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灵公除了异装癖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齐灵公除了异装癖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43 更新时间:2023/12/20 1:15:09

晏子辅佐齐灵公时期,齐灵公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看后宫女子女扮男装,因此,后宫妇女常身穿男子的服饰。然而,这样的装束竟很快流行至宫外,使得全国的女子都竟相效仿,纷纷穿上男装,步行于大街小巷,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齐灵公得知此情形后,非常惊讶,担心此风会盛行不止,于是立刻派遣官吏监督,并明令禁止道:“凡是女子穿着男子服饰的,撕破她的衣服,折断她的腰带。”希望能制止这一风气。

可是,官吏们每日到街上视察,衣服被撕破的人不少。但人人在街上互相对望,个个明知禁令,女子穿着男装的风气却仍屡禁不止。齐灵公为此大伤脑筋,却又想不出办法对治。

这个时候,晏子得知此事,晋见齐灵公,灵公便向晏子请教道:

“寡人派遣官员严禁妇女身穿男装,倘若如此装扮,就撕破她的衣服,折断她的腰带。然而如今,被撕破衣服、折断腰带的为数不少,可此风气竟不能停止,到底是何原由呢?”晏子回答说:“君上在宫内任凭女子作男子打扮,不加制止,对外却禁止百姓如此装束,这犹如悬挂牛首于国门口,却卖马肉于宫内啊!君上何不先禁止宫内妇女不得穿着男装,则宫外自然就不敢如此了。”

齐灵公一听,恍然大悟,说:“真是很好。”于是下令宫内女子不得再穿男服,结果不出一个月,国内就再没有女扮男装的现象了。

齐灵公夫人:仲姬、戎姬,是出身于宋国公族的两姐妹,子姓,故也称为仲子、戎子。两人同为齐灵公的姬妾,妹妹戎子随嫁。仲子熟读诗书,识大体,贤惠淑德,却不得齐灵公的喜爱。虽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牙,但并不得宠。而妹妹戎子因长得娇丽柔美,又善于谄媚逢迎,深得齐灵公的欢心,只可惜没有生育。

于是,仲子将儿子牙过继给戎子抚养,也略补戎子无子的遗憾。爱屋及乌的齐灵公也很疼爱子牙。戎子恃宠而骄,常在齐灵公枕边吹风,进言立子牙为太子。她的如意算盘是如果牙即位,自己就可以反正荣登夫人之位。齐灵公因嬖爱戎子,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齐灵公很久前就娶鲁女颜姬为夫人,没有生男孩。夫人陪嫁的侄女声姬生公子光,早就立为太子。太子光已经成年,颇得国内权臣的拥戴;多次代表齐国参加国际会议,在诸侯中间有一定的人脉和声望。

仲子从妹妹口中得知灵公将易立牙为太子的内参机密,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考虑到事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于是求见灵公谏阻道:“不可以,万万不可以!废除立嫡子的老规矩,就不是什么好兆头。太子光确立已久,名列诸侯,声播四海,谁人不知?您现在无缘无故废了他,不是明摆着扇那些与光交厚的诸侯耳光吗?夫君不看僧面看佛面。明目张胆挑衅友邦人士、国内大臣,随意废立太子,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到时您一定后悔草率作出决定!”

刚愎自用的齐灵公却说:“有我在,哪个敢不服?”仲子继续苦劝道:“您这么做实在是种下祸苗,以后反而害了我的牙儿啊!”齐灵公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她的劝告。一纸调令,把原太子吕光流放到齐国东部边境,另立牙为太子,并且任命大夫高厚为牙的大师傅,阄人夙沙卫为二师傅。

齐灵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54年),齐灵公患病。齐国大夫崔杼与高厚争权,偷偷接回吕光,复立为太子。趁齐灵公卧病在床不能亲政,太子光在朝堂之上将提议废太子的戎子一剑劈作两段。齐灵公闻变,又悔又恨又急,气血逆行,吐血数升而死。

崔杼拥立光为君,史称齐庄公。他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子牙流放到穷乡僻壤;第二件就是清洗辅佐牙的高厚和夙沙卫等党羽。后来还觉得不解气,干脆派刺客将子牙杀死。

齐灵公不仅听信声孟子谗言、随意更换太子而造成齐国内乱,并且为政残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齐景公田猎于梧丘,梦见五丈夫,称无罪被杀。齐景公告诉晏婴所梦之事,晏婴说:“昔者先君灵公畋,五丈夫罟而骇兽,故杀之,断其头而葬之。命曰‘五丈夫之丘’,此其地邪?”齐景公命人掘地,的确见五头同穴。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晏子使楚讲得是什么故事,它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晏子,名婴,是春秋时代齐国人,曾任齐国的国相,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聪明机敏,能言善辩。这年,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国人看他个子矮小,便关闭宫中大门,留出旁边的小门让他进去,以此来羞辱他。晏子到门口一看,就明白了。他不进小门,对楚国人说:“这是狗门。如果到狗国去,自然就该走狗门了。我现在是到楚国来

  • 蒋介石为什么放弃外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5年7月5日,蒋介石看过宋子文的电报后得知斯大林坚持要求外蒙古独立,否则达不成协议。经再三考虑,蒋介石意识到苏联对外蒙古的要求“志在必得”,决不是以任何高度自治或准其驻兵的方式能够满足其欲望的。如果不答应斯大林的要求,那么“东北与新疆各种行政之完整无从交涉”,共产党问题“更难解决”。况且,外蒙

  • 图瓦人是什么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生活着一个神秘的民族——图瓦人,他们有着和蒙古人相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说着只有自己人才能听懂的图瓦语,喝着清冽甘甜的奶酒,哼着雄浑低沉的呼麦,集中居住在新疆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乡的禾木村和哈纳斯村。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宜人。图瓦人在白雪皑皑的阿尔泰山的庇佑下,过着幸福的放牧狩猎

  • 古代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竟有如此残忍的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我们大伙耳熟能详的就是影视作品、小说中的“八百里加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一匹马,能跑出一天八百里的工作里程吗?真有千里马吗?其实这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八百里是分别由40匹马,以接力长跑的方式,分阶段完成的,古代的一里比现在的500米短些,这也相当于每匹马急跑9000多米了。而每

  • 古代土匪为何不劫“八百里加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这么便利,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不过说起来也是辛苦了那个时期的人们,不论是书信还是其他什么,要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期间的辛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地域辽阔,从南到被,从东到西,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走到了,因此在那个时期要想运送书信以及其他货物到比较远的地方几

  •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土匪为何从来不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来说,每隔二十里就会建造一个驿馆。要是有非常着急的信息,工作人员就会在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大多数朝代要求,这类紧急文件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非常紧急情况,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八百里。千里马难得,在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运输站点都只用快马,一匹马

  • 曾打遍四方的匈奴人后裔今何在?此国最多,却死活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匈奴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解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在古代匈奴人就像一个利剑悬挂在中原王朝的头上,这主要是因为匈奴人是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居无定所。为此匈奴人只要遇到了合适的机会就可以随随便便的向中原王朝发起进攻,让中原王朝防不胜防,所以说匈奴人就将一把利剑悬挂在中原王朝的头上。为此在一段时间里

  • 邓小平“黑猫白猫论”背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一句民间谚语能够和一个时代联系起来,除了语言本身的直白和传诵感外,更重要的是它来源于群众的切身实践,能够直指群众的深刻需求。邓小平认为,搞理论争论,就会贻误时机,错过发展机遇。空洞的争论无济于事,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应该大胆地实践,大胆地试,先不要下结论

  • 刘伯温去世前给朱元璋留下一计,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纵观历史,一个朝代的建立,除了需要一位优秀的领导者,还需要领导者身边有一个智慧过人的谋臣。周武王身边的姜子牙,刘备身边的诸葛亮,以及朱元璋身边的刘伯温等。这些人一生为了他们辅佐的君王,鞠躬尽瘁,死而不已!诸葛亮临死前给君王留下了三个锦囊,帮助君王渡过危机;刘伯温去世前留给朱元璋一筐鱼,然而朱元璋当时

  • 建安三神医是哪三个人,除了华佗你还了解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一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这一时期文学领袖很多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建安是在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