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经世界的中心洛阳,是如何沦为三线城市的?

曾经世界的中心洛阳,是如何沦为三线城市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212 更新时间:2024/1/9 16:14:55

公元222年

曹植归渡洛水时

写下旷世名篇《洛神赋》

1800多年的沧海桑田

让我已经想象不出

他笔下的女子到底有多美?

图by故宫博物院官网

真正认识洛阳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毕竟它对每个中国人来说

并不是座一般意义上的城

它经历了太多的风雨

太多的沧桑

有着太多的故事

而如今我们却渐渐

把曾经辉煌无比的洛阳给遗忘了

今天的洛阳市区,图byTonypang

洛阳在你心里是个怎样的存在?

是千年帝都?

中国牡丹城?

还是一个叫家的地方?

亦或者是清晨喝上一碗汤的汤馆?

天下之中就在脚下

“中国”一词最早来源于洛阳

周公说了:“天下之中,诸侯入贡道里均。”

(译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

来这里朝贡每个方向的距离都一样)

三国曹魏时期

古倭国(古日本国)就曾在九年内

五次向中原王朝进贡

他们去朝贡的地方

不是成都或者南京

而是洛阳

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的汉委奴国王金印

系汉光武帝授与日本列岛中

一个顺从汉朝的较大部落王国

图by金翅大鹏鸟

洛阳之所以能有如此殊荣

在于它占据了绝佳位置

恰巧就处在中原核心区域

是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间的过渡带

就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云集了天下商贾

集散商品都出自这里

张衡在《东京赋》里写道:

“沂洛背河,左伊右瀍。”

洛阳城面向洛水

伊水、瀍河又离得很近

背后又靠着黄河

多个水系贯穿洛阳

与领近的州县相勾连

洛阳境内河流众多,土地肥沃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而在它的北边有孟津、太行

南边有龙门、伊阙

西部有熊耳、崤山、函谷关

东部有嵩山、荥阳、虎牢关

又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

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地势西高东低,山川丘陵交错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自夏朝开始

有眼光的皇帝纷纷

将王朝的都城定在这块风水宝地上

在洛阳建成的时候

东周就急不可耐地迁过去

坐拥天下之中以监视中原

此后的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皆以此为都

隋唐以它为东都

延至五代、北宋才迁都开封

公元490年

任性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为实现统一华夏的伟大理想

他进行了一场重大的改革

决定将古都迁往洛阳

孝文帝南下迁都路线

在南下的过程中

鲜卑族逐渐被汉化

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

定族等、通婚姻、改籍贯

这样做虽为北魏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但却间接造就了强盛的隋唐

当然

南下汉化

并不等于全都抛弃

北魏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各地修建着大大小小的佛塔、佛殿

就连帝国集团的老大文成帝

都在武周山南麓修建了

中国最早的五个大石窟

(后人称之为“县曜五窟”)

多年之后在云冈

又集一朝之力开凿出一个

东西绵延约1000米、规模恢弘的佛国圣殿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北魏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

图byGisling

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

笃信佛教的他也想将石窟“搬来”

接着在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就出现一个数以千计的大小佛洞、佛龛

十数万尊佛像,50多座佛塔的

龙门石窟

你可知道这中国四大石窟开凿的先后顺序?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据说龙门石窟里最高的那尊

卢舍那大佛

是武周时期按照武则天样貌雕刻的

虽然洛阳的风光已不再

但大佛依旧带着永恒的微笑

面向世人,图byGiling

然而盛极必衰是自然法则

时间进入隋唐

隋炀帝在新都洛阳开凿了大运河

结束了长达300余年的南北分裂历史

很明显唐高祖李渊

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将都城定在了长安

那么问题来了

首都的粮食主要依靠关中平原

好像喂不饱繁华的都城

隋朝运河分布图,图byJason22

关中平原虽是富庶之地

但毕竟承载能力有限

唐朝长安城鼎盛时期

常住人口就高达185万

越是盛世,人口越多

粮食也就越紧张

在隋唐时代的长安就多次闹饥荒

不但普通老百姓没得吃

连皇帝也找不到吃的

快饿昏头的天子一遇荒年

就拖家带口跑到洛阳去“就食”

等到灾祸过去再回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未央宫前殿,图by时雨

后来唐玄宗痛定思痛

跑来跑去这领导还当不当了?

于是他大力整顿漕运

缓解了京城的粮食危机

每年运往长安的粮食

足够养活整个大唐帝国的运转

长安再度走向辉煌

洛阳则开始衰落

然而后来爆发的安史之乱

更像是一根导火索

结束了那所谓的中古时代

北方在无可挽回中没落

南方则在经济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皇幸蜀图》

据说是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所作

创作的背景是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被迫西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汴州(开封)脱颖而出

它控制着汴河到黄河的入河口

是运河上的一个关键点

处于盆地中的洛阳

就这样被抛弃了

不过宋太祖赵匡胤

对开封并不满意

他曾提议将国都迁回老家洛阳

却遭到了反对

更可惜的是

在“烛影斧声”中

他再也回不去了

今天的开封,图by大陆

当一个城市丧失政治资源

又没有了足够的经济资源时

就会逐渐地失去一切

洛阳就是如此

北宋末年

洛阳遭到南下金兵的“洗礼”

成了金朝的都城

再到后来它再也没有成为王朝的都城

从此一蹶不振,彻底衰落

洛阳城楼,图by野狼119

没落却还能惊艳世界

没有永远的帝王

当然也没有永远的都城

洛阳拥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

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

共有105位帝王在此问鼎九州

最终它的衰落还是难以避免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图by前生舞者

幸运的是

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历史印记

比如老城区

又比如那不计其数的古墓

近年来

盗墓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看过《盗墓笔记》和《鬼吹灯》的朋友

都知道下穴探墓时

机枪、炸弹可以不带、不拿

但是洛阳铲是必须要有的

鬼吹灯剧照

洛阳称得上是个古墓大观园

仅一座邙山就埋葬了24位帝王

古墓竟超十万之数

“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先不说自古为帝王之都

洛阳为天下之中,风水宝盆

这里埋葬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

哪一个不是生前享受荣华富贵

死后也肯定想着继续享福

当他们在此定居安息

就有人盯上那些

随他们入土为安的宝贝

洛阳的盗墓贼可是全国有名的

为此他们发明了神器盗墓铲

这把铲子的名声似乎不太好

但名气却是不小

洛阳博物馆藏:错金银铜鼎

1929年出土于西工区小屯村窖藏

不仅是盗墓贼人手一把

就连考古学家也离不开它

自上个世纪初以来

这把神器使得中国古墓葬中

最集中的洛阳邙山地区十室九空

古文物大量外流

洛阳铲因此名声大振

成为考古界的标志

神奇洛阳铲,图by中国考古网

所以今天你去过洛阳博物馆

可能会发现

馆内的文物大多不是国家发掘的

因为标签上都写着

某某工厂出土、某某派出所追缴

洛阳:“我开着新中国第一辆拖拉机”

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凡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

对《东方红》一定不陌生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让全世界的广播电台都听到了

这首中国歌曲

东方红一号卫星,你在太空中还好吗?

那是个火红的年代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7个工业项目选址在洛阳

他们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中国一拖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生产的“东方红”拖拉机更是作为

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

那么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为何会选址洛阳呢?

在上世纪50年代初选址时

洛阳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苏联专家考察了

80多个城市100多个村镇

还挑选出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郑州

他们这几个城市中挑选、比较

最后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

“洛阳九个朝代的皇帝都住了,还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

因此在那激情岁月

一声令下

农民放下锄头

拿起扳手、虎钳及螺丝刀

大力支援一拖建设

20世纪80年代的一拖生活区鸟瞰图

(洛阳晚报翻拍)

图by洛阳网

一时间

留学回来的工程专家

上海、沈阳等地的技术工人

前来支援的农民、干部

还有拿过枪、打过仗的退伍军人

纷纷汇集到在当时

仅有6万人口的洛阳

第一拖拉机厂定在洛阳

可不是脑子一热就做决定的事

从国防上考虑

这里的地形利于备战

从工业布局上考虑

全国要均衡发展

天下之中的位置是绝佳

一拖厂徽,图by洛阳网

1959年10月

周恩来总理视察一拖时

留下四个“中国第一”

“你们是‘中国第一呀!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

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业绩!”

同年的11月1日

谭振林副总理在落成典礼上

庄严向世人宣布:

“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在这之后

轴承厂、热电厂、铜加工厂等

争先恐后投入生产

中铝洛铜老厂区,图by洛阳网

从1958年第一辆挂着毛主席头像的

拖拉机下线之后

“东方红”可谓是家喻户晓

并被印在了第三套人民币上

第三套一元人民币

开着东方红拖拉机的梁军

脸上笑容灿烂,充满朝气

为了保护地下的文物遗存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等厂的奠基

都避开了洛阳老城区

而是在其之外的希望原野上

重新崛起一座工业新城

这就是涧西工业区

这种“避开旧城建新城”的

规划建设方式

是涧西工业区特有的建设模式

这便是城市规划中著名的

洛阳模式

涧西工业区应天门,图by洛阳网

涧西有着明显的新兴城市区的特点

辖区并无明确边界

当初参与建设它的人

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者

所以在这里说得最多的是普通话

不同于这座年轻的城市

老城则显得一切都是那么陈旧

更像是古洛阳城留下的缩影

这里是集洛阳历史、传统、习俗

美食、精华之所在

中原第一门丽景门

图by大陆

就像老广习惯在上班前

要先喝顿早茶一样

每天一早

各种诱人的汤类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精心熬制的汤

下点粉丝剔骨肉

再浇上一层辣椒油

撒点醋、胡椒

一碗洛阳特有的“不翻汤”入肚

这就是老城人一整天享受的开始

洛阳老城小吃街,涵盖了无数洛阳美食

图by野狼119

今朝洛阳

住在人间最有烟火气息的老城

手里拿着的是神器洛阳铲

坐骑可是闻名遐迩的“东方红”拖拉机

可就算这样洛阳还是成不了网红

难道是纸太贵了?

自北宋以来

洛阳就只是作为军事要地而存在

在黯淡了这么多年后

到了近代时期

似乎迎来一丝许曙光

在洛阳市就考古发现了

“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为礼制

皇帝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

图为王都广场,by前生舞者

民国时期

当时的直系大军阀吴佩孚

以洛阳为大本营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

表面上直系掌控了北京政权

颇有“虎踞洛阳,八方风雨会中州”之势

而在“一·二八”事变中

国民政府一度将洛阳定为行都

在这短暂停留期间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

曾在这里指挥战斗

一二八事变中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陆军奋勇抗敌

然而这并没有让洛阳

浴火涅槃重生

取而代之的是火车拉来的郑州

它在1954年的“一五”计划期间

正式成为了河南省省会

郑州千禧广场,俗称“大玉米”

图by老桂

洛阳不仅失去国都的身份

政治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成为河南省一个普通的地级市

再者它也是败在

曾经引以为傲的地势上

洛阳处山地平原中心

四周有关口扼守

能够形成很有效的防御姿态

这也是它能成为陪都

甚至是国都的原因

洛阳四关,图by《中国自驾地理》

但受到地形的限制

面积狭小对洛阳

产生了巨大的掣肘

很明显就比东部平原上的城市

发展后劲不足

洛阳虽然是天下之中

但对河南省来说

它还是太靠西了

北宋灭亡之后

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

洛阳洛浦公园,图by猴哥

东南地区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在这样的条件下

谁更靠近东南

谁的经济发展潜力就越大

实际上在唐宋时代

中国就开始走向了海洋文化

不只是洛阳

还有像西安、开封等内地城市

都在那一波海洋港口开放的浪潮下

逐渐被边缘化

夕阳下的洛阳,图by猴哥

洛阳的没落

只不过是整个中原地带衰落的代表

我们可以称之为:

“洛阳现象”

不过话说回来

洛阳毕竟是“十三朝古都”

没落只不过是暂时的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它能再焕发出千年古都的荣光

标签: 洛阳古都十三朝古都

更多文章

  • 西夏的没藏太后:竟死在情夫刀下的淫荡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夏,没藏太后

    在历史上,太后豢养面首、淫乱宫廷之事屡见不鲜,西夏第二任皇帝李谅祚的生母没藏氏榜上有名。没藏氏当过人妻,当过尼姑,当过李元昊的秘密情人,最后当上了高高在上的皇太后。由于她生性放荡,私生活淫乱,又缺乏驾驭男人之道,无法在其情夫中间营造一种平衡,故最终导致了杀身之祸,惨死在醋意大发的情夫刀下。宣穆惠文皇

  • 宋真宗为何在军事有利的局势下签订澶渊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澶渊之盟,辽国,北宋

    (澶渊之盟)(一)萧太后以战促和,亲率辽军南征契丹自建国以来,连年与中原的王朝征战,有失有得,兵祸疮痍。自萧燕燕佐政景宗开始,就深刻地认识到化干戈为玉帛是契丹与汉两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把愿望转变为现实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既要对时局有清醒的把握,又要综合考虑军事上的实力。早在契丹统和二十一年(公元1

  • 唐诗里的“长安十二时辰”,一曲盛世长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安十二时辰,十二时辰,唐诗,唐朝

    长安,是文人心中的情结十二时辰,是先民古老的智慧在十二个时辰里演绎长安怎能不眼花缭乱、如醉如痴?追剧的或者不追剧的小伙伴们一起来读读诗歌里的“长安十二时辰”吧!子时23:00-1:00长安的夜半,除那“星桥铁锁开”的上元佳节,都是沉寂的。因为静,所以能

  • 辣椒是穷人乐儿?论中国饮食文化的阶级谱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辣椒,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食辣史》辣椒在中国的四百年(节选)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第一条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其分析主要在文化唯物论的语境下;第二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其分析主要在结构主义的语境下;第三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饮食

  • 金庸小说里的历史朝代 十五部小说书名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金庸小说,武侠小说,历史朝代,朝代,历史朝代顺序

    金庸小说里的历史朝代读过金庸武侠小说或者看过电视剧的同学们,都会发现其实这15部发生时间是有先后顺序的,而且还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分不清先后顺序有些情节就读不懂,没细细研究想必同学们也是一头浆糊,让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一、《越女剑》:公元前五世纪前叶,春秋战国时期---理由:小说中原文描述,&ldqu

  • 春花秋月何时了捡漏皇帝真不少,是福还是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捡漏皇帝,皇帝

    一个人要是走运了,该会有怎样的意外?对于皇子们来说,最走运的事情莫过于皇位落到自己的头上,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的。只是这种运气实现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但是,几率虽然小,毕竟还是有机会的,还是真的有那么几个人,完全靠捡漏,坐上了皇位。虽然都走了一样的好运,他们的作为却是有着千差万别。自然,他们的下场也完全不

  • 谁说宋朝皇帝爱逃跑 其实唐朝皇帝也擅长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皇帝,逃跑皇帝,唐朝皇帝,皇帝,宋朝,唐朝

    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唐朝的国势出现断崖式的下降。此时的唐朝,疆域大幅缩水,河西被吐蕃吞并,西域更是没了影。在山东(太行山以东),军阀割据,成天打来打去。不要总嘲笑宋朝皇帝擅长逃跑,唐朝皇帝们也没少亡命天涯。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开创的开元、天宝盛世早已繁华落尽。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李隆基的&l

  • 吃货穿越回古代要慎重选择朝代 太早没辣椒土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穿越,民以食为天

    话不离吃"吃"在大中华尤为重要,都说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有多重要?我们说话不离吃:"酒足饭饱、狼吞虎咽、山珍海错、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烧琴煮鹤、食不甘味、寅吃卯粮、食不下咽、狼吞虎咽、囫囵吞枣、细嚼慢咽、挑肥拣瘦、众口难调、无米之炊、不吃烟火食、因噎废食、赖哈蟆想吃天鹅肉"文化诗词离不开吃:东坡肉和苏

  • 为什么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西方则由石材建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古建筑,西方古建筑

    如果你喜欢参观古建筑,一定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中国的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而西方的古建筑则多用石头建造而成。中国:故宫法国:巴黎圣母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事实上,要想真正说清楚这个问题并不容易。?01、材料决定论or技术决定论都不成立!是由建筑材料决定的吗?中国多高山大川,绝不缺少石头。而且

  • 帝国皇陵往事:最后的大明王朝,被埋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皇陵,明十三陵,明朝皇帝,明朝

    1956年,春天。考古队进入明十三陵进行正式的考古挖掘。这是1949年以后第一次得到政府批准的古代皇陵挖掘行动。作为明朝皇帝的陵墓,十三陵陵区占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开挖这么一个重要陵墓,怎么能不慎之又慎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北京市副市长吴晗首次提出明十三陵发掘计划。身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