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皇帝的称谓,庙号、谥号、年号、大行皇帝

清朝皇帝的称谓,庙号、谥号、年号、大行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2 更新时间:2023/12/24 19:31:14

为什么我们对清朝皇帝的称呼和别的朝代的不同?

早期皇帝用谥号或者庙号而不用年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谥号或者庙号是后人追认的唯一的称号,一人就一个,不会跑出两个谥号或者庙号。但从汉代到宋代,一个皇帝在执政期间往往有很多年号。比如说觉得这几年实在是风不调雨不顺性生活不和谐,那就换个年号换换运气。比如我们很熟悉的汉武帝刘彻同学,假如我们要用年号称呼他,那么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这一大堆年号,您打算用哪个称呼他老爷子?其他的汉代皇帝,除非实在是短命的,否则一般也有三五个年号。

到了唐代,一开始李渊李世民这爷俩倒是老实,各自就用了武德和贞观一个年号。但从李治开始,又给带沟里去了。他一人就换了14个年号。宪宗开始好不容易老实了几代人,到了晚唐老毛病又开始犯了。北宋南宋继承了换年号的光荣传统,除非实在是连皇帝宝座都没捂热就挂了的,否则换年号也稀松平常。所以这么搞下来,这些朝代的皇帝,根本没法用年号来称呼。

到了明朝,换年号和吃饭一样的坏毛病总算停了。年号也成为了皇帝的唯一象征。不过这个时期的皇帝,在习惯称呼上还是存在庙号和年号混杂的情况,比如朱元璋,我们有叫他洪武皇帝的,但更多还是习惯叫他明太祖朱元璋。还有明朝唯一一个因为土木堡之变玩脱了所以有两个年号的朱祁镇,我们一般习惯叫他明英宗。但这时候年号称呼皇帝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了。明成祖、明宣宗、明宪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神宗、明思宗这些称号固然还在用,但我们更习惯的是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崇祯这些年号,并以此来称呼他们。到了清朝,官方文件上固然还是圣祖如何如何高宗如何如何,但大家的习惯性称呼,年号已经占据绝对主流。

在清朝历史上,十二位皇帝有着不同的提法,每一位都有着众多的名字,

清朝有十二个皇帝,在影视剧当中发现这十二个皇帝有不同的提法,他有名字,有庙号,有谥号,有年号还有称“大行皇帝”等等。到底实在怎么回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怎麽样。

清王朝的统治者虽然并非汉族,但却极为推崇汉儒文化,并最终把中国的封建制度推向了极致,因此清朝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更为讲究国法礼仪,官场上的举止、称谓、言谈极有分寸,特别是对皇帝或皇太后,更要符合礼仪制度,稍不注意就会失礼,轻者罚俸禄,重者还会丢官甚至判刑,清朝十二位皇帝除末代皇帝溥仪之外,每一位都有五种称谓,分别是他的名字、庙号、谥号、年号,去世后入葬前的称呼也就是“大行皇帝”。在不同的场合,十二位究竟该怎样称呼,每一位皇帝所拥有的众多名称究竟又是如何命名的呢?

1、先说庙号。

清朝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以外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庙号是什么意思,《辞海》里庙号有一个解释:“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就是说庙号起源于殷代一直到清代。庙号的特点是皇帝死了之后才有。皇帝死了之后他要进太庙或者家庙奉先殿,庙里头有一个神主一个木牌位来祭祀他。这里头要给他一个称号,叫做庙号。

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

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

第三个皇帝福临庙号世祖;

第四个皇帝玄烨庙号圣祖;

第五个皇帝胤禛庙号世宗;

第六个皇帝弘历庙号高宗;

第七个皇帝永炎庙号仁宗;

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

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

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

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

第十二个皇帝宣统无庙号。

在清朝,如果把皇帝的庙号说错了,那是要犯弥天大罪。譬如说,努尔哈赤是太祖,如果说错了,那算最大的不敬。

2、谥号。

十二个皇帝除了宣统每一个都有一个谥号。什么叫谥号,《辞海》里对谥号有一个解释:“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就是皇帝死了之后要给他一个评价,给他一个称号叫做谥号。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

太祖努尔哈赤谥号先叫武皇帝,后改为高皇帝。

太宗皇太极谥号文皇帝。

第三顺治谥号章皇帝。

第四康熙谥号仁皇帝。

第五雍正谥号宪皇帝。

第六乾隆谥号纯皇帝。

第七嘉庆谥号睿皇帝。

第八道光谥号成皇帝。

第九咸丰谥号显皇帝。

第十同治谥号毅皇帝。

第十一光绪谥号景皇帝。

第十二宣统没有谥号。

这个谥号在称谓上当时是不能错的,必须严格规定,我说的这些都是简称,全称很长的。譬如说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的全称29个字,全称是这样的:“太祖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这二十九个字在当时来说,写他的册文、他的生日和祭日,在庙上祭祀的时候书写一个字不能错。如果错了官员或者受到惩罚,或者革职,甚至于论斩。这二十九个字是清朝所有皇帝字数里头最多的,其它有的二十七个字等等。这二十九个字不好记,努尔哈赤最关键的是五个字太祖高皇帝。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这是他区别于其它任何一个皇帝的特点。

3、年号。

清朝的年号,譬如说康熙,它是年号。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是年号。可是我们现在一说康熙就不是年号,就变成个人了。严格说起来康熙是年号,“玄烨”是他的名字。那康熙这皇帝怎么办呢,严格说起来应该是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但是呢,已经习惯了,约定俗成。一说康熙也可以代表年号也可以代表这皇帝了,既然大家约定俗成了,也就只好这样了。

4、大行皇帝。

大家看电视剧经常提到大行皇帝,就是这个皇帝死了,入土之前,新的皇帝还没有举行登极大典,这个时候已经死了的皇帝怎么称呼,有个称呼叫“大行皇帝”。活着的时候,如果电视剧上出现大行皇帝,那在当时肯定是要杀头了。所以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和大行皇帝这些称谓在当时是绝对不可以随便叫的,是有一定规矩的。

更多文章

  • 陈友谅身中流矢而亡后 朱元璋怎样处置他的妻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友谅,朱元璋

    元朝末年因为对老百姓的压迫特别严重,所以诸多百姓已经受不了元朝的剥削,纷纷揭竿起义想要推翻元朝统治。元朝末年,群雄四起,当时诸多百姓起义军运动中有三支队伍脱颖而出,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所带领的军队实力最强,是元末抗元起义三巨头。三支军队早期相互协作确实也将元朝军队赶到黄河以北。其中,朱元璋、

  • 中国十大著名饭局,除了鸿门宴 你还知道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鸿门宴,饭局

    中国历史上有10个著名的饭局,每个都暗藏众多的奥秘,就算在现代社会,这些饭局中的学问也可以运用。古人酒局,或惊心动魄,或极尽风雅。遥想古人当年种种盛况,今人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五体投地之余,别无他想。盘点古代十大著名酒局,全当抛砖引玉,实在惶恐之至。十大酒局之第十:醉打金枝醉打金枝是“酒

  • 浙江方言为什么这么难懂 浙江人讲方言像外星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浙江方言,吴语,方言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进步,方言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说他们当地的方言了。而江南地区的吴语,被称为最难懂的方言,浙江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地分南北,十里难同音。亿万口舌,吐千百言语。腔调各异,人心不同,一座文化巴别塔,难倒古今贤人。据统

  • 东京?汴梁?开封?北宋的都城到底是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京,汴梁,开封,北宋都城,北宋

    夏商时期,由于黄河时不时泛滥的缘故,都城也处于一种随时迁徙的状态,比方说商部族就曾经迁都至少13次。而到了后来,两京逐渐成为每一个王朝的必备框架:西周时的镐京(即宗周)和洛邑(成周)、隋唐时的长安(西京)和洛阳(东京)、明代的京师(北京)和南京(南京)、清代的京师与盛京…&hellip

  • 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共有720个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年号

    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故颇值得一书。年号溯源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史书以帝王的年次纪年,记时则与帝号合称。如周宣王元年、=1年、三年,一直延至帝位更迭为止。这种“帝

  • 西汉末年四位刘姓领袖 最能干的却当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縯,刘秀,东汉,汉朝,宗室

    刘玄、刘盆子并无帝王之才,都被拥戴称帝在民间,刘秀反王莽的故事脍炙人口。但如果翻看史书我们会发现,在王莽还活着的时候,刘秀并不是反莽领袖。初期实际上的领袖,是刘秀的哥哥刘縯;名义上公认的“带头大哥”,则是名不见经传的刘玄。刘秀无人不知,刘縯、刘玄是啥情况?新朝末年的起义首领一

  • 西夏为什么灭国最惨 看看他们的皇帝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夏灭国,西夏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可以说除了神话时代没有被历史记录下来,其他的时代都是有历史记载的,而且保存得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完整。历史的记录除了文物外,更多的是靠修史保存下来的。国家修官史,民间修野史。说来很是奇怪,中国古代是禁止民间修史的,被抓住后直接定为杀头的重罪,但还是有数不清的人在暗地里悄悄

  • 传奇家族的陨落:统治云南300年,终结于缅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沐英,明朝,云南

    元朝末年,兵荒马乱。一个8岁孩子的家,毁于无情的战火之中,他唯一可以依靠的母亲也在逃难时病故。无家可归的他,只能流浪在陌生的濠州城中,靠乞讨为生。朱元璋难以忘记,第一眼见到那孩子的情景。那一年,25岁的朱元璋还是一个打工仔,刚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做了郭家的上门女婿,尚无儿女,也没有自己的军队。战乱和

  • 狸猫换太子历史原型 李宸妃至死没与宋仁宗相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狸猫换太子真相,狸猫换太子,宋仁宗,宋朝

    明道二年(1033年),皇太后刘娥病逝,宋仁宗非常悲伤,这时装疯卖傻十余年的八王爷赵元俨跑过来说道:“刘太后并非陛下生母,陛下生母乃是李宸妃。”宋仁宗听后非常震惊,他问道:“李宸妃现在何处?”小娘娘皇太妃杨氏告诉宋仁宗:“陛下真正的母亲确是

  • 浅析起于北魏、兴于宋代的巡抚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巡抚,古代官名

    受文学作品及影视剧的影响,大多数人似乎认为“巡抚”这一官职是明清时代的产物。其实不然,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巡抚”之名,北魏延和元年(公元432年),太武帝拓跋焘率名将来大千北伐,大败柔然之后,太武帝以来大千勇猛、多有战功且熟悉北境险要,遂诏其&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