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皇帝列表:隋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及简介

隋朝皇帝列表:隋朝历代皇帝在位时间及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68 更新时间:2023/12/12 17:28:00

隋朝(西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唐朝的朝代。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建立隋朝,619年王世充篡位,隋朝灭亡。

隋朝也是中国古代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之一。这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伟大与罪恶并存的皇朝。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

隋朝(公元581年-619年),始于文帝杨坚,终于炀帝杨广,共2帝。杨广后虽还有恭帝(617.11-618.5)在位,秦王浩(618.3-618.9)在位,皇泰帝(618.5-619.4)在位,但他们都是傀儡皇帝,且在位时间极短,故在此不被列入。隋朝结束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形成大一统的王朝。

隋朝皇帝列表

文帝杨坚(541-604)

581年称帝,在位24年

父杨忠,是北周的隋国公,杨坚袭位后,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隋”。

杨坚称帝后,于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废除了一些酷刑,与民休息,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

604年,杨坚被其子杨广杀死,时年64岁。

在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宣帝即位。杨坚的长女做了皇后,杨坚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加上年少的皇帝也比较昏庸荒淫,在群臣中没有威信,于是,杨坚便开始准备取而代之。

杨坚的行动多少让小皇帝有所察觉,但没有真凭实据,他也没法处罚杨坚,何况他还是自己的岳父大人,更难下决心做事。杨坚为了避免皇帝的猜疑,就想到地方上去任职,也为将来有变时能利用实力争夺皇位。于是,他便把这种愿望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内史上大夫郑译

到了公元580年,机会来了,皇帝决定出兵南伐。郑译便向皇帝推荐了杨坚,皇帝对郑译原来就很信任,于是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但是,还没有等出征周宣帝便一病不起,而且很重。在郑译的参与下,杨坚他们做了一个假诏书,以宣帝遗诏的名义宣布:杨坚总管朝政,辅佐刚八岁的周静帝宇文衍。

宣帝死后,杨坚等人并没有立即公布消息,而是趁机用假诏书夺取了军政大权,以及京城部队的指挥权,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才发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辅佐小皇帝即位。

杨坚做了辅政大臣后,首先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吸收了一些有才干的人,稳定政局。然后又向威胁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开了攻势。

刚去世的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在朝廷中和杨坚的地位不相上下,是杨坚秉政的一大障碍。杨坚便派人对他说,你不必再这样劳累地参与政事。以后的皇帝位置肯定是你的,你只管回家等着就行了。宇文赞一来年轻,二来也没什么谋略,就相信了。

没了身边的对手,杨坚又向其他的王下手了。已经成年而且在地方有些势力的是五个王,如果他们联合起兵,杨坚还很难对付。所以,在他们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之前,杨坚便用假诏书将他们召回到长安,然后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和印信。五个王见自己无法与杨坚抗衡,便秘密联系在外的另一个王起兵,但不久便被杨坚打败。五王只好寻机下手。一次,他们设下鸿门宴,请杨坚去,幸亏随从的人有所察觉,拉他借口跑出来。然后,杨坚便以谋反罪杀掉了主谋的两个王,其他三个不久也被除掉。宗室势力被消除后,杨坚的皇帝之路平坦了许多。

解除了中央的威胁后,地方势力也开始反对他,河南、四川、湖北等地的将领纷纷起兵。经过打与拉两手策略的较量,杨坚在半年后,终于平定了三地的军事力量,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做皇帝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了。

到了公元581年的正月,杨坚走了一个前人使用过的体面形式--皇帝禅让帝位。他让人替周静帝写好退位禅让诏书,然后送到他的王府。杨坚假意推辞,最后才接受了大家的意思,穿上皇帝服装,登上心仪已久的宝座。这时的杨坚刚四十岁。

因为杨坚是继承的父亲的爵位随国公,后来又进封为随王,因此把新王朝定名为"随",但又觉得这个字有个和"走"同义的偏旁,于是,把这个不太吉利的偏旁去掉,成了"隋"。年号也按照惯例改了,定为"开皇"。但都城没有变动,仍上长安。杨坚虽然改了随字,但隋朝还是没有逃脱短命的命运,仅仅三十年便灭了。说来也是巧合,当初杨坚夺取的是宇文氏的帝位,而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也是命丧宇文氏之手。

隋炀帝杨广

(569-618)

604年即位,在位15年

杨广,文帝第二子,曾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在他杀父即位后,杨广过起淫奢的生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并频频出巡。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于618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时年50岁。

在位14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炀帝,名杨广(公元569-618年),隋文帝次子,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在位14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炀帝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节俭,伪装出生活俭朴,不好声色的样子。每当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浓装艳抹的姬妾锁进里屋,王府中只安排几个又老又丑的妇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侯,他又故意将乐器的弘弄断,使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文帝见了以为杨广象自己,十分称心。有一次,杨广外出狩猎,正逢大雨。侍卫给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绝着说道:“兵士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一人岂能穿上独自避雨呢?”文帝听了以为杨广还具备仁爱之心,日后能成大事,更加喜爱,与此同时,杨广又勾结和杨勇不和的越国公杨素,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极力中伤杨勇,诬陷杨勇在文帝生病期间,说他盼望父皇快死。文帝听后逮捕了杨勇,于公元600年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广篡位的第一步成功。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床,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马上宣召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子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安插在文帝周围的爪牙的密报,忙与大臣杨素商量后,带兵包围了皇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谋杀了文帝。杨广又派人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有作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就这样,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史称炀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大业”。杨广一夺到帝位,就显露出荒淫奢侈,残虐人民的本性,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暴君。杨广即位的第一年,就决定迁都洛阳。他命杨素营建东京宫室,又命宇文恺与封德彝等造显仁宫。

每月役使200万人营建洛阳。又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运送洛阳。农民被迫运输,千里络绎不绝,使许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他下令在洛阳西郊建筑一座西苑,占地二百多亩,苑内有海,海中修造三个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建筑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海的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个别院,建筑非常华丽,每院由一个妃子主管。整个西苑被点缀得四季如春,秋天,用彩绫剪成花叶,挂满树枝。冬天,杨广所到的宫院,池沼中的冰得赶快凿掉,用彩绸剪成莲叶荷花布置在上。苑内还饲养着各种珍禽异兽,供杨广游猎、观赏。晚上,杨广经常带着几千骑马的宫女,吹奏着乐曲,到西苑游览、夜宴。同一年起,杨广为了游玩和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征调一百多万民工,历时六年,修建了一条东北起自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东南到苏杭,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河的两旁开辟大道,道旁种上榆树和柳树,岸边每隔两个驿站设置一座供杨广休息的行宫。自洛阳到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共设置了40多座行宫。

开凿大运河,共用了约1亿5千万个人工,平均当时每户百姓要出近20个人工,还有许多开挖运河的民工累死在河中。有一段河道挖得浅了些,杨广竟下令将挖掘这一段的官吏和民工五万多人全部捆住手脚,活埋在岸边。在客观上,这条用无数劳动人民血汗修建成的大运河,起着便利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八月起,杨广三次通过大运河到江都巡游,他乘着长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层的大龙舟。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别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首尾相望,绵延二百多里,拉船的纤夫就有八万多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旌旗蔽日,热闹非凡。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杨广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观赏两岸风景。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珍贵美味的食品吃不完,开船时就挖一个坑掉了事。许多百姓被弄得倾家荡产。有一年,杨广从陆路去北方巡游,带了50万大军,特地征调了十几个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修起一条大道。又征调了一百多万人,限期二十天,修筑长城,以保护他的安全。虽然杨广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但大运河在此后的近千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唐代诗人皮日休曾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与禹论功不较多.”

到了北方,没有行宫,他命令巧匠宇文恺建造了一座活动宫殿,称观风行殿,上面可容几百人,可随时装拆,下有轮子转动。杨广先后三次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在朝鲜半岛,隋朝时分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高丽最强,炀帝继位后,征召高丽王入朝不至,炀帝率大军征讨。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杨广进行了第一次征讨。出兵以前,他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今山东省掖县)海口大规模造船。工匠被迫在水中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的有十分之三、四。他还征调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黎阳仓,洛口仓的粮食运到涿郡,船只前后相继,长达一千多里。奔走在路上的民工和兵士,经常有几十万人。很多人倒毙路旁,尸臭不绝。准备就绪后,隋军一百多万人分海、陆两路进攻高丽,大败,只有2700人逃回。

大业九年正月,杨广第二次征讨高丽,四月炀帝再渡辽水,六月国内杨玄咸起兵攻洛阳,炀帝因后顾之忧,只好退兵。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国内农民起义席卷大东南北。炀帝妄想以对外胜利来扭转危亡的命运。对高丽进行了第三次征讨。但当时农民起义军遍地皆是,征集的士兵或因道路阻隔不能到达;或沿途逃散。以致兵员不足,无法进军,只好与高丽和议,乘势收兵。同时,杨广为了表示隋朝的富足强盛,他利诱西域使者和商人入朝,沿途郡县奉命耗费巨资迎送。公元610年,西域各国使者和商人齐集洛阳。从正月十五夜间开始,杨广命令在皇城端门外大街上置设盛大的百戏场,为西域人演奏百戏,戏场大至周围五千步,奏乐人多至18000人,几十里外都能听到乐声,灯光通明如同白昼,直演奏到正月底结束。西域人到洛阳东市做交易,杨广命令本市商人盛饰市容,广积珍货,商人都服装华美,连地摊上的卖菜人也得用龙须席铺地。西域人经过酒食店门前时,店主都得邀请他们入座吃饱喝足,不收分文,还说隋朝富饶,酒食照例不要花钱。市内树木也都用帛缠饰,以示富足。西域人问道:“你们隋朝也有赤身露体的穷人,为什么不用这些帛给他们做衣服穿,却白白用来缠树?”市人无言以对。就这样,隋文帝时期积累起来的巨量财富和民力被杨广无限止地挥霍和消耗着。而无止境的徭役和兵役,又迫使千千万万的农民离开家园,大量田地荒芜,广大农民无法生活,只得吃树皮,树叶,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杨广又言无又无信。公元615年,他再次去北部边境巡游,突厥几十万骑兵突然来袭,把他围困在雁门(今山西小代县),他只能抱着幼子杨杲日夜啼哭,束手无策。最后接受了大臣苏威等建议,下诏书保证不再出兵攻打高丽,并重悬赏募兵,各地县令纷纷应募,领兵前来求援,使他才得解围。但是,他回到洛阳后就推翻诺言,不给赏赐,并下令再次攻打高丽。杨广如此暴虐的统治,终于在公元611年激起了农民大起义。但杨广却仍不加收敛,依然奢侈残暴,而且拒绝臣下的劝谏,他自以为才学杰出,对侍臣说:“别人说我只不过是继承先帝的遗业,其实,即使和士大夫比才学,我也应该做皇帝。”又说:“我生性不喜欢别人劝谏。如果是达官,再想以进谏来求取声名,我更不能饶他们。如果是一般百姓,我还可以饶他些,但决不让他有出头之日。”开国功臣高颖,贺若弼、宇文弼等重臣因为不满炀帝的奢侈,被炀帝加上诽谤朝政的罪名处死。公元616年,他不顾隋朝的安危,再次巡游江都,临出发时,小官崔民象上表谏阻,他把崔民象杀了。走到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小官王爱仁上表劝谏,他又杀死王爱仁,继续前行。到了梁都(今河南开封),有人拦路上书,说你如果定要去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他又杀死了上书人,最后,他来到江都。农民大起义的烽火越燃越烈,杨广预感末日临头,一直胆战心惊,晚上他难以安睡,睡梦中又常惊呼有贼。要几个宫女象哄孩子那样哄着,摇抚着才能入睡。一天夜里,大业殿起火,他以为是农民军杀了进来,慌忙逃入西苑,藏在草丛中,直到大火熄灭以后才敢出来,逃到江都后,他更加荒淫无度,在宫中建造了一百多座殿房,各居美女多人,每天轮流由一房作东,他带着后妃侍女一千多人前去饮酒,整天酒不离口,日夜昏醉。他不愿听到不利的消息,但这仍消除不了心头的,常常对萧皇后说:“外面有不少人想计算我,且别管他,还是快快活活地饮酒吧。”有一次,他拿起一面镜子呆呆地照了良久,对萧皇后说:“我这颗头颅不知道谁来砍它呢?”萧皇后惊恐地问他为什么说这话,他强作笑容说:“贵贱苦乐没有一定,砍头也不算什么。”当然,他是不肯束手待毙的。眼见隋朝的大部分土地已被起义军所控制,隋军只是困守着洛阳、江都等几座孤城,他怕江都不安全,准备迁都到长江南面的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命令民众给他修建宫室。杨广的禁卫军将士都是关中人,早已怨恨炀帝的久居江都,现在见他还要南迁,都愈加思念家乡亲属,纷纷谋划逃归故里,一时军心浮动,众叛亲离。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3日,将作少监宇文智与郎将司马德勘,直阁裴虔通等人,乘机推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煽动士兵,于傍晚时杀入宫中,杨广闻变,仓皇改换服装,逃入西阁,叛将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从宫女口中得知炀帝所在,引兵赶到西阁,只见炀帝和萧皇后正并坐在一起哭泣,杨广还责问叛将道:“我犯了什么罪,你们要如此对待我?”叛将们说:“你穷兵黩兵,游玩不息,穷奢极侈,荒淫无度,相信奸邪,拒绝忠言,使男子枉死战场,妇女儿童死于野外,百姓失去生计,天下大乱,你还说没有罪吗?”杨广说:“我确实对不起百姓,至于你们,跟着我享尽了荣华富贵,我没有对不起你们,今天的事,是何人为首?”叛将说:“天下人对你这个昏暴之君都恨之入骨,岂止是一个人带的头。”说完就上前拉杨广下阁。这时,叛官封德彝赶来传宇文化及的命令说“这种昏君,用不着带来见我,赶快结果了他。”萧皇后哀求说:“皇上实在不贤,但看在以往对你们的恩情上,叫他让位,降为三公,留他一条命吧。”叛将们不允,以裴虔通为首,提刀要杀杨广,杨广叫喊道:“你们别动手,让我喝毒酒自尽吧”裴虔通不准,说毒酒不如刀锋省事。杨广哭着说:“我怎么也是一位天子,就让我留个全尸吧。”说完解下了自己的巾带,马文举接过巾带,和士兵们一起将他拥入内室勒死。事后,萧皇后叫宫女拆去床做成棺材,暂时装殓杨广的尸体,不久,宇文化及将他葬于江都宫西面的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迁葬于雷塘旁边。

更多文章

  • 满清鞑子入侵中原 半个世纪人口锐减8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满清鞑子,清军入关

    漫长的五千年时光里上演了无数个朝代更替,几乎每一次都像是杀人大戏。受此影响,全国人口基本都要锐减一半以上。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疯狂的时代,人口损失竟然高达8000多万。▲赤壁大战绘画大家别觉得这个数据夸张,就以三国时期为例,赤壁一战之后中原大地只剩下了140万人,到公元221年,人口更是损失惨重,降到

  • 赵匡胤天下赵光义子孙坐 赵广义的天下匡胤子孙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宋朝皇帝列表,赵匡胤,赵光义

    提及宋朝,诸多后世人可谓是五味杂陈。宋朝曾有过繁华盛世的景象,也曾有过生灵涂炭的悲惨。当年金人入侵北宋,靖康之乱,成为了历史上的耻辱之一。宋徽宗的家眷妃嫔,几乎全部被金人俘获,向金人俯首称臣。而徽宗唯一遗留在外的儿子,便是他的第九个儿子赵构了。宋朝虽然满目疮痍,但好歹有旧臣在努力收拾残局。待到金军北

  • 炎黄子孙灭族 中国历史上人口锐减最可怕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人口锐减,中国大屠杀,五胡乱华,炎黄子孙

    历史上的中国,经过历代战乱,真正的炎黄子孙在中国的国土上已经没有多少了。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是由百越集团、苗蛮集团、华夏集团、戎狄集团融合而来的。(也既现代科学证明的四大基因集团)。华夏集团在历史上最残烈的一次灭绝是蒙元帝国的大屠杀,除了当时的一些叛将,顺民能活下来,真正的汉人除了福建一带的客家人(南

  • 中华几千年历史 人相食是常有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两脚羊,吃人,吃人史

    鲁迅《狂人日记》中说封建社会的历史每一页都写著「吃人」,那是指广义的吃人,即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戕害、压抑人性,具有吃人的性质。实际上,狭义的吃人即人吃人肉,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异类动物之间活捕生吃,同类动物之间也有互相残杀这是动物界生存竞争的需要,并不奇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

  • 那些你不知道的“摆拍照” 从“插旗”到“胜利之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摆拍照片,摆拍照,插旗照

    这是收复老山最出名的照片,原来是摆拍的导读:近日,由于收复老山战役旗手31年后被找到,那张以血肉之躯撑住旗杆的照片也因此在互联网上被各大媒体转载,然而,就在此时,一位亲历老山战役并任前线指挥官的战士却称:那样一面大红旗根本不存在,当时根本就没有这张照片。一时间,以身撑旗是后来摆拍的新闻又占据了各大媒

  • 中国吃人史:生死由之历数十四次人口大灭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中国大屠杀,大屠杀历史

    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颗流星落下,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土地分"。秦始皇就把陨石周围居住的人,全部杀了。秦始皇的后宫姬妾,凡没有儿子的,全部殉葬。修造墓地的工匠,在葬礼完毕之後,20多万役卒全部封在墓里,死于非命;以后凡修皇陵的民工都是同样悲惨的下场。到胡亥时,赋税甚至增加到超过农民收入的2/3。

  • 不解之谜!长孙皇后的名字至今都是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名字,唐朝皇后,唐朝历代皇后

    以史书中的后妃列传为据,两汉时期留下名字的后妃已不在少数。西汉的吕雉、张嫣、王娡、王姁、陈阿娇、卫子夫、王翁须、许平君、霍成君、王政君、赵飞燕、赵合德等,以及东汉的郭圣通、阴丽华、郾明、邓绥、阎姬、梁妠、梁女莹、邓猛女、窦妙、伏寿、曹节等,约24个。有些后妃甚至可以有字,如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字娥姁

  • 谥号:古人的盖棺定论 文正乃文人最高荣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谥号,文人谥号,皇帝谥号,中国皇帝谥号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曾国藩。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

  • 中国古代文人的谥号 最渴望的是文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谥号,文人谥号,皇帝谥号,中国皇帝谥号

    谥号,通常情况下是指有一定境界地位、社会影响或特殊事迹的人死后,由国家给予的特殊称号。曹操《置屯田令》中有"秦人以急搜索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语,这"孝武"两字,便是汉朝皇帝刘彻的谥号。又如晚清士绅论及"同光中兴"时,辄称"曾文正"、"左文襄"、"李文忠",即分别用谥号尊称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

  • 本来要批判王洪文腐败 结果听完怎么觉得像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洪文,茅台酒

    1971年李学实(中)在轻工部。近两年反腐败打了很多“大老虎”,一些领导干部的贪腐程度令人心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曾担任高级领导干部。忆起那时的生活点滴,令人多生感慨。部领导聚餐抓“大头儿”1967年12月后,我先后任第二轻工业部军管会主任,轻工部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