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政权都算上 历史上竟有22个姓“汉”的政权

什么政权都算上 历史上竟有22个姓“汉”的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25 更新时间:2024/1/4 19:27:46

地名和爵位以外,还有的君主会选择一些有特别意义的字作为国号。统治者都会给自己的领地取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国号,这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国号发生变化也就是改朝换代了,这就是国号的重要。比如元朝的国号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其中“元”有大、首等意思。

还有许多开国君主会沿用前朝已有的年号。其中有些是为了表明对前朝法统的延续。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称自己是“匈奴夏后氏之苗裔”,就以复兴大禹之业为名,定国号为“夏”;匈奴贵族刘渊是冒顿单于之后,他立志统一天下,以汉朝和匈奴有和亲之节而接续汉统,建立的政权取“汉”为国号;李克用作为沙陀贵族,因为曾帮助唐朝平定叛乱而被赐姓李氏,所以自视为李唐后裔,建立的政权也延续了“唐”的国号。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最终秦国攻灭六国而统一天下,但在漫长的岁月中,许多国号也逐渐成为地名,在此建立的政权也常常沿用了这些国号。羯族人石勒先在刘渊手下担任将军,后来又以襄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为根据地发展势力,而襄国乃战国时期赵国之地,所以建立的政权就以“赵”为国号,史称后赵;氐族首领苻洪占据了秦国故地关中,因此建立的政权以“秦”为国号,史称前秦。

“汉”这个字可以是我们中国的国字,也是华夏主体民族的称谓,汉族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单一民族。《诗经》有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汉”原意为天汉,河汉,银河。汉中,自周朝以前便被赐予“天汉”美称。

在刘邦建立国家之后,对“汉”这个词是非常情有独钟的,就用了“汉”作为国号,从这开始就成为我们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刘邦创建的大汉帝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在汉武帝的时候中国第一次把北方打败,奠定了汉朝数千年来在中国心目中的一个位置。更是中国历史上被使用最多的政权名称。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的那些“汉”政权,它们的实力排行又如何呢?

从刘邦的西汉开始,到元年陈友谅所建立的成汉一共有22个,其中15个知名些,它们分别是:西汉、东汉、蜀汉、赵汉、成汉、后汉、北汉、南汉、玄汉、赤眉汉、匈奴汉、邢汉、侯汉、朱汉、郝汉、陈汉。这么多个政权,你有没有感觉到头晕眼花,在这15个朝代里面有些还是挺有名气的,比如说两汉还有蜀汉,其他的可能听都没有听过,比如匈奴赵汉、侯汉这些。

以“汉”为国号的朝代里面有五个朝代是货真价实的汉朝,因为这些朝代的建立者都是刘邦的后代,西汉不用说了,那是刘邦自己创建的,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刘邦九世孙。玄汉皇帝是刘玄是汉景帝刘儿子刘发的后人,最后刘盆子,为西汉远支皇族,汉太祖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在这五个朝代里面用汉为国号,主要是想展示他们是真正的王朝血统,是刘邦的后代并不是一些阿猫阿狗。

在这15个国号出来这五个后代,剩下这10个里面有六个完全可以说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他们的开国皇帝都是姓刘,但是此刘非彼刘,他们只是想用汉朝的威名给他们自己壮胆,根本就不是正宗的刘家后代。这六个朝代分别是:赵汉、成汉、后汉、北汉、南汉、匈奴汉。特别是匈奴赵汉。

西汉疆域

1、西汉王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汉王刘邦经过近五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弱小的刘邦击败了强大的项羽,继秦皇之后再度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代,有着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文景之治,有着汉武大帝开疆拓土数千里,有着卫青霍去病痛击匈奴。西汉有着文景之治,汉武帝盛世,昭宣之治,国力强盛,当排第一。

汉朝又分为西汉、东汉,合称两汉,中间有王莽新朝(8年--23年)。

西汉共历14帝、15主,共210年。

东汉疆域

2、东汉王朝(25年-220年)

东汉王朝,是我国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刘秀本是绿林军将军,后来与绿林背离,兼并了河北之铜马军猛士自主创业,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先是趁赤眉军大举进攻长安绿林时,出兵夹击玄汉,随后又击败了赤眉军,最后统一了天下。东汉国祚绵长,一直到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才结束。经历了新朝末年的大乱,人口锐减,东汉虽经恢复,但是至始至终还是没有恢复到西汉全盛时期的实力。

早在刘秀称帝之前,刘邦建立的西汉就已经灭亡了,而且还出现了好几个国家和皇帝,比如新朝王莽,汉朝更始帝刘玄,赵汉皇帝王昌,刘秀是这些人中最后一个称帝的,也是唯一一个重新统一全国的皇帝。

西汉灭亡时,王莽的新朝建立,新朝仅14年就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始帝刘玄,刘玄成为天下之主,但是天下并未完全属于他,还有黄河以北的几个州郡仍保持着观望的状态,毕竟天下太乱了。

当时刘秀属于更始帝刘玄阵营的,因昆阳之战刘秀驰援刘玄,并大败王莽新军百万,立了大功,被刘玄封为武信侯。后来,刘秀被刘玄派往黄河以北安抚各州郡。

这次安抚并不顺利,因为出现了一个赵汉皇帝王昌,原本刘秀想放弃的,但有两个郡支持刘秀,所以刘秀留了下来,并灭掉了赵汉。

刘秀在黄河以北发展的越来越壮大,更始帝刘玄不放心了,于是派人前往刘秀所在地河北,让刘秀交出兵马,回朝领赏。

刘秀本身就是一个有智慧、有理想的人,更何况黄河以北是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所以刘秀根本不愿意交出兵马。因此刘秀杀了更始帝刘玄的人,并于更始3年,也就是公元25年,于河北鄗县称帝。国号为“汉”。

刘秀为何不换一个国号,仍延续“汉”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刘秀被派往黄河以北安抚州郡时,心里就早有打算,他本身就是刘邦的九世孙,只不过血脉有些远罢了。刘秀用“汉”为国号,意思是说自己要光复汉室,安定天下,这也是他的初心。当然光复汉室这个名头,很显然能深得民心,也能够让刘秀争夺天下时省心省力很多。归根结底,刘秀就是为了光复汉室,因此用”汉“为国号,延续汉朝江山。

东汉王朝,历12帝,共195年。

3、陈汉政权(1360年-1364年)

元末群雄之一的陈友谅,在1359年控制住徐寿辉为首的起义军之后,自立为汉王。公元1360年,在伐朱元璋途中,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大汉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大定三年(公元1363年),鄱阳湖大战之后,陈友谅在归途中中箭身亡,其子陈理在张定边等人的辅佐下即位,改元德寿。公元1364年,朱元璋亲征武汉,常遇春击败陈汉大将张必先,兵临城下之时,陈理投降,陈汉政权灭亡。巅峰陈友谅拥有大军六十万,而且有当时天下第一水军,也许还是那个时代世界第一强大的水师。

后汉政权

4、后汉政权(947年-950年)

五代之一,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后攻克并定都于汴州。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征讨,被郭威兵变,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被灭。五代之一的北方正朔,后汉刘知远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帝王,而后汉坐拥北中国,实力比较强劲。

历二帝,前后约三年。

5、匈奴赵汉政权(公元304年-公元319年)

西晋末年,五胡中匈奴人率先崛起,公元304年11月,匈奴左贤王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即汉王位,改元元熙,国号汉,公元308年刘渊称帝,改元永凤。汉赵最强大时称霸了中国北方,公元319年,刘曜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赵汉或汉赵。在《晋书》中,称之为“伪汉”。胡汉政权灭西晋,基本统一了北方,手下有刘曜和石勒这样的杰出人才,实力很强。

6、蜀汉政权(公元221年5月15日-公元263年)

汉末三国之一,公元214年,刘备占据益州,后于公元219年攻下汉中,于公元219年,自称为汉中王,公元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蜀汉地贫民寡,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国家,公元263年,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孤立无援,只得投降,蜀汉自此灭亡。蜀汉主要是前期实力强劲,但是苦于民贫兵寡,90万人养着10余万军队,已是极限中的极限。虽有人才,但是只能排在第六。蜀汉历经两世而亡,最终晋国完成一统,自此汉朝的光辉逐渐暗淡,但是没有消亡。

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

7、玄汉政权(公元23年3月11日~公元25年10月)

新朝末年,王莽“王田”制度推行不利,导致天下大乱,绿林军于公元23年拥立汉宗室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元更始,史称更始帝。更始帝大军先后攻破洛阳和长安,随后迁都长安。但是刘玄才智本就稀松平常,入都长安后,开始骄奢淫逸,很快就被河北的起义军赤眉军和中原的刘秀大军夹击而惨败,刘玄公元25年10月投降赤眉军,献出传国玉玺,随后被杀,更始政权玄汉灭亡。玄汉实力与赤眉军所建汉国差不多。

8、赤眉建世汉政权(公元25年-公元27年)

公元24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结束了王莽政权,而河北的赤眉军也恢复了元气,转眼间拥兵三十余万,公元25年6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刘盆子为皇帝,自认为汉室正宗,建元建世,史称建世政权。当年九月,赤眉军入长安,十二月,赤眉军谢禄缢杀刘玄。随后,在与刘秀的角逐中惨败,先后被邓禹和冯异击败,随后公元27年,刘盆子投降刘秀,建世政权灭亡。赤眉军和绿林军所建的政权实力相差不大,军队数量也相差不大。

9、汉国(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不过汉的起源远没夏、周、秦、魏、晋这些后来常见的政权名称那么早,最早的汉,出于秦汉之间的楚汉争霸之前,项羽灭秦之后,大搞天下分封。沛公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在南郑,也就是在今天的汉中。刘邦手下一大帮文武人才,虽然只有十万兵马,但是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0、成汉政权(公元306-公元347)

西晋末年,北方大乱,陇右流民南迁,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于公元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李特与其弟李流死后,李特之子李雄于304年攻下成都,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347年,东晋的执政桓温率兵攻打成汉,成汉国主李势投降,成汉灭亡。

成汉历五主,共四十四年。

11、侯汉政权(公元551年-公元552年)

侯景依附南梁之后,趁南梁暗弱,攻下建康,饿死了梁武帝,公元551年,侯景废萧纲,再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同年,再命萧栋禅让,侯景登基为帝,国号为汉,改元太始。公元552年,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击败,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尸体被肢解,分给了诸位仇家。侯景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占据着江左富裕之地,实力还算强横。

北汉政权

12、北汉政权(951年-979年)

后汉灭亡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援汉辽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被迫出降,北汉灭亡。北汉虽然只有弹丸之地,但是有着契丹为外援,实力还是颇为不错。

历四主,共二十九年。

13、前蜀汉政权(916年-918年)

通正元年(916年)十二月,前蜀国主王建改国号“大蜀”为"大汉",改明年为天汉元年。天汉元年(917年)十一月,王建祭天发生"大风拔木"的凶兆,翌年正月初一日恢复"大蜀"国号。

14、南汉政权(918年-971年)

917年,刘?称帝,建立大越政权。918年,刘?在南郊祭天,大赦境内,改国号大汉,史称南汉。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971年被北宋所灭。

15、北海汉国(公元528年-529年)

邢杲,北魏青州流民起义首领,左仆射邢晏堂弟,公元528年,率众流民发动起义于北海,建立汉国,年号天统,部众达十余万人。次年,被北魏末年的群雄高欢、尔朱兆等围殴,兵败于济南,处死于洛阳。

16、朱泚汉国(784年))

朱泚原为唐幽州将领,入朝觐见后,多次被封为高位,公元783年,泾原兵变,朱泚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公元784年,改国号为汉,年号天皇。不久被官军李晟部击败,逃亡途中,朱泚被部下所杀。

17、神凤政权(公元303年-公元304年)

303年,晋末八王之乱,天下大乱,起义不断,当时李流侵犯蜀地,张昌潜逃半年,聚集数千人,盗窃得到旗帜仪仗,谎称自己接受朝廷的命令,招募兵士讨伐李流。而后张昌招得山都县小官吏丘沈,将他改名为刘尼,假托说是汉朝皇室的后代,尊奉为天子,国号为汉,建号神凤,并假造凤凰,第二年,被刘弘司马陶侃击败。张昌和丘沈皆被斩杀,三族皆灭。

18、红袄大汉政权(公元1216年)

自野狐岭之后,金国面对强大的蒙古毫无招架之力,国内更是起义不断,山东泗水就有红袄军领袖刘二祖率众起义抗金,公元1215年,刘二祖被俘遇害。郝定聚残部继续起事,于公元1216年,建立大汉政权,称皇帝,改元顺天,史称“郝汉”。同年被金军俘虏,押送至开封不屈而死。

19、刘通汉政权(1465年-1466年)

明正统到成化年间,朝中沆瀣一气,地方吏治得不到整治,导致贪污腐败横行,民不聊生,流民四起。河南西华人刘通,人称刘千斤,前往湖北房山一带挖矿,明廷在这里设立山禁,不许逃来灾民入山挖矿。于1464年,刘通组织流民起义,反对朝廷封山,一时间响应者甚多,聚众四万余人,于1465年自称汉王,年号德胜,随即攻克襄阳和邓州等重地。1466年,明朝廷集大军讨伐,俘虏刘通等三千五百人,汉政权灭亡。

20、孺子婴汉政权(公元25年上半年)

公元24年,天水义军首领隗嚣手下军师方望,对于更始政权的收编令与隗嚣出现了本质不同,于是转而背离隗嚣,自主创业,从长安搜寻来当年被王莽废掉的汉末帝刘婴,聚党数千人于公元25年在临泾城(今甘肃镇原)立刘婴为皇帝,很快便被更始政权派兵剿灭。

21、刘芒荡汉政权(公元309年4月-309年9月)

永嘉三年(公元309)七月,晋室极度衰微,洛阳被刘渊大军围攻,刘芒荡自称汉室后裔,诳诱羌戎,在马兰山(今旬邑境内)称帝,建国号"汉"。同年九月,为晋朝南阳王司马模所败,被杀,"汉"帝国遂告灭亡。

22、王昌赵汉政权(公元24年1月16日-24年5月)

西汉末年之际由王昌建立的政权。更始元年十二月(24年1月16日),王昌(又名王郎)在邯郸即天子位,国号汉,史称“赵汉”,以区分于玄汉、赤眉汉。

王莽建立新朝之前,有人自称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遭到王莽诛杀。王昌利用这一事件,诈称自己是真正的刘子舆,会见赵缪王之子刘林。自称为了逃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迫害,逃到蜀地。获知河北有天子之气,于是辗转来到河北。刘林便与赵国豪族李育、张参共同计划拥立王昌为皇帝。王郎派军占领冀州、幽州,利用民众依然思汉的心理,宣称新朝建立之前反对王莽的翟义没有死,而在拥护他,从而获得声望。

公元24年年初,刘秀募兵壮大实力,刘植、耿纯率宗族、宾客两千多人归附刘秀。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派遣突击骑兵支援刘秀,王郎开始处于劣势。

之后,王郎在河北各地连战连败。

四月,刘秀进军邯郸。

五月,攻破邯郸城。王郎乘夜逃出邯郸,途中被杀。至此,赵汉政权覆灭。

ps.还有隋末唐初的刘武周,于公元617年称帝,史书只记载了其年号天兴,但是没有记载国号。2011年春,在马邑古城附近出土了一方唐代的《郭静墓志》,载明刘武周的国号为“大汉”。但是没有其它佐证,所以暂不列入。

标签: 汉朝国号叫汉的政权刘姓

更多文章

  • 十八路反王大起义 天命最终归父子齐上阵的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渊,李世民,隋朝,唐朝,隋炀帝

    隋朝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绝对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大一统王朝。虽然与秦朝一样只传二帝,但隋朝的重要性却足以比较秦朝。而隋文帝也是唯一一位,可以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皇帝。当历史的天平在仅有38年的隋朝摇摆不定时,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王朝的命运。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朝末年七国纷争,而统于秦,秦末楚汉相

  • 欧洲强国奥匈帝国 为何51年内就分崩离析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解体作者|无名君编辑|Thomas在19世纪的欧洲,五大列强称雄于世。英国刚经历“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威震大洋;法国依然是传统强国;俄国作为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雄踞于欧洲东北;德国是新兴工业强国,实力不容小觑。而与这四国并列的,还有一个强盛的帝国奥匈帝国。奥匈帝国

  • 中国历史上一共经历的三次黑暗的宦官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宦官,太监,宦官专权,太监专权

    中国宦官什么时候起源的?中国宦官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揭秘中国古代后宫为什么要有太监?中国的太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啊?中国出现太监的从什么时间开始的?中国什么时候出现太监?为什么出现?中国的太监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的?中国历史上宦官权力最大的是哪个朝代?唐朝,太监掌握皇帝的废立。中国历史上出了那些

  • 曾经的八百里洞庭湖,到现在怎么变成了一条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早在秦时期,《尚书》、《周礼》、《尔雅》等古籍就有关于楚地云梦泽的记载,而“梦”便是当时楚国对湖泊的称谓。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千古名句。岳阳楼与洞庭湖从云梦泽到洞庭湖先秦时期,云梦泽在长江

  • 清朝官员一年的俸禄几何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官员俸禄,俸禄

    清朝时,有许多人十分努力想获得一份官职。因为官职的背后,代表一份稳定且待遇不错的职位。对于清朝人来说,这样的工作并不好找。不过,随着形势变化,清朝官员俸禄,在不同阶段,还有一些不同改变。顺治年间,清朝入关后,按照官阶品级,让满汉文官享受同一待遇。清朝官阶有九品,每个品级待遇不同。到康熙年间,武将也参

  • 开国皇帝陈霸先“篡位”,为什么被称为得国最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开国皇帝陈霸先,开国皇帝,陈霸先

    在南朝四个朝代中,陈朝国力最弱,疆域最小,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忽视和轻视。人们对陈朝最熟知的是荒淫无度的陈后主。其实陈朝和宋、齐、梁相比,是唯一没有出现暴君的朝代。五位皇帝中陈文宗和陈宣宗都是相当有作为的君主,而开国皇帝陈霸先更是“奇才远略”、“雄杰过人”

  • 14世纪中国人的悲哀就是朱元璋这个乞丐上台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朱元璋屠杀功臣,明朝

    在以往的历史书写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常常被描写为一位从社会最底层经过长期奋斗,最终登上最高权力宝座,结束异族统治,恢复汉族“正统”,勤政清廉、励精图治乃至“治隆唐宋”的伟大帝王。元末群雄并起,征伐不断,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徐州的李二,赵均用,濠州郭子兴

  • 回纥和回鹘是什么关系?从回纥到回鹘是如何演变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回纥,回鹘,少数民族

    回纥和回鹘是什么关系回鹘(hú)就是回纥(hé),由回纥(uygher)改名而来。回鹘(拼音:huíhú;维吾尔文:Uighur/Uigur)又作回纥,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主要分布于新疆,另外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

  • 民国初期各军阀的代表人物及控制范围和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军阀,民国政府

    导语:探究历史的真相,挖掘过去的故事,听老一辈讲述脚下土地曾经发生的故事,感受历史传达的厚重,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历史,用心去聆听来自过去的声音,感受古人传达的智慧,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去讲述古代人的故事,把历史记录成文字,把文化汇集成语言,让历史的长河得以延续,让后人感受历史的进程,时间在往前推进,我们

  • 罗斯福为何力排众议,力挺中国入五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入常,斯大林,罗斯福

    大家现在都知道联合国有五个常任理事国,而中国很自豪地成为“五常”之一。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中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也是由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换来的。虽然这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中国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来的却并非一帆风顺,而且差一点与之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