了日子单调点饮食素了点,再也不拥有别的顾虑,征兵办绝对不会敲庙门。

◇《清明上河图》中的僧人

但出家是需要度牒,这东西不是一般人能买到的,要是家庭条件一般没钱买度牒,就只能到别人家里卖身为奴,因为变成奴仆之后有豪强庇护,官府也没法来找豪强的麻烦。一般战乱年代各地百姓为了躲灾避祸,就会搬到周边的地主豪强家中,这样虽然从自由人变成奴仆,但起码能保命。

古代一有战乱动不动就十不存一,那些百姓不一定是死了,他们还有可能跑到豪强家中当上了黑户。比如三国时期田畴就带着百姓在山中建立堡垒,吸引其他百姓来投奔避难,最后甚至发展成了有上万人的自治政权,他们有自己的货币,教育,税收机制,只要朝廷不来找麻烦,这些百姓可以一辈子不服兵役。但找人罩着也是有副作用的,一旦豪强服软了你自己也跟着完蛋,一点辙也没有。

◇田畴(169年214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今河北省玉田县)人。初为幽州(刘虞)从事。率领全族隐居,不受袁绍征辟。

也是说田畴,曹操在征乌丸的时候,田畴迫于曹操的淫威只能接受了汉朝给的官职,这也意味着他被国家正式收编,手底下的百姓未来也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该参军参军,该服徭役服徭役。

所以你想活命就得指望豪强一直强硬下去,另外给豪强当奴仆还得看这大哥怎么样,要是这人比较仁慈还有希望活下来,要是赶上这位豪强比周扒皮黄世仁还混蛋,那老百姓就算不用上前线被刀剑砍死,也得在地主家里被折磨死。

要是说有些人没钱买度牒,也没找到能保护自己的豪强地主,想要逃兵役就只有一种办法了自残,想办法把自己的胳膊腿弄残废,这样成了残疾人官府就不会抓了。

◇电视剧《楚汉争霸》剧照,自残逃避兵役

历朝历代赶上国家大兴土木或者对外战争的时候,百姓们都会用这种办法逃避兵役,像隋炀帝时期他又打突厥又修运河,还三征辽东,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劳动力都被征发参加各种劳役、兵役。关键你打仗打赢了也行,还输的比谁都惨,光第一次征辽东前线将士就死了30多万,民夫损失的更多,百姓为了不去远方送死,干脆咬咬牙,自己把一只手或者一只脚弄断,人工致残,还叫它们“福手福足”,因为断手断脚,比起没命来说是有福气的。

到唐朝建立后,这种事也一点都没少,李世民在位期间也没少大兴土木,发动战争,老百姓肩上的压力一点不比隋朝少,他们也选择自断手脚的方式逃避兵役。因为这样的人实在太多,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年特意颁布一条法律,“诸诈疾病,有所避者,杖一百。若故自伤残者,徒一年半”。装病不参军的杖责一百,要是故意自残的罚干一年半的苦力,你就拖着断胳膊废腿给朝廷搬砖修城墙去。

不过虽然有法律禁止,但古代的兵役实在太重,仍然有大量的人选择铤而走险,《旧唐书》里记载唐高宗年间发兵征百济,沿途的百姓听说后都开始“自害逃走“,一边把自己弄成残疾人一边跑。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连续两次发动对吐蕃的战争。为保证足够兵力,政府实施抓丁的方式:“无何天宝大征兵”,战场凶险异常,“千万人行无一回”,主人公无奈,“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百姓不愿意前线白白送死,宁愿家中自残,虽然自己残废了,却保全了性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百姓喜好和平,逃避兵役,政府总有应对的方法,制定了残酷的刑法,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面对的是杖刑、流放、杀头、连坐……

新丰折臂翁

白居易〔唐代〕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白居易写了首诗叫《新丰折臂翁》,这首诗就像是折臂翁的自述,天宝年间唐玄宗征南诏,征兵名单里有这个折臂翁的名字,为了逃避兵役,他“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糙折臂”。几十年来这个折臂翁常常被伤病折磨的睡不着觉,但他这么做从不后悔,因为当年出征的那些人一个都没活下来。可见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那只是针对统治者一个人的盛世,换成平民老百姓,他们感受到的只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从唐朝之后,历朝历代在针对自残这方面,都沿用唐朝的法律进行约束,当然了,他们这么做跟唐朝的统治者一样,不是为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是怕没有壮劳力给自己当兵盖宫殿。

不仅如此,到了宋朝,出家人不但不缴税不服兵役,而且还可以不劳而食。宋朝的法律还规定:“僧尼道士女冠,文武七品以下者,有罪许减赎。”就是犯了罪,杀了人,出家是最好的逃避法律制裁的有效手段,像水浒里的武松、鲁智深都是犯了命案出家为僧的。

出家需要度牒,就是政府对于依法出家的僧尼发给的证明文件,,但是,度牒不容易获得,又没钱,只好溜之大吉。

比如,宋太宗雍熙年间,契丹南下,政府在河南“八丁取一”强征丁壮为义军,结果引起百姓反感,因而大量逃避。

又比如,南宋建炎初年,朝廷大量设置乡兵,由于杂役繁重,老百姓穷于应付,无奈之下,只有逃亡避役。

王朝乱世,佛教的无序发展,为逃避课役伪装为僧的现象很普遍,最终引发“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盘点历史上四次灭佛运动的原因,原来是这样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朝是如何处置逃兵的?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士兵在战场上斩获敌军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国家按照爵位来分配土地,授予种种法律上、社会生活上的特权。因此秦国军队总的来说士气高涨,被孙卿子评为是战国最强的军队,“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因此逃兵问题或许不那么严重,处罚还不算很重。

唐律的《捕亡律》将逃兵罪名区分为已出征临战时的逃亡、平时镇守驻防时的逃亡两大类。凡是军队已出征上战场,士兵逃亡一日徒一年,一日加一等,逃亡超过十五日判处绞刑。如果是在作战时逃亡的处斩首。凡是平时镇守驻防,士兵逃亡一日杖八十,三日加一等,最高加到流配三千里为止,没有死罪。唐末五代时期军阀混战,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朱温(后梁太祖)下令在士兵脸上刺上军号(用针刺字后再涂上墨汁),在道路关口设立岗哨盘查,发现刺字的逃兵就予以处死。这个办法迅速被各个大小军阀采用,也被宋代继承,士兵一律刺面,并设“逃亡之法”。刺面的禁军逃亡,满一日处斩首。北宋仁宗改为逃亡满三日,斩首。北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期间改为逃亡满七日,处斩首。这个法律一直维持到南宋灭亡,只不过各代皇帝往往下诏特赦逃兵的死罪。

明律继承了唐律将逃兵罪一分为二的立法原则,但不采用按照逃亡日期来定罪量刑。《兵律·军政》规定,军官军人出征时逃亡的,初犯杖一百,充军继续出征;再犯者处绞刑。而各地驻防军人逃亡的,初犯杖八十,继续服役;再犯杖一百,发往边远地区充军服役,三犯处绞刑。

清律沿袭了明律的规定,只是将两种逃兵罪名的绞刑都改为“绞监候”。可是在后来的清代条例里,却不分出征、驻防,只要是“在营”的将士逃亡的,一律加重为斩立决。在战争结束前自首的,发遣到各省驻防八旗为奴;战争结束后才自首的仍然斩立决。

民国抓壮丁

现代的兵役制度,既不是中华传统,也不是日本传统,而是西方文化。大清国和北洋政府是募兵制,到了国民政府年代才是强制义务。

民国时期,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即便如此,穷人家若不是走投无路,依然不愿当兵。「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是古训。

没人当兵怎么办?当然是强行摊派,不去就抓。征兵的要带绳子来,抓到了壮丁要拿绳子绑着走,这在我们老家叫「缚兵」。有时候担心绳子不够结实,容易割断,新兵会用铁链捆绑。

1941年2月,陈诚致书蒋介石:"新兵素质过差,补充后病亡潜逃,其消耗较作战伤亡为尤大,此为目前最值得注意问题之一"。按照程序,各地壮丁先要前往指定的补充兵训练处集中,为防止中途逃跑,“一个个的用绳子连成一串牵着走”,“大小便都规定时间”。

正面战场上的很多抗日士兵,就是这样用绳子和铁链捆绑着抓到军队的。

为了逃避抓壮丁,有钱人会花钱买壮丁。有一种职业叫兵贩子,就是一种中介,帮你找愿意冒名顶替你儿子去当兵的穷人,价格双方自愿协商。地方征兵官吏明知这是假货,也并不在意,只要完成KPI任务就可以,还可以随便敲诈一笔贿赂。

也有穷人为了生存而主动当壮丁,靠替人当兵挣钱挣粮食。有个作者在他的家族故事里写道:

听母亲说大舅被抓过十几次壮丁,在那饥荒的年月里,他们一大家就是靠着大舅当壮丁换得的粮食才勉强得以生存。母亲说大舅当壮丁最多的一次换过八斗麦子,最少的一次也换过两斗小麦。我疑惑大舅是怎么被一次次地抓了壮丁的,母亲絮絮地告诉我,为了让他们姊妹五人及父母有饭吃,大舅每次遇到抓壮丁都会积极主动地去,以便换得更多的粮食,去了之后,就会想方设法地逃离部队,或是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逃跑,或是自断胳膊腿,部队不得不让他返乡,这样回来养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当壮丁。

穷人家没钱雇人代替,为了躲兵役就得想尽办法。常见的办法是装疯卖傻,假装自己有精神病或弱智。最朴素最硬核的办法,就是刺瞎自己右眼,或者剁掉右手食指和中指。民国时代很多缺手指缺眼睛的男人,都是为了逃兵役而自残。

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重要工商企业任职的员工可以免兵役。很多人为了逃兵役进入工厂做工人,而资本家可以趁机压低工资。一些纺织厂女工的工资甚至高于极重体力的男工,因为男人做工可以免兵役。我的一位舅公,就是这样逃兵役的。

那时候还有一种生意,就是绑架人充数。如果找不到愿意卖身的人,黑社会就去绑架几个过来卖给富人,冒名去当兵。无论你认不认,绳子一绑,抓到新兵受训处,自然就是兵了。哥老会就干过这种生意。

杜月笙曾经从事征兵宣传,带着一群女演员路演,宣传抗日救国,激励年轻人为国当兵,成果斐然,结果是哥老会没有生意,激怒了哥老会袍哥,有个女演员因此被先奸后杀。

抗战八年,抓壮丁1200万人次。被抓的壮丁路上逃、病、死的甚多。有时候出发的上千人,到了新兵营只剩下三分之一。更恶劣的是遗弃病兵,若是新兵病到奄奄一息,可能被遗弃路边,甚至剥光衣物扔在荒野,因为人已经没用,衣物还是有用的。更有甚者,把尚有一丝活气的病兵活埋。

在电影「大决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军座给立功的小兵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发现竟是娃娃兵,问他怎么当的国军。小兵说他在车站上提篮叫卖,军列上的老总叫他把篮子举高点、举高点…一把揪上车就当了国军。

电影故事或许有点夸张,但是到处乱抓人充数却很普遍。有时候见到一个路人,都会要你去当兵,不答应的就一阵殴打,甚至有殴打致死的。

所以,抗战时期的底层人民愿意当兵的真不多。国家民族大义之类的东西,只有读过很多书的人才会懂,小百姓只知道生儿育女、延续香火。

不仅中国人不喜欢服兵役,外国人也不喜欢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是世袭武士制度,打仗跟普通百姓没关系。

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全盘学习西方的兵役制度。

1871年,日本开始了征兵制。征兵一开始,就遭到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

让青年壮劳力征集到军队受苦,这让人民非常不满,那时候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谣言:日本政府是要把大家骗去,把身体练成油脂卖给红发碧眼的洋鬼子。

同样遭受谣言困扰的还有1872年开始实行的的强制义务教育。大家纷纷传说,官府是要把日本处女卖给西洋人做小老婆,要榨取人的血液掺入葡萄酒里。

义务教育仅仅是让大家多纳税,征兵是逼老百姓把自己的孩子去受苦送死,所以激发日本人民强大的愤怒。

大分县、北条县都有农民暴动反征兵。多人被判刑。

在福冈更是发动了30万人大暴动。官府出动了炮兵才把这些暴动镇压下去,最后起义的领导人,被处斩3人,绞刑2人,判刑86人,杖刑等63000人。

日本人相信被杖责以后,在打肿的屁股上敷上豆腐就会消肿,造成了福冈豆腐大涨价。

为了逃避服兵役,日本人民各显神通。

长子可以不服兵役,有些人就把其他的孩子送给孤寡老人当养子。残疾久病父母的孩子可以免兵役,那些残疾老人成了抢手货,收养子还可以收到巨额彩礼。有些人甚至给人家六岁的女儿当入赘女婿。有些人逃亡到荒无人烟的北海道。

还有一些日本人自毁身体,把自己变成残疾人,以逃脱兵役。这点和民国时代剁手指扎眼睛的中国壮丁类似。

更有人直接造假,谎称自己是长子或者xx人家的养子。也有装疯装傻的。

当时一调查,日本的适龄青年竟然80%都符合「免兵役」的条件。长崎竟然几乎找不到可以服兵役的人。

为了可以实施征兵制度,避免作弊逃避,日本决定建立户口制度,让每个人无法造假。

作为亚洲先进国家,日本在抓壮丁、义务教育和户口制度方面,都领先中国大半个世纪。

为了可以养活强大的军队,日本开始对民众加大剥削。大量家庭妇女也开始成为工人。当时日本的主要工业是纺织业,纺织女工一天工作十五小时,一天的收入只有一角钱,只够买半升米。她们的劳动,很大一部分变成军费。

日本「强兵强国」的背后,都是普通民众的血泪。

日本有个老兵叫斋藤邦雄,他在二战后画了很多讽刺战争的漫画,他自己回忆参军的时候,为了逃兵役,就去请教一些老前辈该怎么办。前辈告诉他一个办法:喝酱油。每天坚持喝一碗酱油,体检时身体不及格,就可以逃兵役。

◇斋藤邦雄,原日军第63师团机枪手

斋藤邦雄坚持喝大半年酱油,果然体检时候发现有高血压,这要是上战场犯病晕了可不行,于是把他打发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忽然进行第二次体检,这次日本降低了体检要求,结果体检合格了被迫当兵。

◇幸亏黑泽明没去战场

“电影天皇”黑泽明年轻时期正赶上二战,正好征兵官是他父亲的学生,靠着这层关系,黑泽明每次体检都不过关。其他日本人也是各显神通,日本的法律规定长子可以不服兵役,有些人就把自家孩子送到别人家当养子。另外,残疾久病父母的孩子可以免兵役,于是那些残疾老人成了抢手货,按理说收养子要给养子钱,但这些日本年轻人都是带着巨额彩礼跑到残疾老人家里,求他们认自己当儿子。

有钱可以任性吗?战争频仍,有钱人就勾结官府,行贿官员,千方百计逃避兵役。后来,就形成有一种制度,不愿亲自服役的,每月出钱,由政府雇人代役,称为更卒。

以色列法律也有类似规定,一些人因对政府的政策不满或是为自身的安全,千方百计逃避服役,而一些有钱的以色列预备役军官就雇外国人代替自己服役。

其他西方国家像美国,在越战时期他们的适龄青年也是想尽办法逃兵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说自己有药物依赖,那段时间为啥美国年轻人吸毒嗑药的那么多,跟这也有关系,染上毒瘾也比挨枪子强。比这难点的就是努力读书考个神学院,成为神职人员,这样就不用参军了。

要是自己人生规划的特别好,也可以提出延期服役,小布什的副总统切尼当时申请了5次推迟服兵役,全部被批准。理由是完成大学学业、结婚之类的,最终他也没有去服兵役。

如果是自己有门路,能给自己开一份有病的证明就更好了,比如说前总统特朗普身为美国三军总司令曾经却五次逃避兵役,1968年他从大学毕业按要求也是要服兵役,但他想办法弄到了一份自己膝盖有骨刺的诊断书,说自己膝盖不能打弯没法卧倒,就成功的免除了兵役。

特斯拉和SpaceX的老板埃隆·马斯克。他就是个逃兵役的典范。1971年6月28日,他出生于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

当时的南非,还没有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也不是总统,实行的依然是特别严格的征兵制,男性到了18岁就要去服兵役。

为了逃兵役,17岁的马斯克独自去了加拿大,并进入了安大略省的女王大学学习,再以加拿大为跳板进入美国。

有人质疑马斯克逃兵役的事情,马斯克解释:“兵役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要到压制黑人的军队里服兵役,这对于我的人生来说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马斯克说这话的时候,他身在美国。他绝对不会质疑兵役制度,因为这是美国的政治正确。反对种族隔离,也是美国的政治正确。

逃兵役这种丑事,反而成为他美化自己的一个事迹。

在美国主流社会,逃兵役会被视为耻辱和犯罪。

而曾经穷兵黩武的德国,现在只有6%的适龄青年愿意服兵役,以至于德国政府正在考虑把外国难民也列入兵役范围。

追根溯源,会出现逃兵役,古代是因为输赢跟百姓无关,兴亡百姓都苦,老百姓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来了个用脚投票。而现代,老百姓逃兵役往往是躲对外的战争,这些战争距离自己太遥远,也是输赢跟自己无关所以能躲就躲。

但是一旦真打到自己家门口了,那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就比如这次战争里的乌克兰,连海外民众都会飞回国参军。而反观俄罗斯那边,俄罗斯局部动员以后,广大俄罗斯人民争先恐后往国外跑,一张到国外的机票能被炒到好几十倍,通往邻国的公路上也是堵满了要出国的汽车,大家是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对他们来说服兵役唯一的好处就是能抢点洗衣机,现在天上又是海玛斯又是无人机,为台洗衣机把自己命搭进去犯不上,那自然会选择逃避服兵役。无论是服兵役还是逃兵役,都是人做出的一种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俄罗斯局部动员以后,广大俄罗斯人民争先恐后往国外跑,一张到国外的机票能被炒到好几十倍,通往邻国的公路上也是堵满了要出国的汽车,大家是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因为自己晚走一步就极有可能被送到征兵站,那些进了征兵站的也是极不配合,已经听到了有人拿枪扫射征兵站的工作人员。

◇俄格边境上的车队

◇"如何在家把手臂弄断"也成为热搜关键词

◇袭击征兵处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数以千计抗议“部分动员”的俄罗斯人被捕,零星的示威活动仍在继续,有的地方出现了大范围骚乱,至少有17个入伍办公室遭到纵火,有的入伍办公室办公室指挥官竟然遭到枪击。

标签: 炮灰韭菜逃避兵役兵役

更多文章

  • 中国王朝397个“帝”和162个“王 帝和王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帝,称王,称帝

    中国古代559位皇帝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

  • 虽然清承明制 但是大清有俩不学更保守更专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承明制,明朝,清朝

    没必要过分拔高明朝,因为明朝本身也是一无是处的王朝最近十多年,随着网路民族主义思想被热炒,逐渐的,历史上荒谬绝伦、黑暗腐朽的朱明王朝,被一系列网文和三无小说,给洗白成为一个伟大的王朝。尤其是公务员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催生了一批明粉。其实从老百姓角度来说,这世界上的旧王朝,哪个能叫伟大?压根没

  • 古代都城考古揭示多民族统一国家认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都城,古代都城

    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政治统治、经济管理、军事指挥和文化礼仪活动中心,是古代国家历史的缩影,其宫城又是国家的政治中枢。因此,都城成为国家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的象征与物化载体,亦是“国家主导文化”的物化载体。“卜都定鼎,计及万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新王朝建立

  • 北洋之虎民国总理段祺瑞 三次造共和拒绝黄袍加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段祺瑞,北洋政府,北洋军阀

    段祺瑞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皖系军阀的首领。老段为人刚正不阿,性格坚毅。曾三次出任民国总理。袁世凯死后,牢牢把持中央政权四年多。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亲自到广场道歉,下跪。这表明了执政者的态度,他是一只吃素的老虎,甚至在胃溃疡发作,医生劝其吃肉

  • 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鞋,鞋子分左右脚

    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鞜(音踏)趿(音酒)或履。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诗经》上“纠纠葛屐,可以屐霜”里的“屐”,就是一种比较简陋的用麻、葛编成的鞋。鞋子,是分左右脚的

  • 俩王八: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和最长寿的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最长寿的皇帝,乾隆

    清朝的“康乾盛世”主角是康熙和乾隆这两位爷孙。康熙皇帝在位多少年,乾隆皇帝在位多少年,哪个更长?清朝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康熙帝,是顺治皇帝第三个儿子,“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是清定都北京后第二

  • 南明四代皇帝中,谁与明思宗崇祯帝伦序关系最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明,明思宗,崇祯帝

    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自此大一统的明王朝,就此灭亡。在自尽之前,崇祯曾经对自己的家眷进行了大清洗活动,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为何死前杀了众子女妃嫔?因为他担心这些人落在李自成手里,不会有好下场。因此周皇后自裁,其他妃嫔被崇祯杀了个干干净净,甚至连长平公主也被砍断了一只胳膊。唯独三位

  • 朱元璋残酷无情 他既是皇帝也是流氓化的农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明太祖,明朝,暴君

    公元1328年,元天历元年,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安丰路濠州钟离东乡农民朱五四的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据说当时满屋红光,周围邻居以为发生火灾纷纷前来救火。这个一出生就闹出如此大动静的婴儿就是朱元璋。虽然朱家贫困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但是家人努力生活日子还过得去。朱元璋16岁时饥饿加上瘟疫夺走了家里人的性命

  • 李世民51岁去世原因 驾崩之初暗流涌动封锁消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李世民年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

    一代明君李世民定格在51岁死因是什么?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作为历史上鲜少的贤明君主,他实现了自己的名字的意思“济世安民”。“贞观之治”为唐朝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然而正是唐朝发展鼎盛的时期,李世民却驾崩了,年仅51岁。纵观整个古

  • 徐达四个女儿都嫁入朱家 大女儿的婚事开始很不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达女儿,徐达,朱棣,朱棣皇后

    朱棣的媳妇儿徐氏出身可不简单,她是明朝开国第一猛将徐达的女儿,而且是长女,母张氏或谢夫人(谢再兴次女)。说个不好听的,朱棣一个藩王,娶了徐达的长女,几乎都是高攀了!朱元璋的固执要是活着皇位怎么也不会传给朱棣为啥?因为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按照过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