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开国名将潘美有多冤?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潘美

北宋开国名将潘美有多冤?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潘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587 更新时间:2023/12/10 6:02:08

据《宋史·潘美传》记载,潘美是河北大名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为维护大宋江山统一,抵御外敌立有汗马功劳。

潘美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其父潘璘是后周时期一名普通军官。潘美从小受家庭熏染,酷爱研习历代兵书,有机谋勇略。面对当时的混乱局势,他发感慨说:“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起初,潘美仅仅是大名府的一个典谒,类似通报传达工作的门童。他对柴荣非常敬佩,所以当柴荣任开封府尹时,潘美即在其帐下任职。柴荣即后周世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潘美后来随柴荣参加高平大战,以军功授西上阁门副使,深得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的赏识。

柴荣英年早逝,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谎称“黄袍加身”,但他心里担心京城不服,出现动乱,即派心腹大将先进京安定局势,其中就有潘美。赵匡胤登基时,特命潘美前去安抚后周宰辅,使这些人对新朝俯首称臣,甚至连改朝换代的圣旨,也是由潘美晓谕天下的。由此可见,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的关系非同一般。

当时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赵匡胤命潘美前往西北监其军,胆勇过人的潘美单骑入长安劝说袁彦,迫使袁彦入朝称臣。潘美因此被赵匡胤称为“孤胆英雄”。

此后的数十年中,潘美作为一位将领南征北战,为巩固宋王朝的基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先随太祖征讨淮南叛将李重进,而后单师挥戈讨平湖南叛将汪端,接着继续南下,攻克南汉的北部屏障郴州,继而荡平南汉,将南汉后主刘继兴擒至京师。太祖开宝七年(974年),潘美与曹彬分率大军进攻秦淮,经数日短兵接战,为曹彬主力杀开一条血路,一鼓破金陵,南唐被灭,后主李煜成了曹、潘大军的阶下囚。太宗赵光义即位的第四年(979年),潘美又挂帅征讨北汉,大败刘继元,北汉亦归宋朝所有。不久,他又北伐契丹,节节胜利,以功封代国公。

在北宋初期,潘美的显赫军功是有口皆碑的,他治军有方,使“北方以宁”。他手握兵权,却令朝廷十分放心。赵匡胤坐稳江山后,玩了一招“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批开国将帅的兵权,唯独剩下一个潘美,不仅没有解其兵柄,还十分重用。由此可窥见潘美为人之一斑,也可说明潘美在朝廷的地位几乎是不可动摇的。

潘美正直的一面在野史中也有迹可循。据一些野史笔记记载,潘美心地慈善,知恩图报,不像小说戏剧中所描述的心狠手辣,不近人情。明王巩《随手杂录》记载,赵匡胤夺取皇位初入宫时,见一宫女抱着一个小孩,问之,宫女答道:“是世宗(指柴荣)的幼子。”当时潘美与范质赵普都在场,赵匡胤问如何处置。赵普等都说“杀掉”,潘美在旁不语。赵匡胤问潘美为什么不说话,潘美说:“臣与陛下都曾做过世宗的臣子,现在如果我劝陛下杀之,有负于世宗;如果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定会怀疑我。”赵匡胤说:“坐了别人的位子,又要杀别人的孩子,我不忍心做这样的事。”潘美于是向赵匡胤要求自己来收养这个孩子,把他抱回了自己家中,改姓潘,取名惟吉,抚养成人。赵匡胤后来也不问,潘美也不复言,这个孩子长大后也在朝为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太宗赵光义有弑兄篡位、逼死侄子之嫌,但未亡国之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原名叫赵匡义,只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称帝,作为臣子应该避其兄长宋太祖的名讳,所以改名为赵光义,于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登基称帝。千年以来,针对宋太宗赵光义登基是否弑兄篡位并未定论,在公元976年,宋太祖时年50岁,年龄并不算大,即使病重,也不至于和弟

  • 烛光斧影,千古之谜,宋太祖赵匡胤的离奇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当年他只是后周的一位臣子,后来被属下架着,黄袍加身登上帝位,这就是宋太祖黄袍加身的故事。赵匡胤也是一位政治家,登上帝位以后怕自己的属下也效仿自己黄袍加身,通过酒宴的方式威逼利诱要求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交出兵权,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杯酒释兵权”的由来,不过这也直接导致了宋朝文强

  • 东吴始祖泰伯:三让天下 至德高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泰伯简介泰伯又称吴太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始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国勾吴。 生平经历 一、泰伯避居梅里古公亶父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自小聪明过人,

  • 盘点古代中国兵器铸造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欧冶子:中国铸剑鼻祖如果说起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辈们,欧冶子首当其冲。欧冶子并不见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铸造大师,因为在欧冶子之前长达一千六百年的时间,中国早已进入了青铜时代,铸造出了许多冷兵器精品。但欧冶子显然有历史记载的最著名的兵器铸造大师,或者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大师。他铸造的许多神兵利器,至今仍在

  • 赵光义为何编造出了“金匮之盟”是想隐藏啥样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光义殿前谢罪,赐贺后尚方宝剑,封入养老宫,加封赵皚芳为八贤王。看戏当时,除了为低回沉郁、悲凉慷慨、优美动听的二黄唱腔所陶醉之外,也觉得贺后骂得实在痛快,算是呼出了这出程派的名剧,是根据北宋神宗时僧人文莹《续湘山野录》口网气烛影斧声”之说演义而来的。关于宋太祖之死,《宋史》上的记载极为简单,只有“帝

  • 赵光义登基的借口让人生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祖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光义为了显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其母杜太后的遗命。《宋史·后妃传》详细记载了杜太后临终嘱咐太祖传位于弟弟的事:杜太后在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自己的遗命。当时太祖赵匡胤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荫。杜太后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

  • 宋朝人文环境宽松,知识分子的福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部《说岳全传》让老百姓都知道了岳飞冤死风波亭、秦桧奸臣害忠良的故事。于是,人们印象中的宋朝皇帝都是不讲道理的暴君,朝廷的官员都是沆瀣一气的腐败份子。再加上明清小说《水浒传》的推波助澜,更加坚定了宋朝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昏君在位,奸臣弄权,朝政一片昏暗,士子们处境艰难,社会民不聊生。然而拨开历史的重

  • 宋朝的士大夫为何如此大脾气?最后又怎样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的士大夫脾气是最大的,皇帝历来都是没人敢挑战的,陪伴在君王身边,都是非常危险的,说话办事都要十分的谨慎,一不小心就要被问罪。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对皇帝说的话反对,他们都经常只是随声附和。在宋朝的时候,情况却不一样,有很多大夫都敢直接反对皇帝所说的,而且经常提出谏言。那么他们到底最后怎么样了呢,受罚了

  • 宋朝的政治:君子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制度文明角度来看,宋朝的制度建设已经相当成熟,比起其他朝代,其政治运作更加文明化、理性化,更加重视以文治国。每一个开国君主在夺取天下后,都要面临一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人才来治理天下?先贤们总结了各种经验教训,提出了“唯才是举”、“唯贤是举”等种种用人策略。但基于古代的政治体制是皇权至上这个弊端,所

  • 长安为何要改名为西安,谁改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安改名为西安,名气上没有长安大,但没有办法因为古人并不明白“旅游经济”是什么东西。古人在给一座城市取名字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立足于政治考量。 刘邦“长安”这个名字最早是刘邦改的。刘邦建国后,把都城建在那里,其实也是很费脑筋的。项羽为了衣锦还乡,把他的王都建在彭城,因而成为一个短命的政权。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