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故宫600岁了 时空更迭走过6世纪的四季沧桑轮回

故宫600岁了 时空更迭走过6世纪的四季沧桑轮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09 更新时间:2023/12/31 7:36:56

2020年故宫600岁啦!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例证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曾经出现过

63个王朝

兴衰更替

446位帝王

君临天下

他们营建众多宫殿

作为权力的顶点

俯视万民

(上文数据,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附录一“中国历代世系表”整理而成,仅供参考;下图为中国历代皇都分布图,一个方块代表建都一次,制图@陈志浩&张靖/星球研究所)

这些宫殿中的大多数

或毁于岁月的摧残

或毁于改朝换代的一把大火

却有一座宫殿

历经两个大一统王朝

600年风霜

仍然立于天地之间

它就是明清北京故宫

(故宫建筑群卫星图,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数字故宫”,可以欣赏到故宫全景图,图片源自@Esri)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宫殿?

01

缘起

公元1402年

一场历时四年的夺位之战后

大明的燕王朱棣

打进了首都南京城

从自己的侄儿手中

夺得皇帝的宝座

史称“靖难之役”

但是这场权力的游戏

并没有随战争的结束而结束

为了摆脱南京城中的旧势力

并与北元政权对抗

朱棣决定

迁都北京

(明代迁都距离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然而

营建一座都城及宫殿并非易事

这将是一场举全国之力的

广泛动员

在四川、浙江等地

成千上万的伐木工

走进深山老林砍伐木料

“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约有半数的伐木工命丧黄泉

他们用生命采出的木材

再经长江、大运河

长途跋涉运至北京

历时长达三到四年

(太和殿中的金柱,最初为楠木柱,后来清代重修由于楠木稀少,而改为松木,摄影师@柳叶氘)

在山东临清

大小砖窑集中烧制

宫殿铺地、砌墙所用的砖

数量高达数亿块

为了运输这些砖

当时朝廷甚至规定

凡是运粮船路过

必须装上一定数量的砖

才能北上

而一些重要场所

所用的砖更是格外特别

它们多产自苏州松江等地

或因敲击声若金属

并且造价高昂

而得名“金砖”

如今其烧制技艺

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和殿的室内,地面上光亮的地砖即为“金砖”,摄影师@柳叶氘)

在山东鲁山

则出产一种红土子(赤铁矿)

用于粉刷出红色的宫墙

还有殿堂内外

所贴的金箔

为真金打造

多在江南加工而成

······

这些上好的材料

在十万工匠、百万夫役手中

化作恢弘的北京城

落成于永定河等河流的冲洪积平原上

(紫禁城主要建筑材料及运输路线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从空中俯瞰

北京城被建设为

层层嵌套的城中城

(1966年9月21日北京卫星图,底图源自美国国家档案局,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最外层的外城

多居住寻常百姓

其在明中期修建而成

由于所费巨大

只建设了城市南侧的部分

接下来的内城

居住者大多非富即贵

其规划理念源自周朝

对于都城建设的理想模式

方方正正、秩序井然

(《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图,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内城中则嵌套皇城

这里设置中央官署

太庙、社稷坛以及皇家园林

居住者几乎只有

帝王及其亲眷、仆从

明代规定如若百姓擅入

将杖责一百

而皇城之中

则是整座城中最核心的宫城

又名“紫禁城”

(紫禁城在北京城位置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其拥有房屋8728间

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堪称“宫殿之海”

以占地面积论

克里姆林宫约为其1/2

东京皇宫约为其1/3

巴黎卢浮宫约为其1/4

京都御所约为其1/6

圣彼得堡冬宫约为其1/9

白金汉宫约为其1/10

放眼全球

无“宫”能与之媲美

(中国古建筑的“间”,意为四个立柱之间的空间,下图为雪后从景山看故宫,摄影师@柳叶氘)

透过这片宫殿之海

我们仿佛能看到深山中

挥汗如雨的伐木工人

仿佛能听到河岸边

纤夫运输木料的口号声

······

紫禁城像是一部长卷

所有与之相关的有情众生

都被镌刻其中

等待被“唤醒”

等待被“看见”

接下来

就让我们走进其中

02

前朝

按照周王城“前朝后寝”的理想模式

紫禁城可以分为

前朝与后宫两大部分

(紫禁城前朝后宫布局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我们的旅行从午门开始

这里是紫禁城的正门

它呈“凹”字形

正中的门洞

一般供皇帝出入

东西两个侧门

供宗室王公出入

左右两翼的掖门

供文武官员出入

等级分明

(午门示意图,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作为紫禁城最高大威严之门

每逢重大战争

大军凯旋之后

都要在午门

向皇帝敬献战利品

当皇帝暴怒

也会在此责打官员

是为“廷杖”

明代先后廷杖官员500余人次

其中

一位名叫杨慎的官员

在遭遇廷杖及多重打击之后

写下了千古名句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午门,摄影师@马文晓)

进入午门之后

便是太和门广场

京西玉泉山的流水

流经昆明湖、中南海

化作一条蜿蜒的内金水河

(太和门广场及内金水河示意图,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河流的走向

像一张拉满的弓

隐形的张拉之力

将众人引导至太和门

(故宫太和门雪景,摄影师@柳叶氘)

沿着“弓箭”的指引

一直通往紫禁城的中心

这里坐落着紫禁城宫殿的王者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人称“三大殿”

(三大殿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从空中俯视

这三座大殿

其基座的外轮廓

呈现出“土”字的形状

象征“王土居中”

皇权至上、统御天下

(三大殿石基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基座四周还布置了

设计巧妙的兽首

兽嘴中空,用于排水

每逢雨天

三层基座上的上千兽首

便会上演一出“千龙吐水”

蔚为壮观

(雨后的三大殿基座,摄影师@柳叶氘)

为首的太和殿

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宫殿建筑

从地面到屋顶最高处

约为35.05米

相当于12层楼高

(太和殿,摄影师@李睿)

它从上到下

都是顶级的配置

最顶级的屋顶重檐庑殿顶

最顶级的门窗金扉金锁窗

最顶级的地砖金砖

最顶级的基座三层汉白玉须弥座

(三大殿石基钻探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它的装饰也极尽奢华

装饰横梁采用最高等级的

金龙和玺彩画

宝座的正上方是

金漆蟠龙吊珠藻井

靠近皇帝御座的

六条蟠龙盘旋金柱而上

龙头探向宝座

(龙被运用在故宫的各处设计之中,点击图片进入“畅游多宝阁”,可以查看龙纹背后的秘密,摄影师@柳叶氘)

整座殿宇

共有13433条龙

借以烘托出殿宇之内

宝座之上的

“真龙天子”

(上文中的数据出自赵广超的《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下图为太和殿,摄影师@柳叶氘)

三大殿其二的中和殿

没有重复长方形的太和殿

而是建成正方形

既完成太和殿

与保和殿之间的过渡

又不显呆板

(中和殿,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三大殿其三的保和殿

虽然仍为长方形

但是与太和殿相比

其内部去掉六根柱子

让使用空间更加宽敞

(三大殿建筑群,请横屏观看,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三大殿的东西两侧

分别为文华、武英殿

左文右武

文华殿在明朝用于

太子读书、召见学士

清朝在此增建了文渊阁

存放《四库全书》

武英殿

曾用于刻印书籍

在中国印刷史上

颇有地位

这两殿均为单层屋顶

衬托出中央三大殿的

伟岸气魄

(三大殿东西建筑群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而坐落于三大殿之后的

乾清门

既是前朝的结束

也是后宫的开始

那么

容纳帝王生活的后宫

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03

后宫

穿过乾清门的八字琉璃影壁

便是后宫的核心区域

与前朝三大殿对应修建的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统称为“后三宫”

(乾清门及后三宫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乾清宫为皇帝寝宫

坤宁宫为皇后寝宫

“乾”象征天和阳

“坤”象征地和阴

乾清、坤宁宫等便是寓意

乾坤交泰、帝后和谐

除了居住功能之外

在皇帝驾崩后

会在乾清宫停灵

清康熙皇帝之后

帝王还会将继承人的姓名

放置于乾清宫

“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乾清宫也因此成为

权力交接之所

(乾清宫室内,摄影师@柳叶氘)

乾清宫之后的交泰殿

用于存放天子的印章、玉玺

乾隆皇帝尤为喜爱印章

拥有印章1000多枚

交泰殿两侧房间

存放计时、报时的仪器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座钟

大自鸣钟

便存放于此

其高度约6米

几乎相当于如今的2层楼

接下来的坤宁宫

是明代皇后的寝宫

也是清代帝后的婚房

康熙、同治、光绪皇帝

等都曾在此举行大婚

(坤宁宫的婚房,摄影师@柳叶氘)

此外

坤宁宫也曾被改建

用于举行萨满教祭祀

(坤宁宫的祭祀区域,摄影师@柳叶氘)

围合后三宫所用的庑房

共有40余间

有皇帝的“衣帽间”端凝殿

有皇帝的“书房”懋勤殿

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

有总管太监的“办公室”敬事房

有提供茶点果品的御茶坊

有太医值班的御药房

······

康熙皇帝

还在此设立了南书房

让有学之士轮流值班

随时为皇帝答疑解惑

(后三宫建筑布局,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这也是臣工施展才华

飞黄腾达的机会

例如清朝的一代名臣

张廷玉、刘统勋、刘墉

都曾有在上书房、南书房任职的经历

后三宫的东西两侧

是为后妃居住

东西六宫

工匠们用一种相对固定的

由宫门、前殿、配殿

和寝殿围合而成的“标准单位”

不断“复制粘贴”12次

便形成了东西六宫大致的模样

(东西六宫及御花园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还有乾东、西五所等

皇子的生活空间

都是围绕皇帝居住的乾清宫而存在

彰显着“唯我独尊”的天子威严

(请横屏观看,东西六宫,摄影师@马文晓)

相对于前朝的规矩森严

皇帝或实际掌权者

则在后宫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后宫的建筑

不断地依其个人意志变换、增减

比如明成祖朱棣

为了自身的信仰

在后三宫之后的御花园

修建了钦安殿

供奉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

(钦安殿,摄影师@柳叶氘)

在建设钦安殿的同时

明成祖又敕建武当山道观

其中的金殿

在京城建造构件,运至山上安装

这两座相距1000余公里的建筑

由于同一位皇帝的信仰

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武当山金顶,摄影师@程境)

清代雍正皇帝

不愿生活在乾清宫

搬至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

其前殿为皇帝的“办公室”

其后殿为皇帝的“卧室”

养心殿也成为了

“住宿、办公一体化”的

帝王居住处

(养心殿,摄影师@柳叶氘)

围绕皇帝的服务设施

比如后妃预备侍寝的围房

讨论政事的军机处

加工吃食的御膳房等

在养心殿附近都有分布

(三希堂,乾隆皇帝的“书房”,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清代乾隆皇帝

更是大兴土木

为了丰富“退休”后的生活

他在后宫的东侧

建设了皇极殿、宁寿宫

“乾隆花园”等一系列太上皇宫殿

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戏楼

畅音阁

能够表演出从天而降

或从地下或水中升腾而出的

“特效”

(畅音阁,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这里有传承雅俗的禊[xì]赏亭

《兰亭集序》中

记载的“修禊事也”

在紫禁城中化作

这座流觞曲水的亭台

(禊赏亭,摄影师@柳叶氘)

慈禧太后

也在紫禁城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她为了扩建当时居住的长春宫

以及作妃子时居住的储秀宫

拆掉了长春门与储秀门

改建成体元殿和体和殿

后宫与前朝相比

更为宽容的建设自由度

让这里的建筑形式

更为丰富、更为多样

(内廷建筑布局图解,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就这样

前朝与后宫构成了

紫禁城的两大组成部分

而外围

高耸的红墙

将这里团团围住

红墙内开出四道宫门

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午门和神武门

宫墙的四角则立起四座

用于瞭望的角楼

四面的屋顶相互交叠

造就了现存罕见的建筑形式

(紫禁城城墙、城门及角楼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城墙之外

则是宽约52米的护城河

工程中挖掘出的泥土

被堆放在紫禁城之后

又经过一系列的施工

形成了如今的景山

(景山,摄影师@马文晓)

在景山之上回望这座城

金黄的瓦、朱红的墙

汉白玉的阶、琉璃瓦的顶

一重又一重的宫苑

这便是至高无上的“宫殿之海”

(从景山俯瞰紫禁城,请横屏观看,摄影师@柳叶氘)

04

尾声

回望这座至高无上的宫殿之海

从前朝到后宫的极致对称

构成了一条荡气回肠的

中轴线

(北京城中轴线,摄影师@马文晓)

它贯穿了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

钦安殿、钟鼓楼

贯穿了

永定门、大明门(清朝为大清门)

承天门(今天安门)、端门、午门

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

贯穿了

外城、内城、皇城、宫城

(北京城中轴线,摄影师@马文晓)

大到整座北京城

小到帝王的宝座

所有的建筑大致

以此为基准对称展开

一条看不见的线

撑起了一座城市的

脊梁与灵魂

(明清北京皇家建筑分布图,今天北京城内明清皇家建筑多为清代重建,但基本格局和建筑形制大多遵从明代原物,请横屏观看,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这条中轴线像一首

意味悠长的乐曲

拥有序幕、过渡

高潮和结尾

它从外城正门永定门而起

经过重重门禁的序幕、过渡

经过相对逼仄的通道

终于在紫禁城的正门

午门前豁然开朗

一切都是对紫禁城铺垫

一切都是为了衬托

天命至尊、皇权无上

周朝的规划理念

元朝的蓝本格局

明清的建筑手法

成百上千的宫殿

······

造就了这片“宫殿之海”

(故宫千秋亭的藻井,摄影师@焦潇翔)

但故宫又不仅仅是宫殿之海

600年的紫禁城

90余年的博物院

在时光的洗礼中

故宫从帝王的禁苑

变为国家的宝库

据统计

故宫博物院的180余万件藏品当中

将近156万件为清宫旧藏

约占藏品总数的86%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摄影师@柳叶氘)

这些清宫文物

在近代也经历过动荡

为了避免日本的侵占和损坏

清宫中的文物部分南迁

其中有部分文物辗转运至台湾

而更多的文物

又从全国各地返回了故宫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后

故宫博物院又通过

政府拨交、文物征集和接受捐赠

等几个主要途径新收藏品

比如1951年

政务院批下专款重金购回

王献之《中秋帖》

以及晋王珣《伯远帖》

同期收购的还有《韩熙载夜宴图》等

(请横屏观看《韩熙载夜宴图》,图片源自@WikimediaCommons)

截至2006年

故宫共购得5万余件文物

接收捐赠3万余件文物

包括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李白的《上阳台帖》等

(请横屏观看,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上阳台帖》,图片源自@WikimediaCommons)

如今

全国文物收藏单位保管的

一二三级珍贵文物的

41.98%都在故宫陈列

又将故宫化作“文物之海”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金嵌宝石炉,古人在书案上用炉焚香,以为高雅,摄影师@柳叶氘)

故宫是什么?

它是

历经600个寒来暑往

24位帝王的生活起居之所

它也是

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它还是

拥有180余万件藏品

的艺术宝库

(故宫雨花阁,摄影师@柳叶氘)

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

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在我心中

故宫是一抹靓丽的红

它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宫殿

它也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

血液中的文化源流之一

帝王将相只是过客

鼎盛王朝也不能永恒

然而这座宫殿

所承载的文化

却延续至今、代代相传

我们需要了解它

我们需要探索它

因为能够将这份文化

传承下去的

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故宫的新老照片对比

@故宫博物院微博

发布了的一组故宫的新老照片对比

令人感慨万千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的600年

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

“站在紫禁城中凝望,

新老照片仿佛将时间之河折叠,

历史与当下重合,

不禁感叹:600岁风华正茂”

小编从@故宫博物院存了一波美图

想和你分享这份美好~

让我们跟着音乐

看看她走过的四季~

△好听~必听歌曲!循环一整天都不腻~

·

素白的雪映衬出紫禁城浓艳的红色

一场瑞雪过后

这里又归于平静、祥和

·

一入秋,紫禁城便染上了耀眼的金黄色

金光闪烁的屋顶,在秋天的阳光下,更加熠熠生辉

·

夏日紫禁城也少不了荷花的点缀

繁茂的植被

也道不尽这庭院深深

最期待一场雨,消去紫禁城的炎炎暑气

·

一场春雨后,万物苏醒

紫禁城内的桃花也开得热烈

午后的阳光也渐渐柔和起来

开始了新一年的四季流转

故宫实在是太美了

难怪万千网友都想争做故宫的保洁人

陪她共度春夏秋冬~

而她的美远不止如此

她经历了无数岁月沧桑,见证了不同的时代变迁

昔日恭恭敬敬的朝臣

变成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古物照相师

弹指间,恍如隔世

但她从未变过,依然屹立着

用最热诚的心拥抱未来

《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

《国家宝藏》等节目的出现

也让更多的人走近了故宫

聆听中国厚重的声音

去感受中华浓厚的文化底蕴~

不仅能将尘封的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

以亮丽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

还能把威严震慑的雍正,打造成萌萌哒逗比

更有各种文创的诞生

(买它买它~)

源源不断地给故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不断给我们惊喜~

她不停地探索新方式迎接这个时代

我们也有幸能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注目她

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

这个“颜值”和“内在”集一身的新网红吧~

今年,故宫600岁了~

祝愿她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充满活力~

你上一次来故宫是什么时候呢?

说说你对故宫的印象吧~

(期待你来找我玩哦~)

标签: 故宫600周年故宫紫禁城

更多文章

  • 李白与杜甫究竟差多少?教授一语道破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白,杜甫,唐诗

    李白与杜甫究竟相差多少?教授一语道破两人的差距,高下立判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座永远屹立不倒的堡垒,不论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与打磨,它都能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给世人传递最优美的意境与最真挚的情感。在古人的观念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刻苦学习、考取功名、步入仕途才能

  • 明朝年号大全,年号含义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年号大全,明朝年号,明朝,年号

    明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1、洪武(13681398,共31年)太祖朱元璋2、建文(13991402,共4年)惠宗朱允炆3、永乐(14031424,共22年)成祖朱棣4、洪熙(14251425,共1年)仁宗朱高炽5、宣德(14261435,共10年)宣宗朱瞻基6、正统(14361449,共14年)英

  • 俄国是怎么一步步吞并西伯利亚汗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伯利亚,俄国

    俄国是如何吞并西伯利亚的?怎么没有抵抗的记载?其实是全被灭了!一定程度上,沙俄还真算是“捡漏”一般夺取了西伯利亚。我们今天说的西伯利亚地区,一般是指西至乌拉尔山,东到太平洋沿岸,北至北冰洋,南接中蒙边境的广大地区。这块面积高达1276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成为前苏联及现在俄罗斯

  • 唐朝灭亡后53年时间五代更替 最终宋朝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五代十国,宋朝

    唐朝是公认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然而经过了近三百年的历史,黄巢起义后,大唐王朝也走到了尽头。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几十年的历史时期,这期间中原地区出现了五个疆域比较大的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称为五代。五代之外有众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

  • 古都西安曾经有过多少几个王朝?多少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都西安,古都,西安,西安十三朝,西安13朝,朝代,皇帝

    中国四大古都、六大古都、八大古都、十大古都,指哪?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一些历史丰厚、规模巨大、地位特殊的古都,这些古都可以说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们往往将几个重要的古都并称,统一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受人们认可的古都并称也在慢慢演变。四大古都是比较早的说

  • 唐玄宗看上了杨玉环横刀夺爱 李琩为何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李瑁

    在唐朝289年的历史中,提起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琩(旧误作“瑁”),多多少少也算是个名人。不过悲催的是,他的名气并非源于他有过什么赫赫战功,或者在文学方面有什么过人的造诣。事实上,李琩之所以出名,仅仅是因为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生母,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还有一个是他的爱妻,后来也

  • 几幅英文版的中国历史地图和中国版区别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地图,英文版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地图

    英文版的中国历史地图有很多,各个版本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由于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情况不是那么熟悉,在制作地图方面也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另外,由于观念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画历史地图方面也会出现偏差。本文中所选的地图来自于一个英文版的世界历史地图,其中中国的部分并不多,只有几幅。可能是受到地中海

  • 明亡,亡于万历?明朝衰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衰落,明朝,万历皇帝

    明朝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皇帝,莫过于明神宗朱翊钧。他继位初期励精图治,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壮举,但是后期却怠政严重,将近三十年不上朝理事,同时贪财严重,究其原因,一生纠缠于四个女人之中,心力憔悴,大明的中央政坛也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并为帝国的衰落揭开了序幕。明亡,亡于万历。明代

  • 明朝有四大都城,北京、南京、中都、兴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都城,明朝都城,明朝,北京,南京,中都,兴都

    明朝有“两京”、“两都”四都城之说,所谓“两京”即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两都”为中都凤阳府、兴都承天府。南京应天府为明太祖朱元璋定鼎之地,北京顺天府为明成祖朱棣之后的法定京师,中都凤阳府乃明朝龙兴之地

  • 歌颂马皇后与朱元璋伉俪情深不离不弃可以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皇后,朱元璋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从乞丐出身,推翻了大元朝的残暴统治,又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军阀,完成统一。朱元璋登基后,虽然屠杀了许多功臣,但是他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因此在民间口碑不错,正史中对朱元璋的人品也称赞有加,说他不好色,是正人君子。其实细细分析,这些记载难免有粉饰之嫌,朱元璋也有不光彩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