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革的辩论:农村中、小学要不要开设外语课?

文革的辩论:农村中、小学要不要开设外语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42 更新时间:2023/12/11 14:33:28

农村中、小学要不要开设外语课?有不少读者关心这个问题,来信提出了不同意见。现在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两封,摘要发表,供大家参考。编者

农村一般中、小学没有必要开设外语课

《农村中、小学教育大纲》(草案)里没有设置外语课,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认为,农村的一般中、小学没有必要设置外语课。

中、小学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要充实到工农兵队伍中去的,根本用不着外语。我们都是中学毕业生,在学校里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现在参加了革命队伍,所学的外语有什么用呢?离开学校几年,都忘光了。而象我们这样的人,在工农兵队伍中,又止千万!若是把学习外语的时间用来学习泽东思想,参加生产劳动,不是能够受到更多的无产阶级的教育吗?

有人认为:学习外语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世界革命的需要。我们觉得,这种看法没有充足的理由。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天天在发展,广大工农兵中谁感到需要用外语呢?而且革命和建设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也不需要广大的工农兵都去读外国书。至于世界革命,我们现在和将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用外语世界革命人民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工作,实际上只有一部分专门工作人员去做。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可由专门工作人员翻译过来,也用不着大家都去啃洋书本。

解放军某部龚志聪春华张从军

积极创造条件,在农村中、小学开设外语课

以前,外语教学只限于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外语教学完全是空白点。这种极不正的现象应该改变。

有人认为:“外语在农村没有用。”在农村,学外语看来一时用不上,但是,我们应该从长远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考虑中国革命问题,还要适应世界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向世界革命人民宣传毛泽东思想,支援世界革命,需要外语;反帝、反修,需要外语;科学实验,不论是工业方面或农业方面,也都需要外语。总之,外语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工具,我们必须掌握这一工具。

有人认为:“农村中、小学没有条件开设外语课。”所谓条件,无非是师资和教材,而关键是师资问题。无产阶级化大革命,为我们开创了农村教育革命的宽广道路,迅速培养大批的工农兵外语师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各省可以专区为单位,举办工农兵中、小学外语师资短期训练班。短训班的师资,主要由各省外语院校或大学、师范院校的外语系派出。外语大专院校则主要从短训班中毕业、并经过一、二年教学实践的工农兵外语师资中招生,经过二年左右的学习提高,再回到农村中、小学去,作为外语教学的骨干。

因此,我们认为,《大纲》(草案)应写上:“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应开设外语课;暂时没有条件的,应积极创造条件。”

驻杭州大学工宣队外语系中队杭州大学外语系革命委员会

196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获得第一手资料

“你完全有能力直接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而你的同胞只能借助翻译,他们学的东西仅限于翻译的水准。”

《雪豹》里有一集让我印象很深刻,我觉得竹下俊的这番话可以很好的驳斥花千芳所谓英语无用论。

片段是截取电视剧《雪豹》爱奇艺版,第7集第14分钟。

这是一段非常经典的对白,《雪豹》虽然褒贬不一,但还是推荐大家去看。

更多文章

  • 北宋是亡于司马光吗?这个锅司马光该不该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光,北宋,宰相

    寇准、韩琦、王安石、赵普、司马光谁的能力更强?司马光能编《资治通鉴》,为什么不能给北宋皇帝出个良好策略?王安石和司马光到底谁是错的一方呢?“司马光砸缸”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我国小学的课本上我们肯定学过这么一篇叫做“司马光砸缸”,指的是我国北宋著名的

  • 公元386年年号较多,中国同时出现十三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年号,年号较多,皇帝,五胡乱华

    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鲜卑拓跋珪恢复代政权,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时间是公元386年,这一年除拓跋珪之外,还有十几个人在各自的政权中担任皇帝,堪称中国历史上皇帝最多的一年,其中有一个小政权在这一年之内就换了五位皇帝,也创下历史之最。就让我们回到那一年看看那些皇帝们的&

  • 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窝囊是祖传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窝囊,祖传

    1、冗兵宋朝始终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故在防范军人干政威胁的同时,又不能不保持强大的军队。在重文轻武的政策下,上无名将,下无精兵,只能倚多取胜,故士兵数量不断增大。庞大的军队,消耗巨大的社会财富。2、冗官宋室优遇文人,通过科举和恩荫,造就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吏员阶层,他们不仅享有免税的特权,还受国家的俸禄

  • 每当异族入侵 孔子后人衍圣公总是第一个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孔子,衍圣公,异族入侵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千百年来,历史的长河从未停止,它在奔流不息的同时,也带走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芸芸众生,生命的长度中终究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却各不相同,总有一些人的名字可以被铭记,比如孔子。不只是在中华大地,即便是放眼全球,孔子的名字也始终清晰而又响亮。孔子(公元前

  • 明朝最后一位造反的藩王,起兵43天就被平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藩王,造反,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王朱权第四代继承人朱宸濠(1476年7月1日-1521年1月13日),号畏天,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今江西省南昌市)人。明朝藩王历代宁王简介宁献王:朱权(1378年-1448年),朱元璋第十七子,母亲杨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岁的朱权被封为宁王,两年后,就藩大宁(今内

  • 唐朝等级森严婚姻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门第,唐朝

    1.唐朝等级森严婚姻制度唐朝是个极为看重门第与地位等级的社会,讲究“色类相从”,当时人按照身份可以分为四种:1.贵人(官吏)2.良人(农工商贾白丁)3.贱人(杂户、官户、部曲、客女)4.奴隶。不同阶层的嫁娶除了贵、良可以互相通婚外,其他的必须按照“人各有偶,色类须

  • 韩林儿一手好牌 朱元璋为何取代了他成就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林儿,朱元璋,明朝

    韩林儿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小明王韩林儿就是那种手里拿着一副好牌,可是被他打得稀烂的人。韩林儿手里的好牌是什么?是他的爹韩山童通过宣传,给他留下来的强大的舆论基础。韩山童确实是一个对农民起义有很深入的研究,很懂得发动群众的人。他在宣传发动的时候,使用了三大利器。一是弥勒佛转世。弥勒佛转世的目的,就是为了

  • 唐朝、后唐、南唐的区别?后者是唐朝正统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后唐,南唐

    中国历史上有两大“黄金帝国时期”,也就是秦汉(分西汉、东汉)和隋唐。秦隋类似,汉唐类似。中国历史上最为人称道者,当属“汉唐盛世”,尤其是唐朝开放与包容。汉唐疆域广大,国祚绵长,影响力空前。泛泛言之,汉朝影响力多在国内,唐朝影响力多在国外。有意思的是,汉

  • 大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唐朝是被饿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唐,唐朝,唐朝灭亡原因

    公元908年,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宗被毒杀,唐朝灭亡……白居易当年去参加科举考试,来到长安,便拿着自己所写的诗歌去拜见著作佐郎顾况。顾况看到他的名字,盯着他看了好一会,说:“长安米贵,居住不容易啊!”中年员工总是喜欢吓唬新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不过顾况

  • 史学界为什么没将唐朝分为“前唐后唐”或“东唐西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前唐,后唐,东唐,西唐,朝代前缀

    一般中国人读中国历史,很多东西都不解。比如为什么史学家,会将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因为两汉中间存在着王莾篡位的新朝,按照这个逻辑,武则天将唐的国号改为周,但史学家并没有将唐代分为“前唐”和“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