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满清满臣自称奴才汉臣没资格 只能自称“臣”吗?

在满清满臣自称奴才汉臣没资格 只能自称“臣”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79 更新时间:2023/12/4 23:09:06

喜欢清史的都会遇到一个老问题,就是面对皇帝,汉臣称臣,满臣称奴才。

别有用心的人,就喜欢歪曲这现象,一会说这些汉臣想当奴才都不上。一会又说清朝就是把人都变成奴才。

因为一般人喜欢议论这问题,因为关心的人多了,算是清史热点问题,所以一些专家也写豆腐块文章来科普。

专家们称:奴才一词,亦作“奴财”、“驽才”,在中国北方各地,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中,是一个常见词汇。在北方民族中,臣与奴才本属一意,并无多少分别。专家们为证明自己观点,引经据典,引用历史上不同朝代的一些相关记载。

对于“奴才”和“臣”的区别,鲁迅曾在杂物《隔膜》中有着一针见血地解释:“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炎黄之胄,特地优待,赐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我想说,研究清史,要从满语和满洲旧习去找缘由。不要说一般网民不了解满语和满洲旧习,就是国内的相当一部分专家,只是从历史上各朝各代汉文历史记载去找根据,所以他们很难找到历史背后的真相。

一、历史变动

先说一下,清朝历史真的全是汉臣称臣,满臣称奴才?

这问题本身就存在一大漏洞。清朝从没有刻意分过满汉,而是旗民,在旗的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在旗的不仅有满洲人,也有其他民族。旗民的区分类似今天的军民区分,因外旗人就意味着战士,在旗就意味拥有军籍。

再说清朝历史上大臣对皇帝的自称。历史本身是动态,并非一成不变。清朝关于大臣对皇帝自称问题,基本分以下几个时期:

1、混乱时期。自大清开国到雍正以前,大臣自称问题比较混乱,没有制度规定。

2、雍正要求统一称臣。

雍正是清朝最为勤勉的皇帝,在他的朱批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着一份雍正年间湖广总督杨宗仁的请安奏折。杨宗仁在奏折里自称“奴才”,雍正看后立即给予的指正,他用朱批划去“奴才”二字,在旁边写了一个“臣”,还批示“称臣得体”。

《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之九:雍正元年八月,清廷试图统一相关称谓:“凡奏章内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词,不宜两样书写,嗣后着一概书写臣字。特谕。”雍正皇帝做了统一规定,但执行的不严格,现实中仍经常混用。

3、乾隆开始做统一,汉臣称臣,旗臣分公私,公事称臣私事称奴才。

乾隆要求“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

乾隆比较重视这问题,对用错称呼会给予斥责。因为严格要求,自乾隆中期开始旗民大臣自称不同。

所以我们在看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时,纪晓岚自称“臣”,而和珅则在一旁得意洋洋地自称“奴才”。乾隆三十八年,满臣天保和汉臣马人龙两人共同上了一道关于科场舞弊案的奏折。当时天保名字在前,于是一起称“奴才天保、马人龙。

乾隆看后大为恼火,斥责马人龙抬高自己。为了避免今后再犯这样的情况,乾隆作出规定,“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一体称‘臣。

4、武职官员以及武科举人一律称奴才

咸丰开始,武职官员以及武科举人一律称奴才,认为武职称奴才是旧俗。这就相当是一切从伍当兵,都按八旗同等看待。

5、晚清统一称臣

宣统二年(1910),清廷施行所谓的新政,宣布“满汉一体臣”:“我朝满汉文武诸臣,有称臣、称奴才之分。因系旧习相沿,以致名称各异。……当此豫备立宪时代,尤宜化除成见,悉泯异同。嗣后内外满汉文武诸臣陈奏事件,著一律称臣,以昭画一而示大同,将此通谕知之。”但很快清朝灭亡,君将不君,臣自然也不臣了。

所以说,网上流行的“汉臣称臣,满臣称奴才”,是完全错误的。与历史不符。

二、臣的历史含义

那么中原历史上称臣是否就好?清朝称呼奴才就不好呢?

那我们分别来看看历史上臣与奴才不同的含义。

臣既然源于汉语,那我们就从这个汉字来探查他真实的含义:

《说文解字》: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从臣。

《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

《廣韻》:臣,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

《尚书.费誓》:臣妾逋逃。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

《礼记.少仪》:臣,征伐所获民虏也。

《古汉语词典》:臣,奴仆、俘虏。

《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战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满海内矣。

《隋书》卷84《北狄》:“沙钵略谓其属曰:何名为臣?报曰:隋国称臣,犹此称奴耳。”臣与奴才二词在中国古代是通假字。

古代经常与臣连用的字“宰”:

《说文解字》宰,辠人在屋下執事者。从宀从辛。辛,辠也。(罪人的意思)

“臣宰”连用: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臣宰是奴隶,本来是旧文献中所固有的说法,例如《说文》说:‘臣象屈服之形,又‘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这已有明白的古训,笃古的人不敢怀疑。”

《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朕观班中臣宰,多半而鬢髮斑白,无人掌帅。”

《三国演义》第四回:“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上面是从文字解释。从中原封建社会看,富贵人家均有大量家奴和丫鬟,这些都是主人买来,都没有人身自由,实际上就是一种奴隶。

在现实中原朝,臣也完全屈服皇权,那皇帝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当廷,也不避讳身边的文武百官、太监宫女,扒下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用大板子就打,当庭打死的也司空见惯。可见中原皇帝从没把大臣当平等的人去看待。

相反,到大清,认为大臣也是人,应给予人的尊严,禁止在当庭扒下裤子打板子了。

如果把臣相对应的外语来看,英语knight,阿拉伯语mamluk,波斯语gulam,本意也都是奴隶。

三、满族“奴才”的含义

在旗大臣,按要求给皇帝写奏折等都要用满文,所以说的在旗大臣自称奴才是满语,自然要从满语含义和满洲人的历史习俗去探查。

满语做包衣或包衣阿哈,汉人是按照中原的思维去翻译,他们给找的对应词就是奴才或奴隶。

实际上,这个满语词的真正含义是家、家里的、家人的意思。

古代满洲人喜欢进山骑兵打猎,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体现武力的工作,不喜欢种地。于是他们就到中原和朝鲜地区抓些人,帮助种地。这些种地的朝鲜人或中原人就被称为包衣或包衣阿哈。

如果说这些人是奴隶,似乎也有这些意思。因为是通过战争武力抢来的俘虏。但又不完全一样,就是满洲人一般都比较善良,对待这些包衣阿哈,多是非常和善,亲如一家。

而且这些包衣阿哈,如果接受满化,也会跟着主人去参战。战争中立下战功,就会去除奴籍,授予官职。

进关后,如红楼梦里描写的,满洲主子对下人是非常好,如家人一样。曾带过小主人的奶妈、嬷嬷等,待这些人年老,家人待之如长辈,非常尊敬。老的家奴,如焦大那样,连主子都敢骂,这些对于中原汉族人来说,是难以想想的。

在皇家内务府,专门有内务府包衣旗人,注意,不是一提包衣就是汉人,包衣旗人中就有很多是地地道道的满洲人。

皇家内务府旗人与正式的八旗最大不同,八旗是国家编制,属于公务员系列,吃国家财政的。内务府旗人属于大清皇室,换句话说是私臣、家臣。

他们从事皇帝指定的工作,如让内务府包衣曹家担任江宁织造。让内务府包衣富察家族担任打牲乌拉总管等。因这些人是皇帝的私臣,是皇帝亲信,他们还担任相当中纪委督导组的职务,他们负责监督和向皇帝汇报当地官员的情况。

因为封建社会朕即国家,所以外边人看,皇帝家的家臣和国家的大臣没有什么不同。就如,当前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级党委的办事人员与国家机关的办事人员原理上不太一样,但也是比照公务员待遇的。

这些就不难理解了,在大清初期,混乱用自称情况,最早八旗人员对自己本旗旗主自称奴才,对皇帝称臣。到乾隆时候,也是要求在旗大臣,公事称臣私事称奴才。如果把这奴才换成家里人,就很好理解了。

综上,这样看来,臣与奴才,谁才是真正的奴才含义?这问题就很清楚回答,臣就是奴才的意思,而满语里的奴才,真正含义是家里人的意思。

历史不要戏说

知名的赴美生子达人@艾达出生在美国一条关于清朝的历史帖子(O)引发很多人留言给博主“纠正”清朝满人自称奴才,汉人只称臣。其实说这话的人不过是看了一些网络段子,自以为懂了,插根葱装象。在清朝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定义,网上流行的所谓满清“汉臣称臣,满臣称奴才”并不准确。互联网的流行,国人不看书了,喜欢拿简短的网络段子当真相,一些对于历史的刻意曲解,有新意的段子自然能够博得眼球。比如热帖《99%中国人不知道的32个历史真相》都是谣言。电视剧可以戏说历史,我们正经说历史就别拿网络段子说事儿。

标签: 满清汉臣满臣奴才

更多文章

  • 世界以痛吻我我愿回报以歌 孟氏垂帘重建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孟太后,宋朝太后,宋朝,北宋,南宋

    孟太后的一生,历尽艰辛,屡遭打击,但在金兵南侵,北宋王朝灭亡之际,毅然挺身而出,不顾自身的荣辱和安危,力挽狂澜。她和南宋高宗赵构一起,创立了南宋皇朝。她的一生,可歌可泣。(一)帝后婚礼尤隆重,孟相婚后不愉快元祐七年五月戊戍(公元1092年6月24日),十七岁的宋哲宗赵煦,在他的奶奶、太皇太后高氏的主

  • 中国与世界: 历史千年对照表 我们何时开始落后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千年对照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与世界

    当金字塔遇见炎黄,当摩西遇见武丁,当大卫、所罗门遇见文武王,当苏格拉底遇见墨子,当柏拉图遇见孟子,当汉尼拔遇见韩信,当四帝共治遇到三国鼎立,当穆罕默德遇见李世民,当理查十字军东征遇到岳飞北伐,当伊丽莎白一世遇到努尔哈赤,当彼得大帝遇见康熙,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当德意志帝国第一任首相俾斯麦遇见

  • 越国灭了吴国 可为何后世叫江南“吴”而不是“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越国,吴国,吴越,江南

    还记得“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典故吗?你知道江东是什么地方吗?你知道江东是属于吴越文化吗?你知道吴越是现在什么地方?本期的吴越文化带你去了解吴越是现在什么地方?吴、越各不同。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越文化是吴越

  • 历史印记最少的古都 杭州作为南宋行在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宋皇宫,南宋首都,临安

    割据江南的大型偏安王朝,一般都会把都城定在南京,比如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南明。南宋比较特殊,把国都定在浙江杭州,在江南王朝中是非常罕见的。南宋选择杭州“定都”,而不是南京(宋朝称金陵、建康),原因何在?首先要说明一点:南宋虽然苟且于江南,但在嘴上还是要收复

  • 分裂时期的政权 为何有的被称为朝有的被称为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分裂政权,朝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多历史朝代的国家,自从诞生夏朝之后,中国几千年历史不断发生朝代更替。至于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古国那是自说自话。说到朝代,外国历史当然也有,而且世界大部分国家历史上都有朝代,除了美国这种比较特别的国家历史上没有朝代,亚洲绝大部分国家、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有历史朝代。不过,外国历

  • 《二十四史》历史难以逾越的高峰 读越久越知其乐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二十四史,中国历史,中国朝代,历史朝代

    读史明智,要知中国历史的细枝末节,必读《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史书总称,为历朝“正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

  • 纣王囚禁周文王一案相当诡异 《封神演义》真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纣王,周文王,商朝,周朝

    因为《封神演义》的传播,周文王姬昌被囚羑里之事众所周知,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这一事件背后有着不少疑团。1.为何被囚?姬昌之所以被囚禁,《封神演义》的说法是,商纣王想要将姬昌在内的四镇大诸侯统统杀掉,但因为大臣们的求情而决定放他一马。岂料,有奸臣费仲、尤浑从中作梗,姬昌再次陷入生命危机,最后虽然因

  • 致命的风投资金 导致李世民子孙几乎被屠戮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渊,李世民,武士彟,武则天

    隋朝的时候,并州文水县有一个商人。他从卖豆腐起家,一步步把生意做大,成了当地一个富得流油的木材商人,这个人的名字叫武士彠(音:约)。古代的时候,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武士彠资财巨万,就想谋求社会地位。他商而优则仕,花钱上下活动,弄了一个芝麻官当。武士彠,武则天的父亲在武士彠满脑子要改变命运的时候,一个名

  • 失业的米脂驿卒 闯王李自成四十二天“皇帝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闯王,李自成,明朝,农民起义

    1644年农历3月19日到1644年农历4月30日,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到退出北京城,其间还发生了从4月13日进军山海关,与吴三桂的军队、女真军队交战,到4月26日退到北京城这段战事,前后只有42天的时间,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中国历史上,王朝末年一般会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者众多,失败者多,而

  • 明朝的疆域版图,各版本相差巨大到底孰是孰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疆域,明朝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而关於明朝的疆域,各版本的疆域图相差巨大。有的版本的大明疆域图,幅员辽阔,远迈汉唐。而有的版本的大明疆域图,则疆域较为蹙小,仅约相当於我国现今疆域的一半。那么,为何各版本的大明疆域图,却相差如此之大呢?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上面的大明疆域图,囊括了大明的羁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