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灭后,民间“反清复明”是真的要重建大明吗?

明灭后,民间“反清复明”是真的要重建大明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220 更新时间:2023/12/19 7:09:18

很多喜欢的清代武侠剧的肯定对四个字非常熟悉“反清复明”,就是反对清帝国的统治光复明朝政权,那么为什么清朝入关以后,民间一直有反清复明的声音?

明朝灭亡后,不少遗臣不愿臣服于清朝,流亡海外。例如朱舜水流亡日本,杨彦迪、陈上川、鄚玖流亡安南。中国出现了天地会、洪门等等一系列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组织。“反清复明”(RebellingQingdynastyandRebuildingMingdynasty)这一口号,几乎贯穿整个清朝统治时期,为整个中国历史上所之少见。

首先,清帝国和元帝国一样,都是非汉人建立的统治政权,元朝是蒙古人,清朝是满人,在民族融合方面,元帝国做的并不好,这就是导致元朝成为了一个短命王朝,而清朝在入关以后,顺带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等其实一个在促进满汉之间的文化融合,其目的肯定就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但是在这方面,清帝国一直做得都不好。

清朝入关前,八旗铁骑与明朝军队交战残杀了不少汉人,比较出名的就是“嘉定三屠”,对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进行残忍的屠杀,这就导致很多汉人对满清政权不满,并且怀恨在心。

民间的反清复明甚至更多,比如在清朝历史的疑案中,雍正帝究竟是怎么死的?是病死的?还是被谋杀的?民间一直流传是吕四娘入宫刺杀了雍正帝,其实这样的传说从侧面上来讲,也反应了民间对雍正帝的不满以及怨恨,雍正朝的时候清帝国入关已经几十年了,直到那个时候还是对清帝国有诸多不满,可见,民间的疾苦。

满汉的民族融合做得不好,大兴文字狱以及很多满清八旗子弟对汉人长期的压迫这就导致了民间的反清情绪非常的高涨,可以说明朝灭亡,老百姓想着光复明朝并不是说明朝的统治时期生活有多么好,而且清朝入关以后的很多问题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剃发令”,中国人的传统都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把头发剃成满人那样是大不孝,所以当时很多汉人都不愿意,“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可见,当时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反清复明"问题的焦点是反清复明的本质是什么,归根到底这是场汉人的复国运动,如果认识能上升到这个高度,那么离得到问题的答案就不远了。

首先,要看清满清政权统治的本质是什么。满清入关的实质就是一场外来入侵,趁中国内乱,占领了全中国,并对中国进行长达二百多年的殖民统治。

正如清末革命党所言,1644年中国已经亡国。就连满清统治者自己也从未将自己当成中国人,慈禧道:“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保大清不保中華”“量中国物之力,结与国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雍正說:“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乾隆更直白:“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出身满洲贵族的清宮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宮兩年记》一书中提到,她的父亲告訴她,他們不是中国人,但卻是中国人的主子。我国現在用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全名叫《反满抗日义勇军进行曲》。

其次,反清复明的"明",在当时来看具体指代的是明王朝,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今天的国家民族概念。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明"不仅仅指代的是"中原王朝",更富含着"中国"的含义。也就是说"反清复明"就是"反清复中国",在满清漫长的殖民统治中,中国人并没有忘记光复自己的国家,随着近代化思想的传播,发展成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反清复明的继承和发展,本质和反清复明的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并且将其赋予了近代化的国家和民主含义,就是“创建民国平均地权。”

最终,武昌一声枪响,辛亥革命成功,反清复明的复国大业也告成功。辛亥革命成功的两大武装力量,一是新军,二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武昌起义爆发后,中华民国还未成立,各地宣告独立的地区或军队几乎都以"汉"为名号,如陕西独立后的"秦陇复汉军",四川独立后的"大汉四川军政府"等。复的"明"不一定是"明",但一定是中国。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率领政府军政大员前往南京眀孝陵,拜谒明太祖朱元璋,以告我太祖在天之灵,反清复明的大业已经完成。

1912年2月1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率领南京政府文武官员拜谒明孝陵

“反清复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于一时,局限于明末清初的几十年来评价其得失,而是要把时间轴线拉的更长,才能还原出历史的真相,得到最终的结论。在明朝灭亡之后,各路义军遭到清廷残酷镇压,爱国志士遂转入地下,成立天地会,从而坚持了二百多年的抗争,乃至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也是海外洪门(天地会)的成员,最终赢得了胜利。

标签: 反清复明明朝清朝

更多文章

  • 25张奇妙的古代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地图,世界地图

    http://discovery.163.com/photoview/4T8F0001/100746.html#p=B62HP6V04T8F0001http://bbs.tianya.cn/post-no04-2633052-1.shtml

  • 中国式灰姑娘传奇:洗菜姑娘做皇后成亡国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谢道清,南宋,南宋太后

    中国式灰姑娘传奇洗菜姑娘做皇后灰姑娘嫁王子的童话故事,在全球流传甚广,殊不知,中国南宋还真的发生过类似的传奇故事,有一位灰姑娘,曾一次又一次地书写人生与家国童话,其中的美丽与哀愁、无奈与凄凉,又岂是普通的一则外国童话堪与比拟!这位灰姑娘的芳名叫谢道清,是南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降元太后&r

  • 山西并非因“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山西,太行山,山西名字由来

    山西,旧称“山右”。作为省级行政区的称谓,《辞海》曰:“因在太行山之右(西)得名”。但是,这仅仅属于一种“想当然”式的结论。如若再问,那么“山东”呢?疑窦会马上出现,《辞海》所谓“因在太行山之

  • 北宋的“澶渊之盟”和南宋的“绍兴和议”本质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澶渊之盟,绍兴和议,北宋,南宋,宋朝

    在中国古代,民族问题一直是重大问题。少数民族和汉族始终有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例如秦汉时期的匈奴问题;唐朝时期的突厥问题;明朝时期的蒙古族问题等等……而宋朝则先后被多个少数民族打败,最终议和。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宋朝时期的澶(chán)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区别,

  •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不管事怠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万历皇帝,明朝皇帝

    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朝廷和整个国家依然能有序运转,皇权也未被架空。光靠皇帝的个人魅力和朝中大臣们的自觉肯定是不行的,这说明,明朝有一套完善的能有效保证皇权稳固以及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度。那究竟是一套怎样的制度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政权体系中,如果某一方的权力不受约束,那么它就终究会变成洪水猛兽,最终摧

  • 张富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商周断代工程,夏朝

    世纪之交一度轰动国际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近来似乎渐被人们淡忘。暂时出版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以下简称《报告》),牵连我们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情结,看来无论如何都难孚人望。纯从学术上说,一套牵强而并不完整的具体年

  • 后汉隐帝刘承祐:你要抢我的江山,我杀你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后汉,后汉隐帝,刘承祐,郭威,柴荣,五代十国

    在河南郑州新郑市城北十八公里处,有一个叫郭家镇的一个地方,现存陵墓四座,不起眼的土丘前只有墓碑一座,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人想到会是后周皇家陵地,分别是太祖郭威墓、世宗柴荣墓、恭帝柴宗训墓与世宗皇后符氏墓,没有显赫的装饰,没有石人石兽,只有草木一岁一枯黄。让人不仅对后周开国皇帝生出无限敬慕,陵地规模之小,

  • 赵匡胤夺了柴家天下 世宗柴荣七个儿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匡胤,宋朝,后周,陈桥兵变,周世宗,柴荣

    周后世宗柴荣,号称五代第一明君。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号,一方面是因为柴荣本人的确有雄心壮志,而且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是北宋承袭了后周的江山,自然是要吹捧后周君主一番。当然很多柴荣的粉丝们都不愿意接受第二种原因,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司马家族接管了曹魏政权以后,依旧吹捧魏武帝曹操,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曹

  • 4000多年的艰苦卓绝 从历史地图看中国疆域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疆域,中国历代疆域,疆域,地图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

  • “神都”洛阳 | 云卷云散,这里曾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神都洛阳,神都,洛阳

    洛阳?你想到什么?是被武则天从长安贬到洛阳的牡丹?还是老子归隐修炼的老君山?是石刻艺术精湛的龙门石窟?还是作为丝绸之路遗址的定鼎门?十三朝古都,这座“神都”有太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如今关羽依然“头枕洛阳”;白马寺人群熙熙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