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称霸中原之路

齐桓公称霸中原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16 更新时间:2024/1/19 10:04:35

齐桓公登上君位不久,鲁国军人便押解着一辆囚车风驰电掣地 奔向齐国,车上囚禁的犯人不是别人,就是齐桓公指名索要的仇人、 赫赫有名的政治家管仲。齐桓公与管仲有何仇怨,他为什么指名索要管仲?这要从此前齐国发生的政治动乱说起。

齐桓公名叫小白,是齐僖公的儿子。他的哥哥齐襄公在位的时 候,荒淫暴虐,不理政事。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兄弟二人认为这样下去终究要出现灾祸,于是商议逃到外国去避难。后来管仲护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则护卫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过了不久,齐国果然发生了动乱,齐襄公被手下的人杀死。襄公没有儿子,大臣们决定 从他的两个弟弟小白和纠当中选一人继承君位。

小白听说这个消息,马上带鲍叔牙从莒出发,赶往齐国。鲁国的君主庄公也派了300辆兵车,护送公子纠回国。管仲觉得这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行走太慢,说不定会让小白提前赶到国都,于是带了30辆兵车,火速赶往都城,拦截公子小白。走到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看见小白一行人就在前头。管仲假意赶上前去与小白寒暄,冷不防抽出弓箭,射向小白。

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晃了两晃,倒在了车上。随从的人围了上去,见小白双目紧闭,全都大哭了起来。管仲见小白被射死,高高兴兴地回到公子纠身边,跟随他慢慢悠悠地向齐国赶去。当他们走到齐国边境的时候,随即有人走上前来,告诉他们公子小白已经即位为君。这消息真如晴天霹雳,惊得管仲半天没说出话来,只好跟着纠垂头丧气地回到了鲁国。

人们不禁要问,小白不是被管仲射死了吗?怎么还会回国当上 了国君呢?原来管仲那一箭正好射在了小白胸前的带钩上,他并没 有受伤。小白心想,如果管仲知道他没有被射中,肯定还会放第二 箭,到那时就不会这么幸运了。于是他急中生智,咬破了舌头,倒在车上。等管仲一走,他们火速赶往国都。大臣贵族们都知道小白贤而有才能,于是马上族拥他登上了君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齐桓公。

公子纠绝望了,可鲁庄公还不死心,他想趁齐桓公刚刚即位, 给齐国来个下马威,于是带兵杀向齐国,让桓公把国君之位让给公子纠。齐桓公正想找鲁国算账,于是迅速发兵迎战,两军在乾(今山东淄博东北)相遇,鲁军大败,庄公差点做了俘虏。齐军乘胜进击,攻入鲁国国境。魯庄公只得屈从求和。齐桓公开出的议和条件是: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公子纠的另一位谋臣召忽。鲁庄公无奈,只得照做杀了纠。召忽认为被送到齐国处死,还不如死在鲁国,于是自杀身亡。管仲则被押上了囚车,押送回齐国。

人们都认为,到了齐国,管仲肯定会遭受极刑,可他一路上谈笑风生,毫无忧伤。刚刚进人齐国国境,就有一支人马火速赶了上来,押送的人都以为是来捉拿管仲的。可是一位高官走上前来,命令打开管仲的囚车,恭恭敬敬地把他迎上了自己的车子。这位高官疋是护送齐桓公归国的功臣鲍叔牙。

原来鲍叔牙与管仲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他深知管仲是难得的治国良才。齐桓公即位伊始,他就极力推荐管仲,说您要想成就大业,那就得重用管仲。当时齐桓公正为那一箭之仇愤恨不已,恨不得捉住管仲,把他碎尸万段,如今鲍叔牙却提议重用管仲,他一时还接受不了,但他慢慢冷静下来,心想:当时管仲为他的主人着想,射我一箭,如果我信任他,他同样会为我着想的。于是他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严令鲁国送回管仲。

管仲回到齐国后,齐桓公马上任他为相。管仲深深地被齐桓公 宽大的胸怀所感动,他宵衣旰食,鞠躬尽瘁,极力为桓公谋划“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之道,很快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对行政机构、经济制度、军事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这些措施的推行使齐国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力童,具备了充当霸主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齐桓公首先制服了与之相邻的鲁、郑两个大国。公元前681 年,为平定宋国内乱,他与宋、陈、蔡、邾等国诸侯在北杏(今山东东 阿)举行会盟,开了以诸侯身份主持会盟的先例。两年后,他又召 集宋、陈、卫、郑四国会盟于鄄(今山东鄄城)。

当时周天子的力董已经大大衰落,但还是天下的共主,齐桓公 树起了“尊王”的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 时常入侵中原,中原各国深受其害。于是,齐桓公又以“攘夷”相号 召,他率领大军北伐山戎,制止了山戎对燕国的侵扰。狄人侵邢,齐桓公出兵救邢,赶走了狄人。这时,邢国首都已遭破坏,他把邢人迁 到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另筑新城。

狄人伐卫,杀了卫懿公,卫 亡。齐桓公把卫国逃出来的人口迁到楚丘(今河南滑县),另立国 君,使卫复国。由于齐桓公的妥善安排,以至于“邢迁如归,卫国忘 亡”。齐桓公“存邢救卫”,使得他在诸侯国中的威信大大提高。这时,南方的强楚不断北侵,威胁中原。公元

前656年,齐桓公率齐、鲁、曹、卫、宋、陈、郑、许八国联军伐楚,观兵于召陵(今河南郾城)。楚国虽强,但也不敢与八国大军争锋。齐迫使楚国订立“召陵之盟”,暂时阻止了楚国的北进。齐桓公曾9次大会诸侯,中原地区的诸侯国都听从他的指挥。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东),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会上订立盟约,申明凡是参加同盟的国家,都要和睦相处。这次会盟正式承认了齐桓公 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诸侯争霸

进入东周以后,王室的势力大大衰落,几个强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霸主 的战争。齐桓公制服了北方的几个诸侯国,迫使南方的楚国屈服,率先成为中原地区的霸 主。后来,晋文公平定王室的内乱,又在城濮大敗楚军,一度称霸中原。

楚庄公在邶大败晋军,饮马黄河,雄视北方,一时成为霸主。秦穆公向东发展受挫,转而向西扩张,开地千 里,称霸西戎。春秋后期,东南地区的吴国、越国也纷纷向北发展,争做中原霸主。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却加速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下一节:孔子周游列国 宣传政治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周游列国 宣传政治主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从小勤奋好学,掌握了六艺,熟悉古代的典章制度,年轻时就以知识渊博而闻名。他30岁时开始授徒讲学,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管理中都的长官,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和司寇(掌管 司法、刑狱的高级长官)等官职。鲁定公是个贪图享乐的国君,孔子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身为一国之君,却住着破旧的房子,晚上睡在柴草上;在房子中间悬挂一个苦胆,每当做事倦怠的时候,便抬起头来咬口苦胆,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与耻辱。这就是所谓“卧薪尝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春秋战国之际一度称霸中原的越王勾践。越国是越族人建立的国家,其政治中心在现在的浙江绍

  • 商鞅城门移木建立威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初年,秦国政治混乱、兵弱主卑,常年受楚、魏侵扰,在外交上地位很低,东方国家把它当作夷狄,不邀其国君参与盟会。为改变 这种局面,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变法。商鞅听说这个消息后,从 魏国赶到了秦国。商鞅是卫国贵族的后裔,姓公孙,历史上称他为卫 鞅、公孙鞅,后来因变法有功而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所

  • 苏秦赴六国展开游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分昼夜,苦苦攻读。 夜深了,人们都已进入梦乡,这年轻人也十分困倦,昏昏欲睡。无论他怎样强打精神,总也无法赶走讨厌的瞌睡虫。猛然间,他睁大了眼睛,拿起身边的锥子,朝着自己的大腿狠狠刺了一下,鲜血顿时流了出来,一直流到了脚跟。剧烈的疼痛扫去了他的睡意,他重新振作起

  • 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墨子名翟(di),鲁国人,生活的年代比孔子略晚,大约为春秋战国之交。他早年曾经学儒,后来发现儒家所讲的礼过于烦琐,于是脱离儒家,独树旗帜,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平等的、无差别的爱)“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提倡“尚贤&rdq

  • 乐羊能够功成名就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封神榜》中纣王将伯邑考剁成肉酱,做成肉丸赐给周文王。周文王吃了儿子的肉才得以活命。很多读者看到这一情节都头皮发麻。好在,这是小说里的情节,是经过后世渲染添加的。可你知道吗?战国时期真的有这么一位父亲,吃下了亲生儿子的肉。他就是战国时魏国的将领乐羊。乐羊何许人也?他是魏国安邑人,乐毅先祖,战国时期魏

  •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晋国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强国,它多次打败楚、齐、秦等国家,称簕中原。进入战国以后,齐、楚、秦还都活跃在战争的舞台上,晋国却销声匿迹了。原来,春秋中期以后,晋国国君手下卿大夫势力不断增大,他们掌握了国家大权,国君成了他们的傀儡。当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卿大夫共有六家,即韩、赵、魏、范、中行、智氏,人们

  • 赵括纸上谈兵致赵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熟知“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纸上谈兵的直接代价是赵 国的40万兵士被俘活埋!赵国灭亡的历史进程因此而大大加快。赵国经过武灵王的改革,成为北方大国,由于齐、楚等国衰落,赵国成为北方唯一能够勉强与秦对抗的国家。秦昭王任用范睢为相,采用“远

  • 商界鼻祖白圭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商超至晚清,古代曾涌现出不少大商人来,根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白圭是中国经商之鼻祖。大商人白圭提出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商业经营理念,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白圭为什么能够提出如此先进的商业理念?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 西施结局怎样?其美貌背后的政治阴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西施的身世,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了难解的疑团。《吴越春秋》记载说,为了向吴王夫差进行“性贿赂”,越王勾践派使者在本国遍访美人,最后在诸暨苎萝山找到两个卖柴的女人,天生丽质,貌若仙女。这个勾践的使者显然就是范蠡,他用前代著名美人 “西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