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烛之武退秦师背后的玄机:秦与郑交好

烛之武退秦师背后的玄机:秦与郑交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56 更新时间:2024/1/19 16:55:08

公元前630年,中国历史上记载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狄人攻齐,这在齐国北部是经发生的事情;另一个就是秦穆公公联合讨伐郑国,虽然说这场仗没打起来,但却成就了一个老人。

在秦晋郑这场大战一触即发之时,一个七十岁的郑国老人,悄悄地来到了秦穆公面前,只三言两语,就从战略高度指明了秦国东发展受到晋国遏制的现实,剖析了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秦只有保全郑国,并将郑国作为秦在中原的基地,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而拆散了秦晋联盟。

这次对话,不仅让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还留军帮助郑国抵抗晋国。结果是,秦晋两军的主力分别撤离,一场大战被消弭于无形,郑国的亡国危机被解除。这就是《左传》中记载的《烛之武退秦师》故事,它也被收入了高中语文课本。

看完这个故事后,掩卷而思,令人思绪万千,感叹不已。

战争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有效手段,而获取利益则是政治目的的更高追求。

烛之武为什么能够三言两语劝退秦师,这故事背后肯定会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玄机,还是值得我们大家再来细究和推敲的。我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认识,抛砖引玉,还请喜欢这段历史的朋友们斧正。.

一是,烛之武这个老人不简单。

七十岁,即使是在今天,也算作是高龄之人,有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据说,盛唐时人们的平均年龄是50岁,那春秋时期呢,肯定达不到50岁。烛之武在那个战乱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能够活到七十多岁,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简单。

而他作为一个终生养马的官员,在国家遇到危难之时,还能被推到外交的第一线,只身去说服秦穆公,这就是另外一种不简单了。

最让人佩服不已的是,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的他,居然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成功地说服了秦穆公,只言片语就解除了郑国即将遭受的战争威胁,拯救郑国于危难之际,成就了一番救国救民的功业,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号。

对于这个老人来讲,他绝对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不过,这个在未来将拯救郑国于危险之际的救世主,可能因为运气不够好或者郑国历代国君对他不看好的原因,只能默默无闻地活到了七十岁;在郑文公来求他的时候,各诸侯国之间的形势对他来说已经了然于胸了,他对自己的能耐很自信,否则就不会向郑文公发“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办事情了”这样的牢骚。

以三寸不烂之舌去止兵息戈,估计他想过,可他也不敢保证自己会成功,毕竟这个观点需要敌方统帅的认同。他还是努力地去做了,并且取得了成功。能有这样的成就,估计连他自己都没有想过!

二是,佚之狐这个人有识人之明。

作为郑国的大夫,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拘一格地向上级推荐了这个没有一点名气,在国内一直担任“圉(yǔ )政”(类似于孙大圣的弼马温)的烛之武,这确实需要一种勇气和担当

不过,佚之狐因为举荐了烛之武在史册上留下名声的同时,也因为这事而被后人诟病,因为有人说他将一个老人推向了危险的境地。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齐桓公称霸中原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登上君位不久,鲁国军人便押解着一辆囚车风驰电掣地 奔向齐国,车上囚禁的犯人不是别人,就是齐桓公指名索要的仇人、 赫赫有名的政治家管仲。齐桓公与管仲有何仇怨,他为什么指名索要管仲?这要从此前齐国发生的政治动乱说起。齐桓公名叫小白,是齐僖公的儿子。他的哥哥齐襄公在位的时 候

  • 孔子周游列国 宣传政治主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从小勤奋好学,掌握了六艺,熟悉古代的典章制度,年轻时就以知识渊博而闻名。他30岁时开始授徒讲学,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管理中都的长官,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和司寇(掌管 司法、刑狱的高级长官)等官职。鲁定公是个贪图享乐的国君,孔子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身为一国之君,却住着破旧的房子,晚上睡在柴草上;在房子中间悬挂一个苦胆,每当做事倦怠的时候,便抬起头来咬口苦胆,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与耻辱。这就是所谓“卧薪尝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春秋战国之际一度称霸中原的越王勾践。越国是越族人建立的国家,其政治中心在现在的浙江绍

  • 商鞅城门移木建立威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初年,秦国政治混乱、兵弱主卑,常年受楚、魏侵扰,在外交上地位很低,东方国家把它当作夷狄,不邀其国君参与盟会。为改变 这种局面,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变法。商鞅听说这个消息后,从 魏国赶到了秦国。商鞅是卫国贵族的后裔,姓公孙,历史上称他为卫 鞅、公孙鞅,后来因变法有功而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所

  • 苏秦赴六国展开游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分昼夜,苦苦攻读。 夜深了,人们都已进入梦乡,这年轻人也十分困倦,昏昏欲睡。无论他怎样强打精神,总也无法赶走讨厌的瞌睡虫。猛然间,他睁大了眼睛,拿起身边的锥子,朝着自己的大腿狠狠刺了一下,鲜血顿时流了出来,一直流到了脚跟。剧烈的疼痛扫去了他的睡意,他重新振作起

  • 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墨子名翟(di),鲁国人,生活的年代比孔子略晚,大约为春秋战国之交。他早年曾经学儒,后来发现儒家所讲的礼过于烦琐,于是脱离儒家,独树旗帜,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平等的、无差别的爱)“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提倡“尚贤&rdq

  • 乐羊能够功成名就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封神榜》中纣王将伯邑考剁成肉酱,做成肉丸赐给周文王。周文王吃了儿子的肉才得以活命。很多读者看到这一情节都头皮发麻。好在,这是小说里的情节,是经过后世渲染添加的。可你知道吗?战国时期真的有这么一位父亲,吃下了亲生儿子的肉。他就是战国时魏国的将领乐羊。乐羊何许人也?他是魏国安邑人,乐毅先祖,战国时期魏

  •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晋国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强国,它多次打败楚、齐、秦等国家,称簕中原。进入战国以后,齐、楚、秦还都活跃在战争的舞台上,晋国却销声匿迹了。原来,春秋中期以后,晋国国君手下卿大夫势力不断增大,他们掌握了国家大权,国君成了他们的傀儡。当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卿大夫共有六家,即韩、赵、魏、范、中行、智氏,人们

  • 赵括纸上谈兵致赵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熟知“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纸上谈兵的直接代价是赵 国的40万兵士被俘活埋!赵国灭亡的历史进程因此而大大加快。赵国经过武灵王的改革,成为北方大国,由于齐、楚等国衰落,赵国成为北方唯一能够勉强与秦对抗的国家。秦昭王任用范睢为相,采用“远

  • 商界鼻祖白圭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商超至晚清,古代曾涌现出不少大商人来,根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白圭是中国经商之鼻祖。大商人白圭提出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商业经营理念,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白圭为什么能够提出如此先进的商业理念?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