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游牧民族为何在婚姻上也有父死子继的怪俗

古代游牧民族为何在婚姻上也有父死子继的怪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87 更新时间:2023/12/15 10:40:04

古代匈奴婚姻上的怪俗,父死子继,为何会有这样的习俗?

“昭君出塞”是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典故,在汉朝时期的时候,南匈奴首领呼韩邪作为臣属国来到中原觐见天子,在之后表示自己想要成为汉朝的女婿。于是汉元帝就从自己的后宫之中选了一名女子作为公主嫁到了匈奴,这个宫女就是王昭君

王昭君在嫁到匈奴之后,与呼韩邪共同生活三年,在此期间两人生下了一个孩子,取名叫做伊屠智伢师,被封为了右逐日王。不久之后,呼韩邪去世,王昭君上书希望能够回到汉王朝,但是汉成帝给她的回复是:“从胡令”。

于是王昭君不得不依照游牧民族的习俗,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个人一共生活了有十一年,生下了两个女儿。再之后,复株累单于逝世,另一个单于继位,在新一任单于继位后不到两年,王昭君去世。

匈奴的这一父死子继的习俗叫做收继婚,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是一件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的匈奴人中却很流行,这是为什么呢?

一、收继婚是匈奴的合法制度

这个制度是广泛存在于中国封建时期游牧民族中的,而且这并不是匈奴这种游牧民族专有,而是存在于大部分文明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

在游牧民族,讲究的是弱肉强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的地位自然就会下降,甚至已经到了被视为财产的地步了。因此按照父死子继的原则,自然就会将父亲的妻妾们看成财产收为己用。

二、草原上环境恶劣,人口少,物资匮乏

匈奴人等一些少数民族的人的生活环境很恶劣,并不像中原的人有很好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有更多的女人就能够保证人口的增加。草原上部落之间的争夺很厉害,若是没有足够的青壮年,部落就会在争斗中落败,这是任何一个部落的首领都不愿意看见的场面。

一个部落中若是有落单的女人,不管她们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须嫁给同部落的人,她们是被看做是这个部落的财产。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若是之前的丈夫有丢下一个幼子,女人再嫁是可以让孩子健康的长大的。在那样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中,对孤儿寡母也算是一种保护。

司马迁曾经在他的书中有过记载:“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由此看来,在那样的环境下,有这种习俗也是合理的。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一种习俗放在现在是很难被接受的,但是在古代,匈奴人的生存条件很恶劣,并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让他们去将一些习俗改变,出现收继婚制度是一件无可避免的事。但是在清朝入关之后,稳定的环境就让他们将这种制度放弃了。

标签: 父死子继

更多文章

  • 雷峰塔的并不是用来镇压白蛇的 原名是“皇妃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雷峰塔,白蛇传,吴越国

    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啊啊~~~千年等一回,我无悔啊啊啊~~~一看到这样的歌词,哼唱着这样的旋律,你想到了什么?《白蛇传》,《新白娘子传奇》有木有?!而凭借着白蛇传的故事,「雷峰塔」成为家喻户晓的一座佛塔。当相片穿梭百年光阴之间西湖十景今昔对比照西湖边伫立的的那座雷峰塔,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大家纷

  • 中国历史上废帝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废帝,谥号

    废帝,指的是指被废去帝位的皇帝。这样的皇帝通常无庙号、谥号等,往往会以他继位之前或之后的爵位来称呼他们。中国历史上的废帝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末代皇帝被取代王朝废去帝位,另一种是朝代中被权臣废去帝位。无论哪一种情况历史上的废帝大都没有好下场,不是缢死就是被鸩杀,鲜有善终者。如果一个王朝有多个被废黜的皇

  • 社稷倾颓、国家破碎——南明最后的十七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社稷倾颓,国家破碎,南明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王朝。随后李自成率大军东进,一路克大同、宣府、居庸关,至三月十五抵达并包围了京师(北京)。三月十九,起义军破京师,李自成自德胜门进内城,直入皇宫内殿。同时,绝望之中的崇祯帝在随侍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于煤山自缢身亡,明

  • 南斯拉夫的创建者铁托,一位口碑最好的独裁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斯拉夫,铁托

    九十年代末的一个寒气逼人的冬天,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兰·米卢蒂诺维奇来到贝尔格莱德和平大街一座破败的老式房子中,去探望一位老妇人。在这所没有暖气的房子呆了不到半小时,差点冻僵的米卢蒂诺维奇便赶紧离开了。当随行的记者们让总统谈谈感受时,总统只说了一句:“这简直是国家的耻辱!&

  • 文正、文贞、文成、文忠:这些带“文”字的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文正,文贞,文成,文忠,谥号

    有这么一个字,我们总是感觉似曾相识,却又总是读错,这个字就是“谥”。看看这个字的写法,我们很容易就会把它读成“yì”,但实际上,它应该读“shì”,对,就是“谥(shì)号&

  • 李定国是汉民族英雄,却被当代清宫戏无端抹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定国,民族英雄,南明,清朝

    1647年,这时的华夏风雨飘摇、山河破碎,满清的铁蹄突破了长江天险,杀害了多位大明君王,为了推行其残暴野蛮的封建奴隶制,满清统治者强制广大各族人民易服、剃发、结鞭,甚至不惜制造大量血案,历经数千年而不倒的中华文明陷入了空前危机之中。时人顾炎武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代终于唤醒了民族忠

  • 中国历史上三位悲苦的惠帝 都是白痴平庸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惠帝,谥号,白痴皇帝,汉惠帝,晋惠帝,朱允炆

    汉惠帝刘盈、晋惠帝司马衷和明惠帝(恭闵惠皇帝)朱允炆,其谥号都带个“惠”字,即有“仁慈、柔顺”的意味。这三位以温良冠名的帝王,都是朝代的第二任帝王,其人生的轨迹有着很多相似处。汉惠帝刘盈汉惠帝刘盈(前211前188年),西汉第二任皇帝。父亲是西汉的开创

  • 古代史上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三大王朝的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旱灾,改朝换代

    从古至今,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巨大灾难,除了钱财的损失,人命的伤亡,还有可能导致一个政权的更迭。古代王朝兴衰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灾害往往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王朝末期,国家统治本就岌岌可危,如果再遭遇到严重的灾害,那么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旱灾夏代末年(约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

  • 在盛世与衰世之间,为什么选择西汉与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盛世,衰世,西汉,清朝

    中国历史以秦始皇统一为标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之前的“先秦”,之后的“后秦”。“后秦”时代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初,长达2200多年,主要特征是实行家天下的帝制,均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为目标,而“先秦&rdq

  • 明朝皇帝简介 明朝确实出了不少离经叛道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明朝,皇帝

    明朝皇帝列表朱元璋26个儿子的下场给子孙取名到清朝差点被杀绝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1398)2、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号建文(在位时间1398-1402)关系:朱元璋嫡孙子。3、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