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林则徐是功臣还是罪人?其实就是个愤青!

林则徐是功臣还是罪人?其实就是个愤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80 更新时间:2023/12/12 13:52:31

清朝的中国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恐怕只有禁烟功臣林则徐了。即使是拿到世界的平台来考量,林则徐的历史地位无可撼动。

不过,如果关起门来说,林则徐在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上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就需要考量一下了。

导致中国开始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那场“鸦片战争”,林则徐则是重要的当事人和参与者之一。如果略掉那些历史的“细枝末节”,林则徐也还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遗憾的是,历史就是历史。正是那些被“忽略”的“细枝末节”,记录着林则徐的是非功过。

那场影响深远的战争,今天已经被冠上“鸦片”两个字,叫做“鸦片战争”。如果仔细查阅一下史料,鸦片战争和鸦片,本来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鸦片早在唐代,就从波斯进入了中国。鸦片在中国,曾拥有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叫“阿芙蓉”。鸦片今天依旧让人谈虎色变,过去却一直被作为一种珍贵的药品,流行在上层贵族和人雅士之间。为什么鸦片在别国相安无事,而在大清却成为社会公害?这,就必须钦佩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了!

鸦片还是那个鸦片,到了清朝的中国,很快完成了从饮食到吸食,从药品到奢侈品的角色转换。正是因为鸦片使用方式和用途的根本变化,才导致鸦片在中国成为危害社会的毒品。大多数无所事事的大清高官显贵,在玩腻了泡妞、赌博之后,开始在鸦片翻云吐雾中寻找新的享受。

林则徐并不是中国禁烟第一人。鸦片在中国正常流通几百年后,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开始被官方查禁。鸦片遭禁后,鸦片就成了各地官员嘴边的肥肉,他们以提供保护为名,收取高额贿赂。鸦片生意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越做越大。英国鸦片贩子很纳闷:到海上和他们接头的,都是清朝政府和水师的官员。这还叫“走私”吗?

官场腐败透顶,民风败坏至极,才是清朝鸦片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是道光年间,清朝鸦片军与各地义军作战一触即溃,导致“国无可用之兵”(林则徐语),林则徐也就没有机会出现在历史舞台,或者即使上了这个舞台,也不可能有大作为。

林则徐初到广东时,没有人以为他会玩真的。当地官员们想按惯例凑点份子,打发他这个钦差大臣滚蛋;走私鸦片商,则以为来了个更大的收黑钱的。没想到林则徐,软硬都不吃。尽管出现了一段折腾过程,但禁烟还是很顺利的,大量的鸦片也就这么被烧掉了。

于是,鸦片巨额损失惹恼了英国人,中英就这么开战了?

若干年后,知名学者樊美平查阅英国档案后发现,英政府并没有因为鸦片损失企图干涉。相反,他们认为清政府完全有权制止鸦片走私。1838年6月15日,英国外务大臣巴麦尊写给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训令,就有这样的字句:“关于鸦片走私贸易,英国臣民破坏他们前去贸易国家的法律,女陛下政府不能够为此进行干预。这些人(鸦片商)遭受的损失,必须自己承担。”

我们所熟知的“鸦片贩子保护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也是一个鸦片贸易反对者。他在给巴麦尊的信里说,“他对英国臣民进行鸦片走私贸易,怀有深刻的厌恶态度。”并称鸦片走私,将危害到英国扩大其在华的合法贸易。

正是因为这个义律,既没有请示英王,也没跟林则徐讨价还价,还谎称英国政府可以赔偿鸦片商的损失,骗得英国商人交出所有鸦片(共计两万多箱)。此举,连林则徐也颇感意外。

不过,鉴于他后来曾经用子虚乌有的《国际法》条款,忽悠过林则徐,也算是功过扯平了,但把他列为“鸦片贩子”,显然不妥。

本来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已经大功告成,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却导致中英不得不刀兵相见了。这就是“甘结”和“林维禧案”。

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为了彻底杜绝烟患,特发文告,要义律和英商缔结“甘结”。

这个“甘结”,性质如同今天的保证书。内容除了重申大清法令,鸦片走私一经发现,“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等内容外,还要外商按照大清的律令“连坐”:即英商一人违法,英国其他商人,包括他国商人同样受惩。

直到今天,“连坐”这种古代律令依旧在中国深入人心。比如,一旦有人违法,单位的同事和亲友都会感到害怕。为什么?这就是“连坐”效应遗留的后怕。

林大人这次要把大清的野蛮“连坐”法令,强加给来自文明国家的商人,东西方思维模式就开始激烈碰撞起来。

义律的身份是英国商务监督,不是政府全权代表。不能完全代表英国国王,也不能代表英商。就算他能代表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代表不了英商。这话林则徐就听不懂了:我都可以代表皇帝和老百姓,你怎么不行?这不是耍大刀?

双方鸡同鸭讲,全体英商只好离开广东去澳门开展业务了。这时林则徐做了一件振奋大清国威的大事,去了一趟荷兰人居住的澳门,算是宣示了大清王朝的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接着给义律下令:要么回来“甘结”,要么滚出中国!义律坚决不从,还提出诸如希望林则徐检讨自己行为之类的“无理要求”。

“甘结”的事儿一波未平,“林伟禧案”又冒了出来。

1839年7月7日,一伙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咀的酒后与村民发生冲突,导致村民林维喜受伤后一命呜呼。事发后,英国水手立即花钱私了,请家属封口。两天后林则徐闻讯,仍然要求按英国人按大清律,交出一名水手偿命。义律则同意赔偿死者家属,也可以惩办打人的水手,但不能按照大清的“肉刑”法律交人。他建议设立一个英式衙门审理此案,请林则徐前来观摩,被林则徐严词拒绝。中国自古“杀人偿命”的“家法”,就这么和英国人的现代法律较上了劲。

双方相持不下,林则徐于8月15日断然下令:禁止一切贸易,并派战船封锁英船。义律见大事不妙,赶紧通知英国商人和家眷登船出海。林则徐不依不饶,再下命令:严禁村民给英船提供日用物品。发现外国人上岸,一律就地正法。

半个月后,英国商船给养出现问题。义律要求林则徐解除封锁,尽快恢复贸易。林则徐呢,当然还是拒绝乐。

英国人在九龙寻找淡水时,遭到当地官员“五六小时的延宕和令人发怒的拖辞推诿”。这回英国人真的火了,发出了最后通牒:再不给淡水,将击沉眼前一切中国船只!鸦片战争的前哨战就这么开始了。

有人据此认为,“鸦片战争”叫“淡水战争”才比较恰当。这事儿比较复杂,还是留着以后再讨论吧!

就禁烟论禁烟,林则徐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林则徐除了惩处吸鸦片和卖鸦片的中国人,重点把枪口瞄准了英国鸦片商,惟独没有动那些保护鸦片走私的官员一根毫。说到底,他也是大清的官,也不敢违背清朝官场的“潜规则”。这种盯着外国人的禁烟,显然属于打蛇不打七寸,治标不治本。林则徐走后,鸦片走私渠道立即复活,吸鸦片这种行为,直到民国也没有断绝。

千万不要说林则徐这样做是一意孤行。在决定拿英商开涮之前,他曾经“研究”过英国,掌握了英国人的“底细”。做出了英国人绝对不敢和大清开战的判断。遗憾的是,他得到的信息都是带有愚昧和成见色彩的。比如英国是个小国,国王还是个女人啦!英国人吃生肉、奶酪等不容易消化的食品,仰仗中国的茶叶通便才能活命。加上路途遥远,给养跟不上,英国人不能久战,打了仗就断了茶叶供应,全国人都得玩完!

当时英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英国两大使团已经来过中国,试图改善贸易关系。这些他也应该是知道的。如果通过禁烟活动,开东西方贸易对话的平台,中国的历史无疑将重写。不过,他是个专门禁烟的钦差,没有为此做什么,我们也不能责怪他。问题是他不应该把禁烟与禁绝通商混淆在一起,结果就是我们错失了这次平等对话的机会。中国人的一场反毒品的斗争和英国维护贸易自由努力,本来可以统一,结果却是悖论。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很多中国人,依旧长着大清官员的榆木脑袋,一不留神就站在清朝政府的立场上说话。所以,现在给林则徐下结论,依旧为时尚早。

更多文章

  • 东德工业化的缩影:“特拉班特”牌小轿车的盛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德,特拉班特,特拉班特小轿车

    老车的魅力体现在它们的历史底蕴上,它们身上常常浓缩了一段令人感怀的历史。在今天的德国,已经很难见到“卫星”牌小轿车的身影了。前东生产“特拉班特"牌轿车,(Trabant“特拉班特”就是德语“卫星”的意思,也有译为&l

  • 蔡元培: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蔡元培,北大校长

    蔡元培: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一)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那许多官僚的关系,那里用呈,那里用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要是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他批准。什么大学文、理科叫做本科的问题,文、理合办的问题,选科制的问题,甚至小到法科

  • 崇祯到底死于何处?北京景山自缢处不过是个象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殉国处,明思宗殉国处,崇祯,景山自缢处,北京景山

    崇祯自缢于景山,遗址至今犹存,且有石碑为证,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已是常识。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1644年即甲申年,李自成兵临城下,一场突发的鼠疫,在跳蚤的传播下,助纣为虐,20万大明陆军,死伤殆尽,严重削弱了守城明军的战斗力,据史料记载,彼时军情火急,能登城的不过数千人,且多为羸弱之卒。明北京

  • 文字狱的巅峰:清朝通过禁锢思想达到统治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字狱,清朝,清朝文字狱

    清朝文字狱的特点文字狱就是以文字为原因形成的罪案。说起文字狱自然要数清朝的文字狱最为有名,最有代表性。因为只有清朝的文字狱是历史上最残酷的文字狱。清朝文字狱的特点有很多,文字狱涉及的人数非常多,涉及的官位也很大。康熙二年,发生了庄延龙大案。庄延龙家在浙江湖州,在当地是有名的富户,他购买了一部未完成的

  • 1952年院系调整:教育模式全盘苏化 高校丧失自主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院系调整,52年院系调整,大学合并

    美国教育学家卡扎米亚斯说过这样一段话:“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和重大事变时期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以此来形容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再合适不过了。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全盘调整,将中国一举纳入苏联模式教育体系。伴随着政权更

  • 佛缘大理——大礼、大治、大同、大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礼,大治,大同,大理

    浩瀚的时间长河,冲刷出沧海桑田,铭刻出历史的印记。亘古不变的,山川湖泊,映照着变幻的风云…有一片净土,叫大理。延绵在这片土地的历史,如神话般,带给我们浪漫的遐想。爱江山更爱美人,江山和美人大概是男人毕生追求热爱的东西。无论何朝何代,以君王为代表的男人,都以得到江山和美人为耀。至高无上的

  • 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吐蕃、渤海、南诏历代君主世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吐蕃,渤海,南诏,少数民族历代君主世系,少数民族政权

    中华上下几千年,中原王朝对中国的贡献固然重要,但少数民族政权对边疆的开发也是不是不可忽视的。宋朝以后的少数民族吸收中原文化,将自己整合成内部高度统一的国家政权,像辽、金、夏、元、清等国家已经为人所知,但宋朝之前的少数民族依然采用原始的部落联盟来组织原始的国家,在这些原始国家中,比较重要的有匈奴、柔然

  • 中国疆域变迁史 在各个历史时期到底何为“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疆域,疆域,中国疆域变迁史,朝代,中国

    在各个历史时期到底什么是“中国”?(1)资政篇中国疆域的变迁葛剑雄,1945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吴兴县),祖籍浙江绍兴。1983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历史地理所所长,1999年至今兼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美国、法国等多所高校任客座

  • 明朝两次未成功的南迁 一次保天下一次亡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明朝南迁

    明朝历史上应该是三次南迁都没有付诸行动。第一次应该是朱棣他儿子朱高炽,觉得北京耗费比较高,可惜皇帝只当了一年,人亡政息。第二次没南迁,歪打正着吧。土木堡之变后如果也先果断南下,于少保能保住北京?第三次没南迁,有于少保北京保卫战成功的历史包袱在,想也别想了。如果按照“成功”来说

  • 民国时期军服的变迁发展史 :国民革命军陆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军服

    甲午战争中,自认为泱泱大国的大清居然败给一个蕞尔小国日本,举国震惊。为了维护统治,同时也为了平息众怒,清廷决心采纳众议,改革军制,学习西方列强,建立一支“习洋操、用洋枪”的新型军队。为了区别清廷的八旗、绿营、淮军等旧式军队,这支军队也被称为新军。天津小站练兵从天津小站练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