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

商鞅: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77 更新时间:2024/2/3 20:10:35

商鞅的悲剧充满了历史的浓重感和宿命感。

他执掌秦国朝政19年,这才有了繁华富庶、气势如虹的强秦;才有了始皇帝“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才有了历代王朝沿用的秦汉制度、霸道王道并存的治国传统。而他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下,也是以生命维护了变法的尊严。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这是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22岁,刚刚登基为君。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

但23年后,当秦孝公和商鞅去世时,秦国已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这对君臣的相遇,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时代。如果没有他们,140年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也许难以实现。

在魏国兜售自己

商鞅是卫国公族的后裔。他所置身的战国时代,是一个饱学之士周游列国、到处兜售自己的时代,他们不需要祖国,朝思暮想的都是知遇之恩。

商鞅也不例外。他从小研读刑名之学,摸索出一套变法理论。尽管对法律、军事的研究已超出前辈吴起李悝,但他的这套办法,在本国毫无兜售希望。

第一个机会来自魏国。魏国国相公叔痤,对商鞅的奇谋十分欣赏。不知道是商鞅的不幸,还是魏国的不幸,就在公叔痤决定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时,公叔痤已被病魔夺走了大半条命。他只能竭尽余力,告诉前来探病的魏惠王:“我死之后,希望您能以举国之事,听候商鞅的调遣。”

魏惠王估计被公叔痤这句话吓到了:商鞅?他才20出头,乳臭未干!当然,他尊敬老臣,没有当面说国相老糊涂。公叔痤非但没有老糊涂,反而姜是老的辣。他看懂了魏惠王的表情,无奈,狠了狠心说:“既然您不用商鞅,那一定要杀了商鞅。”人才如战略物资,自己不用也不能资敌。

等魏惠王走后,公叔痤越想越不是滋味,一个青年才俊将因自己而死?不知是不是人之将死,其心也善,他派人叫来了商鞍,告诉他事情的经过:“你赶快逃走吧。”

公叔痤的急切溢于言表。看来,他一生最后的努力就是保全商鞅的性命了。然而,面对一个垂垂老者,商鞅的表现告诉大家,姜不一定老的辣:“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而信任臣下,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臣下呢?”

果然,魏惠王没有杀商戟。

既然公叔痤死了,商鞅在魏国的前景也就等于零。下一步去哪里?他把战国七雄一字儿排开,思索哪个国家会成为自己的买家。

恰在此时,秦孝公的“求贤令”发布了。商鞅的目光越过了函谷关,他决定入秦。

三见秦孝公

商缺见到秦孝公,是宠臣景监引荐的。

第一次见面,商鞍还弄不清秦孝公的想法。他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事后,秦孝公怒斥景监:“你推荐的什么朋友,就知道夸夸其谈。”

见到秦孝公的这个反应,商鞅反而高兴了:“原来秦公的志向不在帝道。”第二次见面,他又从王道仁义讲起,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好点了,但还是觉得不着边际,哈欠连天。商鞅更高兴了:“秦公志不在王道。”

于是,第三次见面,商鞅劈头就问:“当今天下四分五裂,您难道不想开疆拓土、成就霸业吗?”

秦孝公立刻精神了,他要的就是霸道!听着听着,他不由自主地向商鞅靠拢。最后,秦孝公不再矜持,激动地握住商鞅的手:“请先生教我。”

说服了秦孝公,商鞅的强国大计只是销售了一大半。秦国的重臣还对变法有所保留,甘龙、杜挚等人,就对商缺的一套毫不买账:“商鞅来自外国,他根本不了解秦国的实际情况,国君不过是被他的花言巧语迷惑而已。”

聪明的秦孝公并不急于表态,他要看看商鞅如何应付如果你的变法政策连大臣都说服不了,还如何推行全国?商鞅站了出来,和群臣展开了一场著名的“答辩会”。甘龙说,要效仿先圣。商鞅就历数那些成败君主,凡是有作为的必有所创造,有所超越,陈陈相因导致衰亡,顺应时势才能大展宏图。一番滔滔雄辩,把对方驳斥得哑口无言。

说服了大臣,商鞅的变法政策还只在朝廷站稳了脚跟。但是,老百姓会相信你的新政策吗?商缺想到了一个办法。

一天,商鞅亲自来到国都的南门,令人竖起一根3丈高的木头,百姓不知所以,纷纷前来围观。商鞅宣布,能把这个木头扛到北门,即赏10金。“这可是重赏啊!”人群中一阵惊叫,却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商戟果断地把赏金提高到50金。终于,有个年轻人出来试试运气了,他轻松地把木头搬到北门。众目睽睽之下,商軼当场付款。

举国轰动了:商鞅是信守承诺的!

公元前356年,商缺在秦国开始了彻底而系统的改革。土地制度变化了,开阡陌,除井田;治安管理加强了,什伍连坐,互相监督;贵族特权取消了,奖励农耕,生产的粮食多也可以立功,优秀的农民可以扬眉吐气;爵位等级秩序建立了,不分平民贵族,以战功授奖,只要立功多,就可以富甲一方。秦国的军队从此变成虎狼之师。既然杀敌取胜可以带来财富和地位,何乐而不为呢?

十几年里,“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公元前350年,在商缺的主持下,秦国迁都咸阳,以郡县制划分行政区域。接着,秦国夺取魏国河西之地,迫使魏国迁都大梁。甚至,那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也要如同诸侯一样向秦国祝贺。普天之下,秦国之外,已无强国。

秦孝公兑现了他在“求贤令”中的诺言:“与之分土。”商鞅被封为大良造,因战功封於、商十五邑,号商君。巨大的荣誉与权力倾覆朝野,商缺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死在自己的法律下

但是,秦国的强大并不符合所有秦国人的利益,首当其冲的是旧贵族。在特权被取消之后,他们变成了商鞅的死敌。

早在变法之初,太子就指责过商鞅:“新法严峻。”按照商鞅的政策,敢说新法的坏话,这还了得?罚不了太子,也要罚教导太子的两位师傅公子虔被割了鼻子,公孙贾脸上被刺了字。

法律的权威虽然得以保障,但未来的国君却得罪了。有人劝商鞅急流勇退。但是身在权力的顶峰,又有几个人懂得退?大概商鞅以为自己仍可以逢凶化吉。他对政治的瞬息万变,对君主的自私一面,估计不足。他对平民生活,毫无兴趣。于是,在秦孝公后期,商鞅有太多的机会为自己留退路,但都被他放弃了。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这是很多人潜心等待的一个时刻时势会因为一个人的存在与否而发生巨变。太子驷继位,为惠文王。公子虔等人终于有了报复的机会,他们告发商君谋反,发吏追捕。商鞅有口难辩,唯有逃亡。

在一个月色初上的黄昏,商鞅逃到了函谷关,关守尚不知咸阳城中的变故。但商鞅万万料想不到的是,他出逃太急,忘了带验证身份的凭证,而每一家店主都告诉他:“我们商鞅大人制定的法律,留宿没有证件的旅客,店主要受连坐之罪!”

商鞅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自己当日颁布连坐令时,又何曾想到以亲身陷此令?商缺走投无路,只好回到封地,仓促地组织了一支人马,起兵造反,战败。秦惠文王对他实行了严酷的车裂之刑,告诫世人“莫如商君反者”。

商鞅的悲剧充满了历史的浓重感和宿命感。他执掌秦国朝政19年,这才有了繁华富庶、气势如虹的强秦;才有了始皇帝“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才有了历代王朝沿用的秦汉制度、霸道王道并存的治国传统。而他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下,也是以生命维护了变法的尊严。

1000多年后,又一位力排众议、走在时代风口浪尖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月色朦胧、清风拂面的夜晚,在隐隐半山掩映的书斋中,面对商君一生事迹,泪湿衣衫,挥笔写下诗句: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缺以他的变法,开秦扫天下的先声。


更多精彩推荐:

吕不韦:“风险投资家”

换个角度看吕后

返回大全页:历史人物新考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施与范蠡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与杨贵妃、王昭君、貂蝉并列为中国四大美女的西施,早在先秦就已经声名昭著。许多著述对她的美貌赞不绝口,可见不是个虚构的传说人物。但西施与吴越争霸战争的关系,实在是疑窦丛生,充满了难以捉摸的玄机。西施与范蠡的隐秘爱情当年吴国大兵侵人,即将灭绝越国时,越王勾践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本打算杀死妻子,焚毁财宝,

  • 夏姬秘史:一个倾倒众生的人间尤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夏姬就是这样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没人能确切描述夏姬的美貌,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连串故事似乎可以表明,中国历史上,都难找出第二个像她这样吸引男人的女人。她兼具骊姬、西施的美貌和妲己、褒姒的狐媚。由于她与陈灵公等三位国君有不正当

  • 春秋时期的冤假错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冤假错案,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比如感天动地窦娥冤,比如精忠报国岳飞传。罪名都是罗织的,主审官惊堂木一拍,要么招,要么死,再无第三条路可言。若干年后平反昭雪,后人大都欢呼雀跃,乃至感激涕零。就好比《我不是潘金莲》里执拗的不要不要的李雪莲,能给个说法就心满意足了,至于冤假错案制造者的追责,很少有人提,当

  • 战国魏国国君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西边面是强秦,南面是楚国跟韩国,北面是燕国、赵国,东面是齐国。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中如果不能时刻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保证君主圣明的话,那他的灭亡是注定了的。魏国兴在文侯之世,而衰从惠王开始。安釐王的失策加速了魏国的灭亡。魏国比较厉害的军队也就是魏武卒了。1魏文侯魏斯(前445年前39

  • 甘罗攻城略地却因女人被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丞相之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属于最高的行政官职,帮助皇帝管理文武百官,并处理国家大事。但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位最年经的丞相,那就是被誉为神童的甘罗,他原本是名门之后,但因其嘱咐甘茂被人诋毁,而逃离秦国,成为了齐国的座上宾,于是甘罗所在的家族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只能委身于吕不韦的家

  • 鬼谷子,苏秦张仪的师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动漫《秦时明月》中,七百年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每一国每一朝兴衰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鬼谷。历代鬼谷先生一生只收两名弟子,百年来一脉单传。一个是纵,一个是横,势不两立。两人之间的胜者就能成为新一任的鬼谷子,这种奇异传统已经沿袭了几百年。历代鬼谷子虽一人之力,却强于百万之师,“一怒

  • 楚国:渑池之会背后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蔺相如,因和氏璧与渑池之会二被封上大夫,然而渑池之会的真正功臣却不是他。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了一位特使,带着国书去到邯郸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惠文王答应。赵王答应了吧怕秦王得了玉璧不认账,不答应吧又怕得罪秦国导致

  • 烛之武退秦师背后的玄机:秦与郑交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630年,中国历史上记载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狄人攻齐,这在齐国北部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另一个就是秦穆公和晋文公联合讨伐郑国,虽然说这场仗没打起来,但却成就了一个老人。在秦晋郑这场大战一触即发之时,一个七十岁的郑国老人,悄悄地来到了秦穆公面前,只三言两语,就从战略高度指明了秦国向东发展受到晋国遏制的

  • 齐桓公称霸中原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登上君位不久,鲁国军人便押解着一辆囚车风驰电掣地 奔向齐国,车上囚禁的犯人不是别人,就是齐桓公指名索要的仇人、 赫赫有名的政治家管仲。齐桓公与管仲有何仇怨,他为什么指名索要管仲?这要从此前齐国发生的政治动乱说起。齐桓公名叫小白,是齐僖公的儿子。他的哥哥齐襄公在位的时 候

  • 孔子周游列国 宣传政治主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从小勤奋好学,掌握了六艺,熟悉古代的典章制度,年轻时就以知识渊博而闻名。他30岁时开始授徒讲学,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管理中都的长官,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和司寇(掌管 司法、刑狱的高级长官)等官职。鲁定公是个贪图享乐的国君,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