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自古晋王多皇帝,细数登基前被封晋王八个皇帝

自古晋王多皇帝,细数登基前被封晋王八个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64 更新时间:2024/1/10 19:20:01

古代皇帝一般给自己的兄弟儿子封王的时候都习惯地采用东周时的国名,例如秦王、齐王、赵王,其实都是东周时的诸侯国。之所以,会采用东周时的国名来封王,主要是因为,象征性参照周代进行封王,表示后来的君主都是尊重周礼的(中国古代可是以周礼为封建社会的礼仪标准的)。而封年龄,资历比较靠前的王一般以战国时代国力比较强大的国号命名,如唐朝开国皇帝将二儿子李世民封为秦王,封三子李元吉为齐王。明太祖朱元璋将儿子朱樉封为秦王,封三子为朱棡为晋王。秦,晋,齐三国在战国时代比较强大,所以那些排名靠前的王享有这些国号。在中国历史上,被册封为“晋王”的人很多,但是,由“晋王”步入“皇帝”一行的人更多。有自古晋王多皇帝一说。可以说,晋王这一称呼,无形当中就代表你离至高无上的皇权仅一步之遥。

一、晋王司马昭

中国有句古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见司马昭此人有取代皇权的野心。司马昭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曹髦继位后,开始专揽国政,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加封晋公,不久加封晋王。死后数月,其子晋王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

首先西晋司马昭,司马昭在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封晋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数个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

二、晋王杨广

杨广,隋朝开国皇帝杨次子,母亲独孤氏。开皇元年,立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后又授任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开皇八年,他统兵伐陈,灭陈后,封太尉。杨广此人野心也很大,但是自己是次子,太子与自己无缘,所以他就刻意伪装自己,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完全就是另一个王莽,就这样,隋文帝夫妇和满朝大臣都被蒙骗了,太子杨勇被废,杨广谋得储位。公元600年,杨广被册立为皇太子。604年即皇帝位,是为隋炀帝,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成了隋朝亡国之君。

隋炀帝杨广干了若干有悖于儒家礼法道德的事情:隋炀帝是通过弑父弑兄夺得皇帝宝座的;隋炀帝有成大业的野心,都想建立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业。隋炀帝喜欢打造形象工程,对兴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建长城等大工程乐此不疲,在政治改革上大刀阔斧,修正了三省制度,还设立了进士考试,开了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得到的却是民怨满天和“暴君”之称。

三、晋王李治

李治,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亲是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五年封晋王。由于长孙皇后早逝,李治年幼,李世民亲自抚养李治长大成人。李世民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最终太子承乾被废,魏王李泰被黜,贞观十七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太宗去世后,李治即位,成为唐朝第三位皇帝,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李治性格软弱,大权被皇后武则天掌控,最终李唐王朝花落武家。

四、晋王李存勖

李存勖,沙陀族,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他自小长相卓尔不群,成年以后英明神武,素以勇猛善战闻名,又长于谋略,洞晓音律,自制词谱,可谓文武全才。天祐五年(908年),父亲去世后,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之后经过多年的征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燕、西服岐秦,923年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生前统一大部中国,开后唐中兴霸业,连死对头梁太祖朱温曾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

五、晋王柴荣

柴荣,是当地望族,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951年,郭威反汉自立为帝,建立后周。953年三月,封柴荣为“晋王”并出任开封尹。显德元年(954年)正月丙子,以晋王柴荣判内外兵马事。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壬辰,周太祖郭威驾崩,是月丙申。晋王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大有一统天下之举,可是天妒英才,去世时年仅39岁。如果柴荣不早死,就没赵匡胤什么事了。

六、晋王石敬瑭

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喜兵书,十分敬重李牧、周亚夫等人,长大后在李嗣源帐下为将,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无奈寡不敌众,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先被封为晋王,后来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七、晋王刘晟

刘晟,父亲是南汉高祖刘龑,哥哥是南汉殇帝刘玢,他初封勤王,后改封晋王。光天二年(943年),刘晟便与弟弟越王刘弘昌等人共同弑杀刘玢,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应乾。继位后,多行荒淫暴虐之事,诛杀大臣、兄弟,数年之间,刘家被他诛杀殆尽。又任用宦官、宫女为政,使南汉国力日益衰弱。

八、晋王赵光义

宋太宗赵匡义,在宋朝建立之初,被哥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封为晋王,位列宰相之上。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再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时年38岁。

赵光义到底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历史有个典故“金匮之盟”,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命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弟赵光义,由于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按此说法,赵光义迟早会当上皇帝,可是赵匡胤为何突然暴毙呢?难道是赵光义亟不可待了?《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说法,讲的是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其中真相,恐怕非当事人不得知了。

标签: 晋王王储封王王爵

更多文章

  • 一代暴君朱元璋没有功绩也没人品 与畜生无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明太祖,明朝,暴君

    对朱元璋的评价并不难,别老说他是第一个出身平民的皇帝,刘邦不是?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当然是平民。刘秀不是?刘备不是出身平民?就算祖上是皇族,到了他们早已是平民。没有人比他生得更低,没有人比他爬得更高,布衣造反而成功的事例,在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独独的一个。但是,别老拿出身来歌颂朱元璋,然后一厢情愿

  • 唐宋元明清:中国古代18个朝代国号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朝代,国号,18个朝代,唐宋元明清

    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历经十几个王朝,那么,你知道这些王朝名称的来历吗?夏朝统治时间:约前2070-前1600开国君主:夏启末代君主:夏桀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司

  • 明代藩王多集中在湖广河南等地?江浙反而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代藩王,明朝藩王,明朝

    朱元璋是知道分封的弊端的,虽然他没有怎么上过学,文化程度不高,但毕竟这么多年也会学习,而且身边跟着这么能臣,谁还不教他点东西。所以朱元璋对汉朝的历史还是知道的,他也知道采取分封制度是有问题的,但是他还是采取了分封制度,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老朱家的天下长治久安。朱元璋之所以采取分封制度是有原因的,至于藩

  • 岭南本是蛮夷之地 广东是如何并入中国版图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广东,岭南

    公元前214年,南国传来捷报,岭南平定,此为秦朝全盛时期,广东首次并入中国。始皇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任嚣[xiāo]为南海尉(郡尉),总领三郡,首府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任嚣的战报,岭南人心不附,还需大军留驻五岭(南岭),镇压南蛮。秦朝军队与地方各有一套体系,将军和军中将领一般不兼任地方官,

  • 历史上被多次使用的年号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年号,重复使用的年号

    年号是对某一段历史时段的称谓。是我国历史上用来记述年份的一种特有方式。年号是各位皇帝对自己国家政权事业的寄寓。第一个年号叫作“建元”,最后一个年号是溥仪二次登基后用的“康德”。之后历代都用年号来纪年,其中就有一些比较奇特类的年号。年号这种纪年方式被汉武

  • 隋炀帝杨广是昏庸无道的暴君 为何老想着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暴君

    论及中国历史上的暴君、昏君、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商纣王、隋炀帝。商纣王生活的年代太过久远,且除了宠幸妲己,炮烙之刑也整不出啥罪恶了。商纣并非暴君周武王讨伐商朝并不那么正义。在历史定论中,隋炀帝杨广追求奢华享乐、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滥杀无辜、荒淫无道,是个标准的暴君。其杀兄逼父上位的这种行为,违背了人类

  • 八股取士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大呼:这锅我不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八股取士,八股文,科举考试,朱元璋,明宪宗

    科举制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一种考试选官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到明朝时,随着在隋、唐、宋七百多年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成为一套相当完备的制度,并真正进入鼎盛辉煌时期。中国在近代开始落后于世界,遭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明代八股文的设立。八

  • 黄袍加身从郭威到赵匡胤,历史是相似有轮回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袍加身,郭威,赵匡胤,宋朝,后周

    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知道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进而黄袍加身以宋代周的故事,很多人认为“黄袍加身”是赵匡胤的首创,其实早在此十年前,还是后汉枢密使的郭威,就已自导自演过一次。他才是“黄袍加身”祖师爷,而赵匡胤是他的学生。无奈,青

  • 明朝大难临头朱胡子真庸儿 有如此赀财而不设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藩王

    图:朱元璋晚年画像,看似面目慈祥,但是他确实内心残酷,不谈功绩只谈人品与畜生无异(对子孙除外)身为帝王,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要治理好大国,自然远非是战场征伐来得快意恩仇,而这“烹调之道,油盐酱醋料”自然要恰到好处。国家也才能长治

  • 明朝藩王众多传承到明末还多少?绝嗣的又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藩王,分封制

    很多人认为明朝藩王众多,可传承到崇祯元年之时,已经很少了对于明朝而言,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就是,明朝的亲王数量实在过大,并且这些人都是吃闲饭的,可以说明朝的灭亡以及后期逐渐走下坡路,与这些庞大数量的亲王是有很大关系的。不过虽然说数量庞大,但是到了崇祯元年(1628年)的时候,实际上这些亲王所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