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明明是魏汉吴,为何一直用魏蜀吴这个说法?

三国明明是魏汉吴,为何一直用魏蜀吴这个说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3/12/11 7:35:59

地球人都知道,三国明明就是魏蜀吴,这个问题看似有点无厘头,但确实有很少人关注过这个问题。

其实魏国和吴国的叫法并没有问题,争议比较大的是刘备在益州建立的政权,那么到底是该叫汉国,还是叫蜀国呢?

曹丕建立的魏国

魏国的叫法并无问题,曹丕建立的魏国,国号为“魏”,应当是与封地有关,也与曹操有关。

公元204年曹操攻破袁绍大本营冀州邺城后,就把自己的行政机构搬到了邺城,当时魏郡隶属于冀州,邺城就是魏郡的治所。

公元213年5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魏王曹操加“九锡”,自始至终未称帝,被追封为“魏武帝”

公元216年4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以邺城为国都,曹操名义上还是汉臣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权。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后,曹丕继承了魏王的王位,不久会曹丕效仿古时候舜禅让帝位的做法(曹丕代汉“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千古话禅让),汉献帝禅让帝位时,曹丕三次上书辞让,随后曹丕在洛阳建受禅台,接受汉献帝的禅让,改元称帝,建立魏国,加上皇姓曹氏,史书也称为曹魏。

魏文帝曹丕

孙权建立的吴国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后,孙权因袭取荆州斩杀关羽恐刘备讨伐,向已经称帝的曹丕称臣,曹丕刚登基自然希望“万国来朝”,面对孙权放低姿态的示好,曹丕欣然接受了。

公元220年11月,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公元229年,先后在夷陵击败大举伐吴的刘备和在取得石亭大捷后,眼见时机成熟的孙权,在武昌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吴”,因孙氏靠着江东起家,也称“东吴。”

吴大帝孙权

“吴国”叫法也比较好理解,孙权占有的地盘,主要是在春秋时吴国的故地;二是他最早的政治中心在吴县,又是春秋时吴国的都城;三是他的故乡富春,当时又属吴郡管辖。吴国、吴县、吴郡,都带“吴”字,因此叫“吴国”也没啥毛病。

刘备建立的汉国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消息传到蜀地,刘备以为汉献帝已经遭到迫害,在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建国号为“汉”,年号“章武”,刘备的年号章武,也是大有深意的。刘备在祭告天地的祭文专门提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的往事。刘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效仿光武帝光复汉室,以宣示自己是汉室血统的延续。

汉昭烈帝刘备

刘备自称上承祖宗的汉朝,所以正式国号依然是“汉”,而非“蜀汉”,更不是“蜀”。诸葛亮执政时与孙权结盟,公布的盟文就有“汉之与吴,宜有盟约”,“汉、吴既盟之后,戮力同心”,“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的语句,这就是见于正史的确证。

老版《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北伐时,旗帜飘飘的“汉”字大旗,是比较符合刘备、诸葛亮他们光复中原、恢复汉室初衷的。

三国明明是魏汉吴,为何一直用魏蜀吴这个说法?

这就跟讲述三国的正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有关了,陈寿在编写刘备一方时,把刘备建立的“汉”改成了“蜀”,把他们的事迹记录成史书,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三国志蜀书篇》,很明显陈寿是把刘备建立的政权看成是地方性的割据政权,而不是一个像魏国一样的大国政权。陈寿为何要这样做呢?我们看下陈寿所处的时代就可以知悉其中的深意

陈寿的《三国志》写于西晋统一时期,而西晋王朝上承曹魏,曹魏上承东汉,这是他必须认同和彰显的正统。他如果再使用“汉”的正式国号来称呼,那就是以刘氏政权为正统,那么曹魏、西晋都成了来路不正的非正统王朝,那么陈寿的《三国志》估计很难流传下来,而且他本人也可能会有牢狱之灾。

所以古人写书,同样也要讲策略,陈寿为了迎合当权者,只能编写刘备政权时用“蜀”来代替“汉”。包括以后的史学家,为了区别刘备建立的“汉”与两汉的汉朝,同时也兼顾历史事实,于是把“汉”称之为“蜀汉”,但是刘备政权的正式国号是汉,而非蜀或蜀汉。

综上所述,真正的三国应该是魏、汉、吴,用魏、蜀、吴其实也没错,只是对刘备政权定义的不同,违背了刘备、诸葛亮这一群理想主义者恢复汉室的初衷,在他们心中他们才是“正统”。

更多文章

  • 修也第一拆也积极 清华大学第一座毛泽东像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毛泽东像,清华大学

    第一座毛主席像修建始末1966年8月,以“破四旧”为名,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二校门”被拆毁,之后在原址上修建了全国第一座毛泽东塑像,从而引发了各地争相修建毛泽东塑像的热潮。“清华的校门是青砖砌的,涂着洁白的油质,一片缟素的颜色反映着两扇虽

  • 西洋镜里的毛泽东 12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时代周刊,时代周刊封面,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时代周刊》历年年度风云人物名单)。《时代周刊》以时事和政治为主,进入《时代周刊》的视野,往往意味着在“时代”留下痕

  • 为了政治需要?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里谁被抹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真实照片,尼克松和周恩来握手,周恩来,冀朝铸

    1972年2月21日的这一瞬间被无数镜头定格。第二天,站在周恩来身后那位高大的翻译冀朝铸几乎出现在美国所有的报纸上。奇怪的是,在中方发表的所有照片中,周恩来的身后却变成了王海容,原本是冀朝铸的位置变成一小块空白。冀朝铸说,他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地“消失”的。

  • 葛剑雄:中国疆域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疆域变迁,中国历朝历代疆域,疆域

    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这些年来对中国疆域变迁这一问题的研究心得。历史上中国的概念谈到中国疆域变迁,首先要讲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历史上到底什么是中国。我们发现,“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陕西出土的一个古代器物何尊的铭文中,铭文说周武王攻克了商朝首

  • 麦当劳用14年打进苏联市场 开业当天迎来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麦当劳,莫斯科第一家麦当劳,苏联

    麦当劳打进苏联用了14年1990年是苏联国内局势严重动荡的一年,然而就在这年年初,被视为“美国资本主义象征”的麦当劳,正式在共产主义的堡垒城市莫斯科开业,当天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的场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这一事件背后则是双方长达14年的漫长谈判。本想借莫斯科奥运会&ldqu

  • 易中天骂乾隆,从法律上说,其实和乾隆后人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易中天骂乾隆,易中天,乾隆,名誉权,人格权益

    最近,乾隆又被骂了,骂的人声称,乾隆60年没干好事。这其实没啥,对于一个200多年前的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谁都有资格评说一番。骂乾隆的人是易中天,这其实更没啥,易中天是历史作家,作为历史作家,批评一下历史人物,无可厚非。所不同的,这次易中天骂乾隆,被乾隆的后人举报了。这就魔幻了,毕竟乾隆可都作古221

  • 林则徐是功臣还是罪人?其实就是个愤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林则徐,鸦片战争,鸦片,民族英雄

    清朝的中国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恐怕只有禁烟功臣林则徐了。即使是拿到世界的平台来考量,林则徐的历史地位无可撼动。不过,如果关起门来说,林则徐在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上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就需要考量一下了。导致中国开始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那场“鸦片战争”,林则徐则是重要的当事人和参与者

  • 东德工业化的缩影:“特拉班特”牌小轿车的盛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德,特拉班特,特拉班特小轿车

    老车的魅力体现在它们的历史底蕴上,它们身上常常浓缩了一段令人感怀的历史。在今天的德国,已经很难见到“卫星”牌小轿车的身影了。前东生产“特拉班特"牌轿车,(Trabant“特拉班特”就是德语“卫星”的意思,也有译为&l

  • 蔡元培: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蔡元培,北大校长

    蔡元培: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一)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那许多官僚的关系,那里用呈,那里用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要是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他批准。什么大学文、理科叫做本科的问题,文、理合办的问题,选科制的问题,甚至小到法科

  • 崇祯到底死于何处?北京景山自缢处不过是个象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殉国处,明思宗殉国处,崇祯,景山自缢处,北京景山

    崇祯自缢于景山,遗址至今犹存,且有石碑为证,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已是常识。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1644年即甲申年,李自成兵临城下,一场突发的鼠疫,在跳蚤的传播下,助纣为虐,20万大明陆军,死伤殆尽,严重削弱了守城明军的战斗力,据史料记载,彼时军情火急,能登城的不过数千人,且多为羸弱之卒。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