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苻”还是“符”?——“符”与“苻”姓氏的区别与渊源

“苻”还是“符”?——“符”与“苻”姓氏的区别与渊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96 更新时间:2023/12/18 18:28:38

“符”与“苻”姓氏的区别与渊源

符姓系姬氏苻姓源蒲氏

在芸芸众姓之中,有竹字头的“符”氏,也有草字头的“苻”氏,这两个姓氏,经常被人混为一谈。实际上,这是来源不同的姓氏。

符姓,根据《姓纂》所记载的:“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邪”,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

苻姓,依照《晋书苻洪载记》的记载,则是由蒲氏更改,算起来是夏禹姒姓后裔。

前者,得姓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后者,则始见于距今约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

有趣的是符苻二氏都是黄帝轩辕后代。符、苻二氏的源流和得姓时间虽然各殊,但是如果认真的再往上推溯,则他们根本全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子孙。因为,周文王的姬姓,固然是黄帝的嫡裔,而姒姓的始祖夏禹,也是颛顼帝的孙子,同样是黄帝的后裔。

符氏的家族大放光芒,是在五代末期。首先,是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东南)人符存审在后晋王朝上的飞黄腾达。根据史载,符存审是当时晋主李克用的义儿,曾经被赐姓为李,光采无比。而实际上,他也是一位富有机略的名将,在当时的兵荒马乱之中,从庄宗破梁军,赶走辽兵,大败刘酃,前后大小一百余战,从未有过败绩,与当时的另一大将周德威齐名。以百战百胜的辉煌功绩,此后符存审不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了一辈子,而且,也为后世子孙打开了平步青云的大门,使得符氏的声誉,越来越是响亮。

1000年前表现得灿烂辉煌的符氏家族,是发祥于现在的河南省淮阳县一带。顶着这份无比光荣的传统,他们的子孙逐渐播迁到其他地方,而且,目前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符姓人家,一个个慎终追源,都未曾忘记他们的老家在河南。

草字头的苻氏,则是从蒲氏分支出来的。根据考证,他们的得姓,有一段饶富趣味的渊源。原来,头一个以苻为姓的人,就是南北朝时期所谓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前秦之祖苻洪。苻洪是氐族人,本来姓蒲,世代都是西戎的酋长。永嘉之乱以后,四方兵起,群雄割据,他就被氐族推为盟主,称霸一方。据说,当时的谶文有“草付应王”之语,正巧其孙坚的背上,也生而有“草付”两个字,所以他就认为自己是顺天应命的真天子,立刻改姓为苻,并且进据长安,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及三秦王。不过,终苻洪之一生,并没有真的当上了天子,一直到后来他被其将麻秋鸩死,他的儿子苻健才僭立为帝,创立了历史上的前秦皇朝。“苻”“符”自然是来源不同的两个姓氏,可苻姓是否源蒲氏还大有商榷的余地,据吕思勉先生考证说,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苻姓,草付应王之谶是妄言,蒲生五丈之说亦矫诬。

苻坚的父亲祖辈都不姓符,为何他却要改姓符呢

符坚,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君王,十六国前秦皇帝苻坚在位时间虽然不长(公元357~385年在位),整个前秦也就43年的时间,可是他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杰出君王。符坚,字永固,一名文玉,氐族人,生于公元338年,前秦开国君主苻洪之孙,公元357年即位称帝,是为宣昭帝。在汉族士人王猛辅佐下,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在纷乱的时局中统一北方各族政权是二百年内无人能比,同时推行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举措,加强中央集权,压制不法贵族;兴修关中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文治煌煌,武功赫赫。定都长安近三十年,关中百姓在他的治理下安居乐业,是一个优秀的君主,统治出现了难得的治世。但丞相王猛过早病逝,苻坚失去了左膀右臂,苻坚渐骄急于统一全国,试图一举消灭东晋,结果于公元383年大败于淝水。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分裂的格局。

淝水战后,前秦元气大伤,先前被征服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纷纷举兵反叛,建立割据政权。慕容家族先是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慕容宗族的子弟跃马披甲,遍地狼烟。羌族的姚苌等人也重新崛起,丁零、乌丸相继起叛。北方重新四分五裂。

苻坚困守长安,看见前燕贵族背信弃义,把慕容暐叫到面前大骂:“你们家族兄弟子侄布列上将,当时虽称是灭国,其实我待你们像归家一样。现在慕容垂、慕容冲、慕容泓各个称兵,你们家族真是人面兽心,枉亏我以国士待你们。”虽然如此,苻坚看见在自己面前涕泣陈诉装孙子的慕容暐等仍不忍诛杀。

长安城外,慕容暐之弟慕容冲率军歼灭秦军数万,占据阿房城,步步逼近。慕容冲是个阴狠凶戾的小白脸,十二岁时前燕国亡,曾与十四岁的姐姐清河公主一道为苻坚纳入后宫,作为娈童服侍苻坚,姐弟专宠,旁人莫进。最后还是王猛切谏,把这个小白脸放出外任做大州刺史。

鲜卑大军进攻长安城,苻坚凭城观看,心里慨叹敌人之强,派人送一锦袍于慕容冲,想打动对方念忆从前的床笫之情。慕容冲答道:“孤家现在以天下为任,怎能看这一袍小惠。如果你束手来降,我们慕容家对待你也不会比你从前待我们家差。”苻坚气得几乎吐血,大叫:“后悔不用王景略和阳平公(苻融)之言,使白虏敢猖狂如此!”(慕容鲜卑族人皮肤白皙,故苻坚呼之为白虏)

长安城内,犹有鲜卑数千人在大宅子里住着,慕容暐时刻不闲,秘密招集族人准备埋伏人马袭杀苻坚,其间消息泄露,苻坚大惊,这才诛杀慕容暐父子及其宗族,城中鲜卑不论少长及妇女全被杀光。自此之后,灭人国者如果不忍心对亡国家族下绝杀令,劝谏者往往以苻坚为“柔仁邀名”的首例,致使后代亡国之皇族罕有保全者。

慕容冲在长安城外围城日久,城中乏粮,以致于出现人吃人的惨剧。苻坚倾最后家底设宴款待群臣,打仗的将军也分不到几片肉吃,塞进嘴里不敢咽下,回到家“吐肉以饴妻子”。数月之间,烟尘四起,百姓死亡无数。慕容冲率众登长安城,苻坚全身甲胄,亲自督战,飞矢满身,血流遍体。最后,苻坚听信谶言“帝出五将久长得”的鬼话,从长安出奔,只留太子苻宏守城。慕容冲纵兵大掠长安,死者不可胜计。

苻坚逃到五将山(今陕西岐山县),羌族首领姚苌(后秦太祖)派兵包围了他,秦兵溃奔,身边只剩下十余个侍卫。苻坚此时帝王之度不改,坐而待之,召厨师进食。姚苌大将吴忠驰马赶到,把苻坚捆起来送到新平佛寺(现在陕西省彬州市大佛寺附近,,继而姚苌又派人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大骂:“国玺已送晋朝,怎能送给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叛贼!”姚苌又让苻坚把帝位禅让给他,苻坚又骂:“禅代是圣贤之间的事。姚苌什么东西,敢自比古代圣人!”姚苌羞愤,遣使逼苻坚自尽,苻坚死时,先杀小女宝锦,然后投环毕命,时年四十八岁。苻坚张夫人及幼子中山公诜亦持剑自刎。最奇怪的是,淝水之战东晋一方幕后“总指挥”谢安也于同月病死,一南一北两个大人物同时离开历史舞台,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巧合”。

姚苌也很佩服苻坚的勇敢,又不想被后代人骂,对外只说苻坚父子已经自尽,并以王礼葬之。死时在公元三八五年仲秋八月。可叹一代雄杰,在位二十七年,仅活了四十八岁。到是在中国的汉语成语中留下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等名句,每当我们在使用成语“草木皆兵”的时候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成语还和前秦皇帝苻坚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苻坚被杀后,曾被其统一的北方分崩离析,史称“十六国”,在这前后二百多年的岁月中,中国被分裂为南北两大板块,这一阶段史称“南北朝”,直到206年以后的隋文帝杨坚才从新统一了千疮百孔的中国。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苻坚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但是不论从那种情况来看,苻坚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杰出君王,应该得到历史的正确认可,而不能因为他的失败就抹杀掉他的功劳。最少他是一位伟大的失败者,一位改变历史的重量级人物。

历史学家陈登原认为苻坚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纵观中国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这四点的寥寥无几。苻坚与王猛君臣相得,明锐果决,想得到的一定要成功,豪俊不凡,但可惜的是矜大好功,不知休息民生,怀妇人之仁,在内有慕容垂等未除之,时又大举伐晋,一跌而失天下,成为后世讥讽攻击的对象。

宋代大儒王安石有自以为盖棺论定的评价:“苻坚好功,而不能忍,智大而不见机。(王)猛知其不能除(慕容)垂,故劝以勿伐晋耳。不然,以(苻)坚之强,而欲取晋,夫又何难之有!”

然而《资治通鉴》的编纂者司马光有他独到的见解:(苻)坚之所以亡,由骤胜而骄故也。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之所以亡,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何故亡?”对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秦王(苻)坚似之矣!

公元383年,苻坚率百万大军讨伐东晋,意欲一统全国,战前豪情的苻坚认为,前秦的兵马只要将手中的马鞭投入长江,足以截断水流,但是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淝水之战的惨败,不仅损兵折将,更是让前秦元气大伤,爆发了内乱,苻坚派出自己的儿子苻睿和大将姚苌带兵平叛,不曾想苻睿战死,姚苌怕受到牵连,居然也叛变了,苻坚亲自带兵与其作战,被姚苌围困于今咸阳彬州市,兵败的苻坚最后被杀于彬州的静光寺,临死前面不改色,痛骂姚苌,葬于彬州市的水口乡。

但是奇怪的是,他的父亲和祖辈都不姓“符”,那他怎么改了姓?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之墓(338年-385年),位于彬州西南三十里的水口镇九田村。墓冢保存较好,茔域占地面积约四五百平方米。墓冢为斜长形,南端高3米,宽7米,北端高2米,宽3米,南北总长21米。当地群众称为“长角冢”。苻坚原是游牧民族,长角即取义于畜牧牛、羊的意思。墓冢北侧竖立着陕西省人民政府1957年所立的石碑,上面书写着“前秦国王苻坚墓”几个大字;墓冢南侧竖立着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苻坚的陵墓不大,坐南朝北,长约24米,宽约10米,高约2米。墓冢呈长角锥形,所以俗称“长角冢”。

可悲可叹的是,当地文物部门竟然把“苻”错写成“符”。

苻坚死后,历代都有人自发为其守墓,一代雄主壮志未酬,引得后人扼腕叹息,如今,咸阳彬州水口镇的历史过去了一年又一年,荒草戚戚,原野四寂,乱世的帝王已然过去了一千七百多年,世间多少英雄冢,欲建万世功,无奈命运太匆匆,万事皆空。

前秦第一代国君苻坚的祖父叫蒲洪,第二代国君苻坚的伯父叫蒲健,第三代国君苻坚的堂兄叫苻生,祖孙三个怎么不姓一个姓?因为蒲洪后来把姓氏改了。苻坚刚生下来的时候就叫蒲坚。姓氏可不能随便改,很显然,其间必有非常道理!

他们之所以姓蒲,是因为其家中长的蒲草格外高大,形状也特别。“始,其家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晋书苻洪载记》)。所以别人就叫他们为蒲家,他们就把蒲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蒲洪领兵出征,官越做越大。已经南迁到南方的晋朝封苻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封蒲洪的儿子蒲健为“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诸军事、襄国公。”(《资治通鉴晋纪二十》)

晋国虽然已经封蒲洪为“氐王”了,可是蒲洪觉得这个“氐”王太小,只管“氐人”。不过他明白自己实力不够,不敢自称皇帝,那样容易惹火烧身。可是称王最好要有点来头,这样才有合法性,表示自己不是自封的,而是天命所赐,从而更加具有号召力。当时流行图谶,就是某种图画或者文字、歌谣之类暗示着某人某国的命运。《苻洪载记》说,有人劝苻洪干脆称王或者称帝,其实可能就是苻洪自己的意思,让别人出面说出来罢了。

蒲洪决定从改姓氏入手来给自己造声势。改姓氏牵涉到的不是一个家庭十几个几十人,而是一个宗族几百几千人的大事。不能改得自己人怨声载道,外人闹不清你是谁。从前识字的人极少,所以应该大家一听就明白,都觉得好极了,真是天命所归。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改个同音字。和“蒲”同音的字做姓氏的有好几个,比如濮、普、浦、朴。古今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读音现在和古代不同。“古无轻唇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fu”这个音,只有“pu”。付、傅、甫、富、符、伏、扶、福、苻、邞、妇这些现在读“fu”的字当时都读“pu”,和“蒲”读音是一样的,后来才变成读轻唇音的。所以这些字也都可以作为姓氏。

那么为什么在这十几个都读“pu”的字当中蒲洪不选别的字做自己的姓氏,比如吉利的、有名的或者笔画更少的,偏偏选了这个“苻”呢?由于蒲洪“其家中蒲生”才以蒲为姓,所以最好找个与“蒲”有点关系的字才好。蒲属于草本植物,而那十几个和蒲同音又能够做姓氏的字里,只有这个“苻”字才带个草字头,连竹字头的“符”都不行。“苻”成为不二之选。

这时候社会上流传起了四个字的谶语:“艸付应王。”“艸”就是草字头的繁体字,“付”字上面加个“艸”不就是“苻”么!这四个字里的这个“王”读第四声,是动词,做王。意思是姓草字头付的人应该当王。而且当时还流传说,蒲洪的孙子蒲坚出生时,他后背隐隐约约有两个字“艸付”,这不就是“苻”字么?很明显这是苻洪为了使自己称王具有合法性,编造了这个谶语,仿佛自己称王乃天命所归,命中注定。至于刚刚诞生的孙子苻坚后背有这两个字,谁也不敢说没有,谁敢得罪氐王!于是蒲洪“遂改姓苻氏,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晋书苻洪载记》)。

因此原来的蒲洪就这样变成了苻洪,“蒲坚”就成了“苻坚”,史书上的记载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苻坚应该读作“pu坚”而不是“fu坚”。将近七十年前我上小学时,老师特别叮嘱我们:这个苻坚的“苻”字是草字头,不是竹字头符号的符,千万不能读错,必须念“pu”而不是“fu”!所以后来我听电视台主持人一口一个“fu坚”,颇为吃惊。

这次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做这个节目时,我坚持要用“pu坚”而不是“fu坚”,在第一讲中还专门讲了这个读音变化过程,引用《辞海》、《辞源》等为证。不过最后终于只好“与时俱进”,这些内容统统略去,念作“fu坚”。百家讲坛编导反复斟酌后让我改也有根据,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就标注读“fu坚”。《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类似这种由于古今读音变化带来的姓氏还有不少,干脆一律以今音即通用音为准了。(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

符姓历史名人

东汉有符乾仁、学者符融。

后晋有符蒙,官至礼部侍郎。

唐代有符令奇,辅国大将军符LIN,官吏,监察御史、诗人符载。

北宋初有大将符彦卿,字冠侯,他的父亲符存审曾任宣武节度使,他的大哥符彦超曾任安远军节度使,二哥符彦饶曾任忠正军节度使,在这样的一个武将家庭中,他13岁就能骑射,25岁当了吉州刺史,因破兵于嘉山,累官天雄节度使,拜太傅,封魏王。

宋代有中奉大夫符授。

明代有广西按察司佥事符验。

清代有诗人符曾。

“苻坚墓”为何不该为“前秦宣昭帝苻坚陵”?

有人认为苻坚是前秦国君,称天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天王”高于“国王”,与皇帝级别类似,如北周开国皇帝孝闵帝,生前称天王,死后称皇帝。类似的,苻坚生前为天王,死后谥号宣昭皇帝。凡帝陵,都称为陵而非墓,故苻坚墓当正名为“前秦宣昭帝苻坚陵”或“前秦宣昭帝陵(苻坚墓)”。苻坚墓葬50年代列为文保单位,名称不规范情有可原,但宜及时纠正。可参考南京市文旅局计划将“孙权墓”更名为“吴大帝孙权蒋陵”。

咸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室2021年11月29日回复称,所反映的问题,市文旅局答复如下:

关于将“苻坚”误写为“符坚”的问题:苻坚墓位于彬州市水口镇九田村,是十六国时期前秦君主苻坚的墓葬,于1957年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依据文物保护属地管理原则,经与彬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沟通了解到,在当年立标志碑时误将“前秦国王苻坚”刻作“前秦国王符坚”,后彬州市公路局在九田村苻坚墓入口道路两侧树立两处道路指示牌时,参考了文保碑上的名称,因此出现同样误写的问题。在征求省文物局同意后,彬州市文旅局积极与彬州市公路局沟通,对文保碑及交通标识牌上的错别字进行了更正,目前已全部修改、更换到位。

关于将“苻坚墓”更名为“前秦宣昭帝苻坚陵”或“前秦宣昭帝陵(苻坚墓)”的建议:针对更名的建议,我们及时征求省文物局意见。“陵”专指帝王陵墓,占地面积大,封土高,形制、规制完整。苻坚墓坐南向北,南北长24米,东西长3米,残高2-3米,面积约216平方米。苻坚墓在墓葬规模上未达到“陵”的标准,省文物局不建议更名。加之公元385年,苻坚被姚苌缢死于新平佛寺内(今彬州市境内),后就近葬于彬州市九田村,当地群众广称“苻坚墓”并沿用至今,因此建议继续使用“苻坚墓”这一名称。

标签: 姓氏

更多文章

  • 契丹的“汉化”:两个民族的融合一种文明的消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契丹,汉化,辽国,辽朝

    建立辽国的契丹族群的汉化由来已久。契丹国家的建立就与其吸收中原文化制度直接相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真正的原因是用汉臣推汉化,甚至建了汉城辽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在鼎盛时期,辽国的国土超过宋、西夏等周边国家,成为当时亚洲大陆最重要的国家之一,而它的

  • 清朝前期叫大金国,和宋朝对峙的金国是一家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朝和清朝有什么关系,金朝,清朝,金国,女真,满族

    金朝/金国、后金、清朝,三者的关系女真族,有3000多年的历史。清朝满族与金朝女真人有着共同祖先,既然要说他们的祖先那么就扯远点从公元前2世纪说起吧。扶余人在东北松嫩平原这块地方建立了扶余国,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国名高句丽。公元494年高句丽灭东扶余国,高句丽主体民族扶余

  • “广东王”陈炯明究竟是反动军阀 还是民主主义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炯明,广东王,军阀

    中国传统政治,重视历史评述,强调口径一致的「正史」观念,是不容读者质疑的。在「正史」中,论及陈炯明,说他背叛孙中山,炮轰总统府,再有蒋介石千里赴难,然后孙中山脱险归来云云。一直以来,对于陈炯明的评价总是存在着两个极端,一种观点是以《陈炯明叛国史》一书为代表的,因为陈炯明反对孙中山,以致他的一切所作所

  • 骠骑府改为鹰扬府,是府兵制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大的转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骠骑府,鹰扬府,府兵制

    鹰扬府隋开皇中置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车骑二将军。隋炀帝即位后,对隋的官制进行了改革,府兵制也在变革之列。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骠骑府为鹰扬府,是府兵制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大的转折。骠骑府改为鹰扬府,长官称鹰扬郎将,鹰扬副郎将为其副职。后二年鹰扬副郎将又改名为鹰击郎将。他们分别是正五品和从五品,

  • 宋朝皇帝列表及皇后 宋朝皇后相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皇后列表,宋朝皇后

    宋朝皇后及妃嫔列表君主配偶本名职位在位期间备注宋宣祖赵弘殷1杜夫人待查结发之妻、正室,后成皇太后,追谥明宪皇后,后改谥昭宪太后?-961年6月生赵光济、陈国长公主、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太祖赵匡胤1贺夫人待查结发之妻、正室,后被追谥孝惠皇后待查生燕懿王赵德昭、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2王

  • 唐高宗李治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一般一提到他应该是这样:唐太宗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或者是那个让老婆篡夺了自家天下的窝囊男人;他是李世民“贞观之治”光芒下一星微光,他是李隆基“开元盛世”的背景板;他的宽厚被说成了怯懦,他的低调被当成了庸弱。但实际上,真实的他不逊于历史上任何一

  • 汉朝一共29位皇帝,为何其中4个都是“汉少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少帝,汉朝皇帝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对于汉朝历史上的29位皇帝,有很多被人们所熟悉,比如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刘秀,汉献帝刘协等。当然,也有一些皇帝,则被很多人所忽略。而就这些被人忽略的皇帝中,就包含了四位汉少帝。皇帝

  • 张骞出使西域坚守信念 不能忘记他的匈奴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通使西域,张骞,西域

    ‍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男人成为英雄和找什么样的老婆没有本质的联系。尽管我们常说“成功男人背后有个好女人”,但女人对男人的影响确是难以进入其本质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会充满荆棘磨难,前进的人会走的非常艰难。这个时候身边能有人出现搀扶,陪同自己一起走下去,无疑

  • 爷爷继承了孙子的皇位?他还尊称孙子为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爷爷,孙子,太上皇

    在中国的历史记录中,第一个太上皇是秦始皇的嬴政之父秦庄襄王嬴楚,中国的皇帝制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第二个太上皇不是皇帝。他是汉朝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是皇帝的太上皇。唐高祖李渊禅位在被授予李世民后被尊为太上皇,也就是说,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通常是父子关系。当然也有例外,明朝明英宗

  • 王莽改制失败的主要原因:脱离现实,违背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莽改制,王莽,新朝

    公元8年,王莽废刘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建国后的王莽为了解决自西汉后期就存在的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奴隶和流民数量增多、各地起义不断等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开始大力推行土地、币制、商业等全国性的改革行动,王莽希望借助这些改革来缓和新朝的社会矛盾,并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