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追忆柏林墙——“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的领土”

追忆柏林墙——“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的领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86 更新时间:2023/12/9 17:32:06

“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的领土”

柏林有道深深的伤痕就是那已经倒去的柏林墙

地面逃亡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翻墙而过。看上去一人多高的墙可以翻身而上。但逃亡者从开始在边境开阔地带奔跑到墙下,再翻身跃上墙的这段时间内,生与死就完全听天由命了。1961年,当十八岁的东柏林青年彼得·费希特尔在到达墙跟翻身跃墙,他已经爬到了柏林墙的顶部,只需要再加最后一把劲,就可以达成目标,就在这个时候,枪声响了……

彼得滑落回柏林墙东侧。

悲剧还没有完,身中数弹的彼得倒在柏林墙下,血流如注,这期间,他不停地呼喊救命,呼声惊动了西柏林一边的边防军人。军人们扔过来一个急救包,但血将流尽的彼得·费希特尔已无力自救。彼得就这样在墙下躺了50分钟,没有一个东德警察前来管他。

彼得的呼喊声一点一点的低下去了,低下去了。西柏林的人群爆发出愤怒的抗议声。

“你们是杀人犯”“你们是法西斯!”上千群众怒吼着。西德的警察冒险跑到柏林墙边(这是极其危险的,柏林墙西侧依然是东德的土地,警察已经“越界”,完全可能被枪击)翻身跃墙将这位东德青年抬起来,但是太晚了,彼得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的血已经流尽了,在他蓝眼睛里最后映出的,依然是东柏林。

这是柏林墙将柏林城它的人民分割以来,第一位在逃亡中死于枪击的东柏林市民。

如果说彼得最大的不幸在于他最终没有成功,我不知道下面这个最后“成功”的例子,是不是算幸运。

在柏林墙刚完成的那一年,由于墙还不是很坚固,有人就想出了办法,开重型车辆直接撞墙,直接冲开柏林墙进入西德。1961年,这类事件多达14起。

逃亡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坚固的高墙,还有来自军队和警察的密集射击。而在枪林弹雨中全速前进去撞一堵大墙的行为,毫无疑问是“双重自杀行为”。而这却是当年东德一些逃亡者们投生的方式。

布鲁希克和他的同伙就是利用大客车冲击柏林墙,但是他们的行动从一开始就被发现了。军队和警察从多个方向客车密集射击,客车起火燃烧,弹痕累累!还好,客车质量过硬,不但没有熄火,还在布鲁希克良好的驾驶下奋勇加速,一声巨响,柏林墙被撞开了一个大缺口,整个客车冲进了西柏林!

欢呼的人群拥上来迎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驾驶座上的布鲁希克身中19弹,他是用生命的最后意志坚持加速,冲向柏林墙的。当客车冲进西柏林的那一刻,布鲁希克停止了呼吸。

柏林人展开了一场争论,布鲁希克究竟有没有看到他梦想看到的西柏林?最后是一个现场镜头宽慰了大家,从镜头上看,客车驾驶座位于西柏林之后,布鲁希克还有一个抬头的动作。是的,那时候他还活着!他的眼睛最后映出的,是他梦想中的自由世界-西柏林!他是一个成功者。

柏林墙传奇式的故事坐空中热气球逃亡。

柏林墙上的涂鸦漫画那段历史的最好记录

另一个传奇式的故事是空中热气球逃亡。

1979年的一个深夜,东德黑色夜幕的上空出现了一个高度为28米的欧洲历史上最大体积的热气球。当这个热气球接近柏林墙地域时,被东柏林地面警卫发现。三束探照灯直射黑色天幕,追踪监视着这个看来企图越境朝西柏林飘去的热气球。就在地面警卫朝这来历不明的巨大热气球开枪射击之前,热气球迅速高升,爬上了两千六百米高空,随后不知去向。

这个热气球的吊蓝里,装着两个东德的家庭,大人小孩一共八口人。

他们在快速升高后,可能由于慌乱,失去了方向。当在空中飞行28分钟后,热气球安全降落地面。悄悄掀开覆盖了他们的巨大气球布,看看外围环境:丛林荒草,远近没有人烟。

他们无法判断究竟是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西德,还是不过在空中转了一个圈,仍在东德境内。或者,已经非法进入了其他国家的土地。他们不知该如是好。

他们既非科学家又非运动员,虽然对气体动力学一无所知,但自从萌生了用热气球逃出东德的想法,就开始白手起家。买来了有关的书籍,从头学习有关原理。买来大量的纺织品,利用自己研制的相关设备一次次实验将要充当气球外体的布的质量。气象学要掌握、操作要掌握,材料学、工程学、物理、化学、力学等等知识都需要。后来,那个奇迹终于悄悄地在这一对普通东德人家的房顶下诞生了。在那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深夜,那个欧洲最大的热气球载着两家人的希望和梦想,升上了东德阴霾的天空。他们什么都想到了:出境前被打落坠地、被逮捕入狱,出境后落入海中或落在人家房顶,落在城市中心等等,无论什么意外事故发生,好歹总要面对一个结局。他们就是没想到,什么意外也没发生,但当气球安全着陆时,竟是真相不明,无人理睬,没有下

两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闷在气球巨大的布面下,把未来的结局想设想了一遍又一遍:走出这泄了气的热气球,要么被东德政府关进监狱,要么向其他什么国家的政府投案自首,要么在西德安居乐业,重获新生。想想为这次逃亡而长久地呕心沥血,看看四个无辜的孩子,他们无法承受被东德政府关进监狱的命运,不敢走出气球;或者他们干脆把命运交给了上帝,听天由命。他们唯一能作的,就是祈祷。

降落整整24小时以后,军人来了,揭开了气球。他们对这8个逃亡者说出了他们盼望了多少年的话。

“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的领土”。

不允许人民用手投票的政权往往也不允许人民用脚投票

从1949年起至1961年8月13日止,逃往西德的东德人多达260多万,约占当时东德总人口的八分之一。不允许人民用手投票的政权往往也不允许人民用脚投票。1961年8月12日晚10时,在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乌布利希在他的别墅里宣布了建柏林墙的决定,他说:“为了社会主义,我们必须这样做。”

8月13日1时,东德国家人民军、警察部队和工人战斗队开始行动,一辆辆军车把士兵和铁丝网运到了工作地点。在夜幕的掩护下,士兵们在路面上钻孔、竖水泥柱然后架设带刺的铁丝网。黎明时分,一条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横164公里边界线上的铁丝网建成了。

据记载,最终完成的柏林墙全长170多公里,将柏林市192条大街一分为二。墙平均高4.2米,由水泥浇筑而成。柏林墙共有前后两道,其间留有100米宽的无人区巡逻通道,通道内设有防汽车壕、反坦克路障、电网、地雷、自动射击装置等,还设有无数望塔、地堡、警犬桩等设施,对强行闯关者可当场击毙。

1963年6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西柏林发表演讲说:“自由困难重重,民主并不完美,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垒起一堵墙,把人民挡在其中,阻止他们逃离我们。”他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约翰·肯尼迪在柏林墙下的演讲:我是一个柏林人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柏林墙下的演讲:推倒这堵墙

后继者们,只能选择跳楼、以重型机动车辆撞墙、翻墙、小汽车钻栏杆、开潜水艇、爬电缆卷筒、挖地下隧道、乘空中热气球等方式逃亡。

图:被东德边境警察抓回的“叛逃者”

有统计说,在柏林墙存在的28年岁月里,共有5043人成功越墙逃入西柏林,239人死亡,260人受伤。此外还有约六万人被指控为“企图叛逃”而遭到为期平均十六个月的监禁。

柏林墙倒塌当天,默克尔在做桑拿

2009年11月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发表讲话,回忆柏林墙倒塌时的个人经历。她成长于东德,曾在东德科学院工作。默克尔说,她得知这一消息是在一个寻的星期四。对她来说,星期四是洗桑拿浴的日子。“我从科学院下班回家后,听说沙博夫斯基(东德中央政治局委员)宣布即将开放边界。我当时不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我马上给母亲打电话,通知她这个消息。”她说。

开放边界的消息并未改变默克尔当天的安排,她仍前去洗桑拿浴。洗浴结束后,她发现数千人正奔向第一个开放通往联邦德国(西德)的检查点。默克尔说:“我随即加入人群,与其他人一起为这个不可思议的日子感到兴奋。”

标签: 柏林墙柏林墙倒塌冷战

更多文章

  • 三国明明是魏汉吴,为何一直用魏蜀吴这个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三国是哪三国,魏汉吴,魏蜀吴,汉朝,刘备

    地球人都知道,三国明明就是魏蜀吴,这个问题看似有点无厘头,但确实有很少人关注过这个问题。其实魏国和吴国的叫法并没有问题,争议比较大的是刘备在益州建立的政权,那么到底是该叫汉国,还是叫蜀国呢?曹丕建立的魏国魏国的叫法并无问题,曹丕建立的魏国,国号为“魏”,应当是与封地有关,也与

  • 修也第一拆也积极 清华大学第一座毛泽东像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毛泽东像,清华大学

    第一座毛主席像修建始末1966年8月,以“破四旧”为名,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二校门”被拆毁,之后在原址上修建了全国第一座毛泽东塑像,从而引发了各地争相修建毛泽东塑像的热潮。“清华的校门是青砖砌的,涂着洁白的油质,一片缟素的颜色反映着两扇虽

  • 西洋镜里的毛泽东 12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时代周刊,时代周刊封面,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时代周刊》历年年度风云人物名单)。《时代周刊》以时事和政治为主,进入《时代周刊》的视野,往往意味着在“时代”留下痕

  • 为了政治需要?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里谁被抹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真实照片,尼克松和周恩来握手,周恩来,冀朝铸

    1972年2月21日的这一瞬间被无数镜头定格。第二天,站在周恩来身后那位高大的翻译冀朝铸几乎出现在美国所有的报纸上。奇怪的是,在中方发表的所有照片中,周恩来的身后却变成了王海容,原本是冀朝铸的位置变成一小块空白。冀朝铸说,他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地“消失”的。

  • 葛剑雄:中国疆域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疆域变迁,中国历朝历代疆域,疆域

    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这些年来对中国疆域变迁这一问题的研究心得。历史上中国的概念谈到中国疆域变迁,首先要讲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历史上到底什么是中国。我们发现,“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陕西出土的一个古代器物何尊的铭文中,铭文说周武王攻克了商朝首

  • 麦当劳用14年打进苏联市场 开业当天迎来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麦当劳,莫斯科第一家麦当劳,苏联

    麦当劳打进苏联用了14年1990年是苏联国内局势严重动荡的一年,然而就在这年年初,被视为“美国资本主义象征”的麦当劳,正式在共产主义的堡垒城市莫斯科开业,当天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的场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这一事件背后则是双方长达14年的漫长谈判。本想借莫斯科奥运会&ldqu

  • 易中天骂乾隆,从法律上说,其实和乾隆后人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易中天骂乾隆,易中天,乾隆,名誉权,人格权益

    最近,乾隆又被骂了,骂的人声称,乾隆60年没干好事。这其实没啥,对于一个200多年前的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谁都有资格评说一番。骂乾隆的人是易中天,这其实更没啥,易中天是历史作家,作为历史作家,批评一下历史人物,无可厚非。所不同的,这次易中天骂乾隆,被乾隆的后人举报了。这就魔幻了,毕竟乾隆可都作古221

  • 林则徐是功臣还是罪人?其实就是个愤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林则徐,鸦片战争,鸦片,民族英雄

    清朝的中国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恐怕只有禁烟功臣林则徐了。即使是拿到世界的平台来考量,林则徐的历史地位无可撼动。不过,如果关起门来说,林则徐在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上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就需要考量一下了。导致中国开始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那场“鸦片战争”,林则徐则是重要的当事人和参与者

  • 东德工业化的缩影:“特拉班特”牌小轿车的盛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德,特拉班特,特拉班特小轿车

    老车的魅力体现在它们的历史底蕴上,它们身上常常浓缩了一段令人感怀的历史。在今天的德国,已经很难见到“卫星”牌小轿车的身影了。前东生产“特拉班特"牌轿车,(Trabant“特拉班特”就是德语“卫星”的意思,也有译为&l

  • 蔡元培: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蔡元培,北大校长

    蔡元培: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一)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那许多官僚的关系,那里用呈,那里用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要是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他批准。什么大学文、理科叫做本科的问题,文、理合办的问题,选科制的问题,甚至小到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