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78 更新时间:2023/12/11 23:57:18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皇帝赐予大臣的特殊待遇,拥有这种特权的人要么是皇帝身边的宠臣,比如说萧何。要么就是权倾朝野的大臣,比如说梁冀、曹操、王敦、侯景、杨坚、李渊等人。

那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

入朝不趋:古代臣子觐见皇帝的时候,不能大步向前走,必须小步快走以示对皇帝的恭敬。但是拥有“入朝不趋”的待遇之后,就不用小步快走,可以用正常的速度前进。

赞拜不名:臣子去觐见皇帝时,臣子要先在宫门外等待,等赞礼官向皇帝通报臣子的官职和名字。拥有“赞拜不名”的待遇之后,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

在古代,一个人除了有姓名以外,还有字。例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司马懿,字仲达;诸葛亮,字孔明。曹操可以被称为曹孟德,诸葛亮也可以被称为诸葛孔明。从“直呼其名”这个成语可以看出,直呼一个人的名字,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在大臣觐见皇帝的时候,首先需要大臣在宫门外等着,等太监通报皇帝,皇帝允许大臣觐见以后,大臣才能进宫见到皇帝。这时太监就会在一旁喊这个人的名字和官职:宣曹操觐见。

当大臣获得这样殊荣以后,并不是大臣可以不需要皇帝的允许而直接闯进皇宫,而是大臣在觐见皇帝的时候,不会再有人喊大臣的名字,但是要称呼官职:宣丞相觐见。

剑履上殿:剑就是指武器,臣子觐见皇帝不能带武器。履指的是鞋子,见皇帝还得脱掉鞋子。至于能不能穿袜子,这还要看臣子的个人地位。拥有“剑履上殿”的待遇之后,可以佩着剑穿着鞋见皇帝。

在皇宫里,只有卫士和皇帝可以佩戴武器,其他的大臣觐见皇帝是不允许的带武器的。而且在大臣觐见皇帝的时候,是不允许穿鞋子的。是否能穿袜子呢,要看这个人的地位。获得剑履上殿的殊荣以后,大臣就能带着武器,穿着鞋子进出皇宫。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大臣带着武器,穿着鞋子,大摇大摆的走在皇宫里,甚至身后还跟着一群士兵,这是多么的嚣张跋扈。

在西汉初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四·萧相国世家第二十四》:“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萧何凭借功劳第一,才得到这样的恩宠。后来萧何自污名节才保全了自己。然而除了最开始获得这项殊荣的大臣萧何以外,其他获得这项殊荣的大臣,无一不是横行霸道、大权独揽,比如:王莽、董卓、曹操、司马懿、司马师

再比如东汉的梁冀,《后汉书·梁冀传》:“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梁冀权倾朝野,梁氏一门前后九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后来梁冀家族不论老少都处以死刑,暴尸街头。

拥有这些特权的也不能少了我们的曹丞相,《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曹操,被封为魏王,然后加九锡,官位、特权可以世袭。军政大权在握的曹操只差一个“皇帝”的名分而已。

后来的还有宇宙大将军梁汉帝侯景,《梁书·侯景传》:“景又矫诏自进位为相国,封泰山等二十郡为汉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在杀死梁武帝、简文帝和豫章王后,侯景篡位为帝,建立汉国。最后,侯景被自己的部下所杀。

历史上还有不少拥有这三种特权的人,除了极个别是皇帝赐予的之外,其他的都是自己“拿”的。

一个臣子,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本领有多大,手段有多高,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就像张良。如果一个大臣功高盖主而又不知道收敛,那么等待他的也只能是灭顶之灾。这点可以参考年羹韩信

但是大臣一旦敢于接受这项殊荣,很大的可能是皇帝已经失去了实权,成为了傀儡。就像开头提到的:王莽、董卓、曹操、司马懿,他们有的人废帝,有的人自立,都是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当到他们这个份上,皇帝是否对他们疑心,他们已经不在乎了。因为皇帝已经是他们手中的傀儡,只能任他们摆布。他们大多数都做好了谋权篡位的准备,大权独揽的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

更多文章

  • 差点做南宋中兴之主 做了孝顺儿子但自家儿子并不孝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昚,赵构,南宋,南宋皇帝

    他最有望成为南宋中兴之主,无奈做了逃跑皇帝的孝顺儿子乃得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脱脱等《宋史·孝宗纪赞》▲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前言公元1194年6月28日,宋孝宗赵昚(音shèn)在重华殿逝世,终年68岁。

  • 五代十国都城的选择和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五代十国都城,五代十国,都城

    五代十国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阶段,时间之短,国家之多,让人眼花缭乱,难以记住。五代相对清晰,就是中原一带前后相继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代的开始时间是公元907年四月,结束时间是公元960年正月,前后共五十三年,上承唐朝,下接宋朝。五代各朝的都城也相对清楚,不是开封就是洛

  • 如果没有满清入关 汉地十八省都不复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地十八省,满清入关,满清,清朝

    有种说法:很多都说明朝中后期只有汉地十八省,而清朝建立以后开疆拓土,正式将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纳入中国疆域,尽管清朝后期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但是还是做了很多贡献,毕竟比明朝末年还是增加了近一倍的土地。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清朝的存亡,关系着汉地十八省的存亡。行省制度起源于波斯,蒙古西征后被元

  • 若司马衷是白痴皇帝?其实比他白痴的皇帝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衷,白痴皇帝,皇帝

    关于这位晋惠帝司马衷,除了败掉他父亲的大一统家业外,就是被人称道的“白痴”。《资治通鉴》和其他史书一样,毫不掩饰地指明司马衷的愚笨痴呆,其中有两个例子。有一次,司马衷听到蛤蟆叫,就问随从:“这叫声,是为公事叫呢,还是为私事叫呢?”当时天下灾荒,有的百姓

  • 明朝有多少藩王——大明王朝历代册封藩王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有多少藩王,明朝藩王,明朝,藩王

    明朝建立以后,太祖朱元璋,在吸取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后被历代皇帝奉为万世不变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明朝历代皇帝共册封藩王六十八位,追封二十位。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明朝总共有三十三个藩王。而这些藩王每年俸禄也是很多,致使大明王朝被活生生拖垮。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从小就忍受饥饿

  • 秦桧谥号改了四次,南宋抗金为何像变色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桧谥号,秦桧,谥号,忠献,缪丑,缪狠

    秦桧死后,南宋多次改其谥号?谥号是皇帝或者士大夫死后对其一生功过品行的概括。谥法是有定制的,其中规定了那些字词评价那类人。象评价帝王的"武″"文""炀"等,武是评价开疆扩土,善于征战的,文是评价国家治理有显著成绩的。举例说,汉武帝,隋文帝,汉文帝。秦桧的谥号多次修改,反映了当朝者对其评价

  • 大明是怎么建成的 明朝两京十三省格局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两京十三省,明朝,两京十三省,大明,明朝疆域

    1368年正月初四,乞丐和尚出身的朱元璋正式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都城设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此时的明朝疆域远没有当初那么大,而且众多的明朝著名将帅当时并未参加开国大典因为他们在南征北讨。此时湖广行省平章杨璟正在攻打湖南永州,征南将军汤和刚打下福建福州,参政傅友德在打山东莱州、登州,而征虏

  • 香港版的中国历史朝代地图和大陆版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香港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香港版中国地图,中国历史朝代地图,香港版的历史地图

    在中国的历史地图方面,大陆的教材使用的是谭其骧版本的历史教材,而港澳台使用教材和大陆使用的教材又不一样,因此在历史地图方面也存在差异。给大家带来香港版的历史地图,这个版本的历史地图是以谭其骧版本的历史地图为基础,修改其中最不合理的部分(如元朝)而形成的一套地区。台湾出版的中国各个历史朝代地图绘制精美

  • 一代明君唐太宗晚年的荒淫生活 略显昏君迹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

  • 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灭亡有没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祖宗之法,明朝灭亡,明朝

    朱元璋的“祖宗之法”和明朝的灭亡有没有关系?要说朱元璋给明朝定下的祖宗之法(《皇明祖训》、《诸司职掌》、《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志》、《礼仪定志》、《孝慈录》、《教民榜文》、《大明律》等等),其实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条:第一,打击人口流动,通过户籍制度限制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