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周游列国 宣传政治主张

孔子周游列国 宣传政治主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41 更新时间:2024/2/28 18:21:2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从小勤奋好学,掌握了六艺,熟悉古代的典章制度,年轻时就以知识渊博而闻名。他30岁时开始授徒讲学,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管理中都的长官,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和司寇(掌管 司法、刑狱的高级长官)等官职。鲁定公是个贪图享乐的国君,孔子的政治才能得不到发挥,于是他在55岁的时候,率领弟子们离开鲁国,周游天下,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接受他的政治主张的国君。

孔子一行首先来到了卫国,当时孔子名气很大,卫灵公很尊重他,发给他当初在鲁国时所享受的俸禄,但却不给他安排官职,不让他参与政事。时间长了,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的坏话,灵公是个没主见的人,对孔子也起了疑心。孔子知道后,毅然带领弟子离开卫国,这时他们已经在卫国呆了10个月了。

孔子一行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匡人误认为孔子是曾经骚扰过匡地的阳虎,把他们围困起来。五天之后,匡人知道认错了人,才放他们前行。

离开匡城,到了蒲地,孔子和弟子们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又一次被围困在那里,交涉了好半天,蒲人才让他们离开。孔子没有继续往前走,而是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后,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孔子依然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还是没有参政的机会。卫灵公只是偶尔让孔子陪他一起坐车出行,招摇过市,以显示自己尊重人才。

为了谋上个官职,孔子费了不少心机。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性情淫荡,名声很坏,她想见见孔子。孔子大概想让她在卫灵公面前多说几句好话,于是便前去见了她。孔子回来以后,子路觉得太丢脸面了,心里很不痛快。孔子一肚子委屈没处诉说,又怕弟子们误解了自己,于是对天盟誓说我要是做了不合道义之事的话,上天会厌弃我!”孔子和弟子们在卫国住了两年,始终没有谋上个官职,只好离开。

孔子打算去陈国。他们一行路过曹国,在这里,既没人接待他 们,也没有人难为他们。他们又到了宋国,当时宋国大夫桓魃(tui)生活十分腐化,为了死后继续过这样的生活,他竟让工匠们给他凿一口石棺,凿了三年还没完成。孔子听说后十分不满,给弟子们讲课的时候,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阵。

桓魃知道这事后,十分恼火,心想孔子太爱管闲事了,竟敢在这里批评我!孔子正带领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桓魈派些人过去,就把大树砍掉了。弟子们觉得再待下去太危险了,于是催孔子快些离开。孔子觉得很没面子,于是悻悻地说是老天给了我这样的道德,你桓魃能把我怎么样呢?”

离开宋国,他们朝着郑国走去。可到了郑国都城,弟子们却与他走散了。孔子知道弟子们会找他,于是站在城门口等待。子贡四处 打听,问人是否见过孔子。有人告诉他,城东门口有个人,长得相貌不凡,但却十分狼狈,像是丧家狗似的。子贡估摸是他老师,结果找 到了孔子。子贡把别人的话向老师重复了一遍,本来想乘这个机会 损老师两句,谁知孔子听了,笑了笑说他描述我的形象,实在不敢当,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这样啊,是这样啊! ”

孔子终于到达了陈国,在那里一住就是3年。后来吴国准备攻打陈国,陈国十分弱小,根本不是吴国的对手,孔子怕有危险,便带领弟子离开了。

眼看要到蔡国边界的时候,又遇上了吴、楚两国交战,孔子他们被围在当中,无法前行。在这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孔子仍每天坚持教育学生,他说君子处在穷困的境地也不会改变操守,小人可就不同了,他们遭遇穷困就要乱来。”他派长于交际、能言善辩的弟子子贡找楚军交涉。楚国也有人知道孔子的大名,他们特别派了一支队伍,护送孔子师徒到了楚国。

楚昭王想重用孔子,但大臣们纷纷反对。国相子西说孔子有实现周公事业的志向,他的弟子们也很有才能,如果封给他一块土地,一定会对楚国构成威胁。”楚昭王只好作罢。孔子知道再待下去也是徒劳,只好向北走去。

孔子在途中遇到楚国一个名叫接舆的狂人,接舆唱歌讽刺孔子 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何以如此衰败?过去的事情无法挽回, 未来的事可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的人太危险了!” 孔子向前走了几步,想和他谈谈,他却扬长而去。

孔子何尝不知道从政的艰险呢,但他是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根本不把艰险苦难 放在心里。孔子还是想到卫国再试一试。当初卫灵公的儿子蒯聩 (kudiklli)想谋害南子,事败后逃跑到国外,灵公死后由他的孙子辄继 承了君位。可后来蒯聩又偷偷回到卫国,从儿子手中夺回了君位。 面对这样蝇营狗苟的君主,孔子哪里还有当官的欲念?他的弟子经 过多年的教诲,已经成熟了起来,他们各拈高枝,有的在卫国从政,有的回鲁国做了官。

孔子几次出入卫国,后来又到过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和楚国。游历的范围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山东、河南到安徽一带。孔子所到之处,常与国君、大夫讨论治理国家的政策方略,他大力宣扬仁义德政,认为只有用周礼约束人们的行为,社会才能达到稳定和谐。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忙于争霸战争,小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所以,尽管大多数国家的国君都十分尊敬他,但却没有人愿意采纳他的主张。

孔子在卫国又住了5年,这 时他已是68岁的老人了。在外 奔波14年之后,满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他把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上,编《诗》《书》,定《礼》《乐》,作 《春秋》,赞《周易》,这些典籍后来大都被儒家奉为经典,对后代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第一个打破“学在官府”、贵族 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极力提倡“有教无类”,主 张人人应受教育,并付诸实践,培养了大批学生。他善于因材施教, 提倡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倡导学思结合,融会贯通,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这样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历来为人们提倡和实践。


下一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身为一国之君,却住着破旧的房子,晚上睡在柴草上;在房子中间悬挂一个苦胆,每当做事倦怠的时候,便抬起头来咬口苦胆,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与耻辱。这就是所谓“卧薪尝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春秋战国之际一度称霸中原的越王勾践。越国是越族人建立的国家,其政治中心在现在的浙江绍

  • 商鞅城门移木建立威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初年,秦国政治混乱、兵弱主卑,常年受楚、魏侵扰,在外交上地位很低,东方国家把它当作夷狄,不邀其国君参与盟会。为改变 这种局面,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变法。商鞅听说这个消息后,从 魏国赶到了秦国。商鞅是卫国贵族的后裔,姓公孙,历史上称他为卫 鞅、公孙鞅,后来因变法有功而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所

  • 苏秦赴六国展开游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分昼夜,苦苦攻读。 夜深了,人们都已进入梦乡,这年轻人也十分困倦,昏昏欲睡。无论他怎样强打精神,总也无法赶走讨厌的瞌睡虫。猛然间,他睁大了眼睛,拿起身边的锥子,朝着自己的大腿狠狠刺了一下,鲜血顿时流了出来,一直流到了脚跟。剧烈的疼痛扫去了他的睡意,他重新振作起

  • 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墨子名翟(di),鲁国人,生活的年代比孔子略晚,大约为春秋战国之交。他早年曾经学儒,后来发现儒家所讲的礼过于烦琐,于是脱离儒家,独树旗帜,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平等的、无差别的爱)“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提倡“尚贤&rdq

  • 乐羊能够功成名就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封神榜》中纣王将伯邑考剁成肉酱,做成肉丸赐给周文王。周文王吃了儿子的肉才得以活命。很多读者看到这一情节都头皮发麻。好在,这是小说里的情节,是经过后世渲染添加的。可你知道吗?战国时期真的有这么一位父亲,吃下了亲生儿子的肉。他就是战国时魏国的将领乐羊。乐羊何许人也?他是魏国安邑人,乐毅先祖,战国时期魏

  •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晋国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强国,它多次打败楚、齐、秦等国家,称簕中原。进入战国以后,齐、楚、秦还都活跃在战争的舞台上,晋国却销声匿迹了。原来,春秋中期以后,晋国国君手下卿大夫势力不断增大,他们掌握了国家大权,国君成了他们的傀儡。当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卿大夫共有六家,即韩、赵、魏、范、中行、智氏,人们

  • 赵括纸上谈兵致赵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熟知“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纸上谈兵的直接代价是赵 国的40万兵士被俘活埋!赵国灭亡的历史进程因此而大大加快。赵国经过武灵王的改革,成为北方大国,由于齐、楚等国衰落,赵国成为北方唯一能够勉强与秦对抗的国家。秦昭王任用范睢为相,采用“远

  • 商界鼻祖白圭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商超至晚清,古代曾涌现出不少大商人来,根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白圭是中国经商之鼻祖。大商人白圭提出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商业经营理念,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白圭为什么能够提出如此先进的商业理念?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 西施结局怎样?其美貌背后的政治阴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西施的身世,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了难解的疑团。《吴越春秋》记载说,为了向吴王夫差进行“性贿赂”,越王勾践派使者在本国遍访美人,最后在诸暨苎萝山找到两个卖柴的女人,天生丽质,貌若仙女。这个勾践的使者显然就是范蠡,他用前代著名美人 “西施”的名字

  • 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以农为本,农业起源早,农耕时间长,是举世闻名的农业古国。但是提起中国古代耕地面积的确定和核算,特别是关于“亩制”的问题以及中国究竟是何时建立了封建地主制度,古籍记载历来不一,学术界各执一说,没有统一的定论。封建地主究竟何时出现,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鲁国&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