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魏国国君一览

战国魏国国君一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43 更新时间:2024/1/22 4:54:35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西边面是强秦,南面是楚国跟韩国,北面是燕国、赵国,东面是齐国。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中如果不能时刻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保证君主圣明的话,那他的灭亡是注定了的。魏国兴在文侯之世,而衰从惠王开始。安釐王的失策加速了魏国的灭亡。魏国比较厉害的军队也就是魏武卒了。

1魏文侯魏斯(前445年前396年)前403年同赵国、韩国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魏侯

2魏武侯魏击(前395年前370年)军事力量强,君主比较开明。武侯二年,在安邑、王垣筑城。武侯七年,魏军进攻齐国,打到了桑丘。九年,狄人在浍水打败魏军。魏侯派吴起进攻齐国,打到了灵丘。十五年,魏军在北蔺打败赵军。武侯十六年,魏军进攻楚国,占领了鲁阳 。

3魏惠王魏罃: 在位期间魏国由盛转衰,围魏救赵就发生在这时期。马陵之战是转折点,之前比较厉害,甚至攻下赵国的邯郸。马陵之战庞涓死后魏国由盛转衰。

4魏襄王魏嗣:与诸侯相会,互相称王,襄王追尊他的父亲为惠王。在位期间丢了河西之地。

5哀王:在位期间外交工作做得不错,虽然有些败绩,但是与齐军,韩军联合在函谷关打败秦军,秦军将河外之地以及封陵还给魏国。

6魏昭王魏遫(前295年前277年) 昭王元年(前295),秦军攻占魏国襄城。二年,魏军与秦军交战,魏军失利。三年,魏国帮助韩国进攻秦国,秦将白起在伊阙打败二十四万韩魏军。六年,魏国把河东四百里土地让给秦国。七年,秦军攻下魏国大小城邑六十一处。八年,秦昭王亲自称西帝,齐湣王自称东帝,过了一个多月,都重新称王收回了帝号。 九年秦军攻克魏国新垣、曲阳两城 。战败。割地。

7魏安釐王魏圉( 前276年前243年)在他刚即位的时候也是不断的战败,然后割地。安釐王元年(前276),秦军攻下魏国两座城。二年,又攻下魏国两座城,陈兵大梁城下,韩国派兵来援救,把温邑让给秦国求和。三年,秦军攻下魏国四座城,斩杀四万人。四年,秦军打败魏军和韩军、赵军、杀死十五万人,赶跑了魏将芒卯。 不过手下倒是有不少能人,如唐雎、信陵君等等。齐楚两国攻魏,唐雎九十多岁的高龄去游说秦王出兵救魏,竟然成功了。后来信陵君窃符救赵,使赵国得以保全。几年后信陵君返回魏国,率领五国军队进攻秦国,在河外打败秦军,赶跑了秦将蒙骛。

8魏景湣王魏增 (前242年前228年)他在位期间就是不断的丢失土地,景湣王元年(前242),秦军攻下魏国二十座城,设置为秦国的东郡。二年,秦军攻下魏国的朝歌。卫国迁到野王。三年,秦军攻下魏国的汲邑。五年,秦军攻下魏国的垣地、蒲阳、衍邑。

9(魏王假)魏假( 前227年前225年)魏王假三年秦军水淹大梁,俘虏魏王假,魏国灭亡。

其实战国时期,很多对历史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才都是从魏国走出来。魏国人才的流失重要原因不是魏王不会用人,是魏国人才太多。正如毛遂所说“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很多人在魏国没有得到展露的机会。我们不能说到死才举荐商鞅的公叔痤、逼走吴起的公叔、战死马陵的庞涓、迫害范雎的魏齐不是人才。分析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臣子之间的内斗。一方受到魏王重用,另一方就只好离开。而他们去了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人才相对匮乏,便受到重用,大显身手,最后被我们后人定义为“人才”。

我们可以想象,魏国应该有不少人才去过齐国,但同样未享有大名,原因是什么?齐国人才也太多,魏国来的人也得不到重用。相反秦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土生土长战略型的人才确实不多,重要的是他能广开言路,魏人一来与秦王投机便能得到重用。之后甚至会形成风气,天下才士多向西秦。

再想象我们今天的世界,中国很多人才也留不住,我们不能说中国没有人才,不能用人才,是人才太多,良莠不齐,往往把持重要择人岗位的人任人唯亲,加之在国外,人才能更好的展露身手,制度上的弊端相对少一些,造成中国人才也在逐渐流失 。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甘罗攻城略地却因女人被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丞相之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属于最高的行政官职,帮助皇帝管理文武百官,并处理国家大事。但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位最年经的丞相,那就是被誉为神童的甘罗,他原本是名门之后,但因其嘱咐甘茂被人诋毁,而逃离秦国,成为了齐国的座上宾,于是甘罗所在的家族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只能委身于吕不韦的家

  • 鬼谷子,苏秦张仪的师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动漫《秦时明月》中,七百年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每一国每一朝兴衰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鬼谷。历代鬼谷先生一生只收两名弟子,百年来一脉单传。一个是纵,一个是横,势不两立。两人之间的胜者就能成为新一任的鬼谷子,这种奇异传统已经沿袭了几百年。历代鬼谷子虽一人之力,却强于百万之师,“一怒

  • 楚国:渑池之会背后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蔺相如,因和氏璧与渑池之会二被封上大夫,然而渑池之会的真正功臣却不是他。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了一位特使,带着国书去到邯郸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惠文王答应。赵王答应了吧怕秦王得了玉璧不认账,不答应吧又怕得罪秦国导致

  • 烛之武退秦师背后的玄机:秦与郑交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630年,中国历史上记载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狄人攻齐,这在齐国北部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另一个就是秦穆公和晋文公联合讨伐郑国,虽然说这场仗没打起来,但却成就了一个老人。在秦晋郑这场大战一触即发之时,一个七十岁的郑国老人,悄悄地来到了秦穆公面前,只三言两语,就从战略高度指明了秦国向东发展受到晋国遏制的

  • 齐桓公称霸中原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登上君位不久,鲁国军人便押解着一辆囚车风驰电掣地 奔向齐国,车上囚禁的犯人不是别人,就是齐桓公指名索要的仇人、 赫赫有名的政治家管仲。齐桓公与管仲有何仇怨,他为什么指名索要管仲?这要从此前齐国发生的政治动乱说起。齐桓公名叫小白,是齐僖公的儿子。他的哥哥齐襄公在位的时 候

  • 孔子周游列国 宣传政治主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从小勤奋好学,掌握了六艺,熟悉古代的典章制度,年轻时就以知识渊博而闻名。他30岁时开始授徒讲学,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管理中都的长官,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和司寇(掌管 司法、刑狱的高级长官)等官职。鲁定公是个贪图享乐的国君,孔子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身为一国之君,却住着破旧的房子,晚上睡在柴草上;在房子中间悬挂一个苦胆,每当做事倦怠的时候,便抬起头来咬口苦胆,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与耻辱。这就是所谓“卧薪尝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春秋战国之际一度称霸中原的越王勾践。越国是越族人建立的国家,其政治中心在现在的浙江绍

  • 商鞅城门移木建立威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初年,秦国政治混乱、兵弱主卑,常年受楚、魏侵扰,在外交上地位很低,东方国家把它当作夷狄,不邀其国君参与盟会。为改变 这种局面,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变法。商鞅听说这个消息后,从 魏国赶到了秦国。商鞅是卫国贵族的后裔,姓公孙,历史上称他为卫 鞅、公孙鞅,后来因变法有功而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所

  • 苏秦赴六国展开游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分昼夜,苦苦攻读。 夜深了,人们都已进入梦乡,这年轻人也十分困倦,昏昏欲睡。无论他怎样强打精神,总也无法赶走讨厌的瞌睡虫。猛然间,他睁大了眼睛,拿起身边的锥子,朝着自己的大腿狠狠刺了一下,鲜血顿时流了出来,一直流到了脚跟。剧烈的疼痛扫去了他的睡意,他重新振作起

  • 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墨子名翟(di),鲁国人,生活的年代比孔子略晚,大约为春秋战国之交。他早年曾经学儒,后来发现儒家所讲的礼过于烦琐,于是脱离儒家,独树旗帜,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平等的、无差别的爱)“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提倡“尚贤&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