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与好友聊天,他正在着迷于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由于小编也是薛门之后,便开玩笑说了一句:没看出来,你们薛家居然在历史上也出了薛平贵这样的名将。
薛平贵不但不是唐朝皇帝李温也不曾存在过
听完他的玩笑话,小编倒是倍感意外,因为从记事起,祖辈们都在将薛仁贵的故事,啥时候又冒出来个薛平贵,难道历史上果然还有一个薛家后人不知道的将军?
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小编先后问了母校教授历史的老师、电话问询了家中年过八旬的爷爷,末了更是问了度娘,当然各个贴吧也没敢落下。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薛平贵纯属子虚乌有,实乃薛仁贵“李鬼版”。(可能学识有限,加之手头资料奇缺,恳请有知晓的朋友指点迷津,小薛在此谢过。)
关于薛平贵这个人,在历史古籍中并没有找到任何详细点的介绍,倒是我国民间关于薛平贵的传说来源甚古。当前更多人知晓薛家二位,也是从以薛仁贵为中心的旧剧《汾河湾》和以薛平贵为中心的旧剧《武家坡》,相比较而言,民间更认同《武家坡》,也就是觉得薛平贵真有其人,而反对薛平贵是由薛仁贵的故事演变而来的说法。因为薛仁贵有史料可考,但是没有多大争议。而关于薛平贵是否有其人,也只能作一种猜测:可能元代以前,在西北一带流传有薛平贵的故事。现如今,西安市武家坡倒是有薛平贵的富人王宝钏寒窑,作为一个古迹,经过修复后已经对外开放,里面塑有薛平贵、王宝钏像及红鬃烈马。然而,这一古迹并没有历史依据,多半兴于故事传说,是由旧剧《武家坡》而来。
(《武家坡》历史剧照)
关于薛平贵与王宝钏故事,大体是这样的:相传,王宝钏是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儿,她天生丽质,聪明贤慧。到了婚嫁年龄,她看不上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却偏偏对在家里做粗工的薛平贵产生了爱意。经过彩楼抛绣球,她选中了薛平贵。不料其父嫌贫爱富坚决不允。无奈之下,她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嫁给薛平贵住进了寒窑。后来,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18年来,王宝钏贫病困顿,挖光了周围的野菜,苦度日月。薛平贵历尽风险,屡遭垂涎王宝钏美色的魏豹暗算,同时也屡闯难关,战功赫赫。后来,薛平贵娶了西凉国公主玳瓒,当上了西凉国的国王。18年后归来,与王宝钏寒窑相会,封王宝钏为正宫皇后,可王宝钏却在被封为皇后的第十八天就死了。
按照正常逻辑,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鲜有不留下足以或者史书记载的,更何况是能够平定西凉的战将。因此,从这一点来说,薛平贵真有其人的说法很难立足。另外,坊间一些老艺人也讲述了关于薛平贵的另一个来源:某年,山西一富户为母庆寿,邀请堂会,演出《汾河湾》等戏。其母得知薛王二人以悲剧结局,抑郁成疾。富子悬巨赏征求薛仁贵夫妻团圆的剧本。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情节与上演的薛仁贵戏大同小异。为了迎合富母的心态,改成了大团圆结局。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亦霍然而愈。自此之后,京剧舞台上便出现了一个薛仁贵,一个薛平贵,“两薛并存”,相安无事。
另外,从名字来看,薛仁贵与薛平贵仅一字之差,而且背景年代同在唐代,诸多剧情极大地重合,这也恰恰有力地作证着“两薛”为同一人的说法。
而关于薛仁贵,在史料《旧唐书》《新唐书》上都有实实在在的记载: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爵位甚高。永淳二年(683),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追认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提供车马,护送灵柩返回故乡,另一说埋葬于山东省嘉祥县。
薛仁贵的一生,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传奇故事,至今依然传唱不衰。元代戏剧家张国宾写《薛仁贵衣锦还乡》杂剧。清代无名氏著有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唐薛家府传》)。
而且,关于薛仁贵的评价,史书也引援唐朝天子以及后世名流的褒奖。如唐太宗李世民曾云:“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唐高宗李治也曾评价薛仁贵: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卿又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卿虽有过,岂可相忘?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唐代监察御史贾言忠评价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唐玄宗李隆基在召见薛仁贵之子时说,“卿父勇猛罕见,古之未有。”就连宋太祖赵匡胤也评价薛仁贵用了“猛悍一矣。”的话语。
《旧唐书》、《新唐书》、《明史记事本末》也赞誉连连。而且薛仁贵本人也有留有作品给后人:《旧唐书?经籍志》着录“《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薛仁贵撰。”;《新唐书·艺文志》着录“薛仁贵《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
另外,薛仁贵墓,位于山东济宁州嘉祥县城东北荫山与横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虽已无坟迹可寻,但留存有石坊一座,东向而立。石坊由三块整石建成,两边石柱为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石柱,正面镌刻"重修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墓",背面有小楷镌刻“山东兖州济宁州嘉祥县奉巡兖西道并抚两院明文知县王怀德、典史刘熙诏、儒学教谕彭允芳,训导曲迁梧、张燕翼,大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岁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198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仁贵跟薛平贵没有任何关系。
薛仁贵,历事唐太宗、高宗两代,战功显赫,爵位甚高,史书有载,确有其人。
薛平贵这个人并没有在历史上有任何记载,因此应该是京剧中杜撰的人物。据传说是山西戏班以薛仁贵为原型杜撰出来的一个人,薛仁贵是唐朝武将,但是他并没有做到西凉国王。所以说薛仁贵和薛平贵并无瓜葛。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薛平贵这个人物,杜撰的可能性极大,而且极有可能是薛仁贵的“李鬼版”,虽然已经拍成了历史剧,但我们更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的角度,切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杜撰历史,这样反倒会误导后来人。
薛举和他的儿子薛仁杲与大唐功臣薛仁贵有什么关系?
没关系……
薛仁杲和薛举简介
薛举(?~618年),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据群雄之一,金城校尉薛汪之子。薛举出身河东薛氏,容貌魁梧,骁勇善射,初任金城校尉。钱财巨万,喜交豪杰。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其子薛仁杲正式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正式称帝,迁都秦州。
西秦据陇西之地,扼丝路交通。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称帝。同年六月,薛举入泾州泾川(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纵兵虏掠,直至豳州(今陕西彬县)、岐州(今陕西凤翔)一带。李世民,以西讨元帅的名义,和刘文静、殷开山等率八总管兵前往抗击,时世民患疟疾,殷开山等人轻敌出战,唐军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十五六,李安远、刘弘基、慕容罗睺等人被俘。正欲乘胜直取长安,突然病逝。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坚守高(今陕西长武县北),相持六十余日,薛军粮尽,其将梁胡郎降唐,后大败薛仁杲于浅水源(今陕西长武东北),宗罗战死,薛仁杲投降,史称浅水原之战。薛仁杲被斩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