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作的女人:慈禧为何胆敢向十一国同时宣战?

最作的女人:慈禧为何胆敢向十一国同时宣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17 更新时间:2023/12/15 11:17:43

慈禧太后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近半个世纪实际的掌权者,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外矛盾的触发者和见证者,她是能够站在历史的尘埃里给我们教训的,在一个已经走向破落的帝国大船,航行在工业帝国的汪洋中,难免不触礁沉没。但是一艘具有数千年的封建大国沉入黑暗海洋中浴火重生的过程难免不让让百感交集,在这个国家最后的时光了里,它到底是一沉到底还是勇而赴死?

继洋务运动后的戊戌变法是清王朝最后的自救机会。

清王朝并非如人们印象之中那样古板僵硬,面对危机,清朝皇帝还是会给予相应的反应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说实在的是一次财富掠夺之战,中国凭借着几千年的文化超越吸收了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储备,使得欧洲统治者无银可用,但爆发工业革命后的欧洲诸国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能力来从中国夺回当年大航海时代丢失的白银。而且在凭借着强势海军还获得了胜利,赔款之后的清帝国认为自己财大气粗,地大物博,一点损失并不算什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道光皇帝也就这样死去了。

继位的咸丰皇帝其实是哭来的皇位,轻易而得的皇位并没有让他多么珍惜。在他的手中夸张到把紫禁城都给丢失了,京城丢失那是亡国的征兆,这个时候慈禧开始上场了,咸丰皇帝由于过度沉迷女色把性命丢在了女人身上,江山也一并丢给了女人慈禧。

慈禧通过她女人的魅力和政治手腕发动了政变,先帝任命的八大臣辅政只不过在历史舞台上面充当了一次片花。此后便进入了两后听政的时代,外面朝政由恭亲王把持,面对外界接二连三的刺激,在慈禧,奕昕等人的主持之下,开展了洋务运动,这一次的清王朝其实还是比较开明的,开明在不会对于失败无动于衷,而是会积极的采取措施去运动,但这一次的运动更多的是局部维新。

清王朝在慈禧手里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是这次生机只是暂时的,无知的底层百姓和中层人士总以为朝廷会重新改变,其实这次洋务运动只不过是最高统治者权力重新分配的一次游戏罢了。

洋务运动因为有大量的开明汉臣支持,而上层主持者因为支持汉臣搞洋务的关系必然会获得这些汉臣的支持,前期的慈禧就是和这些汉臣势力相互扶持才得以上升,就像某位名人所说,权力地位的上升只不过是与大多数利益相符者的相互利用罢了。但是这次利用关系却在甲午战争结束了,慈禧维持封建和汉臣自强的梦想同时破灭了。

这次梦想的破灭使得广大汉臣和满清统治者阶层意识到,可能清帝国的衰退真的不仅仅是军事武器上面的差距了,更多的是制度,当时的清朝政治制度已经腐朽到根子里面了,但是大家都不愿意说,都只是想勉强维持,蛋糕的重新分配动的是他们的利益,当然不愿意了,以至于后面光绪皇帝变法维新的时候询问先进派人物李鸿章的时候,李鸿章等汉臣一言不发,大家都等这看热闹,如果弄得好那还好说,可是如果一旦搞砸了那就等着老佛爷出来收拾场面吧!

变法初期与后期的慈禧心态对比使得光绪皇帝的新政最终失败,而一些变法分子逃亡海外。

遭受甲午惨败的慈禧心理情绪是十分复杂的,她觉得大清作为天朝上国,输给英法这些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并不是很丢脸,也还勉强说的过去,可是这次败给日本是真的说不过去了,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满清统治者的威信一日丧尽。

而这次失败的主要罪魁祸首还是慈禧,她作为一个国家的掌权者,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愧疚的。正是带着这种愧疚心情,当时的慈禧才放心的把权力交给光绪皇帝,让他开展新政,希望能够中兴大清,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全心所托的光绪皇帝真心不在变法这条道路之上,更多的是利用变法来达到夺回皇权的目的,甚至还会废黜慈禧,在遭到生命安全威胁之后的慈禧出手了,她一出手便决定了百日维新的失败,下场是皇帝被软禁,变法骨干被处以极刑。

当然变法骨干之中也有一些软弱分子,以康有为为首的一群帝党分子逃亡海外,在变法中止之后并没有停止为革新造势的活动,他们坚信慈禧年纪比光绪大很多,只要熬个几年,等慈禧死后,光绪就能重新掌权了,到时候中国政坛就是他们的天下了。这样幼稚的想法不是一个政客所具有的,更多的是妄想,慈禧在死后前一天处死光绪证明了康有为他们有多愚蠢。

而当时一直在海外丑化慈禧,美化光绪,使得欧洲统治者有心扶持光绪皇帝,在后面的庚子事变之中逼得慈禧向列国宣战就有这一层原因在里面,所以说慈禧对康有为这种人还是有一点恨,但更多的是瞧不起,谭嗣同是被她所敬佩的,只是政治立场不同而已,而像康有为这种政治上面的投机分子是最为人所不耻的。

新世纪的清帝国何来勇气同时向十一国宣战慈禧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

维新变法失败之后的两年时间里面,中国人的心态多了许多戾气,很多不明事理的老百姓开始怀念以前那个没有洋人的时期,他们认为大清其实是好的,只不过因为洋人的到来把整个中国给搅乱了。在许多地区人们在寻找拯救国家的办法,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使得当时的时代主题变成了救国,这个主题持续探索了五十年,当时最底层的人士,也是中国基数最大的百姓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扶清灭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西方列强对于康有为,梁超的保护和对光绪皇帝的偏袒使得慈禧仇外情绪到达顶峰。义和团本来是发源于山东,但是遭到袁世凯的镇压之后转往直隶发展,在直隶受到慈禧的保护而发展壮大,同时直隶总督上报义和团可用,慈禧便接见义和团首领,当时十多万拳民进京,把北京城搞得乌烟瘴气。

对于和洋人相关的东西一概烧杀抢掠,清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受到攻击的各国公馆向清政府多次通报镇压义和团无果之后便向本国发电请求出兵增援,列强出兵的同时要求慈禧增压义和团,慈禧这一次退缩了,她希望列强各国派遣人员不得超过240人,但是实际士兵已经超过千人,大量外国士兵的进入余主动挑衅使得战争爆发,慈禧一开始还将主力用来镇压义和团,但是八国联军日益逼近北京使得她阻敌兵力严重不足,只能下旨联拳抗洋,这样以来,中国与八国联军的战争便全面爆发了。

此刻的战争还只是滞留在北方,广大南方地区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臣的带领之下与列强签订了中外互保,互不侵犯的条约。使得广大南方地区没有受到战火的牵连,而北方则是乱成一锅粥,义和团完全是一群精神高昂的送死部队,他们根本不懂热兵器时代的战斗,人数↑面的优势只是增加了死亡人数,还在侧面加剧了清军的恐惧心理,最终北京沦陷,帝后出逃,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庚子国难过去一百多年了,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时间可以磨平物质的痕迹,但是精神的创伤是代代相承的。

慈禧为何要向十一国宣战?

有不少人在网上愤愤不平,“当年慈禧太后都敢向八国联军宣战,今天呢?”

恨铁不成钢之意溢于言表。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向八国联军宣战?一个提倡“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来就是“丧权辱国”代表的老佛爷,怎么可能做出如此“轰轰烈烈”的事情呢?

查一下历史,这是真的。而且,她老人家宣战的对象还不止八个国家,多达十一个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沙俄、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奥匈帝国)呢。

一封虚假情报

1900年5月20日深夜,慈禧太后的宠臣、军机大臣荣禄府邸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者不是他人,而是荣禄心腹、江苏粮道罗嘉杰的儿子,奉父亲之命星夜赶来告密。

罗公子带来了一个高度机密的情报,说各国公使已经联合决定,提出了四条要求,一是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二是代收天下钱粮;三是代掌天下兵权;四是勒令太后归政。

稍有些常识,就知道这四条要求非常离谱,列强根本不可能提出这样貌似厉害无比却极端不切实际的要求。照会也肯定是假的,据现在的研究,多半是那位罗大人受人指使伪造的。

荣禄大惊失色。在官场浸淫多年的他深知此事关联重大,于是在次日凌晨匆匆进攻,向慈禧太后禀报。这一下,轮到老佛爷魂飞神丧了。

老佛爷跟外国人打过多年的交道,自然知道他们的厉害。他们要想办到的事情,恐怕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所能阻拦。当年,丈夫咸丰帝就是被他们逼死的。如今,又轮到了自己?

老佛爷瘫坐在椅子上,老泪纵横。但是,很快她就拿定主意,要和洋人拼了。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也是一切独裁者的要害。与自己即将丢失的权力相比,大清社稷算什么?黎民百姓算什么?

那么,这个假情报是哪里来的呢?原来,早前上海英商所办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上发表过一篇社论,后来此文又转载在《字林西报》上。在此文刊登前,被该报华裔职工获悉,辗转被粮道罗嘉杰所悉,结果被添油加醋当成情报给汇报了……

一次御前会议开会。

在紧急召开的御前会议上,老佛爷明确提出要向“万国”宣战。不过,又表示,“诸臣有何意见,不妨陈奏”。

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议。一派一派主和,主战。

内阁学士联元坦率地说道,“如与各国宣战,恐将来洋兵杀入京城,必致鸡犬不留。”

此言一出,慈禧太后脸色大变。旁边一位大臣斥责道,“联元这说的是什么话?”

在谈到是不是要依靠义和团的力量时,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祖谋说,“拳民法术,恐不可恃。”端王载漪打断他说,“拳民法术可恃不可恃,臣不敢议,臣特取其心术可恃耳。”

光绪皇帝深知贸然向各国宣战的严重后果,想获取总理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许景澄的支持,因为许景澄曾任多年驻外公使,对各国情势了解颇深。许景澄说,“闹教堂伤害教士的交涉,向来都有办过的,如若伤害使臣,毁灭使馆,则情节异常重大,即国际交涉上,亦罕有此种成案,不能不格外审慎”。

光绪听了这番话,悲从心来,不禁拉住许景澄的手。慈禧大怒,呵斥,“这算什么体统?”

至此,谁也不敢反对宣战事宜了。

6月21日,老佛爷写了十二道绝交书,正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匈十一国列强同时宣战(多余的一份送给了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

哈佛大学的费正清中心提出另外一种说法,慈禧太后的宣战源于一份伪造的捷报。

6月中旬,当洋人强行索要大沽炮台的控制权后,慈禧并未有所行动。到6月20日,直隶总督荣禄呈报了一份伪造的捷报,据这份捷报,大沽炮台的清军守军神勇无比,击破洋人军舰无数,各国联军多毙命于大沽海面。

慈禧听到消息,仰天大笑,顿感我大清天兵天下无敌,广大义和团团众神通无敌,区区洋人不难一鼓而灭之,激动之下,慈禧便颁布了那份著名的宣战诏书。

这种说法其实是有些问题的,对于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而言,如果敌人是无法战胜的,那取得优势后的理智举动就是利用眼前的暂时优势设法结束战争。

各国当时组成联军入侵并非是要灭亡清朝,其动机非常有限,就是解救陷于北京使馆区的外交人员以及侨胞,清廷如果趁着战胜的优势主动示好,送还外交人员,是有可能在不丧失重大利益的情况下结束争端的,断无扩大争端之理。毕竟,一旦向十一国宣战,体面的结束战争根本是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无论什么原因,无论怎么解读,慈禧向十一国宣战都是个失智的决定。盲目排外也好,误信伪文与捷报也好,都不足以解释这个决定的合理性,真正的症结在哪呢?非常简单,慈禧作为最高统治者,并不用为她的行为承受多少后果。

而在宣战之前,主和的许景澄等五大臣已经被慈禧太后处死。

一场猫鼠游戏开战了。

看来这一次慈禧太后是动真格的了。她老人家甚至拿出数十万两私房钱,重赏在京津两地念咒打拳的义和团,要他们在天津攻打租界,在北京围攻使馆。

于是,京师九门大开,大批义和团涌进北京,“日夜不绝”。

但是,作为一名从政近40年的“资深政治家”,慈禧太后不可能把赌注全部押在义和团身上。因此,她一面唆使义和团进攻各国使馆,一面又送蔬菜瓜果到使馆去慰问。

攻打使馆的武卫军头领是荣禄。荣禄何须人也?也是老奸巨猾的政客。他看见老佛爷政策前后反复,矛盾百出,一会宣战,一会却又送进慰问品。因此,也做好了相应准备。他把袁世凯手下德式装备的武卫右军调开,改为董福祥的甘军进攻使馆。同时,还派人扮成盗匪,运送军火子弹到使馆内。

甘军围攻了20多天,使馆还没有攻破。端王载漪调武卫中军分统张怀芝带“开花大炮”前来助战。“开花大炮”是德国最新武器,威力巨大。开炮前,张怀芝请示荣禄,荣禄支支吾吾地说,“横竖炮声一响,里面(宫里)是听得见的。”张怀芝一下子就明白了,旋即把大炮对准使馆外面的空地开了几炮。

来源于我国著名近代史专家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里的这个说法里,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乃是驱虎吞狼之计。至1900年时,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山东、河南等省份已是遍地开花,集聚了数十上百万壮丁,对清廷的统治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太平天国的教训殷鉴未远,一些清军将士也被鼓动了起来,义和团的大刀随时可能落到自己头上,在这种情况下,常看三国京剧戏的慈禧太后便想起了荀彧的驱虎吞狼之策。

数十万义和团民是狼,列强自然是虎,像列强宣战,鼓动义和团民去和洋人拼命,利用洋人来消灭义和团,这也就是慈禧太后版的驱虎吞狼。

然而稍一分析,就知道这个计策问题很大,原因很简单,驱虎吞狼,狼不难吞,问题是招来了更难对付的虎。从事态的实际发展来看,义和团这狼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根本用不着这么曲折的手段,在八国联军的入侵过程中,实际上与八国联军作战并遭受严重损失的还是清军,清廷直接掌握的武卫军,除袁世凯的右军外,几乎全灭。这就为后来袁世凯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当然是对的,然而这些后果并不是针对慈禧本人的,流血的不是她,是清军将士还有普通老百姓。除了逃到西安的过程中吃了几顿粗粮,她哪还受过一点损失?

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慈禧可以恣意妄为,而全然不用承受后果。所以,她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如何如何,说的何等雄壮,只是因为代价不会是她;她又可以要求四万万臣民“人人敢死,同仇敌忾,陷阵冲锋”,说的何等慷慨,只是因为她自己不用冲锋陷阵。

在慈禧看来,当她看到要她归政的伪造照会,她是不惜以国运做赌注大闹一番的,赢了自然功劳全归她,输了,也不打紧,对她影响也不大。

说句大言不惭的话,这等好事,换我,我也敢呀。

所以,她才能慷慨激昂的向十一国宣战。

她自是能慷慨激昂,但是如果当时清朝的普通老百姓也跟着慷慨激昂,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毕竟,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都是要普通老百姓去承担的。

至于当时普通老百姓的慷慨激昂,或许就只能从先天方面去解释了。

一纸卖国协议

接下来的场景就熟悉了。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8月2日,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发。不久,占领廊坊。8月14日凌晨,来到北京城外向北京发起总攻,仅仅两天后,就基本占领北京全城。

慈禧太后呢?一路狂逃,一直奔到西安。

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脱。怎么办,还是老办法,议和。身在西安的慈禧召集李鸿章担任钦差大臣,奔赴北京议和。李鸿章当然知道这是烂摊子,不过也无可奈何。

一时霸气惹来了灾祸在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1900年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清政府只能是全盘接受。1901年9月7日,中国与各国正式签署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内容很多,其中一条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中国总人口是4.5亿。也就是说,分摊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每人可达一两。羞辱之意人尽皆知。

这一笔钱中国根本就拿不出,这好办,可以分39年付清,只是要负担利息。于是,这笔赔款利息共计9.8亿两,为当时的中国的年总收入的12倍。

慈禧太后冲冠一怒,折腾出去9.8亿两白花花的银子。不过,这跟她有什么关系呢?照样权力在手,花天酒地。

顺便说一下,在宣战前,主和派五大臣被处死;战败后,就轮到收拾主战派了。在各国的要求下,清廷下令惩治“祸首”:礼亲王载勋被赐自尽,山西巡抚毓贤被即行正法,刚毅本应斩立决、因已病故免其置议,启秀、徐承煜即行正法,载漪、载澜被发往新疆,徐桐、李秉衡因已临难自尽故免其置议,左都御使英年被赐自尽,赵舒翘也被赐自尽……一共惩处各级官绅100多人。

当然,最大的“祸首”倒是好好的,谁也不敢动。各国退还的庚子赔款,都用来做什么了?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老照片

这一组图组,是来自于八国联军侵华时的老照片。通过这一组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影像。照片拍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八国联军先后攻占了大沽、天津、杨村、廊坊后,直扑北京皇城。清军由于在防御和武器的差距下损失惨重,在八国联军攻至北京城下,慈禧光绪选择西逃,北京城燃起了战火硝烟。

照片拍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八国联军法军部队到达北京皇城下,威逼北京的百姓为他们搬运竹梯助他们翻越围墙。手无寸铁的百姓们在列强手中枪支的威胁下,无可奈何地成为了他们攻占北京的帮凶。

照片拍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八国联军法军部队到达北京皇城下,北京的平民百姓由于生命受到威胁,从而被迫为列强军队服务。

照片拍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在北京城内肆意杀人抢劫,照片中的一户人家在遭到劫掠后惨遭杀害。

照片拍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攻占了北京城后的美军部队,八国联军各国军队分别驻守在紫禁城的外围各门。

照片拍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城后,清朝的官员奉旨为八国联军送去表达谢意的锦旗。国都被占,清朝势微不得不列强示弱,国弱之下毫无尊严。

照片拍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英军军官在北京城的合影。

照片拍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英军军官与北京城百姓的合影,从彼此的姿态可以看出双方所处的位置。

标签: 八国联军慈禧慈禧太后

更多文章

  • 中西方的经济差距何时拉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什么时候落后于西方,落后西方,中国历史,欧洲

    内容提要:中西方的经济差距到底何时拉开?是工业革命时期呢,还是15、16世纪的转型时期?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世纪之交,英国统计史专家安格斯·麦迪森出版了关于世界经济的“千年统计”。其中,人口、GDP和人均GDP是有关中国、西欧经济发展水平的最直观的数字。比较结果

  • 蒋经国当选总统后的要求:不称领袖 不喊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蒋经国,开放党禁报禁,开明领袖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21期作者:陶涵1968年是躁动的一年,苏军的坦克开进了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街头;法国巴黎爆发了“红五月”运动;越战在升级,而美国国内反对越战的声音越来越大;中国大陆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入1969年,中国和苏联之间战云密布。秋天,尼克松

  • 长寿皇帝:中国历史上11位寿命超过70岁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帝,中国皇帝,中国皇帝寿命,中国皇帝列表,中国皇帝在位时间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中国历史共经历了83个王朝,期间共有559个帝王称帝。由于君权天授要表示与众不同,史书记载中国帝王出生时大多有天降异象。按说皇帝一切生活标准都是天下最高的,生活在这么好的条件中,皇帝应该都是健康长命的。中国的那些皇帝们,

  • 古代解决婚龄男女性别失调的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计划生育,鼓励生育

    近来有不少话题可说,比如,计划生育。大家都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际上,古代中国不少朝代也是这样做的,但与今天提倡“少生”不同。那么,在中国古代是如何搞好计划生育的?图:90年代计划生育公益广告在公众的印象中,“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孩

  • 西晋兴亡启示录 自上而下大面积腐败拜金非亡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晋,晋朝,朝代,晋朝历史,晋朝皇帝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和他建立的政权对历史和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这就是司马氏及其建立的晋王朝。司马氏先后建立了西晋和东晋两个政权。西晋建立于265年,280年灭东吴,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汉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但十年之后(291年),爆发“八王之乱”,接着永嘉之乱、五胡内迁

  • 【扯淡专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明代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化学元素周期表,明代藩王,明朝,藩王

    元素周期表上的明代藩王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一位称职的父亲、称职的爷爷、称职的曾祖父、称职的……称职的祖先。称职到连他第21代子孙的名字都预先取好了。当然,老朱不是预言家,他不会准确预言到这21代之内一共产生多少位后代;老朱也不是傻子,他也不会傻到一个个为每一个后代取名。他的

  • 中国古代公务员的工资高吗?最想到哪个朝代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公务员,公务员,公务员工资,古代公务员工资

    在中国古代,儒家的道德观念盛行,《论语》中的一句“学而优则仕”可以说是为后世的读书人定下了人生目标,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出将入相也成为了众多读书人一生所追逐的梦想,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耗费了数十年习得的文武艺自然也不是无偿奉献于帝

  • 民国绝密照片之蒋介石抗战胜利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蒋介石

    1945年,重庆,蒋介石。1945年,重庆,国共和谈时的蒋介石、毛泽东。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长达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5年,重庆,参与国共和谈的三方代表,蒋介石、美国驻华大使帕特里克·赫尔利、毛泽东。1945年

  • 八柱国家荣耀——隋唐英雄起源本传乱世英雄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八柱国,隋唐英雄,唐朝,隋朝

    “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耀,莫与能比。”(唐人语录)八柱国家活跃的南北朝末期,世家大族正挥洒着最后的疯狂,隋唐以降,以开科取士为标志,草根时代蹒跚而来。充斥着战乱和血腥的南北朝注定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时代,史书因为记载了太多英雄故事,读起来更像战争史军事史,战争已经成

  • 核弹为南非华侨赢得尊严的故事原来是个“大忽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核武器,南非华侨,两弹一星

    有一位国民党将领,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因为是败军之将,不被重用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辞职去了南非,做点小生意过日子。那时南非与台湾关系密切,都自称是反共的坚强堡垒。与美国一样,那时候的南非还奉行种族隔离政策,比美国还严格。黄种人是有色人种,在公共汽车上必须坐后排座,前排的座位属于白种人。四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