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汉隐帝刘承祐:你要抢我的江山,我杀你全家

后汉隐帝刘承祐:你要抢我的江山,我杀你全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795 更新时间:2023/12/31 13:47:15

在河南郑州新郑市城北十八公里处,有一个叫郭家镇的一个地方,现存陵墓四座,不起眼的土丘前只有墓碑一座,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人想到会是后周皇家陵地,分别是太祖郭威墓、世宗柴荣墓、恭帝柴宗训墓与世宗皇后符氏墓,没有显赫的装饰,没有石人石兽,只有草木一岁一枯黄。让人不仅对后周开国皇帝生出无限敬慕,陵地规模之小,一切从简,这与郭威体恤民困,崇尚节俭有关。

回眸五代时期,天下惶惶,藩镇握兵称雄,朝秦暮楚,城头不时变换大王旗。

而在这些乱世枭雄中,郭威可以说是五代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当了皇帝更是一个好皇帝,自古以来,无数的帝王,但令人敬慕的帝王却不多。

郭威是刑州山人,因其脖子上有一个飞雀刺青,所以人们叫他“郭雀儿”。他的父亲叫郭简,曾为后晋顺州刺史,死于乱军之中。据说他本姓常,幼年丧父,随母改嫁郭家而又姓了郭。

郭威从小孤苦,四处流浪,少年时代贫困饥苦,十八岁时以勇力应募从军,但好酒使气,因斗殴伤人而潜逃,栖身于黄河岸边的一座破庙里。

恰逢后唐禁卫士卒哗变,后唐庄宗李存勗遇害,李克用的干儿子李嗣源当了皇帝是为后唐明宗。他一登基就遗散宫女,其中有一个姓柴的宫女在返回河北老家的途中,因黄河泛滥而滞留于黄河渡口,也来到这个破庙,猛见一条大蟒蛇盘曲于庙中角柱下,昂首吐舌,着实吓了她一跳,惊魂未定地揉揉眼睛,仔细一瞧,原来是一位彪形大汉蜷曲于柱下睡觉。

这柴氏是一个有见识的女人,认定这个男人非同凡响,便以身相许。

这郭威娶了柴氏,逐渐发达起来,在军队中以智勇不断升迁,最后拥立刘知远为帝,深得刘知远器重,官拜枢密副使,成了开国功臣,掌握兵权。但他无论如何想不到仅仅两年后,自己也会登峰造极当了皇帝。

后汉高祖刘知远死后,郭威作为“顾命”大臣又尽心尽力辅佐后汉隐帝刘承佑,平定了陕西三镇叛乱。

刘承佑当上皇帝,最大的心病是他老爸临终前给他留下五个最宝贵的“遗产”,就是杨邠、史弘肇、王章、苏逢吉和郭威,是刘知远经心选辅保刘承佑的,为了江山永固。

(以下为一组五代十国时期的服饰)

然而这刘承佑却觉得这五个人彻底把他这个皇帝架空了,分掌军、政与钱财,他成了傀儡,仿佛就是一牌位,真的是孤家寡人。他要有所行动,“清君侧”。就把握有兵权的郭威派到邺都,以行枢密领天雄军节度使,节制河北诸将备御辽军。

支开了郭威,这个血气方刚的小皇帝开始杀人了。

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十四日早朝,杨邠、史弘肇、王章照例来上朝,行至广政殿东廊下,数十个武士突然杀出,刀光剑影间,三颗人头落地。罪名是:谋反。

年轻人想干就干,刘承佑第一次杀人就杀的干脆利落,并且觉得大局已定,又密诏镇宁节度使李洪义诛杀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又令邺都行营马步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曹威诛杀主帅郭威及监军王峻

然而年少的刘承佑被他的手下出卖了,现实就是这样冷酷无情,郭威几乎第一时间看到天子的密诏,他不能坐以待毙,对不起了刘知远,不是郭威负你,而是你太狂妄了。便依心腹魏仁浦的计策,把诏书稍加改动,称天子命郭威诛杀诸将,于是群情激昂,愤怒的将士簇拥着郭威走上反叛的道路。说实在的,郭威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五代混了这么久,类似的场可见的多了,但自己成为主角还是第一次,这都是那小毛孩皇帝逼的呀。

血气方刚的刘承佑闻知郭威造反,大军迅速向京城开封逼近,就什么也没想就把郭威留在开封的家属一个不留杀了,这包括郭威养子柴荣的家眷,彻底断了郭威的后路,也把自己的后路决绝地阻死。

接下的事就是刘承佑发出诏书,令各地节度使带兵火速来京勤王,刘承佑亲自出城迎战,并很快败了,孤家寡人的刘承佑被乱军所杀,郭威叛军进城,又经历几段曲折又富传奇的过程,郭威的手下将士将营中黄旗撕裂,披在郭威身上,权作天子之服的黄袍,共拥郭威上马,将士环跪山呼“万岁”,于是,郭威被“逼”上皇位宝座,建立了后周,开了一段非凡的历程。

可恶的刘承佑下令挑衅郭威,想置郭威于死地。柴荣虽然很想杀回汴梁为义父报仇,却也明白镇守邺都的重要性,是,义父仅带两万人回汴梁,柴荣实在放心不下,所以柴荣就想再分一万人义父。郭威缓缓地摇了摇头道:“对付汴梁那些小人,为父有两万人足矣!倒是荣儿在此切不可大意啊!”之后,郭威就以郭崇威为先锋,率两万军队南渡黄河,怀着满腔义愤杀向汴梁。可惜的是,赵匡胤没能与郭威同行,他与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随着柴荣留在了河北。

好在赵弘殷身在汴梁,后来,赵匡胤便从父亲的口中得知了郭威杀回汴梁后的一些情况。郭威领兵逼近汴梁时,刘承佑时宠臣李业和后匡赞二人,见势不妙,偷偷地逃离了汴梁,且不知所终。刘承佑惧怕郭威,也想逃跑。郭允明、聂文进谏阻刘承道:“陛下何必恐慌?郭威只有两万人;汴梁城内却有四万之众,只要陛下从容镇定,御驾出征,郭威必败!”刘承佑相信了郭允明和聂文进的话。是呀,以四万敌两万,哪有前者打不败后者的道理?

殊不知,战斗的胜负不单纯是以军队的数量来决定的,人心向背往往是其中关键的因素。年幼无知的刘承佑,哪里懂得这个道理?闻听郭威的军队开过来了,刘承佑下令:打开城门,主动出击,一举将郭威歼灭在城外!再看刘承佑,脱下龙袍换戎装,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左右有郭允明和聂文进护卫,前后有四万军队簇拥,也着实有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刘承佑的四万军队和郭威的两万军队在汴梁城外遭遇了。也只能说是遭遇,不能叫做开仗。两军刚一相遇,刘承佑的四万军队就顿时作鸟兽散。这也难怪,像赵弘殷等人,岂能会与郭威为敌?不反戈一击,就算是刘承佑莫大的造化了。

刘承佑见自己的四万军队一触即溃,终于明白大势已去了。所以,仗着自己胯下有马,他几乎是第一个逃到了汴梁城的城门洞里,可就在这时,不知从哪儿射过来的一支冷箭,恰恰射在他的背上他“妈呀”一声怪叫,一头栽到马下,从而结束了自己年幼的生命。那郭允明和聂文进不愧为后汉朝的忠臣。见刘承佑中箭身亡,郭允明悲哀地叫了一声“皇上”,然后自刎死在了刘承佑的身边。那聂文进也悲哀地叫了一声“皇上”,但没有自杀,而是瞪着眼挥着剑张牙舞爪地冲了出去。也活该聂文进倒霉,他刚冲出城门洞不多远,就撞到了满脸杀气的郭威。郭威似乎想留下聂文进一条命的,所以撞着聂文进之后并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冲着对方喝道:“阻我者死,挡我者亡!”谁知,聂文进竟这样回道:尸我就想死,我就想亡!”

又一说法:郭威率军抵达汴京城下。刘承祐到城外刘子坡观战,因后汉军大败,于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开封尹刘铢据城不让其入内。刘承祐只得带了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到赵村,忽见后面尘埃大起,刘承祐以为是追兵,便仓皇下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见形势危急,想以刘承祐作为进见礼投降追兵,猛然赶上几步,狠命一刀,将刘承祐刺死。其实后面并不是追兵,而是刘承祐的亲兵赶来护驾。郭允明见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横刀自刎而死。郭威谥曰隐皇帝。

出处:《旧旧五代史·卷一百三(汉书)·隐帝纪下》:郭允明知事不济,乃剚刃于帝而崩,时年二十。苏逢吉、郭允明皆自杀。……..是月十五日,周太祖与百僚诣帝殡宫,成服亲奠,不视朝七日。又诏太常定谥曰“隐”。

既然聂文进不想活了,郭威也就用不着客气了,长剑一伸,就送聂文进去见刘承佑了。郭威的兵马像潮水般地涌进了汴梁城。因为这些官兵的心里也都憋着怨恨,所以他们进了城之后,烧杀抢掠,为所欲为。郭威连忙找来郭崇威命令道:“赶紧派人去制止抢掠,有违令者,杀无!一段时间过后,汴梁城终于大限着郭威就下令寻找刘承。当部下将刘承佑的尸体抬到郭威的面前体上恢复了秩序。这时,郭威不禁珠泪链涟地说道:“郭某未能保护好皇上,九泉之下又有何颜面见先帝?”安葬刘承佑时,有部下提议至多用公侯的规格来对待刘承佑。郭威摇头道:“未能保护好皇上,郭某已经铸成大错了,如果再以公候的规格葬之郭某岂不是一错再错?”最终,郭威把刘承佑的葬礼安排得极其隆重。小编看来,郭威真是个厚德的人,即使面对曾谋害自己的人也这么宽容,实在是令人难忘,难怪赵匡胤很敬佩他。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夺了柴家天下 世宗柴荣七个儿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匡胤,宋朝,后周,陈桥兵变,周世宗,柴荣

    周后世宗柴荣,号称五代第一明君。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号,一方面是因为柴荣本人的确有雄心壮志,而且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是北宋承袭了后周的江山,自然是要吹捧后周君主一番。当然很多柴荣的粉丝们都不愿意接受第二种原因,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司马家族接管了曹魏政权以后,依旧吹捧魏武帝曹操,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曹

  • 4000多年的艰苦卓绝 从历史地图看中国疆域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疆域,中国历代疆域,疆域,地图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

  • “神都”洛阳 | 云卷云散,这里曾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神都洛阳,神都,洛阳

    洛阳?你想到什么?是被武则天从长安贬到洛阳的牡丹?还是老子归隐修炼的老君山?是石刻艺术精湛的龙门石窟?还是作为丝绸之路遗址的定鼎门?十三朝古都,这座“神都”有太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如今关羽依然“头枕洛阳”;白马寺人群熙熙攘

  • 为何尼克松访华长达七年后,中美才真正建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美建交,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从尼克松访华到两国正式建交,美国人何以用了整整七年才最终敲开对华关系的大门?在这漫长的七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中美双方又各自怀着什么样的心态?(一)艰难起步:双方靠拢心有余而力不足中美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双边关系,双方既有天然的、巨大的全方

  • 圣旨的误会 不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们最先听到这句话,想必都是在古装剧中。在历史剧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一幕:盛唐长安城,带着胡茬的公公,拿着皮卡丘颜色的圣旨,扯着尖细的噪子,开头第一句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后说着芝麻大点的事儿。公公读完了圣旨之后,看着前面下跪的一群人,再堆笑

  • 除了爱好美女外 中国皇帝们都有哪些奇怪的嗜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中国皇帝,皇帝嗜好

    中国古代皇帝几乎都有同样的爱好:女人美色、打打杀杀、施行酷刑…………但有的皇帝的爱好就莫名其妙,今天要说的就是某些皇帝的奇怪嗜好。喜穿紫衣的齐桓公《韩非子》书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的服装,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都做模仿秀,像&l

  • 古代六部相当于现代哪些机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省六部,古代官职

    古代六部是哪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相当于现在哪些机关?从周朝开始,六部就已经存在,到了隋唐时期,六部才被确定下来,分为吏、户、礼、兵、刑、工这六个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拥有尚书和侍郎两个品级,这也是加强中央集权所设的机构。六部在理论上都是平级,但实际上大家都公认吏部是六部之首,

  • 李治的王皇后有多惨?被废砍掉手足还改侮辱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皇后,李治,王皇后

    在中国封建制王朝的时代,基本上所有的女人都是和皇帝有着深厚的感情才会被册封为皇后,即使婚前没有感情,婚后也会培养一些出来,再不济也不至于差到被后宫的其他嫔妃欺负挑衅,想要和皇帝共宿一晚还得指望身边宫女的地步。唐朝高宗李治时期的王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女人,当李治被立为东宫太子的时候,王皇后被唐太宗李世民册

  • 中国最精彩时代是春秋战国、 文化自由思想交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文化自由,思想交融

    春秋战国为公元前770~前221年的时间段,细划为春秋:前770~前453;战国:前453~前221。至于划分依据,详见《春秋战国考》。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

  • 朝鲜的“高句丽”≠“高丽” 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朝鲜,高句丽,高丽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对当今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很多深入的影响。几乎当今中国的所有邻国文化上都有汉文化的影子,甚至他们之中的很多还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附属国和附庸,比如高丽、高句丽[gāogōulí]、南越、琉球等等。提起高句丽多数人可能会先想到李世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