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看到大清的落后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看到大清的落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62 更新时间:2023/12/12 22:28:16

乾隆帝在位的六十年,也是清朝开始走下坡路的六十年,这在1792年英国使者访问事件中便可以窥见一二。

原来英国人十分向往中国,就是因为当时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写了《马可波罗游记》,他说中国真的是寸土寸金,路上都是用金子铺的,就连房间里的地砖上都是黄金,中国人,也十分的高大威猛。所以许多外国人都十分向往中国,想要来中国看看。

1792年秋,乾隆八十大寿的大型觐见派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四邻各国纷纷派出使团奉上珍贵贺礼,此时在欧洲战场称王称霸的日不落帝国也正在努力拓展海外业务,所以英国政府便想借着清朝的这一盛会与乾隆签上几个大合同,以打开中国贸易市场。乔治·马戛尔尼,18世纪英国外交史上的王牌政治家,被委任为中国游的队长。要知道,这是西欧国家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可称得上是中西文明的一次重要交往。英国国王也想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要找一些特别的东西,来配得上乾隆,英国使臣带来了很多先进的东西,还有火药和很多先进的武器。随行的80余人中就有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医生等现代化职业人员;携带的礼品包括: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前膛枪、门炮舰模型等精良武器,还有钟表、毯毡、车辆、军用品等最能够体现英国高级文明的一系列装备。

然而乾隆帝对于这一切却并不感冒,皆视之为“奇技淫巧”罢了。地球仪是干啥用的,和我皇宫里陈列的有区别吗?前膛枪太短了,有我八旗子弟兵的大刀长枪厉害吗?而那一台需要专人装备的钟表,其实早就已经有人送过了。当马戛尔尼目睹清宫内琳琅满目的先进装备时,也是瞠目结舌,而更令他目瞪口呆是,乾隆竟把这些仪器当摆件儿摆着好看。不过马戛尔尼提出的条件却像狮子大张口,他代表英国国王提出了五大通商要求,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点:开放港口,减免关税,优待英商。这是很过分的条件,个别条例甚至涉及到了割地与免税,因此清政府给予严词拒绝。另一方面,乾隆的皇帝架子也拿捏得有些过分了。

英国人绘制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漫画

根据英国人自己的记载,马戛尔尼见乾隆是行的单膝下跪礼。

但是,中国的记载却不是这样,是三跪九叩。至于具体情况到底是什么,双方各执一词。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只肯行单膝跪地之礼,而乾隆则坚持必须是三跪九叩,因为礼仪问题,双方曾展开多次针锋相对的争论,最后马戛尔尼以英国是独立国家而非藩属国为由,胜出。此外,乾隆始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英使团,在使者心里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其中一个随行使者在返回英国后就说:“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觐见时,马嘎尔尼提出请清廷允许英商在珠山(属山东青岛)、宁波、天津等地贸易,在广东、北京建贸易货栈,改变澳门和广州的运输税等等,均被乾隆皇帝一概回绝。也就是说,对英国特使要求展开贸异谈判的请求,清廷根本就置之不理。

事实上,即使当时英国人愿意按照三跪九叩之礼觐见中国皇帝,乾隆帝也不会答应他们的要求。乾隆皇帝认为自己即位以来,帝国已是太平盛世,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根本不需要与外国人通商。

乾隆皇帝于是下了一道谕旨,称大清礼仪仁爱,朕对那些诚心入贡向化的属邦,“无不加之体恤,用示怀柔,如有恳求之事,若于体制无妨,无不曲从所请”;然与外国通商不符合中国定例,况中国应有尽有,不需要互通有无。

因此,谕旨“晓谕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享太平之福”,今后若“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

谕旨说到这里,乾隆皇帝还不忘正告英国特使:“勿谓言之不预也!”

乾隆的这道谕旨,实际上是向西方宣告了中国不可能与外夷开展外交与商贸往来。这个政策,使中国错失融入世界潮流的良好机会,晚清帝国接踵而至的被动挨打命运,也从此铸成。

乾隆皇帝虽不愿与西方发展邦交、互通有无,但是英夷既然来了,也要向他们炫耀一下大清帝国的光辉形象。

乾隆皇帝命宫廷画师所绘《万国来朝图》局部

按照中国原有的礼制,对于前来朝贡的外邦,皇帝只对其国王和正使、副使进行赏赐。但是对马嘎尔尼使团的这次访华,乾隆皇帝却给予了破格礼遇,上至正使下到黑人仆从,都给予了赏赐,甚至留在船上的士兵和水手也人人有份。

乾隆皇帝这样做,目的是让远隔重洋的蛮夷对天朝上国留下良好印象,让英国人感受到大清帝国所呈现出来的“繁荣富足”。

此外,为了让英国人更加形象地体会到中央帝国的盛世景象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还专门为他们安排了戏剧演出。

类似给前来朝贡的外藩使者编排的戏剧,毕竟有着很强的功利目的,所以内容贫乏,唱词基本上千篇一律,主要戏目有《海不扬波》、《年年康泰》和《太平王会》等几出。而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考虑到英国毕竟不同于中国周边的传统藩属,于是给马嘎尔尼使团多增加了几出戏码,譬如昆剧《四海升平》。

《四海升平》是一出明代传奇形式剧目,南北调轮换唱,主角文昌唱北调,配角唱南调。整个戏目的开场与谢幕都是北调,这也是一出歌功颂德的戏。戏中以古圣贤君来比喻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以四海龙王的朝拜来比喻英吉利的来朝。

宫中的御用文人们居然改了唱词:“故有英吉利国,仰慕皇仁,专心朝贡。其国较之越裳(指越南),远隔数倍。或行数载,难抵中华。此番朝贡,自新正月舶登程,六月已抵京畿矣。此皆圣天子,仁德格天,所以万灵效顺,非有神灵护送而行,安能如此迅速。载之史策,诚为亘古未有之盛事也。”

马嘎尔尼虽然看了戏,但他并不明白剧情所要表达的政治目的。他一门心思希望看完戏后,能够与大清国就商贸往来事宜展开谈判。观戏过程中,他甚至向陪同的朝廷大员和绅表示,使团留在北京,愿意自掏腰包,承担逗留在京期间的全部费用。

马嘎尔尼对和绅说:他奉英国国王之命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与中国开展贸易通商的谈判。如果把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仅仅理解为祝寿、给大清皇帝磕头、然后听戏,那实在失去了此行的意义。

但是让马嘎尔尼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戏看完后,和绅向马嘎尔尼说明,朝廷不会同意英国的要求,然后通知他们可以离开中国了。

这个结局对于马嘎尔尼而言,无疑是一个噩耗。不用说,马嘎尔尼的使命彻底失败了。

马嘎尔尼碰了一鼻子灰,大为不快地离开中国,回到伦敦。在后来的《纪事》中,马嘎尔尼写道,清朝自立国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为什么退步了呢?因为清政府的故步自封与妄自尊大。

马嘎尔尼写道:“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虽然含有满满的不屑意味,但的的确确是实情。

最终,马戛尔尼带着一身失败与疲惫离开了。作为礼尚往来,乾隆还下了一道圣旨给了马戛尔尼,让他带回英国传话,内容大致是:“红毛英吉利”啊,你不远万里来祝寿我很高兴,但通商之事不提也罢,因为我清朝什么都不缺,如果你们只是想要些瓷器、茶叶,那么我大可以送给你们,只要臣服于我,不仅不要贡银,还每年给压岁钱!这道圣旨至今都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文物价值很高,但其内容却让人无法直视,有人戏称幸亏英国人不认识汉字,否则这人就丢大了。清朝对西方国家的鄙夷和轻蔑由来已久,称谓上不仅以“英夷”、“法夷”呼之,甚至还要在其一边加个“口”或“犬”字旁,轻视之心可见一斑。或许只有在被动状态下,人类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吧。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1792年9月14日清晨4点,天还没亮,乔人杰和王文雄来到英使宿舍,带领马戛尔尼和随员到万树园觐见皇帝。按照规定,特使和使团成员可以觐见,卫兵和仆人只能留在宿舍。马戛尔尼和他的使团成员全部换上了崭新的全套制服。特使穿上一套有斑纹的紫黑色天鹅绒外套,佩钻石星章和红绶带,头戴圆顶帽,帽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斯当东副使也是全副盛装,身穿绣花天鹅绒官服,外套一件英国大学的法学博士所穿的长袍,头戴黑色丝绒博士帽。两位特使和王、乔两位中国官员乘坐轿子在前面带路,其他人则在本松上校的指挥下,采用正步走的步伐向前行进。由于轿夫的步伐要比正步走的部队步伐快得多,英国人的队伍必须小跑才能跟得上前面的轿子,因此,没一会儿,整个队伍便乱成了一团。

早晨5点左右,马戛尔尼一行侧还有几个小型的圆形帐篷,是专供那些外国贡使使用的,其中有一座就是供英国使团等候皇帝之用。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前方鼓乐大作,有人高声吆喝:皇上驾到。众人连忙走出帐外,恭迎皇帝。乾隆皇帝坐在一个无伞盖的肩舆中,由16个人抬着,无数手执旗伞旌节的警卫执事前后护拥着,当皇帝经过迎接人群时,所有的王公大臣和外藩使臣一齐跪下,葡伏在地,马戛尔员等人也全部单膝跪下低头行礼。8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下了肩舆,健步进入御幄,坐入宝座,各王公大臣、外藩使节也都依次进来各就其位。马戛尔尼、斯当东父子和中国翻译,在引礼大臣的指引下坐到了御座的左边。使团的其余人员和大批级别较低的清朝官员都站在大帷幄的门口外,从那里也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

马戛尔尼在引礼大臣的带领下,双手捧着外面镶散钻石、内装英王书信的盒子,高举过头顶,到宝座旁边拾级而上,单腿跪下,恭恭敬敬地将书信呈送乾隆手中。乾隆皇帝亲手接过,并没有马上打开看,随手交给了旁边的御前大臣,御前大臣接过后将它放在宝座旁边的一个锦垫上。乾隆皇帝微笑着对英国特使说:“贵国君主不远万里派遣使臣携带书信和宝贵礼物前来致敬和友好访问,朕非常高兴。祝愿两囯臣民永远和好。”接着,他拿出一柄约尺长的玉如意交给英使,要他转赠英国国王,又取出一柄绿如意赠送给特使。马戛尔尼收下后,又取出两块镶钻石的金表献给乾隆皇帝。随后,他向乾隆引见了他的副使斯当东。斯当东献给了皇帝两枝很漂亮的气枪作为寿礼,乾隆皇帝也赠给他一柄绿如意。

乾隆皇帝因为与英使交谈都需要经过翻译,觉得很麻烦,就问和珅使团中有没有能直接讲汉语的人。当他得知年仅13岁的小斯当东能讲几句中国话时,非常高兴,立刻会人把小斯当东带到御座边,让他讲中国话。乾隆对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非常喜欢,当场从自己的腰带上解下一个槟榔荷包赐给他。接见仪式结束后,是盛大的宴会。乾隆皇帝对他们倒是挺关照的,一会儿送几样菜,一会儿又把他们召到跟前攀谈,或亲自赐给他们温酒一杯。他还亲切地询问英国国王的岁数,当他得知英王乔冶三世只有56岁时,有些得意地说:“朕今年83岁了,希望你们的国王同朕一祥长命。”乾隆的这番祝愿还真的应验了,乔治三世死于1802年,终年83岁,统治英国60年,与乾隆一样。参加宴会的人很多,也很丰盛,但除了乾隆与英使的偶尔交谏之外,谁也不敢说一句话,虽然说是一个喜庆的宴会,但却是沉寂无声。与帷幄内相反的是,帷幄外面却是热闹极了,前来祝寿樹各种杂耍班子正在表演各种精彩节目:有翻筋斗的,有摔跤的,有走钢丝的,有各种戏曲表演,还有五彩缤纷的焰火,应有尽有。马戛尔尼一行吃罢酒宴,怀着十分新奇的心情观赏了各种节目。回到馆舍后,马戛尔尼连声惊叹:“宫内的生活,简直每天都在过节曰。乾隆皇帝所享受的荣华富贵,在人间真是无人能比!”

第二天,马戛尔尼一行又一大早赶往万树园。没多久,乾隆皇帝驾到,他看到英使恭候在门前,特地停下来说:“朕现在要去布达拉宫拜佛。朕知道你和我们信仰不同,也就不叫你陪朕去啦。你们今天就在御花园内好好游玩一番。”说完,他吩咐和珅、福长安、福康安等儿位大臣陪同马戛尔尼一行游园。英国使团再一次受到礼遇,因为御花园是从不让外人参观游玩的。面对着这绚丽多姿的风景,使团的成员全都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只有团长马戛尔尼心事重重,他时刻想着自己肩负的使命。他总想趁这个难得的机会,谈谈两国建立商业关系等问题。但和珅却总是巧妙地回避,一会儿说,我们今天只看风景,不谈这事。一会儿又说,要准备皇:帝寿辰,一切等回到北京再说。弄得马戛尔尼每次鄭是刚起了个头就被打断。英国人在参观时看到园内的各个楼里都放着挂钟、地球仪、甚至还有一架行星仪。这些东西做工完美,丝毫也不比他们的礼品逊色,尤其是当陪同官员说,比起圆明园内西洋珍宝馆收藏的东西,这些筒直不值一提,马戛尔尼等人更是尴尬,觉得好没面子。因为中国居然到处都是跟他们引以荣的礼品一样珍贵的东西。

9月17日,这天是乾隆皇帝的寿辰,整个行宫的庆祝活动达到了高潮。马戛尔尼尔和斯当东等几个主要代表参加了祝寿活动。乾隆皇帝再次接见了他们,并赏赐了不少礼物:整箱的丝绸、瓷器和景泰蓝。马戛尔尼以为机会来了,再次要求和珅向皇帝转达他们建立两国关系的建议。和珅还是故意推诿,除了陪他们游玩之外,绝不谈两国国事。祝寿活动紧张而热闹地进行了两天。18日深夜,看完木偶表演,乔人杰过来通知马戛尔尼,说:“皇上万寿庆祝活动,到此全部结束,皇上打算24曰回北京。你们是不是先走一步?”马戛尔尼感到留在这里也没事干,就同意了这个安排,他们于26日回到了北京。

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所下的圣旨及赏赐物品清单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展的如火如荼,大英帝国国力强盛,以船坚炮利在全球范围内占领了大量殖民地。为展示英国国力,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正式任命马嘎尔尼为正使,乔治·司当东为副使,以贺乾隆帝八十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西欧国家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随员80余人,包括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医生,和95名卫兵,由兵船护送,费用归东印度公司负担。所携“贡品”,约值13124磅,内有天文、地理仪器、图书、毯毡、军用品、车辆、船式,总计600箱。

1793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北京。8月5日(清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廿三),英国使团乘坐一艘六十门炮舰“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小船入大沽。奉命在此等候的天津道乔人杰和通州协副将王文雄上船迎接,并准备菜蔬酒肉迎接。使团进入天津,受到直隶总督梁肯堂的欢迎。

8月9日,使团离大沽赴北京

二、圣旨原文

英吉利国王知悉:

尔国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庭,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锡予筵宴,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沾恩惠,一视同仁。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向来西洋各国,有愿来天朝当差之人,原准其来京。但既来之后,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此系天朝定制,想尔国王亦所知悉。今尔国王欲求派一尔国之人住居京城,既不能若来京当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归,本国又不可听其往来常通信息,实为无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最为广远,凡外番使臣到京,驿馆供给行止出入,俱有一定体制,从无听其自便之例。今尔国欲留人在京,言语不通,衣服殊制,无地可以安置。若必似来京当差之西洋人,令其一例改易服色,天朝亦从不肯强人以所难。设天朝欲差人常住尔国,亦岂尔国所能遵行?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难准行。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致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若云尔国王为照料买卖起见,则尔国人在澳门贸易,非止一日,原无不加以恩视。即如从前博尔都噶尔亚、意达里亚等国,屡次遣使来朝,亦曾以照料贸易为请。天朝鉴其悃忱,优加体恤。凡遇该国等贸易之事,无不照料周备。前次广东商人吴昭平,有拖欠洋船价值银两者,俱饬令该管总督,由官库内先行动支帑项,代为清还,并将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尔国亦闻知矣。尔国又何必派人留京,为此越例断不可行之请?况留人在京,距澳门贸易处所,几及万里,伊亦何能照料耶?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国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与尔国亦殊觉无益。特此详晰开示,遣令贡使等安程回国。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大恭顺,以保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赏、加赏各物件,另单赏给外,兹因尔国使臣归国,特颁敕论,并赐赉尔国王文绮珍物,具如常仪。加赐彩缎、罗绮、文玩器具诸珍,另有清单。王其祗受,悉朕眷怀。特此敕谕

三、英国国王所献国礼物品清单

天文地理,音乐大表,地理运转全架:天球、地球、指引月光盈亏、测看天气晴阴、探气架子、运转气法,西瓜炮,铜炮,椅子火镜,玻璃灯,印图丝毛金线毯,大毡毯,马鞍,凉暖车,成对相连枪,自来火,金镶、自来火银镶枪,自来火,小枪,小火枪,大火枪,钢刀,早晚运动能长人精神巧益架子,西洋船样,千里眼,各色哆呢、羽纱,凡二十九种。

四、乾隆皇帝赏赐英国国王及英国使团等物品清单

1、赏赐英国国王物品清单

赐该国国王:

玉如意一,龙缎三,蟒缎二,妆缎七,百花妆缎六,倭缎三,片金缎二,闪缎、袍缎、蓝缎、彩缎、青花缎、衣素缎、线缎、帽缎各四,绫、纺丝各二十二,罗十三,杭绸七,玉双解瓶一,战图一盒,红雕漆桃式盒九,朱漆萄瓣盘四,绢笺、蜡笺各五十,挂灯四对,绣锦香袋八盒,绣香袋、连三香袋各四盒,宫扇十三扇,百香饼四盒,普洱茶团四十,茶膏、柿霜各五盒,哈密瓜乾、香瓜干各一盒,武彝茶、六安茶各十瓶,藕粉、莲子粉四盒,百花蟒缎二,袍缎、线缎各四,紫檀彩漆铜掐丝珐琅龙舟仙台一,玉器八,玛瑙盂盘一,瓷器二百有二十,漆器三十七,葫芦器十四,文竹挂格、棕竹漆心炕格各二,花卉册页二,画绢二十,洒金五色字绢笺纸、白露纸、高丽纸各二十,墨六匣,各样扇四十,普洱茶团八,六安茶八瓶,武彝茶四瓶,茶膏、柿霜四盒,哈密瓜乾、香瓜乾各四盒,藕粉、莲子各二盒,藏糖三盒。又,随敕书赐国王龙缎三,蟒缎二,妆缎七,百花妆缎六,倭缎三,片金缎二,闪缎、袍缎、蓝缎、彩缎、青花缎、衣素缎、线缎、帽缎各四,绫、纺丝各二十二,罗十三,杭绸七,画绢、白露纸各百,洒金五色绢五十,五角笺纸、高丽纸各二百,宫扇十三,十锦扇百,连三香袋四盒,十锦香袋八盒,锦香袋四盒,香饼四盒,普洱茶团四十,茶膏、柿霜各五盒,哈密瓜干、香瓜干二盒,武彝茶、六安茶各十瓶,藕粉、莲子各三盒,文竹炕桌二,雕漆炕桌二,挂灯十二,墨二十匣;

2、赏赐正使马嘎尔尼物品清单

赐正使马嘎尔尼:

龙缎、妆缎、蓝缎、酱色缎、素缎各二,倭缎八,丝、缎各一,绫、杭绸、纺丝各四,瓷碗六,瓷盘八,霁青白里瓷盘六,扇二十,普洱茶团六,六安茶六瓶,茶膏二盒,哈密瓜干二盒;缎、大卷纱各三,大荷包二,小荷包四,瓷鼻烟壶一,五彩鸡尊一对,大卷八丝缎、锦缎各二,瓷茶桶、瓷碗、瓷盘各二,宜兴器一;御笔书画册页一,玉杯一,瓷盘、瓷瓶、漆桃盒、葫芦瓶各二;龙缎、帽缎各一,妆缎、倭缎各二,蓝缎、青花缎、彩缎、杭绸各三,绫、纺丝各六,茶叶二瓶,茶膏二盒,砖茶二块,大普洱茶团二,刮膘吉庆一架,青玉全枝葵花洗一,玛瑙葵花碗一,玛瑙葵花碟一,藏糖二匣。

3、赐副使物品清单

赐副使:

龙缎、妆缎、倭缎、蓝缎、酱色缎、素缎各一,绫、杭绸、纺丝各二,瓷碗二,瓷盘八,霁青白里瓷盘四,扇十,普洱茶团四,六安茶四瓶,茶膏、哈密瓜干各一盒;缎、纱各二,大荷包二,小荷包四,瓷鼻烟壶一,五彩卤壶二,副使大卷八丝缎三,锦一,瓷茶桶、瓷碗各二,瓷盘一;副使玉杯一,瓷器、漆桃盒、葫芦瓶各二,小荷包一;龙缎、帽缎各一,妆缎、蓝缎、倭缎、青花缎、彩缎、绉绸各二,绫、纺丝各四,茶叶四瓶,茶膏一盒,砖茶二块,女儿茶十,白玉全枝蔡花洗一,花玛瑙菊花瓣碗一,葫芦器藏糖二匣。

4、赐副使之子物品清单

赐副使之子:

龙缎、妆缎、素缎八,丝缎、锦、漳绒、羽缎、绫各一,花缎、纺丝各二,瓷碗、瓷盘各四十,锦扇十,普洱茶团四,六安茶四瓶,茶膏、冰糖各一盒,雕漆盘一,大荷包二,小荷包四;大卷缎二,大卷纱一,大荷包、小荷包各二,瓷鼻烟壶一,瓷四足香炉二,八丝缎二,锦一,皮茶桶、瓷碗各二,瓷盘一;大荷包二;瓷器四,漆桃盒二,瓷瓶一,小荷包一;龙缎、妆缎、倭缎、青缎、蓝缎、锦、漳绒、帽绒各一,绫、纺丝各三,绉绸二,茶叶二瓶,砖茶二块,茶膏一盒,女儿茶八,藏糖一匣;

5、赏赐其他人员物品清单

赐:

代笔官、总兵官二员,每员闪缎、妆缎、倭缎、蓝缎、绫各一,瓷碗、瓷盘各二十,锦扇十,普洱茶团二,六安茶二瓶,茶膏、哈密瓜干各一盒,大荷包二,小荷包二;

副总兵官、管兵官、听事官、管船官等七员,每员妆缎、闪缎、蓝缎各一,瓷碗、瓷盘各二,扇二盒,普洱茶团二,大荷包二,小荷包二。

又赐:

总兵等官九员,每员缎纱一,大荷包一,小荷包二,瓷鼻烟壶一。

又赐:

通事、总兵等官九员,每员八丝缎二,瓷碗二。每员漆桃盒二,瓷器四。

又赐:

总兵官、副总兵官二员,每员龙缎、妆缎、倭缎、蓝缎、青缎、帽缎、锦各一,绫、纺丝各三,绉绸二,茶叶三瓶,砖茶二块,茶膏一盒,女儿茶八,藏糖一匣;通事、管兵等官四员,每员龙缎、妆缎、漳绒、锦、蓝缎、彩缎各一,绫、纺丝各二,茶叶二瓶,砖茶二块;

代笔、医生等官九员,每员龙缎、妆缎、锦、漳绒、蓝缎、彭缎、绫、纺丝各一,茶叶二瓶,砖茶二块;

贡使从人七名,每名绫、绸各二,布四,银十两;

吹乐、匠作、兵役等六十七名,每名绫、绸各二,布四,银十两;

内地护送官二员,大缎各二;

贡船留存管船官五名,每名回子布、高丽布、波罗麻、兼丝葛各二;

留存贡船兵役水手共六百十五名,各高丽布、回子布、小增城葛、波罗麻各一。

更多文章

  • 明朝历任皇后(含追尊)总结表(附图附影视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皇后,明朝历任皇后

    一、明德祖朱百六皇后:玄皇后,胡氏。(洪武元年追尊)二、明懿祖朱四九皇后:恒皇后,侯氏。(洪武元年追尊)三、明熙祖朱初一皇后:裕皇后,王氏。(洪武元年追尊)四、明仁祖朱世珍皇后:淳皇后(公元1286年公元1344年)陈氏,明太祖朱元璋母。(洪武元年追尊)上述追尊毫无意义,分明是乞丐发达后的炫耀。五、

  • 明朝皇帝戴金冠?那是历史剧忽悠金冠是死后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皇帝,明朝皇帝金冠,明朝

    1368年,朱元璋正式建立大明王朝,这一年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大明朝的建立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历朝历代,都没有明朝三百年这么多的传奇故事,明朝的大臣有个性,皇帝也十分有性格,而宦官更是能人辈出,整个大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这些人物粉墨登场,为人们呈现出了一个个喜怒哀乐的

  • 美国总统选举:选举人票制度是“伟大的妥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美国总统选举,选举人票制度,美国总统大选

    美国总统选举的核心制度被称为“选举人团制度”,这个制度是在1787年的美国制宪会议上被制定出来的,其制定的过程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伟大的妥协”。1787年是美国建国的第11年,这一年美国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讨论选举总统的方式,所讨论的第一种方式是由国会选

  • 用气候变化视角来读上下五千年 结果让人震惊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气候,气候变化

    先来讲个小故事1816年欧洲大陆八月霜冻、全年无夏▼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歉收导致大量家畜死亡马匹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也不例外面对这一困境德国大发明家卡尔·德莱斯公爵竭力寻求马匹以外的交通替代方式于是发明了“双轮跑动机”▼这就是现代自行车的雏形从而改变了人类交通史▼◤19

  • 节俭过了头的道光皇帝 却耗巨资修皇陵沽名钓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道光皇帝,清朝皇帝

    古代素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皇帝贵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可以无限享受帝国的一切资源。因此,无论哪个朝代,皇帝的生活都是极尽奢华,而且天下人都认为皇帝就应该过这么奢华的生活,皇帝本人也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天下人的供奉。然而,在清朝却有一位特立独

  • 大明悲歌,落魄天子:汉人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由榔,南明,明朝皇帝

    永历帝朱由榔南明流亡史公元1597年,大明万历二十五年,34岁的神宗朱翊钧迎来了他的第七位皇子朱常瀛,按照大明礼制,神宗将他封王,王号为桂王,藩治于衡阳。桂王,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并不多见的王号,在朱常瀛之前,只出现过两位桂王:唐桂王李纶,五代南汉桂王刘璇兴,前者封王十年后薨,后者封王七年后即为兄所杀。

  • 唐宪宗元和中兴 为何成为了唐王朝一次回光返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朝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这场动乱以后,藩镇割据始终都是帝国的心腹大患。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唐朝后期的很多君主都曾经试图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那么有没有人成功或接近于后成功呢?当然有,他就是开创了元和中兴,重振皇室权威的唐宪宗李纯

  • 金朝定都于北京,为何金宣宗却迁都开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金朝首都,金朝,开封,汴京

    金朝建立于公元1115年,亡于公元1234年,共九个皇帝(不算亡国时在位只半日的末帝完颜承麟)。而金朝九帝,却是在三个国都向全国发号施令的。严格来说,金朝有三个国都(不算亡国时金哀宗所在的蔡州),第一个是上京,也就是现在的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的阿城区。金朝兴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太祖完颜阿骨打(汉

  • 古代422位皇帝 至今仍极具争议帝王都有哪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有争议的皇帝,明君,昏君

    我国可谓世界第一帝王国度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这还不包括众多的地方割据政权自立为帝王的小头目,以及三代上古的“皇”(注意是单个字)、“帝”、“王&rdq

  • 岷王朱楩得罪了谁?封地贫瘠边疆还一直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岷王朱楩,朱元璋,朱元璋儿子,明朝宗室

    古代世家大族在给子孙取名的时候往往要讲究字辈。在繁衍了许多代后,同个宗族彼此不相识的人还可以通过字辈来确定各自的长幼关系。比如孔子第七十六世孙、衍圣公孔令贻是“令”字辈。同样身为孔子第七十六世孙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也是“令”字辈。两人年龄相差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