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最后一位造反的藩王,起兵43天就被平定!

明朝最后一位造反的藩王,起兵43天就被平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3/12/15 15:27:02

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王朱权第四代继承人朱宸濠(1476年7月1日-1521年1月13日),号畏天,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今江西省南昌市)人。

明朝藩王历代宁王简介

宁献王:朱权(1378年-1448年),朱元璋第十七子,母亲杨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岁的朱权被封为宁王,两年后,就藩大宁(今内蒙古宁城)。靖难之役中受朱棣胁迫,反叛建文帝。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改封南昌,正统十三年(1448年)去世。在位五十七年。朱权自幼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朱棣登基后,尽夺其兵权,朱权深感前途无望,只能韬光养晦以求自保,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著述,研习道家典籍。

宁靖王:朱奠培(1418-1491),朱权之孙。正统十四年(1449年)袭封宁王,在位四十三年。

宁康王:朱觐钧(1449一1497),宁靖王之子。天顺八年(1464年)受封上高王,弘治五年(1493年)袭封为宁王,在位五年。

宁王:朱宸濠(1479年1520年),宁康王庶子,即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宁王。弘治十年(1497年)袭封宁王,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1519年),借口正德皇帝荒淫无道,发动叛乱,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被王守仁所俘,后被废为庶人,伏诛。宁藩随之被撤。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十万造反。杀死江西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以李士实、刘养正为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发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占安庆,终为赣南巡抚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废为庶人,论罪伏诛,封国废除。

在宁王朱宸濠之前,明朝出现了多次藩王造反的情况,比如朱棣、朱高煦、安化王朱寘鐇等。但是,在宁王朱宸濠之后,明朝就没有出现藩王造反的情况了。

首先,宁王朱宸濠是朱元璋的第17子朱权的玄孙。对于第一代宁王朱权来说,和朱棣一样,都被朱元璋分封到明朝的北部边境,而且都手握重兵。不过,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显然对宁王朱权不太放心,不仅把他原来的封地赐给了三个蒙古王(兀良哈部族的首领们),还把宁王朱权安置在江西。从这一角度来看,宁王朱权的遭遇显然让他的后人朱宸濠极为不满,从而成为他起兵造反的原因之一。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九月,因为巡视江西右佥都御史王哲不附己,朱宸濠宴请王哲,结果在这场宴会之后,王哲就突然病逝了。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宁王府典宝阎顺、内官陈宣、刘良等到都城揭发朱宸濠的不法之事,朱宸濠遣同谋刘吉收买幸臣钱宁等人,结果不仅未问他的罪,反而将检举者阎顺等发往孝陵卫充军。对此,在笔者看来,宁王朱宸濠不仅收买了不少明朝大臣和宦官,还对明武宗朱厚照谄媚臣服,这也成为他能够顺利发动叛乱的原因之一。

对于宁王朱宸濠来说,得知明武宗有在宫中张灯为乐的爱好,故于正德九年正月,向明武宗贡献新样四时灯数百,穷极奇巧,并派人亲自入宫将灯悬挂起来,尽管因偶不小心,引起火灾,将乾清宫烧成一片灰烬,但明武宗仍挺高兴。

到了公元1517年秋,他派密探到都城,以便向他报告那里的情况。同时他设立了一个驿传系统给他传递消息。他的谋士们警告他不要谋反。他应当等到皇帝去世,届时在随着发生的混乱中,从而起兵造反。不过,对于宁王朱宸濠来说,显然已经急不可耐了。而这,也让宁王朱宸濠的罪行逐渐暴露出来了。

公元公元1519年春,孙燧已递送了七份关于宁王谋反的报告,再三再四地说,宁王的确将要反叛。但都不起作用。对此,在笔者看来,前面已经说过,宁王不仅收买了明朝都城和宦官,更赢得了明武宗朱厚照的好感。所以,除非宁王正式起兵造反,否则,仅仅凭借他人的上奏,朝廷也不会把宁王怎么样。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御史萧淮上疏揭发宁王的罪行:“宁王不遵祖训,包藏祸心,招纳亡命,反形已具。”并且指出:“不早制,将来之患有不可胜言者。”因为是御史上奏,这让明武宗感到事关重大,派驸马都尉崔元、都御史颜颐寿、太监赖义等携带圣旨前去,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官民田。值得注意的是,到这个时候,明武宗朱厚照也没有痛下杀手,其目的是让宁王有所收敛,不要做得太过分了。但是,宁王得知消息后,却不是这么想的。正所谓做贼心虚,宁王认为这是明武宗已经察觉到自己要谋反了。所以,在收到圣旨之后,宁王决定马上发动叛乱,目标直指明朝皇帝的宝座。

与此同时,宁王朱宸濠积极铸造印章,共得“护卫及经历、镇抚司、千、百户所印,凡五十有八”;为置备兵器,又“遣人往广东,收买皮帐,制作皮甲,及私制枪刀盔甲,并佛郎机铳兵器,日夜造作不息”;朱宸濠还曾邀请江湖巨盗杨清、李甫、王儒等百余人人府为“把势”,又招募凌十一、闵廿四等流窜在鄱阳湖的强盗500余人。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宁王朱宸濠的准备比较充分。但是,作为明朝之下的藩王,宁王难以募集到正规训练的士兵,所以,其部下往往是一群乌合之众,这也成为他起兵之后,很快被平定的重要原因。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利用南昌官吏谢宴之机,命令持刀侍卫数百人将他们包围起来,声称“奉太后密旨,令起兵入朝”。在古代历史上,很多造反都打着太后的名义,比如三国时期的高平陵之变,钟会之乱等。在起兵之后,朱宸濠自称皇帝,年号顺德,集兵号称10万,发布檄文,声讨朝廷。对于朱宸濠来说,命其将领闵廿四等攻下九江、南康(治今星子县)。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七月初一,朱宸濠留宜春王朱拱樤、内官万锐等守南昌城,自率水师号10万,战船千艘出鄱阳湖,蔽江东下,攻打安庆,指向南京,欲攻取南京即帝位。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让宁王朱宸濠顺利攻下南京的话,不仅会获得物资和兵马上的补给,也会壮大己方的声势。从这一角度来看,朱宸濠的规划显然是比较合理的。

最后,计划赶不上变化,宁王朱宸濠的叛军袭下南康(今星子)、九江,顺江东下至安庆(今属安徽),就遭到知府张文锦、都指挥杨锐抗击,被迫顿兵城下。九江于正德十四年(1519)7月13日陷落,府城安庆(离南京150多英里)于7月23日被包围。但是,宁王率领的主力直到7月26日才向南京出发。

得知这一情况后,江西南部的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已经集结了一支大军,并定下了抵御宁王的战略。在王守仁(王阳明)看来,南昌的守军不多,宁王带走了大部分将士。所以,王守仁拒绝部将急赴安庆的建议,计划直克南昌,俘获朱拱樤,然后在长江与宁王的主力交战。他推断宁王将赶回去保卫他的总部,而不是继续往南京前进。果然,正久攻安庆不下的朱宸濠得知南昌已被攻破,遂解安庆之围,回师争夺南昌。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七月二十四日,两军相遇于南昌近郊的黄家渡,吉安知府伍文定采取诱敌深入、南北夹击的战术,使朱宸濠首战败阵,被斩杀淹死者数以万计。七月二十六日早晨,王守仁采纳随军的万安知县王冕的计策,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毁朱宸濠副舟。朱宸濠大败,损失3万余人。在此背景下,朱宸濠及其世子、郡王、仪宾,并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皆就擒。朱宸濠谋叛朝廷,自起兵开始,到失败仅43天。而这,自然让其他明朝藩王受到了震慑。所以,在宁王朱宸濠之后,明朝就没有出现类似的藩王造反事件了。

参考文献:《明史》

明朝宁王为何要谋反,原来是被逼的,皇帝与宁王发生了什么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朱宸濠是与宪宗朱见深同辈的宗室,首任宁王则是朱棣的同父异母弟弟朱权,封地大宁,也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当时的说法,是燕王善战,宁王善谋。所以朱棣在起兵三个月后,就把宁王朱权骗到了自己军中。说起来这也是建文帝的南京政府失策。由于担心宁王与燕王勾结,他们削去了宁王的三支护卫队。

结果朱棣攻大宁的时候,朱权只是无兵无将的闲人。燕王却在城破之后单骑入城去见弟弟,兄弟俩抱头痛哭然后传杯换盏。等到弟弟在郊外为哥哥饯行时,燕王的伏兵却一拥而上,三支护卫队也神奇地出现,把那足智多谋的闲散王爷带回北平。朱棣称帝以后,朱权徙封南昌,还叫宁王。谋反的这个,是他的玄孙。尽管满脑子成王败寇思想的正史,将朱宸濠持续了四十三天的叛乱归结为他是妓女的儿子。

身边又聚集着一帮装神弄鬼的术士等等,但这位王爷的真正不幸是卷入了佞臣争宠的宫廷斗争,斗争的双方则一个叫江彬,一个叫钱宁。钱宁是靠着巴结刘瑾上位的,由于能够左右开弓射箭而深得武宗皇帝的欢心,还被收为义子赐姓朱,所以史书上有时候也写成朱宁。此人超过刘瑾的特殊贡献是怂恿武宗修建了名叫“豹房”的娱乐场所,其奢华和色情程度足以让所有秦楼楚馆夜总会都相形见绌望尘莫及。

当然,他掌管的锦衣卫与东厂相比也毫不逊色,厂卫并称便正是始于钱宁。可惜钱宁没有想到,自己会栽在江彬手里。江彬其实是钱宁引荐给武宗的,因为他知道皇帝非常想见那人。事实上江彬可以说是战斗英雄,曾经拔去射中耳朵的箭继续作战。脸上留着伤疤的江彬被一眼认出,他讲的那些军事故事也成为最好的壮阳药和兴奋剂。江彬则总是及时而识趣地将陛下带到教坊司。那里有一百六十二个花团锦簇的小房间,可供精力旺盛的皇帝与各色美女锻炼身体。一山不容二虎,哪怕在动物园。宁王朱宸濠的错误则在于选择了钱宁做线人。

这个头脑发昏的家伙先是通过贿赂钱宁,向皇帝提出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庙管理香火的工作人员,然后又胁迫南昌的父老、读书人和地方官写了一封歌颂自己的奏折。这件事连贪玩的武宗都感到奇怪:表扬官员是想升官,表扬藩王要干什么?江彬的党羽立马趁机煽风点火:钱宁他们私下勾结宁王图谋不轨,陛下难道真不清楚?歌颂宁王孝顺,就是讥讽陛下不孝;歌颂宁王勤政,就是讥讽陛下不勤。武宗若有所悟,点了点头。东厂和内阁,也主张削去宁王的护卫队。宁王得到的情报却是要将自己捉拿归案,因为北京城里的小道消息就是这么说的。

还原明朝“宁王造反”的真实过程

关于宁王之变,主流史书的记载对宁王朱宸濠很不利,无非都是说他为人轻浮、做事残暴,野心巨大,不得人心,而朱宸濠却有“长民之德”。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朱宸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宁王朱宸濠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玄孙,虽然朱宸濠比朱厚照只大12岁,但要论辈分,却和朱厚照祖父是一辈的。宁王的封地本来不在南昌,而是在现在的内蒙宁城一带。在燕王朱棣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朱权出过大力,朱棣曾经许诺过朱权很多的好处,当然啦,都是一些空头支票,反倒是在永乐年间,宁王的封地被迁徙到了江西南昌。明朝的亲王,没有地方政治的管理权,但却允许拥有一支护卫军队,人数从两千到两万不等。明英宗时期,当时的宁王府被革去了护卫军队,所以朱宸濠继位时,手里是没有军队的。

朱宸濠是一个天生的野心家吗?也不是。虽然有江湖术士曾讲他有异相,南昌城南有天子之气,他也没想着要造反,而是想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获得一切。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儿子,群臣数请以宗室之子过继,朱宸濠认为这是个机会,于是结纳百官,请他们为他说好话,同时又买通钱宁等人,求他们建议把他的一个儿子送到北京,在太庙举行的仪式中承担太子所要担负的任务,不过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办成。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恢复宁王府护卫军队的努力,最初,他买通刘瑾,恢复了护卫军队,刘瑾被诛杀后,朝廷又取缔了他的护卫军队,后来,他又通过钱宁等人的关系,重新恢复了护卫军队。本来一切事情都进展得很顺利的,孰料一场皇帝身边近臣的内斗,使他的努力付之东流。当时朱厚照身边的人,也分为两派,一派以钱宁为首,另一派以江彬、太监张忠为首。江彬、张忠想把钱宁整下去,就对朱厚照说:钱宁等人一再称颂宁王,您怎么看呢?这可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呀!朱厚照立马反问道:大家说一个官员贤能,可以往上提拔,一个藩王贤能,应该怎么提拔呢?张忠赶紧说道:他们说宁王勤勉,实际上是在讥讽您不勤勉啊,他们说宁王孝,实际上是在讥讽您不孝啊。朱厚照听后大怒,下令赶走了宁王府在京城的人。

在南昌,副都御史、江西巡抚孙燧就是朱宸濠的死对头。孙燧自1515年巡抚江西以来,多次与朱宸濠发生冲突,冲突可能涉及到了包括地方权力的争夺等各个方面。在此期间,孙燧曾先后七次上书,控告朱宸濠私买武器、勾结土匪,意图谋反。接着又有都御使萧准上书,控告了朱宸濠同样的罪行。这时,原来与朱宸濠有过比较密切联系的大学士杨廷和、钱宁等人一看形势对自己可能不利,也纷纷转变了立场,但也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主张先派亲戚、大臣去劝诫朱宸濠,警告他安分些。本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谁知阴差阳错,朱宸濠安排在京城打探消息的人却传错了消息,说是朝廷要派人革除宁王的护卫军队,还要擒拿宁王。朱宸濠闻讯大惊,决定先下手为强。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三日,这一天是朱宸濠的生日,他以宴请江西的主要地方官员为借口,在宴席上宣称:“皇帝并非孝宗之子,祖宗不血食已14年,今得太后密诏,令我起兵讨贼。”巡抚孙燧厉声抗斥,被杀死,其他不从命者都被捉拿下狱,朱宸濠由此起兵造反,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废除正德年号,改元顺德,集合一些地方势力,号称十万,攻下九江、南康,声称要直取南京,长江南北为之震动。

在此,有一个问题,笔者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就是朱宸濠到底有多少人马?史料上记载有10万精兵,但笔者总觉得不靠谱,他的护卫军队最多不过两万人,就算他集合了一些地方势力,能达到10万人吗?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他拿什么来养这么多人马啊?而如果没有那么多人马,他就根本没有造反的实力和条件,也就可以说明,他的造反是被逼的,是事到临头,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标签: 明朝藩王造反明朝

更多文章

  • 唐朝等级森严婚姻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门第,唐朝

    1.唐朝等级森严婚姻制度唐朝是个极为看重门第与地位等级的社会,讲究“色类相从”,当时人按照身份可以分为四种:1.贵人(官吏)2.良人(农工商贾白丁)3.贱人(杂户、官户、部曲、客女)4.奴隶。不同阶层的嫁娶除了贵、良可以互相通婚外,其他的必须按照“人各有偶,色类须

  • 韩林儿一手好牌 朱元璋为何取代了他成就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林儿,朱元璋,明朝

    韩林儿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小明王韩林儿就是那种手里拿着一副好牌,可是被他打得稀烂的人。韩林儿手里的好牌是什么?是他的爹韩山童通过宣传,给他留下来的强大的舆论基础。韩山童确实是一个对农民起义有很深入的研究,很懂得发动群众的人。他在宣传发动的时候,使用了三大利器。一是弥勒佛转世。弥勒佛转世的目的,就是为了

  • 唐朝、后唐、南唐的区别?后者是唐朝正统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后唐,南唐

    中国历史上有两大“黄金帝国时期”,也就是秦汉(分西汉、东汉)和隋唐。秦隋类似,汉唐类似。中国历史上最为人称道者,当属“汉唐盛世”,尤其是唐朝开放与包容。汉唐疆域广大,国祚绵长,影响力空前。泛泛言之,汉朝影响力多在国内,唐朝影响力多在国外。有意思的是,汉

  • 大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唐朝是被饿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唐,唐朝,唐朝灭亡原因

    公元908年,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宗被毒杀,唐朝灭亡……白居易当年去参加科举考试,来到长安,便拿着自己所写的诗歌去拜见著作佐郎顾况。顾况看到他的名字,盯着他看了好一会,说:“长安米贵,居住不容易啊!”中年员工总是喜欢吓唬新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不过顾况

  • 史学界为什么没将唐朝分为“前唐后唐”或“东唐西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前唐,后唐,东唐,西唐,朝代前缀

    一般中国人读中国历史,很多东西都不解。比如为什么史学家,会将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因为两汉中间存在着王莾篡位的新朝,按照这个逻辑,武则天将唐的国号改为周,但史学家并没有将唐代分为“前唐”和“后唐”,

  • “国人暴动”究竟是公民为主体还是贵族为主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国人暴动,西周

    “国人暴动”,主要指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zhì),并于公元前828年病死在那里。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ldquo

  • 录尚书事是什么官?魏晋时期录尚书事发展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录尚书事,古代官名

    录尚书事在魏晋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历代重臣,必加录尚书事的头衔。录尚书事不是单独授予的官衔,而是一种加官,即朝廷不会单独任命某大臣为录尚书事,而是和其他官衔一起授予。曹魏后期权臣司马昭,曾被朝廷任命为大都督、录尚书事;西晋开国功臣贾充曾被朝廷任命为太尉、太子太保、录尚书事;东晋后期重臣谢安,曾被朝廷

  • 古代的盖棺定论——谥号 武将最高的谥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盖棺定论,谥号,武将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谥号有官谥和私谥之分,晋陶渊明谥号‘靖节就属于私

  • 生前祥瑞不断地朱元璋 登基后却禁止上奏祥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祥瑞,朱元璋

    乞丐朱元璋出生时祥瑞频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话,自陈胜说出之后,就成为了我国古代时期的农民扛起起义大旗的悲壮宣言。每当一个王朝走向末路时,总会有一些无路可逃的农民,举起义旗进行反抗。他们中,有的人被官府镇压,有的人死于义军之间的自相残杀,有的人则历经磨难成为了皇帝。汉朝的刘邦和明朝的朱元璋就是

  • 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72座帝陵能确定的有39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陕西72座帝陵,七十二陵,陕西七十二陵,帝陵,皇帝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陕西帝陵数量和密度为全国之最。陕西黄土究竟埋了多少帝王?你去了哪几座?陕西的古代帝王陵,民间有“七十二陵”之说。有关部门和专家们认为,除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陵外,经调查能基本确定的有39座,即春秋战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