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农民起义少有成功建政 汉朝和明朝是例外

历史上农民起义少有成功建政 汉朝和明朝是例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49 更新时间:2023/12/30 23:42:52

从春秋时期的盗跖起义到清末的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无数,能让我们熟知而且规模比较大的也有不少。例如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绿林和赤眉起义,东汉的黄巾起义,隋朝的瓦岗农民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宋代有钟相杨幺起义、方腊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清代有太平天国运动等。其实从历史演变过程来看,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至于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期间的,我们可以忽略不计,一方面这几个朝代没有实现各民族的完全统一,另一方面朝代更替太过频繁。观之众多农民运动,除了秦末刘邦的起义军和元末的朱元璋农民起义成功建立新的王朝,其它的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历史上那些不被正史承认的朝代或政权?

自从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就从未间断过。不管那个王朝是大统一的,还是分裂割据的,农民起义总是少不了的一部大戏。

但是,这部大戏虽大,大都虎头蛇尾,成功建立朝代的农民起义非常少,除了刘邦和朱元璋,就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而且刘邦和朱元璋还是特殊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中华民族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有人说,那是因为之前没有农民。不对,这只是一个概念问题,其实奴隶起义也是很少发生的。为什么奴隶起义很少呢?因为之前的社会是分封制社会。分封制社会的特点是,整个社会成金字塔型结构。这种金字塔型结构是非常稳固的,屈居于底层的奴隶和平民,想要通过造反,走上社会的顶层是很难的。唯一的可能是一些读书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或者是当了达官贵人的家奴,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但这毕竟是少数。

但是秦朝建立以后,社会结构就不再是分封制。那时候,皇帝一人独大,其他人都是为皇帝服务的。这就给所有的人提供了一种可能,就是你要是像秦始皇一样,能够拥有强大的武力,能够把所有的人都征服,那你就可能坐拥天下当皇帝。这时候的规则,变成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一统天下秦始皇)

所以我们看见,有一次,项羽看到秦始皇那么豪华的车队以后,就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项羽为什么说这个话呢?因为项羽有一副强健的身躯,有一帮生死与共的兄弟。所以项羽觉得,凭他的能力,武力夺取,足可以做到秦始皇那样。

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是出于这样的认识。

而且秦朝末年,确实也有人实现了这个目标。先是项羽实现了。项羽虽然祖上也曾阔过,但是,秦始皇早已把六国的贵族都拉下马,和一般的平民百姓一样,没有贵族的那种荣耀特权了。所以项羽是真正实现了通过武力,获得皇帝位置的人。

接着刘邦实现了。刘邦的祖上可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刘邦获取天下,虽然不全是凭武力,也有凭智谋,但是,智谋其实是一种软武力。

(汉高祖刘邦)

而陈胜吴广,以及项羽和刘邦,就给后世所有的人开了一个头,找到了一条可以登上人生巅峰当皇帝的捷径。就是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武力,你就能够当皇帝。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会有那么多的原因。

那么,这么多的农民起义,为什么却很少有成功地建立起一个朝代的呢?

确实,历史上除了刘邦以外,后世就仅仅有一个朱元璋。此外,再无任何一人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其实,这又要回过去说分封制的问题。

秦始皇消灭了贵族,取消了分封制。但是汉朝建立以后,分封制又部分地起来了。

分封制的核心是世袭制,就是说,祖先的权力地位荣耀,是可以在子孙中世袭下去的,这也就造就了新的贵族,新的权贵阶臣。在选拔官吏上,从汉朝开始的察举制,以及三国时期开始的九品中正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权贵阶层的厚度的加深。这些权贵阶层世世代代把控着整个社会。有的可能没落了,但新的又会增加。有一句诗叫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王谢这样的权贵阶层的凋零。但是凋零只是这一部分权贵的凋零,新的权贵又会重新产生。

为什么历史上这么多的农民起义,真正成功的这么少,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建立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是成功的保障。刘邦据有巴蜀和汉中,后来占据关中秦国故地;朱元璋占据金陵江淮之地,高筑墙,广积粮,而其他农民起义军诸如绿林赤眉起义军、黄巢起义军、李自成起义军则往往变为流寇,劫掠四方,最后一无所成,归于失败。

2、要有一个统一战线和响亮的口号。刘邦举起为楚怀王吊伐罪的大旗,于天下诸侯相约,占地封王,统一了自己的力量;而朱元璋以民族大义,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为号召;而其他农民起义军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口号。

3、要有能臣良将辅佐。象刘邦建立汉朝,有张良韩信等,朱元璋建立明朝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汤和、常遇春、蓝玉等大将,说明农民起义还需要有一个领导机构,为最终的胜利出谋画策。而失败的农民起义,缺少的就是这些人。没有一个事实上的领导层,是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4、军纪严明,爱惜民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初进咸阳就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朱元璋也是严明军纪,与民无犯。而其他农民起义军容易骄傲自满和不思进取,起义的领导往往骄傲自满,争权夺利,沉迷于财物及美色。他们是靠普通老百姓打下的江山,到最后却逐渐的远离群众,沦落到鱼肉百姓典型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占领南京之后,洪秀全就建朝称帝,完全放弃继续推翻清朝统治者。到最后,后宫的妃子超过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荒淫无度。。

(朱元璋)

所以,从汉朝开始一直到清末,可以说,整个社会就一直掌控在权贵的手里。同样,武力也就掌控在权贵的手里。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者,很少有权贵组织的(如果是有权贵组织的,那就不是农民起义,而是诸侯争霸)。农民起义组织者,大都是像陈胜吴广这样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当然也有一些没落的知识分子,比如说在科举考试中失败的黄巢、洪秀全等等,还可能有一些没落的小地主。但是不管怎样,都不属于权贵阶层,都没有把控社会。所以他们的武力质非常低。

一旦农民起义爆发以后,权贵阶层会迅速地参与进来。他们参与进来做什么呢?无一例外都是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者,绝对没有帮助农民起义者的(就算是帮助,也是夺农民起义者的权,比如瓦岗寨李密夺翟让的权那样)。

权贵阶层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当时的朝廷还比较坚挺,那就是把农民起义给镇压下去就是了,比如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但大多数情况是,这些权贵阶层在镇压的过程中,逐渐做大,把旧有的朝廷推翻,把其他的诸侯打败,最后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朝廷。三国末年的曹操是这样的,隋朝末年的李渊李世民是这样的,等等。

唯一例外的朱元璋。

为什么朱元璋可以不是权贵阶层,却能建立一个王朝呢?其实这还得力于元朝的统治,因为元朝的时候,汉人的所有的权贵阶层都给消灭掉了。那时候的权贵阶层变成了蒙古人。而朱元璋造反,是打着驱逐异族统治,为汉人报仇这样一个目的,所以他成功了,这仅仅是一个偶然。

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流氓无产者,从历史上看都颇有些无赖的气息,农村中的流氓无产者前身也都是农民,或者家里都是世代务农的家庭,有些人不以务农为业,想象自己能够不再从事繁重低贱的务农生活,但是又没有举孝廉或者科考的本钱,这些人就逐渐沦为流氓无产者。

农民起义,其胜利果实往往被地主阶级窃取,其政权本身并不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在控制,往往是起义军扩大了,带来军事行政管理上的难题,不得不依靠更有文化的地主阶级出身的士人。农民对于有文化的士人还是比较崇敬羡慕的,这与历来的文化只掌握在贵族地主手中有很大关系。像刘邦的政权里,萧何是秦朝县级政府里的小吏,张良、韩信是贵族的后代,像没有文化的樊哙等人是十分崇敬这些有文化的人的,比如在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后,樊哙遇到韩信还是非常礼敬。像朱元璋的政权里也是,刘基(伯温)是元朝的小吏,宋濂也是地主阶级中非常有文化素养的人才。

农民起义,它的目的是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但是在取得一些胜利后,他们的思想还是想过地主阶级那样的生活,并不像改变人剥削人的社会,所以最终还是被地主阶级收买利用,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参考:《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高帝纪》、《明史》)

为何朱元璋成功李自成失败,他们有三点不同

朱元璋和李自成都是农民起义者,朱元璋最终造反成功,李自成却失败了,那么,两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朱元璋)

一、宣传口号不同。

朱元璋起义的宣传口号是“驱除鞑虏”,也就是带领所有的汉人,驱赶占领中国的蒙古统治者。

朱元璋发动的起义主要在南方,南方主要居住的都是汉人。南方的汉人在元朝时期的政治地位是非常低的,他们属于最低的等级,而且一生都不能够当官。再加上在古代,蒙古统治者属于异族,他们占领中国,使得南方汉人觉得他们遭受的是异族的奴役。因此,南方汉人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怨恨。朱元璋提出的“驱除鞑虏”的这个口号,高度契合了南方汉人的心思,所以他们积极支持朱元璋的行动。这使得朱元璋的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李自成提出的是“均田免赋”的口号。李自成的这个口号,是希望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够获得土地,而且不向国家上交税收。

李自成的这个口号是为那些受苦受难的普通农民大众喊出来的,它代表的是这一部分人的心声,是他们的强烈呼求,因此获得了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支持。

但是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却并不支持这一点。因为天下的土地,主要由豪强地主占有。他们当然不愿意开仓赈粮,不愿意自己的土地被贫苦大众分去,所以他们反对这个口号,把李自成当成是土匪盗贼。官僚阶级自然也是反对这个口号的,如果全国各地都不交税,那么这些官僚阶级将没钱发工资,他们也无法养活一家老小。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所获得的支持,显然比李自成所获得的支持更多,朱元璋的群众基础显然比李自成的群众基础更。所以,朱元璋更容易获得成功。

(李自成画像)

二、战争策略不同。

朱元璋夺取天下的的策略,首先是平定南方,接着再收复北方。

朱元璋在平定南方的过程中,稳扎稳打,消灭了其他各路诸侯,尤其是消灭了强大的陈友谅政权,实现了整个南方的大统一后,再向北方发动进攻。

因为朱元璋首先平定了南方,这使得它具有了面积宽广而稳固的根据地。就算最终他没能把北方打下来,他依靠南方这个强大的根据地,依然足以和北方力量抗衡。

李自成的战争策略不一样,李自成一生都没有建立自己稳固的根据,一直采用的都是流寇作战的方式。走到一个地方,打到一个地方。这使得他们被打得一度只剩下18骑。后来,李自成又到河南去发展。当他们在河南发展起来以后,就一路往北京进攻,很快就拿下了北京。

当李自成拿下北京的时候,表面上他已经推翻了明朝,毕竟崇祯死了。但事实上,他也就是控制了北京而已,其他很大一片土地,都不在他的手里。包括那时候还有许多明朝军队,还有张献忠的起义军。可以说,他的控制范围是很小的。

由于李自成并没有宽广的稳固的根据地,因此,李自成的基础非常不牢固。这使得后来他和清军作战,在一片石被打败,退出北京城以后,就再也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场所。此后被清军和地主武装一路穷追猛打,最后力量越来越小,以至于完全失败。

(朱元璋和他的将领)

三、文臣武将不同。

李自成的文臣武将和朱元璋的文臣武将,能力上有很大的区别。

李自成军队里面的文臣武将,主要来自于农民阶级。前面我们也讲了,李自成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自于穷苦的老百姓。这些人并没有多少知识文化,他们自然不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打仗也最多是群殴的方式,并没有什么,谋略。

尤其是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以后,可以明显地看出,李自成的那些文臣们,能力真的非常一般。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安抚城中的军民,不知道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稳住吴三桂,不让吴三桂投降清军。在京城的42天,几乎没有像样的施政方案。

而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将则都非常厉害,不但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武将,同时有李善长、刘伯温这样的文臣,这些人大都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两个集团的文臣武将能力不一样,作为领导走的朱元璋和李自成,能力更加不一样。朱元璋目光远大,杀伐果断,李自成性格柔弱,赏罚不均。

两个团队能力完全不同,他们的结局显然也就注定了。

标签: 农民起义朝代汉朝明朝

更多文章

  • 刘文静的死因:飞鸟尽,良工藏;狡兔死,走狗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文静,刘文静死因,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

    大家都知道,在太原时候,李世民最先和刘文静谋划造反。在这个时候,刘文静以李世民为主子的。但在太原起义开始后,刘文静发现李渊才是真正的起兵的首领。为求富贵和功业,于是刘文静倒向李渊,以李渊为主公,立下不少功劳,只为求得李渊的赏识。但没有想到的是,李渊更加偏爱裴寂,对他不冷不热,很平淡。这一点,刘文静与

  • 唐朝开国功臣之死 李渊为何执意要处死刘文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文静

    刘文静是大唐开国三元勋之一,高祖曾有诏书说,秦王李世民及裴寂,刘文静三人为太原元谋功臣,“特恕二死”(即可以赦免两次死罪)。不料刘文静头一次犯死罪,就被杀死了。在当时很多朝臣都为刘文静求情,可是李渊却执意要处死刘文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看看刘文静究竟犯了什么罪。刘文静下狱的原

  • 从一代英主到亡国之君:还原隋炀帝杨广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广,隋炀帝,隋炀帝杨广

    (上阕)一代英主隋炀帝----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一、引言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一向被视为与殷纣、夏桀齐名的暴君;而且他两世亡国,连守成都做不到,更被看做是秦二世胡亥、蜀后主刘禅那样的庸才。由于李唐王朝对这个前朝皇帝蓄意进行了丑化,无视治国的复杂,把亡国的责任全部都简单地推到杨广头

  • 如此变更年号为哪般?历史上年号最多皇帝夫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年号,皇帝年号,使用年号最多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称呼一位皇帝不外乎是用谥号、庙号或者年号。但是用哪个称号称呼一位皇帝,是与朝代顺序密切有关的。在唐朝之前,称呼一位皇帝往往都使用谥号,而唐朝之后就用庙号了,到了明清干脆就用年号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呢?这还要从唐朝那对空前绝后的夫妻皇帝李治与武则天说起了。在唐朝之前,称呼皇帝基本都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表达的中国正统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国正统观,正统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1.《周纪》,五卷。2.《秦纪》,三卷。3.《汉纪》,六十卷。4.《魏纪》,十卷。5.《晋纪》,四十卷。6.《宋纪》,十六卷。7.《齐纪》,十卷。8.《梁纪》,二十二卷。9.

  • 原来中国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是他们这对夫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帝,中国皇帝大全,皇帝列表,李治,武则天,年号,皇帝年号,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

    年号,是中国封建制度一大“发明”,古代皇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标志。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年号是汉武帝首创,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形式,年号一般不会频繁修改,每一次修改的背后必然是王朝或者皇帝遇到了重要的事情

  • 他和他弟还有她,竟然都可以称之为六味地黄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六位帝皇丸,六位帝皇玩,萧皇后,李旦,李显

    这俩兄弟是六位帝皇丸家喻户晓的中药六味地黄丸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皇位争斗的例子比比皆是,一般都会经历一下腥风血雨,踩着竞争者的头往上爬,然而有两个人却不太愿意当皇帝,被人戏称为“六位帝皇丸”历史上的李显和李旦这两位皇帝,父母兄侄一家人全是皇帝自家人轮流做皇帝。先说唐中宗李

  • 年近50的萧皇后如何让唐太宗甘拜于其石榴裙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皇后

    小时候听评书,迷上了单田芳的《隋唐演义》。瓦岗寨的草莽英雄就是要推翻荒淫残暴的隋炀帝。那个衣冠禽兽,竟然娶了一位花容月貌的老婆萧美娘。一对狗男女有商有量地祸国殃民,老百姓对这两口子恨之入骨,评书判词也“败坏”了萧美娘在民间的声誉。虽然她很美,却极坏,就像《西游记》里的白骨夫人

  • 老山战役当事人:战士以血肉之躯撑旗照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摆拍照,老山战役

    《收复老山战役“牺牲”旗手31年后被发现仍健在》一文的配图,经核实并非现场照片,系后人演绎。澎湃新闻网刊发的《收复老山战役“旗手”:不在意“被牺牲”,活着就是最幸福的》报道。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吴楚实习记者魏孝庭)&

  • 这才是真正六位帝皇玩 一生嫁过六位帝王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六味帝皇玩,六味帝皇丸,六位帝皇玩,六位帝皇丸,萧皇后

    今天出差的路上,顺手带上了《万历野获篇》,在飞机上随手翻到了一篇文章,提到了一个历史上传奇的女性萧氏,正如标题所示,她的一生颠沛流离,先后嫁给了六个帝王,也堪称中国历史上改嫁最多次的皇后。被人戏称“六位帝皇玩”,他叫六味帝皇丸。公元581年(大约),后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萧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