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由于他,崇祯错过了李自成给明朝的最后一次机会

由于他,崇祯错过了李自成给明朝的最后一次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21 更新时间:2023/12/26 2:36:20

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惜乎大势已倾……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加上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杀了袁崇焕……

终于在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时只有一个叫王承恩的太监跟随一起从死。死前留下遗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翻译:我德行浅薄、身体孱弱,以致于上触天怒,受到上天惩罚,但是都因众位大臣误导了我啊。我死后没脸面去见老祖宗,(所以)我自己摘去皇冠,用头发盖住脸。(哪怕)任凭贼人把我尸身分割,(只希望)不要伤害一个百姓。

这段话,可以归结为三层意思,一是“诸臣之误朕”,后人说有推卸责任之嫌,那事实是不是被臣所误呢?

也许是怜悯十七年来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在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前,上天曾经给了明朝最后一次翻盘机会,可惜被崇祯君臣错过了。作为明朝的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固然难辞其咎,但时任内阁首辅(相当与宰相)的魏藻德则更是罪不可恕。

上天曾经给了大明最后一次机会,李自成主动提出议和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的大军开始步步逼近北京。一向崇尚天命的李自成请善于占卜的军师宋献策算一卦,看农民军是否能攻破北京?

宋献策算出的结果是,如果三月十八北京城下雨,则北京一举可破,如果不下雨,则北京城难以被攻取。三月十七开始,北京城外下起漂泊大雨。李自成大喜过望,在大雨中于十八日上午,开始向北京城发起猛攻。

先不说宋献策算的准不准,但以当时北京城攻守双方的军事实力而论,北京城将被攻破已经毫无悬念,但李自成却提出要与崇祯议和。

李自成提出的条件,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李自成派出的谈判代表是明朝投降过来的太监杜勋。杜旭带来了李自成的三个条件:

一、请崇祯皇帝封李自成为王,将西北划归李自成管治;

二、拨给农民军军饷纹银一百万两,农民军立刻退守河南;

三、农民军不听朝廷调遣,不接受皇帝召见,但农民军愿意为朝廷平定其它农民起义军,并愿意派兵阻止关外的清兵南下。

对于李自成为什么愿意在攻破北京之际提出与朝廷议和,至今还没有一个能令人信服的理由,但这对城中的崇祯皇帝来说,无疑是一次天大的好消息,并且李自成提出的条件,实在太宽大了,天下是还是老朱家的,皇位还是自己的,其他的还有什么不能答应。

吴三桂已经率兵在赶往北京的路上,议和如能成功,北京城就有希望保得住,即便日后双方都变卦,议和谈好的条件都不算数,但只要崇祯能顺利离开北京前往南京,就能积蓄力量,再与农民军作战,到那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当朝首辅装聋作哑,崇祯错失良机

崇祯内心已经暗自下定决心,同意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于是崇祯问身边的内阁首辅魏藻德:“这个议和条件怎么样?现在事情紧急,请直说行还是不行”。魏藻德是状元出身,口才极佳,平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时面对崇祯的发问,闭着嘴巴,一句话也不说。

崇祯急了,走到龙椅背后,再次问魏藻德,魏藻德跪下来一个劲磕头,还是一句话不说。崇祯无奈,只好命亲信太监再与李自成接触,同时向李自成的谈判代表杜勋说:“我计议已定,另外会有旨意”。

武力逼宫

从上午拖到下午,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李自成忍不住了,这分明是朝廷的缓兵之计,再等下去各地救援北京的兵马将至。李自成再次派一名投降过来的太监申秀芝入城,面见崇祯皇帝,这次李自成就没上次那么客气了。

在申秀芝转达的话中,李自成先是把崇祯大骂一顿,然后明确的表明,请崇祯皇帝投降,并让出皇位。时机稍纵即逝,崇祯皇帝已经被逼到了死角。

崇祯一听申秀芝的话大怒,表示自己宁可一死,也绝不投降。谈判就此破裂,崇祯君臣错过了上天给他们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

接到消息的李自成立刻下令攻城,太监率先打开城门投降,紧接着其他城口也纷纷开城投降,北京就此被农民军攻占,崇祯皇帝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上吊身亡,免去了被俘的屈辱,建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灭亡。

聪明人魏首辅的结局

而那位末世首辅魏藻德,北京城破后,被农民军关押了起来,因为他官大,享受的是单间的待遇。魏藻德眼看其他房间里被关押的明朝官员,很多都被农民军重新起用并任命为官,于是他就隔着门缝乞求:“新朝如欲用我为官,就把我放出来吧,别把我锁在这里。”

当时农民军的大将刘宗敏正在向京城里明朝的官员追饷。魏澡德这一喊,反而提醒了刘宗敏。

刘宗敏把魏藻德提入厅堂亲自审问,用夹棍夹魏澡德的十指,边夹边问:“你官居首辅,为何把国家治理的乱成这样?”

连农民军都看不起魏首辅的所作所为

魏藻德一边疼的像杀猪般嚎叫,一边回答:“我只是个书生,不懂国家大事,是因为崇祯无道,才把国家弄成这样。”

刘宗敏一听大怒:“你一个书生考中状元,为官三年就升为首辅。崇祯何处对不起你,你竟敢诬陷他为无道昏君!”

刘大将军嫌骂着不过瘾,还亲自下堂,用力扇了魏藻德数十大嘴巴子。棠下的士兵见状,夹棍猛扯,魏首辅十指皆断。

惶急疼痛之下,魏藻德大呼:“我有一女儿,情愿献给将军为妾!”

刘宗敏听后,立即把魏澡德的女儿带来,奸污后送入军营,任凭军士侮辱。

不过对于想用献出女儿试图脱身的魏首辅,刘宗敏更加看不起他,严命兵士严刑拷打,最后魏藻德脑袋被刑板夹裂,脑浆迸流而死。

魏藻德死了,农民军又把他儿子抓来索取银两。

小魏叩头说:“我家里确实没有银子了,如果我父亲活着,还可以向门生故旧借银,现在他死了,哪里去找银子?”

农民军小头目听他这样说,扬手一刀,砍下小魏脑袋。

回顾魏首辅的所作所为,其一家也算是死得其所,难怪崇祯会在死前说出“文臣个个可杀”的话了。

死前崇祯为什么要大肆屠杀妻女嫔妃?

自古以来皇族都是不可以被敌人俘虏的,如果被俘虏那将是奇耻大辱,别说是女人了,崇祯皇帝一直不想迁都南京以至于国破家亡,其实崇祯皇帝杀自己的儿女原因有二:首先,京师已经不保,即将国破,身为皇帝的儿女理应为帝国殉葬,这是他们的荣耀。其二,农民起义军是在被朝廷压迫的无法生活的情况下才被迫造反起义的,对那些个皇族恨都恨死了,抓住他们的儿女都是先蹂躏之后在残忍杀害,明末农民起义的时候有很多明朝王爷被农民起义军杀害,崇祯皇帝也不想自己的儿女遭的同样的下场辱没皇家的名声,所以将他们杀害,说的好听点是为国殉葬,其实是不想落入起义军之手被糟蹋至死!

崇祯帝大事年表

万历三十八年(1610):崇祯出生,他的生日在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按照中国传统阴历纪年法),因此也有人误为1611年,按照阳历来计算,其实是不对的,当时没有阳历的纪年法,后来为西方引进。

万历四十二年(1614):崇祯的母亲去世。

泰昌元年(1620):父亲病逝。

二年(1622):被封为信王。

天启七年(1627):兄长天启帝病逝,即位为帝。

崇祯元年(1628):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全国性大灾荒,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崇祯二年(1629):三月,定立魏党“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别惩处。

五月,以徐光启主持用“西法”修定历书,至崇祯8年修成《崇祯历书》137卷。

崇祯三年(1630),永平四城失守,畿辅震动,诏天下勤王,各方将领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独秦良玉慷慨誓众,率翼明捐资济饷、裹粮率师;袁崇焕昼夜兼程,驰援京师,并收复永平四城。后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并处死。春,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对农民军剿抚并用,部分农民军流动至山西。十二月,加派“辽饷”153万余两,合原加派“辽饷”共计680万余两。

崇祯四年(1631):正月,赈济陕西灾民,定议对农民军实行以抚为主的政策。

崇祯六年(1633):农民军大批度过黄河,进入河南地区。崇祯七年(1634):正月,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主持围剿河南、陕西等处农民军。

崇祯八年(1635):正月,农民军克凤阳,掘皇陵。明廷调集各省精兵7万余在中原进行会剿。八月,以卢象升为总理,与洪承畴分责东南、西北的剿除农民军战事。十月,下罪己诏。

崇祯九年(1636):秋,张献忠、罗汝才部进入四川,攻克大批州、县。

崇祯十一年(1638):张献忠部接受明军招降,李自成部遭明军围剿,损失惨重,仅余十八人。农民军势力一时低沉。同年,清军犯境。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部复振,攻克洛阳,杀福王朱常洵

崇祯十五年(1642):新年,揖拜阁臣,再图振兴。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陕西总督汪乔年。三月、四月,松山等城相继破,洪承畴被俘,降清。五月,李自成部三围开封。七月,皇贵妃田氏病故。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自尽殉国。

标签: 崇祯崇祯帝朱由检

更多文章

  • 千古谜案:秦始皇遗诏真的被篡改了导致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遗诏,秦始皇,遗诏,秦朝

    所谓遗诏,就是先帝的临终之言。留言人已经死去,死无对证。接受遗诏的人,往往是深深卷入政治旋涡中心的枢要人物,当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处置先帝遗留的种种问题。那么,这些人将如何处理遗诏问题呢?从历代的事例来看,所谓遗诏问题,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本无遗诏,后来出现的所谓遗诏,是由处理临终事宜的人,根据自己的

  • 薛平贵不是薛仁贵 就不要把戏说当历史真相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薛平贵,薛仁贵

    前段时间,与好友聊天,他正在着迷于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由于小编也是薛门之后,便开玩笑说了一句:没看出来,你们薛家居然在历史上也出了薛平贵这样的名将。薛平贵不但不是唐朝皇帝李温也不曾存在过听完他的玩笑话,小编倒是倍感意外,因为从记事起,祖辈们都在将薛仁贵的故事,啥时候又冒出来个薛平贵,难道历史上

  • 察哈尔的赝品玉玺 皇太极却视若珍宝拿来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国玉玺,玉玺,和氏璧,多尔衮,皇太极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君主的玺印是君权的代表。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方玉玺无疑是秦始皇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虽然秦始皇代代相传的梦想到了胡亥就断绝了,但这方玉玺经由投降的子婴来到了刘邦手里。成为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以后王莽、刘秀、董卓、孙坚、袁术、曹操、司马炎、石勒等纷

  • 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命名方法:谥号含义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谥号,谥号含义,谥号大全,皇帝谥号

    谥号亦作“諡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史记·郑世家》:“乃更立昭公弟子亹为君,是为子亹也,无謚号。&

  •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 清朝皇帝们的“中国观”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中国正统,中华

    清朝对奠定今天中国的版图做出了巨大贡献,近现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概念是在清朝时才出现。今天无论汉族,还是众多少数民族,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祖国是中国。然而,中国各族人民从民族认同到对统一国家的认同经历了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淀与整合,直到清朝统治的三百年间,才最终成为定局;而作为主导那一时期中国政治

  • 史上最疯狂太监宗爱:不到一年杀死两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宗爱,太监

    拓跋焘回到京城后,整个宫廷开始鬼影幢幢,上演着一部部恐怖片、悬疑片、惊悚片,紧张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直到看完了,只知道结果让人目瞪口呆,其中的细节却是看不懂、搞不明白。因为“剧本”经过了无数次的篡改,前后已是衔接不上,至今都无法还原本来的面目。几件惊天“血案&rd

  • 萧皇后身历六帝宠不衰:年过半百依然风韵犹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皇后,隋炀帝

    自古英雄不缺美人,看过宫廷剧的都知道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但是有一位皇后竟然让六位帝王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那么这个女人是谁呢?她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萧后。萧皇后是谁?萧皇后,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南兰陵人(今常州武进万绥乡人)。萧氏出生于二月

  • 被“何不食肉糜”误解的西晋惠帝 其实也不是白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惠帝,司马衷,晋朝皇帝,西晋皇帝列表

    西晋惠帝的时候,天下荒乱,百姓只能吃草根树皮、食观音土,纷纷饿死,“善良”的晋惠帝司马衷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老百姓为何不吃肉粥&r

  • 1949上海:远东第一大城市的逝去 一个时代的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海,上海老照片

    当时的上海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城市,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街道很干净!尽管年代久远,但可以通过这些珍贵老照片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现了以往看不到的老上海人文景观,是难得的史料!????????????????????????

  • 天朝的最后繁荣和挣扎 大清靠印钱终究是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天朝,印钱,大清,清朝

    清朝末期,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又进入一轮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1901年,慈禧颁布新政之后,相当于承认戊戌变法的措施是正确的,直接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这个周期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这是史学家基本的共识,也就是所谓的“繁荣十年”。在这个时期,清政府做了很多事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