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图》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又称《古帝王图》。此图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万幸的是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古帝王图》或者《历代帝王图》,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盘点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十三位帝王):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书,有的还记述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
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画家对作品中的每个形象都寓有褒贬,而这一褒贬又是寓于每个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之中。在表现帝王的形象时,画家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的个性和气质,以表达作者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的评价。此图经历代内府或个人收藏,清末落入梁鸿志之手,流入国外。
作品没有名款,长期以来一直传为阎立本的作品,主要依据是宋代富弼题识。根据史籍记载,现在流传的绢本,是宋代杨褒根据白麻纸唐画传摹,设色附彩的。
《历代帝王图》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国画繁荣、鼎盛的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
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描绘人物的技法也得到了全面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又融进恢弘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线条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古代帝王的个性特征。
1、前汉昭文帝刘弗陵汉昭帝刘弗(前94年-前74年),汉武帝少子,武帝崩后继位。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在位13年,病死,终年21岁。
2、汉光武帝刘秀,后汉开国皇帝,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王夫之说他“允冠百王”。新莽末年,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皇家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建立汉朝,史称“后汉”或“东汉”。
3、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4、吴主孙权,字仲谋,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生于下邳(治今江苏睢宁西北)。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5、蜀主刘备,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
6、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
7、陈文帝情
8、陈宣帝顼
9、陈废帝伯宗,南朝陈朝的第三代皇帝,陈文帝嫡长子,字奉业,小字药王,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武帝永定三年立为皇太子。文帝死即位,年少,叔父陈顼专朝政,被以皇太后令废为临海郡王。
10、陈后主叔宝,字元秀,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祯明三年(589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11、北周武帝字文邕,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号: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墓孝陵。
12、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13、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
总体来讲,《历代帝王图》作为中国肖像画的经典作品,把帝王的气势和内心世界体现无疑,画家的色彩审美水平完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蜀主刘备》出自《历代帝王图》,相传为唐右相阎立本所作。原作1931年为海外收藏家购得,捐赠波士顿美术馆。是年,吴湖帆根据影本,摹出此《蜀主刘备》一段。画中人物面部栩栩如生,稍事渲染,形神兼备。衣纹线条流畅而不失力量。刘备所着之衮冕,设色浓丽光鲜,繁复之纹饰,一笔不苟,笔笔分明。全画虽仅盈尺,却是极为精彩。吴氏临古之功力,非同一般。
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是阎立本所作
大唐贞观十七年,即,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于是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特意在皇宫内三清殿的旁边建造了一座小楼,名曰“凌烟阁”,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悬挂在“凌烟阁”之内。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画像全部面向北方,阁中有中隔,隔内北面写“功高宰辅”,南面写“功高侯王”,隔外面次第功臣。伴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凌烟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绘成画像悬于“凌烟阁”之内的这二十四位功臣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茂公、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加上头衔分别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那些不得善终(后)的功臣们
凌烟阁共绘制唐初功臣共三十多名唐太宗是绘制二十四名,后来唐中宗为上官仪绣像,成了增补功臣的开端,后世皇帝唐德宗又将褚遂良、郝处俊等增补上去,到了唐宣宗时期韩瑗、裴寂、刘文静、马周等也被增补上去总的说来有三十多名。
但这三十多名中,不得善终(后)的竟有十五六名:
首当其冲的就是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的赵公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为友,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的密友,因后来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排第三的莱公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生前善终,但因为儿子杜荷参与到皇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中,被诛杀,举族被流放!
排第五的梁公房玄龄,与排第三的莱公杜如晦合称“房谋杜断”,上文也指出,唐太宗称他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无奈儿媳妇高阳公主谋反,举族被杀,流放。
排第十六郧公张亮在贞观二十年被诬告谋反(详见笔者曾经的一篇文《唐朝死得最冤的俩人,一个代替武则天冤死,一个被皇帝猜忌而枉死》),被诛。
第十七陈公侯君集因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被杀。
排第十九的卢公程知节程咬金,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
排名二十三的英公李勣徐世勣,又称徐茂功,死后因孙子徐敬业反对武则天失败,举族被杀,流放!
被增补上去的上官仪被武则天夷三族(仅剩下长孙婉儿后也被杀);马周万年被唐太宗猜忌,郁郁而终;褚遂良与长孙无忌一样因为反对武则天贬官死于贬所,子孙被流放。
韩瑗的遭遇同褚遂良。
裴寂受僧人法雅牵连,被太宗免官削邑,放归原籍,后流放静州。
刘文静被处死。
郝处俊因为后代郝象贤故被开棺暴尸。
阎立本不但是位十分出色的画家,而且同时还是一位政治家,他最高做过工部尚书,甚至还被擢升为“右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阎立本还是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杰”的伯乐,对狄仁杰有知遇之恩,狄仁杰也尊阎立本为“恩师”。可以说,阎立本在画家中官当得最大,而在官员中画画得最好,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把画二十四功臣图像的事情交给阎立本,是在合适不过的了。
阎立本画了“二十四功臣图”,那么,为这“二十四功臣图”题字的又是谁呢?这个人名叫褚遂良,褚遂良不但博学多才,精通文史,而且书法尤为了得,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当然,褚遂良可不只是书法家那么简单,和阎立本一样,褚遂良也是一位政治家,他最高担任过吏部尚书。
褚遂良书法了得,让他题字当然是合情合理的,不过,说到书法,我们还需要再提一个人,那就是虞世南,虞世南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书法家,而且,褚遂良一开始学习书法,学的就是虞世南。既然如此,那么给“二十四功臣图”题字的为什么不是虞世南,而是褚遂良呢?答案很简单,虞世南本身就是“二十四功臣”中的一员,如果自己给自己题字,呵呵,那多不好意思!
随着时光的流逝,后来又有几位皇帝增加了当世功臣的画像,前前后后加到一起,大约有功臣图一百幅左右,不过可惜的是,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凌烟阁”也就随着唐王朝的覆灭,而被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