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薪养廉出清官 包青天包拯年薪千万?

高薪养廉出清官 包青天包拯年薪千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297 更新时间:2023/12/12 16:34:40

话说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断案高手屈指可数,其中一位名气响亮的牛人,野史上断案强到神界凡间通吃,几个铡刀一摆,就把天下坏人都吓傻的断案高手!

没错,说的就是包青天包拯!在民间,包拯为官清廉,不附权贵,官至开封府尹,授龙图阁直学士的荣誉,可以说是位极人臣。而且他公正严明,刚直不阿,敢于同皇亲权贵斗争。三口铡刀下可斩市斤恶徒,上可斩皇族高官,为无数的穷苦百姓申不平,所以民间称其“包青天”。

包拯可以说是清官的代表,但包拯的真实生活却并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清官那样穷困潦倒。既然包拯不贪污,那么收入是从哪来的呢?包拯的收入来源于他的为官俸禄。

有一种黑叫“包拯黑”

据1973年合肥肥东大兴集发现的包拯墓中,专家们分析包拯个子只有1.65米左右,包拯的个子也不高。

关于是不是黑脸?宋代史书均没有包公黑脸的片言只语记载,说明包拯的脸面并不黑,是一个白面书生。后来包拯的脸面变黑,是元明以来戏剧化的文学艺术形象。

▲历史上的包拯画像

历史上的包拯性格倒是一贯的刚正不阿。

在公堂上收拾皇亲张佐,方法也更简单粗暴,更是连当朝宋仁宗都被他碎碎念地喷了一脸唾沫。

包大人已经和阎王爷齐名了,铁面无私,就是皇帝求情,该抓的还是抓,该铡的必须得铡。久而久之,铁面无私也就成了他的符号。

▲北宋皇帝宋仁宗赵祯

能断案也能搞经济

包拯是一个实干家,61岁的他就被任命为三司使,负责全国经济工作,展现出了经济改革的天赋。

比如改“科率”为“和市”,即朝廷按照公平价格购买农民要缴的上供物资;免除部分地区“折变”,即废除农民将粮食变成现钱纳税的规定等措施。

开展经济工作卓有成效,两年后,包拯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副总理),至此,包拯才算正式进入了中央执政官的行列。

所以欧阳修赞叹说“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俨然完美名臣。

包拯也判错案

宋史记载,包拯做权知开封府(并非开封府尹)之时,京城有个说法叫:“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其实包拯的职责主要是监察类,而开封知府履历其实只有两年,其中还闹出了一个笑话。

故事是这样的:有犯人要受杖责,耍心眼买通小吏,俩人故意在公堂上对骂,果然叫包拯上当,误以为小吏欺负人犯,竟真把小吏打一顿,从宽发落了犯人。他哪知道小吏挨过打后龇牙咧嘴数钱,就耍他一人。

这个荒唐事还被沈括写进了《梦溪笔谈》。

包大人年薪百万?

包拯是北宋名臣,那么问题来了,包拯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呢?

人们通常认为,北宋官员的俸禄非常优厚。

比如清代学者赵翼曾说“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

宋朝的俸禄制度非常复杂,大体可以分为本俸、添给两类。所谓本俸,包括俸钱、衣赐和禄粟三部分。添给可以理解为“补贴”、“津贴”,种类繁多。

咱们先来看看包拯的年收入情况。

1061年,也就是在包拯去世前一年,他达到了仕途的巅峰,担任朝廷的枢密副使。

按照《宋史·职官志》的记载,枢密副使每月的俸钱是300贯,一年也就是3600贯。虽然按照规定一贯为铜钱1000文,但宋朝的铜钱“短陌”,一贯是770文钱。不仅如此,作为枢密副使,包拯还能领取其他福利,比如说“春、冬各绫十匹,春绢十匹,冬二十匹,棉五十兩”。

此外包拯每月还能领取“禄粟”100石,50人的“元随傔人衣粮”钱、“餐饮补助”25贯等。另外,朝廷每月还要供给包拯一定数量的茶、酒、厨料、薪、蒿、炭、盐、纸张,甚至还有马刍粟。

据宋仁宗时期的《嘉佑禄令》记载,龙图阁直学士每年的俸禄是:铜钱1656贯,绫10匹,绢34匹,罗2匹,棉100两。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包拯做开封府尹每年的俸禄是:铜钱19200贯(公使钱18000贯,添支钱1200贯),粮360石(米、麦各一半),柴禾240捆,干草480捆。

除此之外,包拯还分到朝廷无偿划拨的耕地两千亩,而且允许收租,不缴国税。按每年收租一石米算,一年就是2000石。

那么折算成人民币,包拯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呢?有的说年薪过千万,也有人说是几十万。

最后我们算算包拯一年的总收入。实物收入按照当时的物价换算成钱大概是1000贯,再加上现金收入20856贯,总收入是铜钱21856贯,比有些州一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250元,计算下来包拯的年薪达到了惊人的1300多万人民币。

根据史学家研究,北宋时期一个老百姓一年最低的生活费是20贯。如果从这个情况来看,包拯的年收入还是挺高的。

由此可见,清官的出现,不仅在于官员本身,宋朝的这种“高薪养廉”的制度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是宋朝给官员发高薪,在盛世可以,一旦国力衰退,再遇上天灾战乱,政府财政赤字,入不敷出,就会加重百姓的赋役,激化矛盾,最终导致王朝灭亡。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藩王之乱” 一次成功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藩王之乱,八王之乱,七国之乱,三藩之乱,削藩

    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把秦朝到清朝的两千多年历史称为“封建社会”。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所谓“封建社会”,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实行“分封制”。可是从秦朝到清朝的这些更迭的朝代中,大部分朝代根本不是实行“分封制”,

  • 中国历史几千年轮回往复,始终跳不出十大定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定律,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十大定律

    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历史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质。它有像自然界那样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轨迹。有些曾被认为是规律的东西,后来被证明并非规律;有些被认为是偶然的现象,后来则被证明是历史的规律。总体来说,历史的规律性大于偶然性。历史规律具有如下特性。第一,重复性。这是其最基本的同于自然规律

  • 广州作为“三朝古都”为何叫不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广州,古都,三朝古都

    中国的古都着实不少,比如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前面几个名声极大,后面几个名声虽有所不如但也不小。其实广州也有个名号,叫做“三朝古都”,但是这个名号为什么叫得不如其他古都响?秦汉时期南越国的首都我们先来说说这三朝古都是哪三朝。首先出现在秦汉时期。秦朝末

  • 同样是汉朝陵园,为何东汉陵墓规模远比西汉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皇帝,汉朝皇陵,汉朝,皇陵

    汉朝是我国历史延续4个世纪的大一统强势帝国,“强汉盛唐”至今都被国人津津乐道。然而,当我们研究两汉的皇帝陵园,我们就会发现:东汉皇帝陵园的规模比西汉皇帝陵园小。这个“小”在陵园封土的规模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原因呢?上图_茂陵(汉武帝陵

  • 中国有过多少位皇帝?中国皇帝数量有多种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有过多少位皇帝,中国皇帝,中国有多少皇帝,皇帝

    中国到底有多少皇帝呢?有对说有300多,也有说400多,如果这个问题放在1949年以前,估计这数量就更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古以来,史学界对一些皇帝是不予以承认的。而现在史学界所承认的皇帝则中国史书上承认的皇帝不全一样。原因有三:1、历史书上受正统观念的影响,一些通过政变篡位后的皇帝并不会承认前任

  • 中国各朝代生活水平如何 达到唐朝鼎盛时期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生活水平

    中国目前的生活水平达到唐朝鼎盛时期了么?现在和唐朝比,何时较鼎盛?中国现在比唐朝来说综合来说怎么样?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朝代吗?中国哪个朝代是鼎盛时期?中国的唐朝处在当时世界的什么水平?古人并非生活在水深或热之中啊,太平年代人民其实是很富裕的。例如汉文帝时,当社会还未从暴秦及秦末战乱恢复时,文帝曾

  • 乾隆好大喜功摆千叟宴 结果成为老人最后的晚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千叟宴,乾隆皇帝,清朝

    战乱频繁的年代,众人食不果腹、流离失所,长命百岁之人更是屈指可数,长寿老人在当时是备受关注的明星人物,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希望从长寿之人身上获得长寿秘诀,这是在生死面前的本能反应。英明一世的秦始皇可以为了长生不老服用含汞的所谓仙丹维持生命,结果不幸暴毙身亡。渴望长寿是帝王的通用心愿,他们为了

  • 中国怎么“丢掉”了越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越南,宗主国

    越南领土面积大致(略小)与云南省相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好好的一块领土怎么就丢掉了呢?至今仍有不少人扼腕悲叹越南“丢失”,那么越南是怎么“丢掉”了的呢?说“中国统治过越南”,至少在五代十国以前(也就是越南所说的前三次北属时期)

  • 帝国、皇朝、王朝有什么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帝国,皇朝,王朝,朝代

    王朝和帝国这两个简单的词汇看似区别不大,但是这里面有着很大的门道,准确来说自秦朝时代开始,中国就没有王朝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王朝的性质和划分在秦国统一以前,最大的君主就是王,譬如周朝的周文王、周武王。而“王朝”中的朝还有多种解释:首先这个字的文本意义就是今日

  • 李世民和曹丕给父亲谥号,都对父皇留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曹丕,谥号,曹操,李渊

    贞观九年,退位九年的太上皇李渊驾崩。李世民违背李渊要求薄葬的遗言,加班加点给父皇修建了献陵,并且为父皇举办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葬礼。按照惯例,父皇驾崩了,接班的儿子,要给父皇上庙号和谥号。《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给父皇的庙号是高祖,谥号是武皇帝。由于李渊当过太上皇,所以他的庙号和谥号加起来,就是&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