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中奇人纪晓岚的怪癖从何而来

历史中奇人纪晓岚的怪癖从何而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57 更新时间:2024/2/11 10:41:13

关于纪晓岚的这两个近乎偏执的怪癖,人们多把它归因于单纯的生理现象,说他是奇人,具备特异功能。事实上,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当一种嗜好超出理性的范围而近乎偏执时,就必定有精神层面的原因。如果说“只吃猪肉”还可以理解为偏执型的偏食的话,堂堂一代宗,一位才情冠绝一时的知识分子,竟然好色到了近乎色情狂的病态地步,甚至在皇帝面前也不加掩饰,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生理现象了。

有人认为,纪晓岚之所以嗜肉好色近乎狂,与他的经历有关。

纪晓岚的文化成绩主要有两项:一是奉旨领导编纂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型图书——《四库全书》;二是在晚年写了一部追录旧闻的随笔杂记《阅微草堂笔记》。

关于《四库全书》,今人早已达成一个共识,即它是一部阉割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清廷借助这项庞大的工程,进行了一次文字清查工作,取缔了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研究军事或边务的著作,以及有反夷狄之说的评议,特别是那些颂扬明朝的作品统统在禁毁之列。在编著过程中,大量古籍遭到销毁,许多人遭到迫害。编纂者们为了收集珍本甚至挨家挨户搜寻。

这项以思想统治为目的的大工程,是一项前无古人的、阉割中国传统文化的工作。纪晓岚是个有思想的文人,当他秉承皇帝的谕旨从事这项事业时,不可能不明白此事的目的和后果,加之耳闻目睹诸多人受迫害,不可能不留下心理阴影。

至于《阅微草堂笔记》,虽然煌煌二十四卷,也不过是一本明显受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影响的笔记体杂记,除了语言文采斐然、行文亦庄亦谐、故事引人入胜等几个优点外,内容和思想性实在是贫乏得很。

事实上,纪晓岚本人对这部消遣之作也并不看好,他曾经写诗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

平生心力坐消磨,纸上云烟过眼多。

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

前因后果验无差,琐记搜罗鬼一车。

传语洛闽门弟子,稗官原不入儒家。

作为一个具有绝世才情和旺盛精力的才子,作为一个衣食无忧的文人,纪晓岚却没有留下能够表现自己真正水平的著述,这不能不说是憾事。

那么,纪晓岚为什么不著述呢?清人陈康祺在他的《郎潜纪闻二笔》中引用了纪晓岚自己的解释。书中说,纪晓岚平时会给别人写个序文、撰个碑文,往往是随写随扔,不留底稿。有人问他原因,他的解释是,自己阅书无数,认为该写的前人都写完了,后人无论如竭尽心思也超不过前人,所以自己不写。

这个解释更像是借口,因为以纪晓岚的博学和睿智,他应当知道不同的时代,思想感悟是不会完全重复的,前人的著作不可能包涵所有的真理。他之所以没有尽心著述,显然另有隐衷,而且应该是与当时政治气候和文化气候有关。

当时清政府采取的是高压的文化政策,文字狱大行其道,而这些文字狱中的相当一部分,恰恰就发生在乾隆皇帝授意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根据统计,整个乾隆年间一共有文字狱一百多起,而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则发动了四十八起,几乎占到了总数的一半。

纪晓岚帮着乾隆阉割中国的古书,自然清楚满族皇帝真正的心思。他眼见着许多著作因为有政治问题而被禁毁或者篡改,耳闻目睹许多文人因言惹祸,他对文字工作所具有的危险性与所产生的恐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聪明的纪晓岚只好选择鸵鸟政策以自保,干脆什么也不写了。此外,主持编撰《四库全书》对纪晓岚的思想冲击是相当严重的,这足以让他打消潜心著述的念头。

乾隆皇帝之所以选择一个汉族的大知识分子来领衔编纂《四库全书》,其中固然有满族当中找不出修文好手的现实,但也应该是想借编纂《四库全书》,给汉族知识分子做一次洗脑或警示。对清政府来说,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以纪晓岚为代表的汉族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在对古人的著作进行了全面阉割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精神有意无意地阉割了,再也不可能成为像前辈黄宗羲顾炎武那种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有志文人了。

但纪晓岚毕竟不是普通人,按照心理学上的易情效应,当绝世的聪明才智和旺盛的创造欲望被压抑后,他必然会寻求一种新的发泄渠道——食与性。这与魏晋时期,在司马氏强权统治下的许多先辈知识分子的宣泄方式如出一辙。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文字狱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中国许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朝鲜、日本等国也有类似事件。《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自西汉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中之文字触怒汉宣帝而遭腰斩以后,文字狱在历朝时有发生,以清朝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中

  • 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字狱在历朝历代都有出现,自宋代起,由于文人当道开始呈现多发趋势。不过此时文字狱尚不会危机及性命。例如一代大文豪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中被人举报谋反,却也侥幸逃过杀身之祸,当时四十三岁的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贩到了湖州,朝中一些大臣为了致其于死地,纷纷从苏东坡的诗词中寻找谋反的证据呈给皇帝。在苏东坡

  • 文字狱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字狱在春秋、西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都有记载。鲁襄公二十五年齐相崔杼杀了国君齐庄王,史官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却招来杀身之祸。西汉的杨恽因《报孙会宗书》被皇上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处腰斩。三国时期嵇康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而被斩于东市。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崔浩主持编纂的国史揭露了拓跋氏祖先的屈辱历史,被北魏

  • 文字狱最严重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王朝是满族贵族掌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防范、控制极严,尤其是清朝前期,只要是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是统治者疑神疑鬼,认为文字中有触犯君权和妨碍自己统治的内容,必兴文字狱,动辄株连数十人乃至数百人。清朝最早的较大的文字狱,是康照时的庄廷珑刊刻《明史》案。浙江湖州富户庄廷珑刊刻《明史》,

  • 明朝历史上的太监王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太监王岳,原本想要扳倒刘瑾等人,没想到却被反咬一口,最后被刘瑾等人追杀至死。在《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中的王岳,可以说是十分遭人恨的角色,一边对皇帝阿谀奉承,一边联合诸王谋反,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从剧中,我们就能看出来当年的王岳的权势有多大,甚至连皇帝都要避其锋芒。历史上的王岳,当年在禁宫

  • 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难度比起如今的高考要难的多,即便只是中一个进士,也能当个小官,从此吃喝不愁,要是当上状元,只要没有人故意打压,基本上就可以平步青云了。谁都知道,状元不是那么好考的,冲到最终关卡之前,还要经历县考、府考、院考、乡试等各种考试,任意一关卡住,就跟状元永远说再见了。但是在明朝历史上就

  • 清朝历史上的皇后断发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那拉氏在18岁时,被指亲给宝亲王弘历。后来弘历登基后,便赐其封号“娴妃”,是觉得她性格比较温和娴雅,气质比较柔美出众。那拉氏便带着这个封号,度过了十年的后宫生活,虽然在这个时候,其他妃子皆有生育,而那拉氏一直没有所出,但是乾隆对其还算不错,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一直不低。后来高贵妃病逝,那拉氏则晋升为贵

  • 重新审视一下商纣王的六大罪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纣王本名受德,庙号帝辛,“纣”是周人为其所上的批评性质的谥号。商纣王经常与夏桀并称,作为无道暴君的代名词。关于纣王的种种暴行,《史记》和《尚书》篇都有记载。然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因此历代为商纣王翻案的声音不断。第一、酗

  • 纣王被黑的很惨,其实一开始还是非常英明的!有证据表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封神榜中的纣王被塑造的十分荒淫无道,其实,讲句公道话在纣王并非一开始就这么荒淫无道的,还是一个比较圣明的君主。在《封神演义》中也记载了,只是大家忽略了,不信来看看。当年纣王的祖宗成汤代天伐夏,流放夏桀于南巢,结束夏桀的暴政而得天下,传至第27代帝乙,也就是纣王的老爸。帝乙有三个儿子,老大微子启,老二

  •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居然也曾有过禅让的奇葩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新的帝号,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继任者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这是《史记》所记载的。但是自西汉起,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起初秦始皇曾经有过要用禅让制传位的念头。这似乎与人们心日中乖张、暴戾而且疑心病重的秦始皇扯不上边。然面,近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说法,因为确实有史料显示了这