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怎么“丢掉”了越南?

中国怎么“丢掉”了越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20 更新时间:2023/12/12 17:29:38

越南领土面积大致(略小)与云南省相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好好的一块领土怎么就丢掉了呢?至今仍有不少人扼腕悲叹越南“丢失”,那么越南是怎么“丢掉”了的呢?

说“中国统治过越南”,至少在五代十国以前(也就是越南所说的前三次北属时期)是说不通的。因为越南北部、中部最早从属于中国中央王朝统治之前,在今越南土地上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越南民族,也不存在国家这种政权组织(越南所谓的“传说时代”),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而言也就谈不上“中国征服越南”。此时的越南中北部只能说是中央王朝尚未完全实现“改土归流”的蛮荒边疆地区,与当时的两广、云贵等地有何二致?

五代以降,越南北部成立的地方政权不再接受中国中央王朝的郡县制统治,“独立”成为既定事实;越南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政权与同期云南一带的大理国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蒙元出于征服南宋的考量,拿下了大理国,从此云南就被留在了中央王朝版图内,并逐步被中原同化;而越南北部对于蒙元战略意义不大(明朝也是这么认为),苟且躲过了再度被划入中央王朝的命运罢了。不过,越南所谓的第四次北属时期,的确可以认为是“中国统治越南”,毕竟越南北部之前独立了许久,且明成祖出兵也是“有私心”的。

进入正题:中国统治今越南领土的时期,在越南被称作“北属时期”,共有四段。从前207年或前111年开始,今越南北部、中部在长达千年的时间内几乎连续地被中国统治,直到五代时期才走向独立。由于中间存在两次较短时间的中断,故历史学家将10世纪以前中国对今越南领土的统治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第一次北属时期(前207年或前111年-39年)、第二次北属时期(43年-544年)和第三次北属时期(603年–939年)。第一次北属时期之所有前207年开始还是前111年开始这两种说法的争议,主要在于如何看待南越国(越南称为赵朝)的历史地位问题。今越南北部从中国独立后又过了几百年,越南再次短暂被明朝所统治,称为安南明属时期或第四次北属时期(1407年–1427年),共20年。古代越南四次归属中国的千年历史

以上是北属时期各朝统治南界,明交趾布政司南界与东汉末年基本相同(仅作参考,实际上南界变化是很频繁的)

越南视角的南进地图

今越南全图

相传,战国时期秦国灭亡古蜀国之后,蜀王子泮带领3万军民穿越贵州、云南、广西,到达越南北部,征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各个部落,灭掉文郎国,合并西瓯、雒越,建立瓯雒国,定都螺城(今越南东英县),自称安阳王。秦朝统一天下后,命大将屠睢赵佗率50万大军南平百越,设立桂林郡、象郡、南海郡,这一地区历史上第一次被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秦始皇平定百越,设立岭南三郡

秦末天下大乱,秦南海郡尉赵佗“和揖汉越”,趁机统一岭南三郡,灭掉瓯雒国,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帝”(越南最初想请清朝赐名“南越”,野心不小),后在儒生陆贾的劝说下臣服于汉朝,成为汉朝第一个藩属国。南下干部第一人赵佗(毛给的荣誉哦)

赵佗建立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五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发动叛乱,杀死攻杀南越哀王、南越太后及汉朝使者,汉武帝大怒,派遣四路共15万大军攻灭南越国,将今越南中北部设置为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越南再一次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汉武帝灭掉南越国,在今越南设置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征氏姐妹叛乱,声势浩大,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马援平定叛乱。此后,三郡一直属于东吴、两晋、刘宋、南齐、南梁等政权版图。伏波将军马援平定征氏姐妹叛乱征氏姐妹叛乱

南朝梁大同七年(公元541年),当时的德州监(交州下的德州,不是现在的山东的德州)李贲叛乱,建立万春国,自称“南越帝”,被陈霸先(后来的陈朝高祖)击败,李贲被传首京师。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隋文帝派大将刘方平定了最后一股残匪李佛子的势力,李佛子送往长安斩首,此后越南中北部一直属于隋朝、唐朝、南汉等政权版图中。

曲承裕自称静海军节度使,越南开始脱离中央王朝统治

唐末,唐哀帝天祐二年,藩镇割据,天下大乱,曲承裕自称静海节度使,唐朝被迫承认,静海成为唐朝的一个割据藩镇。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南汉高祖派李守鄘、梁克贞擒拿静海节度使曲承美,静海藩镇灭亡。不久曲氏部将杨廷艺驱逐了留守的南汉军队,南汉高祖出兵平叛,但在白藤江被杨廷艺的女婿吴权击败,吴权称王,定都古螺,越南开始脱离中央王朝统治。

南汉白腾江战败,越南开始走向独立

北宋建立后,越南当时的政权丁朝主动向北宋表示臣服,并请求册封,宋太祖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承认安南的藩属地位。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宋太宗越南丁朝内乱出兵,企图恢复交趾故地,但在白藤江战败,从此,越南正式脱离中原王朝直接统治,中国统治者不再将安南视为领土,而是将安南视为“列藩”。赵光义再次在白腾江战败,越南正式脱离中原王朝统治

1400年,越南陈朝权臣胡季犛篡位,陈朝遗臣裴伯耆到明廷告状。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派镇守广西都督佥事黄中领五千士兵护送陈朝“前国王孙”陈天平回安南,在支棱隘被胡军截击,陈天平及部份明军被俘,明成祖知道后大怒,兴师灭掉安南,设置“交趾都指挥使司”、“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交趾等处提刑按察使司”,越南再次被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明成祖朱棣再次平定越南,将越南纳入中央王朝直接统治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黎利叛乱,到明宣宗宣德二年,黎利击退明军,占领明军据守的几个城市,发布《平吴大诰》,建立“大越国”,定都河内,请求明朝封其为“安南国王”,朝贡不绝,越南再次脱离中央王朝直接统治。明宣宗最终放弃越南

明世宗嘉靖八年,越南大乱,黎庄宗请求明朝平乱,越南皇帝莫太宗自缚于镇南关请降,将安南土地册及户籍献于大明,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任命莫太宗为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世袭,三年一贡),越南再次名义上纳入中央王朝版图。嘉靖皇帝让越南从属国变成属地,越南名义上再次纳入中央王朝统治

清嘉庆八年,阮福映借助法国力量平定越南全境,遣使请求清朝赐国号“南越”(取“安南”的“南”字、“越裳”的“越”字),但嘉庆帝看出了越南的野心(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包含了岭南三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大致包含了现在的广东、广西和越南,疆域辽阔),赐国号“越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三年一贡。嘉庆皇帝赐国号“越南”

光绪年间,法国意图断绝越南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并打开中国的云南门户。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僵持阶段时(清军占领谅山,取得局部胜利,但法军占据澎湖,威胁台湾)双方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又称《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及法越双方签订的条约,越南正式成为法属殖民地,中越宗藩关系终结。从此,中国彻底“丢掉”了越南。《中法新约》签订,标志着越南正式脱离与中国的宗藩关系。

标签: 越南宗主国

更多文章

  • 帝国、皇朝、王朝有什么区别?别再傻傻分不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帝国,皇朝,王朝,朝代

    王朝和帝国这两个简单的词汇看似区别不大,但是这里面有着很大的门道,准确来说自秦朝时代开始,中国就没有王朝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王朝的性质和划分在秦国统一以前,最大的君主就是王,譬如周朝的周文王、周武王。而“王朝”中的朝还有多种解释:首先这个字的文本意义就是今日

  • 李世民和曹丕给父亲谥号,都对父皇留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曹丕,谥号,曹操,李渊

    贞观九年,退位九年的太上皇李渊驾崩。李世民违背李渊要求薄葬的遗言,加班加点给父皇修建了献陵,并且为父皇举办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葬礼。按照惯例,父皇驾崩了,接班的儿子,要给父皇上庙号和谥号。《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给父皇的庙号是高祖,谥号是武皇帝。由于李渊当过太上皇,所以他的庙号和谥号加起来,就是&ld

  • 让中原朝廷头疼的少数民族“匈奴”,最后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少数民族,匈奴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以农耕社会的形态创造了殷实的财富,孕育了璀璨的文明,却也因此长期以来受到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和劫掠。在与游牧民族的争斗和交汇中,既有昭君出塞的无奈和亲,也有勒石燕然的雄壮军旅。其实,历史如果得到简单化处理,就会让人明白许多道理。比方说,过去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集团匈奴、鲜卑、柔然、突厥

  • 明帝王的最后远巡:嘉靖帝南巡承天府与明后期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帝出巡,嘉靖皇帝

    不同帝王的巡幸,史书有不同的评价,如隋炀帝、明武宗的巡幸,史书在记述时多贬义;而如康熙帝的巡幸,史书在描述时却少有这类贬义的意涵。清朝仅乾隆帝就曾六下江南,相比之下,明朝皇帝巡幸的次数无疑是较少的。是非难定论明代皇帝巡幸概说明前期,永乐帝、宣德帝北巡,被后世视为护卫北边的需要,备受褒誉;而英宗欲效仿

  • 秦始皇陵封土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陵封土,秦始皇陵,秦始皇

    ▲秦始皇陵封土秦始皇陵全景人们对秦始皇陵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山一样高大雄伟的封土。封土整体呈覆斗形,覆土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在封土的北侧有287级台阶,人们可以拾级而上,登上冢顶,极目远跳,四野风光,尽收眼底。在中国古代,墓葬形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商周时期的墓穴上“不树不封&rdq

  • 历史上的春秋战国的楚国,究竟有多少个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楚国,都城

    寿县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这一点,我不怀疑,因为最近几十年,在寿县周边,陆续发现了许许多多楚国的古迹。而且,史料上,也有明确记载,说寿春这个地方,在古代,就是区域性的中心,如今,进入寿县,依然能感受到楚文化气息的存在!但是,多年前,我去湖北荆州的时候,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说:我们荆

  • 李鸿章初次访美,看到高楼大厦没有惊讶 却因电梯犯傻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鸿章访美,李鸿章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李鸿章,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慈禧太后左膀右臂,在清末危亡乱局中,文人出身的李鸿章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转而从戎。太平军被镇压后,李鸿章一路扶摇直上,封一等肃毅伯、任职剿捻钦差、湖广总督,督办军务之外更成为洋务重臣,

  • 皇帝不急太监急:盘点中国历史上恶名昭著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监,干涉内政,皇帝不急太监急

    太监旧称宦官,又称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阉竖等。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在唐朝之前,并没有太监这一词,一般称呼这类人为宦官。在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而宦官则开始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一

  • 5元纸币上的泰山“五岳独尊”是谁题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五岳独尊,泰山

    泰山“五岳独尊”成为游人在泰山必定要合影打卡的景点众所周知,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的背面图案是著名山水画家李叔平先生所绘制的泰山雄姿图,其中,“五岳独尊”石刻被作为标志物放大。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岳”之说,其实就是国内五大名山的总

  • 明朝的南明弘光政权为什么没计算在明朝年代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明,明朝,正史

    其实南明也还是明朝的一部分,因为当时弘光帝朱由崧继位的时候国号依旧是“明”,说明当时并不存在南明的概念,还是视明朝为正统而不是自立门户,而之后写史书的人称之为“南明”。那为什么没有将弘光政权计算在明朝年代里?满清统治者故意不想将南明这段历史写进《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