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被低估的皇帝唐高宗李治 成就仅次于唐宗宋祖

最被低估的皇帝唐高宗李治 成就仅次于唐宗宋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47 更新时间:2023/12/15 1:16:35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大家脑海里应该都不约而同地想起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他们。

提起唐高宗李治,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儒弱,因为他有一个千古一帝的父亲李世民,有一个千古一女皇的妻子武则天,还有六味地黄丸的俩儿子,还有太平公主这样权倾一时的公主,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这样的孙子。爷爷、爹、哥哥、大爷、儿子、孙子、女儿,甚至老婆,全比他更能嘚瑟更有话题,你说他还能有啥存在感。不管能力高低人品好赖,必须能嘚瑟,这就是公关存在的意义。

然而他在位期间,疆域是唐朝最大的,开始独掌朝政。李治的形象主要是被影视剧黑的,几乎只要是讲武则天的影视剧都会刻意弱化李治。同样处境的还有李渊……不过也难怪,李治会被低估,毕竟在他身边的,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啊。他的父亲是开贞观之治的李世民,老婆是中国最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而后来的孙子李隆基创立开元盛世,被如此有名的身边人包围着,李治想抢到那头条,实在太有难度了。

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字雉奴,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在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诸子中排行第三,是唐太宗亲自抚养长大的儿子。自己作死的太子李承乾李治渔翁得利拿下天下。在位33年。由于病弱,655年,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他就让武则天参与朝政,时人称为“二圣”。

李治是什么样的皇帝?如果你想要的是一个反传统的答案,那去看看孟宪实《唐高宗的真相》。节选:唐高宗是谁?他接了李世民的班,没有辜负贞观之治的锦绣河山;他和武则天同心协力,给开元盛世开了个好头。可他却少为人知,委委屈屈地蹲在历史的角落里。看来,“名爸爸”的儿子,“名女人”的丈夫,实在是不好当!

在人们的印象中,唐高宗李治“软弱无能”。他在政治上少有建树,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对比下,高宗一朝黯淡无光;他性格软弱,以致大权旁落,直接导致“武周”取代“李唐”。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就是无源之水。唐高宗和武则天更不曾相互争权夺利,高宗的软弱,不过是无法接受女皇帝统治的史家们为了丑化武则天而捏造的假象。拨开千年迷雾,还原历史本真!号称盛大的唐代国土,在谁的时代最为辽阔?唐太宗梦寐以求的封禅大典,在谁的时代首先成功举办?答案是唐高宗李治。创业难,守成更难,李治让贞观之治再上一个新台阶,给开元盛世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然而,千年以来,人们只记得,他是英明圣主李世民的乖儿子,他是铁腕女皇武则天的弱丈夫。给世人展现的是唐高宗李治是一位懦弱无能的皇帝。他受制于武则天,只知享乐、毫无政绩。其实,这只是各种影视剧的误导。历史上的唐高宗,其实是一位年轻有为、英明神武的皇帝!唐高宗在位期间,是唐代最安定、最强大的时期,唐高宗的政绩也是非常辉煌的。

李治统治时期经常对外打仗,全国需要征调各种物资,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依旧安居乐业。由此可见,李治的御民之术有多么的高明。根据史料显示,在李治统治的那几年里,气候干旱,蝗虫肆虐,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唐朝统治的人口数量依旧从李世民统治的360万户发展到380万户。人口的增长是一个王朝繁荣的象征,李治统治时期人口增长是李治治国有方的象征。

此外,他还重新发展了科举制度,使我国科举制度趋于完善。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入朝为官,大大提高了统治集团决策的科学性,也促进了社会阶层人员的流动,进一步改变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同时,李治还创制《永徽律》,这是我国现存的最完善的封建时期法律,是我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不仅是为后代法律的革新和创立,还是为当今法学的研究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公元683年的一个冬天,李治去世,历史上给他的谥号是天皇大帝。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皇帝的是好是根据其在位期间的工业来进行评定,李治能拥有如此高的谥号,李治绝不是影视剧当中那样的一个懦弱皇帝。

皇帝向大臣夺权唐高宗的强硬一面

初出茅庐的皇帝李治,并没有享受到皇帝应有的待遇。皇帝的舅舅、托孤重臣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等人的重重包围,让皇帝半点儿展不开手脚。在李治登极后的第三年,长孙无忌利用高阳公主诬告房遗爱的案件大开杀戒,硬是“审出”了震惊朝野的谋反案,皇帝的哥哥和叔叔也被诬陷进来。皇帝请求赦免他们的死罪,却被大臣们一句冷冰冰的“不可以”挡了回去。长孙无忌的志得意满和高宗李治的落寞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终于酿出了灾祸。一场甥舅之战,拉开了大幕。

其实,李治有勇有谋,对臣子管理有方,心狠手辣。他被推上皇位后,并没有话语权,都是由无忌等几个大臣说了算。更过分的是,无忌还挑起事端,把很多反对他的人通通杀掉,这下李治坐不住了。他想发起反击,可是却没人听命于他。

李义府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僵局。这让皇帝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朝廷并不是长孙无忌势力的铁板一块,依靠皇帝的权力,完全可以动员出来一部分人跟自己走。这个认识至关重要,于是一批愿意拥护皇帝的官员出现了。他们是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当然还有李义府、王德俭等。这些官员,当然都不是宰相,属于朝廷中的非主流。但是,对于皇帝来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在此之前,皇帝差不多是孤军奋斗。

于是,他想到了废立皇后,后来这一做法还真的成为了改变整个局势的关键。李治通过废立皇后这件事,找到了愿意听从于他,愿意为他服务的一班大臣。当自己的权力得到稳定后,他开始对长孙无忌进行绞杀。长孙无忌的派系被连根拔起,整个宰相班子进行了大换血,全都换上了自己人。从那以后,君权几乎控制了所有,李治开始独掌朝政。

因此唐高宗绝非懦弱无能之人,反而颇有权谋手段。他即位之初,朝政由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把持,关陇贵族集团、关东士族集团实力强大,足以抗衡皇权。利用武则天这个贤内助,唐高宗解决了长孙无忌等人,并废掉了王皇后、萧淑妃(这两人都出身名门世族),立出身寒族的武则天为皇后。唐高宗大力提拔出身寒门的大臣,关陇贵族集团、关东士族势力都遭遇了打击。

李治儒弱的印象怎么来的?

范文澜先生说:“唐高宗临朝,臣下来奏事,不会作判断,要宰相提出意见,才算自己有了主意。他这种昏懦的性格,势必扶植起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势力,引导国家从乱到亡的道路。”这样的说法,把唐高宗这个人彻底否定了。

主张高宗昏庸的观点认为唐高宗患风眩不能视物,百官奏本常由武后代为参决。自显庆五年(660年)起,政事都委托给武后,权力和皇帝相等。但武则天不久就作威作福,连唐高宗要办的事也受她控制,唐高宗十分不满。麟德元年(664年),武后常让道士入宫行“厌胜”之术,被宦官王伏胜上告。高宗大怒,找西台侍郎上官仪来商量。上官仪说:“皇后专恣,海内所不允,请废之。”唐高宗就命上官仪起草废皇后诏书。不料武后安插在唐高宗身边的耳目随即将此事报告武后,武后立刻到高宗面前解释。唐高宗昏庸懦弱,心有不忍,又怕武后发怒,竟说:“我本来没有废你的心思,都是上官仪教我的。”于是,武后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王伏胜和废太子李忠谋反,都被处死,与上官仪有来往的大批朝官,都遭流放或贬官。从此,每当唐高宗上朝,武后都坐在帘后,大小政事都参与裁决,升黜官员或生死大事,都凭武后决定。此后,唐高宗只是名义上的皇帝,直至弘道元年(683年)在洛阳宫中病死。

隋炀帝和唐太宗没干成的事情他干成了

唐高宗时期,大唐在军事上非常强大、几乎百战百胜。军事成就虽不及唐太宗时,但却超过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

在唐高宗时期,名将李勣(徐世勣)率军灭掉了高丽。高丽国力强大,隋炀帝就因为连续攻打高丽,而最终亡国。唐太宗时期,又曾多次对高丽大打出手,虽有战果,却没能最终解决这个外患。到了唐高宗时期,大唐终于彻底灭掉了高丽。

除了灭掉高丽这个百年强敌外,唐高宗时,大将苏定方还灭掉了西突厥。

由于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唐朝版图在高宗时达到了顶峰。下图是唐高宗总章二年时期的版图,是唐代国土面积最大的时期。李治在位时,他曾拿下汉族王朝中最大的疆域,这功劳,可以说称得上空前绝后。如此来看,他在位的这段时期,国土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仅在元朝和清朝的后面,却比他们早了几百年。那时候,生产力非常低下,地理等其他东西又限制着,能拿下那块疆域,实属不易。

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是唐代最强大、繁荣的时代。唐太宗时期军事强大,但是国内还没有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国家还很贫困。武则天时期,对外战争中多次战败,国内也有不少动乱(比如徐敬业的反叛)。武则天还推行酷吏政治、乱杀无辜,她统治时期国家并不安定。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是唐代经济、政治、文化的顶峰,最是繁荣。但是对外战争也是常常败于吐蕃、南诏。唐玄宗还信任奸臣,繁荣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只有唐高宗时期,大唐军事、政治、经济都非常发达,三十多年里国家安定富强。唐高宗时期,大唐的国土最为辽阔,国家最安定,人民生活最好。这样的一位好皇帝,实在是不应该被丑化。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被说软弱无能?

与其相反的观点认为,说唐高宗昏庸是缺乏根据的。说他“昏庸”,最早见于《新唐书》。《新唐书》卷76《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说:“(武后)已得志,即盗威福,施施无惮避,帝也懦昏,举能钳勒,使不得专。”同书卷105《长孙无忌传》也说:“帝暗于听受。”同卷《褚遂良传》说:“帝昏懦,牵于武后。”欧阳修说他昏庸的主要论据,认为唐高宗为武则天所控制,并按其旨意贬杀了褚遂良和长孙无忌。

其实,褚遂良被贬在武则天当皇后之前,长孙无忌的被杀,是在武则天当上皇后不久的事情。一些专家认为,这时的武则天还没有把皇后的位子坐热,怎么就能够“盗威福”贬杀高宗的顾命大臣?实际上,贬杀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的不是别人,恰恰就是唐高宗自己。在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过程中,这两位老臣坚决反对,而一心想立武则天的是唐高宗,因而他是武则天最有力的支持者,很明显,褚遂良、长孙无忌和唐高宗在立武后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不仅如此,长孙无忌凭着国舅的地位,专横跋扈,而褚遂良以顾托之重,也是“悖戾犯上”。两人以元老重任自居,一心想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只是想着曾经对唐高宗有功,根本没有把高宗放到皇帝应有的崇高地位,而唐高宗此时血气方刚,对他们的表现早已不满。当许敬宗诬陷两人时,唐高宗不派人仔细调查,立即削去长孙无忌的太尉官职和封地,安置到边远的黔州。已死于贬地的褚遂良,也被削去官爵。两人的儿子都在放逐途中被处死。可见,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被杀,是武则天的心愿,但更是高宗的旨意。整个过程中根本不存在唐高宗被武则天控制的问题,唐高宗的昏庸无从谈起。从房遗爱案,王皇后案,长孙无忌案就看的出,李治绝对是一个能力强,办事果断,心狠的人。电视剧老把他拍成懦弱的样子。可能也是他牛逼的地方,杀姐,杀兄,杀舅舅,杀皇叔,废皇后,杀功臣,历史上好像没一点骂名,也是牛逼。

一些人认为,高宗显庆以后,唐中央政府与吐蕃、突厥、高丽等或战或和,以及研讨方略、奖惩将士等全系唐高宗决策,对公卿宰臣的任用黜陟也是如此。从唐高宗去世到武则天称帝,共经历了7年时间,武则天的力量主要是在这个时期集聚起来的,而在此之前,武则天虽然预问朝政,但权力有限,不能左右朝政。

唐高宗在位的业绩

唐高宗在位前14年中,他的政绩之荦荦大者主要有:一、他继续推行了唐太宗时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制度。二、唐高宗在位前期,至少是尚能维持国力于不坠,而统治区域还稍有扩展。三、唐高宗在位期间社会经济仍在向上发展。唐高宗政绩之所以史书记载较少,也不突出,其原因可能是即位初期元老勋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权重,精明而又有才干的武则天为皇后后,又直接参与执政。

也有人指出,唐高宗根本没有昏庸之举。在即位之前,曾参决朝政,颇得唐太宗称赞。即位之初,也勤于国政,每日临朝,孜孜不倦。他不仅能够遵循唐太宗的大政方针,而且也表现出了管理国家的才干。具体表现在他十分重视法制建设。他令长孙无忌等修成《永徽律》,还逐条对之进行注释,写成《唐律疏议》30卷颁行天下。他在即位之初,鼓励臣下进谏,他自己也能很好纳谏。他赏罚分明,对贪赃违法者坚决予以打击,不留一点情面。褚遂良就是因为低价强买中书省翻译人员的土地,被左迁为同州刺史。他维护了国家统一,讨伐西突厥,巩固了唐王朝在西域的统治。他有过错,如容忍和支持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的残酷迫害,在对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等人的处理上,也没有很好地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个昏庸之君。用昏庸来解释武则天参预朝政的原因,显然是不妥的。

上元二年(675年),高宗风眩症加重,曾想禅位给则天皇后,“使摄知国政”,正式临朝称制。宰相郝处俊进谏说:“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中书侍郎李义琰也附和郝处俊的意见,高宗无奈作罢。如果说高宗不是昏庸之君,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但如果我们说他真是个昏庸国君,那么史书上描述他尊礼大臣,问百姓疾苦,称为“永徽之政,有贞观遗风”,这又是怎么得来的呢?所谓的唐高宗“昏庸”,至今仍是一谜,令我们左右为难,无法圆满解释。

武则天只是唐高宗对抗功臣及士族集团的棋子。而且李治未死之前,武则天一直很隐忍,按理说李治如果真的懦弱不堪,以武则天的野心怎么会忍那么久?以李世民的睿智又如何能够放心的把大唐托付?因为唐高宗晚年体弱多病,难以处理朝政,才导致武则天的势力逐渐扩大。但自始至终,唐高宗的权力都要大过武则天。武则天上也不见有啥大错,主要武则天生的儿子太不给力了。他在武则天问题上犯的唯一错误是:错误的估计了武则天的野心。其实李治很了解自己老婆的能力,也乐得身体不好时退居二线,他想到自己老婆将来会作为太后实际掌政,但儿子是她亲生的,无论如何不可能对李唐王朝有什么致命的不好。我相信当时换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自己老婆最后能称帝,就没有这根弦。

作为统治者,李治很注重培养人才,他改革科举制,扩大科举的录取名额,很多有识之士都得到他的重视和任用。除此以外,他还善于用人,把人才都安排到合适的领域上,发挥自己的所长,于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虽然,后来他身体每况愈下,武则天开始干预朝廷事务,但无可否认,李治仍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我们不能无视他取得的一番成就。

唐高宗善于用人,提拔重用过大量的文臣武将。唐高宗时期得到重用的著名文臣有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魏元忠等,武将则有苏定方、薛仁贵、裴行俭、高侃、程务挺、黑齿常之等。唐高宗待人仁厚,让他很得人心。与武则天重用酷吏、统治严酷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经过武则天二十多年的严酷统治,臣民都日夜思念唐高宗的仁政。武则天的统治不得人心,被迫打消了传位于武家人的想法,重新立李显为太子。参与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的领导者,大多都受过唐高宗的恩惠,比如禁军将领李多祚。

标签: 李治唐高宗李治

更多文章

  • 阿拉斯加720万刀 美国买来很委屈俄罗斯很开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阿拉斯加,阿拉斯加州,买下阿拉斯加,美国领土,美国领土扩张,美国州

    美国建国不过几百年,国土面积却有963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十分稀少,只有3亿人,真正的地广人稀,不过美国在打响独立战争之前,仅仅只是英国的13个殖民地,面积只有94万平方公里。美墨战争虽然扩张了领土,但大多数领土都是美国用钱买回来的,拿破仑就将路易斯安那给了美国,丹麦也将维尔京群岛出售给了美国,不过这

  • 《新华日报》:民主颂 ——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民主颂,美国独立日,独立日,新华日报,新华日报社论

    《新华日报》(华北版),1938~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后因武汉沦陷,迁往重庆。1939年,因日军大轰炸迁至化龙桥虎头岩。抗战时期,CCCP南方局领导下的《新华日报》是CCP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也

  • 南宋王朝的最后岁月 崖山之后无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宋,南宋灭亡,宋朝,崖山之战

    自古以来,天下无不亡之国家、不灭之朝代。但是,如果说起在灭亡时统治阶级的表现,却是各不相同。有的沦为阶下囚、死的凄凉,有的早已是傀儡、政权更是名存实亡,也有的最终得以善终。不过,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如南宋这般悲壮,在面临灭亡时,自皇帝以至十万军民集体自杀,无一人投降,不禁让人对这个朝代充满无限的追思和

  • 明朝蜀王们坐拥天府之国 成严世蕃富豪榜首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藩王,蜀王,明朝首富

    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好不容易“祖宗埋正”了夺得天下。为人父母,心疼子孙后代,其心可鉴。朱元璋对子孙后代的疼爱方式是:不让后代吃苦,包养一切!《明史·诸王传·序》中说,朱元璋不管子孙“贤愚”如何,一律“其生也请名,

  • 满清入关杀了多少汉人?中国人口锐减三分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满清入关,满清,清朝,清初大屠杀,种族灭绝

    时至今日,很多人将清朝几任皇帝捧得无比之高,不断地歌功颂德,仿佛清朝正统似乎仍然在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着。这种奴性的意识,和被蒙蔽的历史,造就了我们国家对于历史的漠然。然而,满清入关前后直至统一中国,杀的汉人数量可能要让你大吃一惊。其数量甚至超过了后来发生的抗日战争里死难的同胞数量。据清史记载,清军入关

  • 烛影斧声太祖驾崩 赵光义不愿迁都搞死了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烛影斧声,赵光义,赵匡胤,北宋

    说起“烛影斧声”,人们第一反映就是赵光义弄死了赵匡胤,然后篡位称帝。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北宋仁宗年间和尚文莹编著的《续湘山野录》,原文是这样的:“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雪,顾太宗曰:&lsqu

  • 元朝还是蒙古帝国 是中国朝代还是中国的亡国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蒙古帝国,中国朝代

    史公司马迁在著《史记》,曾提出过“不虚美,不隐恶”的观点,这也是中国史学界一直在强调和追求的准则。但是,人总是有自己的观点、认识和感情的,所谓真正的“中肯”可以说难以实现。太史公自己也难以避免对汉武帝颇多微词,以至于后来有人提出《史记》是“

  • 宋朝太后垂帘听政常有 但都没学武则天取而代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宋,后宫干政,太后,北宋太后,宋朝太后

    其实历史上后宫的宫斗并没有甄嬛传等宫斗小说里描写的那样,随便下毒,不经过有司审讯不经过皇帝首肯就随便驱逐、处死、囚禁他人,哪个王朝的后宫管理也不会如此紊乱,小说中这样的行为描写简直是挑战封建皇权和夫权,是不可能存在的。历史上的真实宫斗,其实都是实力的碾压,比如汉安帝阎皇后毒死太子的生母李氏,安帝照样

  • “九龙夺嫡” 四阿哥改了遗诏“于” 夺了十四阿哥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九龙夺嫡,雍正,康熙,四阿哥,十四阿哥,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上帝位之争最激烈的朝代是哪个?答案一定是清朝。那么清朝最激烈的皇位之争是哪两位皇帝之间?答案一定是康雍之间。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九子夺嫡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最后传位于雍正,更是点睛之笔。九子夺嫡一词对此可谓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场堪称史上最经典的皇位斗争“它荟萃了中国古代政治权术的精

  • 高龄生育能手武则天 四个儿子窝囊废唯女儿能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武媚娘,武曌,皇帝,中国皇帝,女皇,武则天的子女

    古代中国诞生过很多有权势的女人,而吕后、慈禧等人是权倾天下的皇后,但只有武则天成为了唯一的女皇。历史上对女皇武则天的描写多不胜数,其中都会涉及到她的几个子女,细谈下关于武则天后代的情况,武则天有几个孩子?武则天的儿子女儿的结局如何?武则天的子孙们:一代女王的身后悲凉武则天有四个儿子:代王李弘、章怀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