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氏禅让史:铁打的王朝 流水的禅让

曹氏禅让史:铁打的王朝 流水的禅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28 更新时间:2023/12/29 23:38:57

比如说,历史上最有趣的一门职业是什么?365行恐怕都不是,要俺说,是三国时候魏皇室曹氏一族从事的事业:禅让及其supportingworks。

禅让据说是古风,不过舜都是几千年前的事情了,据说很美好、很高尚,但谁也没瞧见。被记载到信史上的“禅让”却没一个是可以与“美好”“高尚”这样的词汇挂钩的。

这个看上去很美的第一个实践者就是曹氏。魏王曹操说啦:俺宁可做周文王。于是他儿子曹丕心领神会的导演了历史上确定无疑的第一起“禅让”。有朋友说了:非也非也,王莽才是第一出嘛。俺要说:王莽那是只得其实、未具其形,结果是一样,过程却不通。对于绝大多数事情而言,当然是实重于形,惟独“禅让”这东东,要的恰恰就是形式。王莽逼孺子让位的全过程很不讲究,什么“假皇帝”之类的东东后世也没有人用过。而曹丕逼刘协禅让,那一套剧本编得才叫地道,而且从此成为定例,传之后世、代代不绝,比如说著名的“三让”,真不愧是世界范围内最经典的戏剧套路。诸位要想了解“禅让”是个啥样,直接去看三国志曹丕的本纪即可。此后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里的“禅让”,简直根本就是从曹丕那里copy/paste的,最多把人名、朝代名做了些必要的“replaceall”而已。所以我说非诉法师们应该拜曹丕为祖师爷。招股书、法律意见、各种合同,不都TM这么作的么……

曹丕导演的“禅让”,为曹氏开辟了两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一个是“皇帝”这个职业做了几十年就没得做了,另一个的前途却远大的多,那就是“禅让”业。

首先,是曹奂,曹操的宝贝孙子,咸熙二年,“诏群公卿士具仪设坛于南郊,使使者奉皇帝玺绶册,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将他伯父曹丕的剧本照演一遍,不过角色换了一下,主角让给了司马炎,他去扮了刘协。禅让而来,禅让而去,从魏王、相国变成魏国皇帝,到这里再变成“陈留王”。看上去从“王”到“王”,区别不大,其实却是天地远隔。

按道理说,这个“陈留王”不比当年的“魏王”,王则王矣,与皇帝是沾不上边儿了,那么“禅让”业也该一起失业了才对。然而不然:

《宋书武帝本纪》:“……王奉表陈让,晋帝已逊琅邪王第,表不获通。于是陈留王虔嗣等二百七十人,及宋台群臣,并上表劝进,上犹不许。太史令骆达陈天文符瑞数十条,群臣又固请,王乃从之。”

时间转眼过去一百五十五年,轮到司马家的皇帝和刘家的“宋王”来演这台“禅让”的戏了。大约是时间隔的太久,大家剧本都生疏了,于是,居然由陈留王曹虔嗣(曹操的八代孙)来代表晋朝群臣上表劝进,大约是因为他家学渊源,对于“禅让”这一套有独传密法?于是乎,帝王的职业虽三世而斩了,“禅让”的职业却大有前途,曹虔嗣不能如祖宗那样当主角,也可以扮演一个重要的配角。

曹虔嗣办完这一单业务后,才过一个月就薨了(宋书礼志称为“早卒”),为禅让事业鞠躬尽瘁。他的弟弟曹虔秀(宋书礼志又作“虔季”)继之,曹氏的这份职业还没干到完。

《南史齐本纪高帝本纪》:“高帝固让,宋朝王公以下陈留王粲等,谒门陈请,帝犹未许。齐世子卿士以下固请;兼太史令、将作匠陈文建奏符瑞,……二朝百辟又固请。……高帝乃许焉”

陈留王曹粲,可能是曹虔秀的孙子或重孙,半个多世纪又过去了,一切仿佛依旧,宋齐禅代,陈留王曹某代表宋朝群臣劝进,又一场虚情假意的退让、又一次温情脉脉的改朝换代。

曹粲秉承列祖列宗之遗业,兢兢业业的做完宋齐禅代这一单,未曾想,这就算老曹家禅让史的终篇了。南史齐本纪高帝本纪:“八月癸巳,省陈留国”。萧道成受禅登极才四个月,就鸟尽弓藏的把陈留国给废了,不知道是曹粲也和曹虔秀一样敬业早卒而无嗣,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曹氏陈留国,自咸熙二年(265)至齐建元元年(479),传国二百三十四年,熬过了西晋、东晋和刘宋。而他们作为魏王、魏皇帝、陈留王的这一门“禅让”手艺,从汉延康元年(221)到齐建元元年(479),首尾二百五十八年,总算是歇业了。

那么,以后的禅代咋办呢?《梁书武帝本纪》:“高祖抗表陈让,表不获通。于是,齐百官豫章王元琳等八百一十九人,及梁台侍中臣云等一百一十七人,并上表劝进”。曹氏禅让公司虽然歇业了,还有其他的人接着继续操办下去呢。

二百五十八年,活活,曹阿瞒若知道后代子孙做了如许长时间的“禅让”专业户,天晓得他会是什么感想?

附:

陈留王世系表:

曹奐(265-302)

曹?

曹劢(326-358)

曹恢(363-378)

曹灵诞(383-408)

曹虔嗣(408-420)

曹虔秀(420?-462)

曹铣(462-473)

曹粲(473-479)

注:

1、根据晋书,曹劢是曹操的玄孙,也就是曹奐的孙辈。曹奐死后追谥元皇帝,但册立谁为陈留王,不详。曹劢之立,已经是南渡之后事也。

2、曹劢、曹恢、曹灵诞三代之间有两个5年的间隔,原因不明。从史书记载看,陈留王之立、之薨都会在当时皇帝的本纪中提及,因此这两个5年可能不是有其他人在位,而是缺位,至于为什么会空缺就不知道了。

3、想当年刘协被立为皇帝前就是陈留王,曹氏逼刘协下台,司马氏再逼他们下台时居然想到封刘协干过的陈留王,也够幽默的说。

标签: 禅让末代皇帝皇帝

更多文章

  • 古代太子和世子相比 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子,世子

    世子,古代诸王公侯嗣子之称谓,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之称谓。自曹魏始,诸王公侯嗣子改称世子,后世多以王爵嫡子为世子。明清两代亲王嗣子称世子。至清朝例:和硕亲王继承人立世子、多罗郡王继承人立长子。此外,习惯上对贵族、高官的儿子也称世子,以示尊重,但这不是正式称呼。在朝鲜李朝,因为其国为中国藩属国,故嗣子

  • 宋朝正统性竟不如辽!惹得朱元璋弃之不用 奉蒙元为正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正统性,宋朝正统性不如辽,正统,辽国,辽朝

    今人看历史,往往习惯性的将宋朝视为当时东亚世界的唯一正统,认为其法理直接继承自唐朝。稍微熟悉点历史,则会在唐宋之间加入五代的几个短命王朝。但从实际法理角度来说,唐朝的法理在五代时期已经断绝。到宋朝兼并列国时,大部分残余都被彻底消灭。建立后梁的朱温就是没有正统性的僭主由于古代比较讲究封建立法制度,所以

  • 成也诸葛亮 败也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三国,刘备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进退失据,无奈中,举国投降,蜀汉灭亡。三年后(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十四年后(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东吴亡。至此,三足鼎立,三国割据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三国中,蜀汉为何先亡?诸葛亮难辞其咎。何以言之?且看诸葛亮的所作所为。

  • 浅谈中国古代嫡庶之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嫡庶之分,嫡庶

    古代除了讲究男女之别,还强调了嫡庶之分,一般来说,古代的富一一点的家庭,男主人大多有一妻多妾,子女们也有嫡子、庶子之分,嫡子乃男主人的正妻所生,尤其是嫡长子,在继承爵位、家产等方面,都会比其他子女要优先,所享受的权利,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而庶子则落魄的多,他们的生母基本是妾、女婢、以及外面的情人所生

  • 司母戊鼎是什么时候 为何要改名为后母戊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母戊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鼎

    中国的青铜器举世闻名,历史课本中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文中说“我国现存最著名的方鼎是后母戊鼎”。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上学时就知道它应该叫着“司母戊鼎”。这大名鼎鼎的“司母戊鼎”,什么时候改名字了?2011年3月底,司母戊

  • 咸阳和西安分分合合上千年,如今又要走到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咸阳,西安,长安,古都,秦朝

    古都长安和秦朝咸阳是一个地方吗?不是!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而今长安区是西安市所管辖的一个区,非主城区,在西安市的南边,于2002年9月撤销长安县设立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区地处秦岭北麓,据市中心8.7公里,辐员1590平方公里。咸阳

  • 周勃拥立汉文帝有功,为何汉文帝即位后要整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文帝,周勃,皇帝,汉朝皇帝

    汉文帝刘恒一生勤政爱民,大力发展生产,废除酷刑,深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他和儿子汉景帝开创“文景之治”受到后世的称赞。其实汉文帝刘恒只是汉高祖刘邦庶出的儿子。汉高祖刘邦有八个儿子(长子:齐王刘肥,次子:太子刘盈,三子:代王(赵王)刘如意,四子:代王刘恒,五子:梁王(赵王)刘恢,

  • 中国八大著名篡位者:有千古骂名和有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篡位,皇帝,禅让

    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天子,天子天子就是上天的儿子,对于的权力的传承是不能光靠武力的,单纯靠武力是没有合法性的,所以很多时候还需要禅让,表示这个天下不是我夺权的,是上一代的君主强迫我做的,大臣都推荐我,皇帝要让给我,没办法我勉为其难的做皇帝吧。大概看了下史书,总共有这么八位位开国君主,除了靠武力,也同时

  • 太监代代有明朝特别多 为何明朝的太监都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监,宦官,明朝

    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太监一直被视为封建政权的毒瘤。鉴于历史,明太祖朱元璋唯恐宦官专权,于是在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十七年,老朱专门铸造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上书十一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老朱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呕心沥血创建的大明王朝,恰恰被耻笑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

  • 我们日常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居然是错误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高祖,汉太祖,刘邦,庙号,汉朝

    阅读之前,先请阅读诸君思考并回答一个小问题:如果你穿越回汉朝(自西汉惠帝到东汉献帝,任何一朝皆可),你会准确的使用相应的皇帝礼仪称谓,如谥号、庙号等,来称呼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吗?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有什么难的啊?三岁的小孩都会!不就是“汉高祖”吗?如果我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