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施与范蠡的故事

西施与范蠡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28 更新时间:2024/1/22 0:44:13

与杨贵妃、王昭君、貂蝉并列为中国四大美女的西施,早在先秦就已经声名昭著。许多著述对她的美貌赞不绝口,可见不是个虚构的传说人物。但西施与吴越争霸战争的关系,实在是疑窦丛生,充满了难以捉摸的玄机。

西施与范蠡的隐秘爱情

当年吴国大兵侵人,即将灭绝越国时,越王勾践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本打算杀死妻子,焚毁财宝,然后用兵器自杀成仁。据官方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大夫文种劝阻了他的自毁之举,并且劝告说:“吴国的太宰伯嚭贪婪成性,不妨诱之以利。”勾践看见一线政治生机,便备下美女和大量珍宝,派文种带去交结伯嚭,结果吴王在伯嚭的劝说下收兵回国,给了越国休养生息、卷土重来的契机。司马迁的著述虽然提到了美女,却无姓无名,跟范蠡和夫差也没有直接关联。《越绝书》沿袭史记的说法,也认为献美是文种所为,但却明确指出了被献者的姓名:“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

而东汉民间史学家赵晔的《吴越春秋》,其观点则与此截然不同,它暗示越国的相国范蠡才是该事件的主谋。他下令让两位村姑穿上罗缎锦衣,学习优雅步态和歌舞技巧,以期把她们改造成合乎宫廷礼仪的贵妇。但它也刻意疏漏了一个重大细节:在此期间曾经发生过一段危险的插曲,那就是主持训练的范蠡本人,不仅偷偷爱上西施,而且违反朝纲,擅自与之私通,两人双双坠人情网,差点酿成惊天大祸。

范蠡先是在“土城”和“都巷”两处宫台开设训练课程,对西施和郑旦进行“素质教育”,继而奉命把她们送往吴国。为了延宕日期,范蠡借口要对她们作进一步培训,大胆放慢了行程。据说从会稽到苏州,短短两三百里的路途,美女护送队竟然走了整整三年,却始终没有到达目的地。《汉唐地理书钞》所辑《吴地记》甚至揭露说,他们在路上还生了个儿子,到达现今嘉兴南部一百里处时,这个婴儿刚满周岁,能够开口说话,于是路边的亭子被当地民众叫做“语儿亭”,以见证这个秘密爱情的结晶。

范蠡与西施的私情无疑是在极度机密的情况下展开的。一旦走漏风声,他们将同时面临来自吴越两个方面的杀身之祸。在这段长达三年的浪漫时光里,范蠡的焦虑想必在与日俱增。他必须承受一个无法规避的事实把心爱的女人献给仇敌夫差。他在最后期限的逼近中感到了绞索的抽紧。他的无奈和愁苦隐藏在历史的深处,仿佛在为这场雪耻复国的游戏增加价值筹码。

范蠡和西施的爱情终于走到了尽头。三年之后,在吴国的都城,范蠡隐忍着巨大的痛楚,心如刀割、面带微笑地把西施和郑旦一起交给夫差,美人西施心中也一样充满了生离死别的哀伤。她是一件美丽而轻盈的礼物,被国际外交阴谋和间谍战推到了前台。她的悲惨命运,从与范蠡相遇的那刻就已经注定。

夫差不顾伍子胥的警告和反对,狂喜地接受了这两个来自于越国的尤物,并且发出了心满意足的赞扬:越国进献这样的美女,是勾践对吴国尽忠的表现(《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他开始尽其可能地宠幸她们,表现出对女色的狂热爱好。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出乎越国领导人的意料。当然,吴国最后被越国所灭,美人计并不是唯一主要的因素。

西施的生死之谜

吴国被灭之后,西施重新回到范蠡身边,两人一起泛舟五湖而去。这个以喜剧告终的传说,比较符合中国民众的心愿,因此成为蔓延最广的传说,飘浮在优美的历史风景之中。

西施的真切下落,应当与范蠡有密切关系。反观他的踪迹,倒是相当清晰,没有多少可怀疑的地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认为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赴患难,却无法共享安乐,因此向勾践辞职,在遭拒之后便收拾细软悄然逃走,乘舟浮海前往齐国领地,同时更改姓名,自称“鸱夷子皮”,在齐国海边开垦耕地,艰苦创业,父子俩治下大宗产业,没有多少时间,就积贮了数十万银两。接着,他又拒绝齐国人的高官厚禄,散尽家财,随身携带少量珍稀宝物,悠闲自在地离去,在一个叫作“陶”的地方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但司马迁的叙述,只字未提包括西施在内的任何女人。人们只能假定西施就隐藏在他身后,成了他的空气和呼吸。

勾践后悔未能及时下手,放走了相国范蠡,便立即下令捕杀大夫文种,以免夜长梦多,由此彻底剪除了越国的两大功臣。而另一方面,他又在远郊封了一块名叫“苦竹城”的狭长土地,赐给流亡者范蠡的儿子,借此向世人摆出“公正无私”的姿态。勾践的伪善和心机,远在吴王夫差之上。

然而,随着疑古风气的蔓延,“西施被杀说”近年来变得甚嚣尘上。一些学者援引《吴越春秋》的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来证明西施的悲剧下场。这里的“鸱夷”,指的是一种皮革制成的袋子,整句话的意思是,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投人江里,让她随着装她的皮囊一起漂浮着消失。西施在吴亡后被自己的祖国所杀,乃是民间史学家的基本判断。

西施被杀害的情形,与伍子胥之死有着惊人的相似。《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记载说,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之后,又“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所以民间给伍子胥起了一个“鸱夷子”的别名,借此暗示他的悲剧性归宿。

我们不知道范蠡此时所持的立场。我们只能假定他满腹隐衷而无法言说,无力为西施公开抗辩,更不敢动用权力展开营救,只好眼睁睁看着越国女英雄、自己的秘密情人惨遭杀害。有人认为范蠡之所以自号“鸱夷子皮”,乃是为了纪念壮烈蒙难的西施,的确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断,而“子皮”很可能就是西施的真正本名,“皮囊里的子皮”这个名字,隐含着范蠡的无限伤痛和恨憾。在逃出勾践的势力范围之后,他才有了公开悼念西施的凛然勇气。

在西施被杀的铁幕后面

尽管西施被杀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但对杀她的原因,却很少有人问津。而这才是本文需要探査的真正核心。

《越绝卷第十二》记载,早在范蠡进献西施和郑旦的时刻,伍子胥就向吴王发出严厉警告,说万万不能接受这样的礼物,这两个女人就是危及社稷的妖女,与妹喜、妲己和褒姒一脉相承,必定会给国家带来严重危害。而好色的夫差对此置若罔闻。

许多年后,越王反攻获胜,在余杭山逮捕了吴王及其部属,不无讽刺地当面数落夫差的三大过失,说他不该放越国一条生路,更不该杀害伍子胥,并听信“谗谀之徒”的鬼话,说完便赐宝剑给夫差,逼迫其在十天后刎颈自裁。耐人寻味的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憎恨一切“谗谀之徒”,勾践下令杀掉了曾经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伯嚭。基于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这样推断,勾践秉承伍子胥的观点,认为西施是亡国妖姬,所以尽管她功勋卓著,仍须坚决执行死刑,彻底终结其生命,以免越国步了吴国的后尘。

这无疑是杀害西施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勾践之所以大开杀戒,还有一个更为隐秘的原因,那就是他可能已经得到范蠡与西施私通的情报,并且为此妒恨交集。西施之死是勾践向其旧部的一次血腥挑衅:虽然你已经逃走,但我可以轻易地杀掉你的女人!

与西施同时代的墨子,为此在《墨子•亲士》一文里发出了深切的感慨“西施之沈,其美也。”意思是说,西施之所以被淹死,只是因为她的美丽啊。墨子言犹未尽,在“美”的感叹背后隐藏着某种深长的意味。是的,这个为国捐躯的美人,第一次捐出了美艳的情色,第二次捐出了美艳的生命。她是男权专制主义的最美丽的祭品。

作为一位沉鱼落雁般的美人,西施生前是国家的工具和玩物,而后又被人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处死,但死亡消解了一切道德难题。她在死后成了众口皆碑的人物。她的容貌掩盖了幕后的政治阴谋。在关于西施的叙事中,既没有关于她的悲剧,也没有关于她的喜剧。她的生命被世人抽空,成了一个纯粹的符码,高悬于中国大众美学的潮流之上,仿佛是一面超越了所有意识形态的旗帜。

西施的“战友”郑旦,其下场或许更为可悲,除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名字,没有留下任何可资查询的档案。我们只知道她跟西施一起被发现、训练和改造,并一起被送进姑苏台,成为越王的间谍和吴王的宠妃。她一直低调地生活在西施的阴影里。在这场波澜起伏的政治戏剧中,她扮演了一个卑微的配角,用以衬托西施的悲壮与伟大,但她的结局却可能跟西施完全一样。尽管功勋卓著,却无法摆脱死亡的命运。她在西施叙事里的作用,应当跟小青在白蛇传里的作用相似,却比小青更加微小和卑贱。

中国第一美人及其女伴的传奇,就此拉上了沉重的帷幕。


下一节:夏姬秘史:一个倾倒众生的人间尤物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姬秘史:一个倾倒众生的人间尤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夏姬就是这样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没人能确切描述夏姬的美貌,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连串故事似乎可以表明,中国历史上,都难找出第二个像她这样吸引男人的女人。她兼具骊姬、西施的美貌和妲己、褒姒的狐媚。由于她与陈灵公等三位国君有不正当

  • 春秋时期的冤假错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冤假错案,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比如感天动地窦娥冤,比如精忠报国岳飞传。罪名都是罗织的,主审官惊堂木一拍,要么招,要么死,再无第三条路可言。若干年后平反昭雪,后人大都欢呼雀跃,乃至感激涕零。就好比《我不是潘金莲》里执拗的不要不要的李雪莲,能给个说法就心满意足了,至于冤假错案制造者的追责,很少有人提,当

  • 战国魏国国君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西边面是强秦,南面是楚国跟韩国,北面是燕国、赵国,东面是齐国。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中如果不能时刻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保证君主圣明的话,那他的灭亡是注定了的。魏国兴在文侯之世,而衰从惠王开始。安釐王的失策加速了魏国的灭亡。魏国比较厉害的军队也就是魏武卒了。1魏文侯魏斯(前445年前39

  • 甘罗攻城略地却因女人被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丞相之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属于最高的行政官职,帮助皇帝管理文武百官,并处理国家大事。但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位最年经的丞相,那就是被誉为神童的甘罗,他原本是名门之后,但因其嘱咐甘茂被人诋毁,而逃离秦国,成为了齐国的座上宾,于是甘罗所在的家族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只能委身于吕不韦的家

  • 鬼谷子,苏秦张仪的师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动漫《秦时明月》中,七百年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每一国每一朝兴衰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鬼谷。历代鬼谷先生一生只收两名弟子,百年来一脉单传。一个是纵,一个是横,势不两立。两人之间的胜者就能成为新一任的鬼谷子,这种奇异传统已经沿袭了几百年。历代鬼谷子虽一人之力,却强于百万之师,“一怒

  • 楚国:渑池之会背后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蔺相如,因和氏璧与渑池之会二被封上大夫,然而渑池之会的真正功臣却不是他。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了一位特使,带着国书去到邯郸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惠文王答应。赵王答应了吧怕秦王得了玉璧不认账,不答应吧又怕得罪秦国导致

  • 烛之武退秦师背后的玄机:秦与郑交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630年,中国历史上记载了两件大事,一个是狄人攻齐,这在齐国北部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另一个就是秦穆公和晋文公联合讨伐郑国,虽然说这场仗没打起来,但却成就了一个老人。在秦晋郑这场大战一触即发之时,一个七十岁的郑国老人,悄悄地来到了秦穆公面前,只三言两语,就从战略高度指明了秦国向东发展受到晋国遏制的

  • 齐桓公称霸中原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登上君位不久,鲁国军人便押解着一辆囚车风驰电掣地 奔向齐国,车上囚禁的犯人不是别人,就是齐桓公指名索要的仇人、 赫赫有名的政治家管仲。齐桓公与管仲有何仇怨,他为什么指名索要管仲?这要从此前齐国发生的政治动乱说起。齐桓公名叫小白,是齐僖公的儿子。他的哥哥齐襄公在位的时 候

  • 孔子周游列国 宣传政治主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从小勤奋好学,掌握了六艺,熟悉古代的典章制度,年轻时就以知识渊博而闻名。他30岁时开始授徒讲学,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管理中都的长官,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和司寇(掌管 司法、刑狱的高级长官)等官职。鲁定公是个贪图享乐的国君,孔子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身为一国之君,却住着破旧的房子,晚上睡在柴草上;在房子中间悬挂一个苦胆,每当做事倦怠的时候,便抬起头来咬口苦胆,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与耻辱。这就是所谓“卧薪尝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春秋战国之际一度称霸中原的越王勾践。越国是越族人建立的国家,其政治中心在现在的浙江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