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业其实不是潘美害死的,而是此人,但为何潘美会被骂了上千年

杨业其实不是潘美害死的,而是此人,但为何潘美会被骂了上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402 更新时间:2024/1/22 13:48:06

了解杨家将的人大都对潘仁美也不会陌生,不过潘仁美是在中国戏剧和小说话本中的名字,潘仁美本名不叫潘仁美,而是叫潘美,很多人不管是看小说电视剧还是历史,都觉得是因他的缘故,害死了忠心耿耿的杨将军杨业

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潘美可真的是比岳飞还冤了。

潘美曾经是追随柴荣的,也立下过不少大小功劳,柴荣很看好他,他也一度获得重用。后来陈桥兵变发生之后,潘美听从赵匡胤的话,劝降了一个重要的将领,这一次为赵匡胤去除了心头大患,也让他十分赏识。

在跟随张匡胤一路南下征战的过程中,潘美立下大功,为宋朝的建立和江山的奠基作出巨大贡献。

除了战场上的骁勇善战,潘美的人品也是有史可证的,赵匡胤发动兵变之后,夺取了皇位;潘美虽然说跟随了赵匡胤,但并不忘旧主恩德。

他只是没有像一般人认识中的忠臣一样,随旧主而去,而是想尽办法拼死保住了柴荣的后代,并且将柴荣的儿子养育成人,也算是他尽忠了,这更是他善良正直忠诚的个人美德的体现。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成了后世严重不折不扣的奸臣小人了呢?

这个问题就得提到杨业之死了。民间很多百姓都觉得这是潘美借刀杀人,故意不去支援杨业,最后导致杨业落得惨死的下场。但是根据史料中记载,杨业的死包括这场战役的失败,主要原因不再潘美身上,而是在于王侁。

王侁是当时这场战役的监军,但是他缺乏作战经验,偏偏又是大权在握,掌握着主要话语权。当时杨业在仔细地分析战局战况之后,提出声东击西的打法,因为敌军人数远远超过我方将士人数,正面对抗绝对讨不了便宜,但是这个战略不仅没有被王侁采纳,还被他嘲笑了。

王侁执意要战,那也没有办法。杨业带兵先行,让王侁接应,结果拼死一战之后转到接应点,已经精疲力尽了,王侁却早就见机不妙撤兵逃走了,最终杨业被辽军俘虏,拒降绝食而死。

这么看来,潘美除了优柔寡断,没有制止住王侁,并没有很大过错。潘美之所以一直被不断丑化,和戏剧话本有绝对的关系。

谁都知道,在戏剧之中,红脸白脸那是分得相当明确的,而杨家将是公认的大忠臣,是好人;那么就必须得有一个最大恶极的坏人才能完整,这个人设就落在潘仁美的身上。

而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之中,潘美的功绩地位都是在杨业之上的,也并非奸臣小人之辈。这样被黑化,甚至逼的后代都不得不改姓以生存了,也是令人唏嘘感慨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开国名将潘美有多冤?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潘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宋史·潘美传》记载,潘美是河北大名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为维护大宋江山统一,抵御外敌立有汗马功劳。潘美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其父潘璘是后周时期一名普通军官。潘美从小受家庭熏染,酷爱研习历代兵书,有机谋勇略。面对当时的混乱局势,他发感慨说:“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 宋太宗赵光义有弑兄篡位、逼死侄子之嫌,但未亡国之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原名叫赵匡义,只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称帝,作为臣子应该避其兄长宋太祖的名讳,所以改名为赵光义,于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登基称帝。千年以来,针对宋太宗赵光义登基是否弑兄篡位并未定论,在公元976年,宋太祖时年50岁,年龄并不算大,即使病重,也不至于和弟

  • 烛光斧影,千古之谜,宋太祖赵匡胤的离奇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当年他只是后周的一位臣子,后来被属下架着,黄袍加身登上帝位,这就是宋太祖黄袍加身的故事。赵匡胤也是一位政治家,登上帝位以后怕自己的属下也效仿自己黄袍加身,通过酒宴的方式威逼利诱要求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交出兵权,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杯酒释兵权”的由来,不过这也直接导致了宋朝文强

  • 东吴始祖泰伯:三让天下 至德高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泰伯简介泰伯又称吴太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始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国勾吴。 生平经历 一、泰伯避居梅里古公亶父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自小聪明过人,

  • 盘点古代中国兵器铸造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欧冶子:中国铸剑鼻祖如果说起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辈们,欧冶子首当其冲。欧冶子并不见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铸造大师,因为在欧冶子之前长达一千六百年的时间,中国早已进入了青铜时代,铸造出了许多冷兵器精品。但欧冶子显然有历史记载的最著名的兵器铸造大师,或者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大师。他铸造的许多神兵利器,至今仍在

  • 赵光义为何编造出了“金匮之盟”是想隐藏啥样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光义殿前谢罪,赐贺后尚方宝剑,封入养老宫,加封赵皚芳为八贤王。看戏当时,除了为低回沉郁、悲凉慷慨、优美动听的二黄唱腔所陶醉之外,也觉得贺后骂得实在痛快,算是呼出了这出程派的名剧,是根据北宋神宗时僧人文莹《续湘山野录》口网气烛影斧声”之说演义而来的。关于宋太祖之死,《宋史》上的记载极为简单,只有“帝

  • 赵光义登基的借口让人生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祖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光义为了显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其母杜太后的遗命。《宋史·后妃传》详细记载了杜太后临终嘱咐太祖传位于弟弟的事:杜太后在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自己的遗命。当时太祖赵匡胤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荫。杜太后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

  • 宋朝人文环境宽松,知识分子的福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部《说岳全传》让老百姓都知道了岳飞冤死风波亭、秦桧奸臣害忠良的故事。于是,人们印象中的宋朝皇帝都是不讲道理的暴君,朝廷的官员都是沆瀣一气的腐败份子。再加上明清小说《水浒传》的推波助澜,更加坚定了宋朝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昏君在位,奸臣弄权,朝政一片昏暗,士子们处境艰难,社会民不聊生。然而拨开历史的重

  • 宋朝的士大夫为何如此大脾气?最后又怎样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的士大夫脾气是最大的,皇帝历来都是没人敢挑战的,陪伴在君王身边,都是非常危险的,说话办事都要十分的谨慎,一不小心就要被问罪。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对皇帝说的话反对,他们都经常只是随声附和。在宋朝的时候,情况却不一样,有很多大夫都敢直接反对皇帝所说的,而且经常提出谏言。那么他们到底最后怎么样了呢,受罚了

  • 宋朝的政治:君子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制度文明角度来看,宋朝的制度建设已经相当成熟,比起其他朝代,其政治运作更加文明化、理性化,更加重视以文治国。每一个开国君主在夺取天下后,都要面临一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人才来治理天下?先贤们总结了各种经验教训,提出了“唯才是举”、“唯贤是举”等种种用人策略。但基于古代的政治体制是皇权至上这个弊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